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天然气地球科学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1.79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天然气地球科学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 创刊时间:1990
  • 国际刊号:1672-1926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730000
  • 国内刊号:62-1177/TE
  • 邮发代号:54-128
  • 全年订价:¥ 840.00
  • 发行地区:甘肃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综述与评述
  • 天然气地质学
  • 天然气勘探
  • 天然气开发
  • 国外天然气地球科学研究成果介绍与分析——以索科洛夫的著作为主线

    考虑到前人对生物成因天然气来源和泥质岩、碳酸盐岩、煤等作为气源岩问题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文中不再涉及。文中将从更深的气源(例如中、下地壳火成岩、变质岩甚至地幔岩)角度对国外有关科研成果和资料加以搜集和整理(以前苏联学者BA索科洛夫的著作为主线),做出了以下分类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分析:①火山气;②热泉气、气泉气和冷泉气;...

  • 阿塞拜疆泥火山喷发岩中天然气和有机质的成分

    根据Гулиев ИС等的题为“阿塞拜疆泥火山喷发岩中天然气和有机质的成分”一文(原文载于:Геология нефти и гаэа,2005年第3期27—30页),对阿塞拜疆泥沙马赫-果布斯坦、阿普什龙和下库林地区泥火山气做以简要介绍。全球泥火山主要发育在2个活动带,即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和太平洋带,其中最大的活动中心位于南里海地区,这里分布着这大约...

  • 中国东部幔源气藏存在的现实性与聚集成藏的规律性

    中国东部沿郯庐断裂带两侧形成了一系列幔源气藏,主要以非烃CO2为主,且伴有一定量的稀有气体,具有δ^13Cco2值高和高R/Ra等幔源地球化学特征。针对有利幔源气藏发育的中国东部大地构造环境,阐述了我国在幔源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幔源气地球化学判识标志、幔源气藏发育的主控因素和时空展布规律等方面所取得研究成果与应用情况,简述了在幔源气...

  • 期刊指标检索报告(2005年)

  •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生储盖组合及成藏基本要素匹配分析

    前陆盆地构造特点决定了前陆盆地具有一套特定的成藏地质条件,其构造和沉积控制了生储盖层的发育和储盖组合类型;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和由于多种盆地类型叠加,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沉积层序多样化,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根据构造和沉积演化特点,在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划分出了3大套储盖组合,即下部生储盖组合、中部生储盖组合和上部储盖组合,...

  • 构造应力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结了构造应力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分布等方面的影响。指出构造应力与油气成藏关系密切,其不仅能形成断层和裂缝等油气运移通道,还能形成各种构造圈闭,同时也可直接引发油气运移,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构造应力与孔隙流体压力有相关性,油气从强压应力区向张应力区运移,张应力区是油气的最佳聚集区;构造应力对油气藏的形成既可以...

  • 盖层微渗漏散失机理与定量模型

    微渗漏是天然气通过盖层散失的重要方式之一。天然气进入盖层孔隙后会在后者表面会发生吸附现象,当该表面的吸附层达到一定厚度时便出现毛细孔凝聚现象,气相变成“似液相”充满于孔隙内,这种似液相物质是以胶束状态存在的。当这种凝聚发生作用时,气体凝聚量会不断增加,气体变成具有与液体相似的性质,分子之间的粘滞力增大,其粘度便接近孔...

  • 2006年“引领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前沿,争创精品期刊”学术研讨会12月14—18日在深圳召开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期刊从数量到质量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很多期刊在管理上实现了现代化和编辑手段数字化,还有一些优秀期刊正努力向出版国际化迈进。但我国科技期刊面临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怎样塑造精品期刊,怎样创立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形象,诸多优秀期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此形势下,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组织召开了“引领中国...

  • 一种油气资源量计算新方法及其应用

    针对多旋回含油气盆地复杂的地质实际,提出了一种统计法结合类比法计算资源量的圈闭加权法,其中引入了圈闭资源量钻探成功率的概念,使圈闭资源量与区带、盆地资源量的定量计算有机结合,避免了成因法产生的诸多不确定性,能够动态地进行区带及盆地资源评价。应用圈闭加权法计算了塔里木盆地刻度区及满加尔油气系统的资源量,结果表明本方法是...

  • 和田河气田水溶气成藏特点对克拉2气田的启示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天然气成藏倍受关注,存在许多疑惑有待于解决。本文根据和田河气田水溶气成藏地质条件和成藏特点,认为克拉2气田具有更优越的水溶气成藏条件,拜城凹陷中生界煤系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在深部高温、高压状态下大量溶解于水,以水溶气的形式保留在深部地层中,而新构造运动产生了断层相关褶皱,深部的水溶气便沿断裂往上运移至...

  • 塔中4油田石炭系含砾砂岩亚段沉积储层研究

    塔里木盆地塔中4油田石炭系东河砂岩段可分为下部均质砂岩亚段和上部含砾砂岩亚段2部分,上部的含砾砂岩亚段作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从上至下又可细分为5个砂层组和4个泥质岩类夹层。该亚段总体为一套沉积稳定、分布范围较广的滨岸沉积,砂体平行于岸线走向呈北西一南东向带状分布,砂层组的砂体以前滨砂质滩及上临滨为主,夹层主要为稳定的下临...

  •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孔雀河地区烃源岩演化特征及成藏条件研究

    对孔雀河地区3套烃源岩地球化学、热演化参数统计分析表明: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分布广、有机质丰度高,演化程度为过成熟;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草湖凹陷,有机质丰度低,热演化程度为中-晚期;侏罗系烃源岩全区分布,有机质丰度高,除英吉苏凹陷部分区域进入生油门限,其它大部分区域热演化程度为未熟-低熟,生排烃量有限。通过对全...

  • 烃源岩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为例

    以往评价烃源岩的标准一般是分析其类型、丰度、分布范围及演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生烃强度。本次研究在一般分析手段的基础上采用有机质熟化速率、生气速率等动态参数来评价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烃源岩,并分析其对大中型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下石炭统烃源岩为研究区天然气富集的主要贡献者,二叠系烃源岩为次要烃源岩;中下侏罗...

  • 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气性

    在对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储层的沉积结构和构造、粒度分布和层序组合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形成环境为洪积扇,识别出了扇根、扇中和扇缘亚相,其中扇根又细分为主槽、侧缘槽、槽滩、漫洪带,扇中又细分为辫流河道、辫流砂岛、漫流带等微相,然后分析了各个砂层沉积微相的展布规律,最后,探讨了沉积微相与含油...

  • 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裂缝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南翼山裂缝油气藏的研究,并结合该区基本油气地质特征,认为该区裂缝类型主要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孔隙流体异常压力裂缝;裂缝成因机制有所不同,各机制对本区裂缝的形成和发育程度影响也不同。构造作用是本区裂缝形成的主要动力,成岩作用对裂缝的生成及发育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孔隙流体异常压力仅对深部储层中裂缝的形...

  • 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部长6储层沉积微相研究

    通过岩心、测井、化验资料综合分析,查明了鄂尔多斯盆地甘谷驿油田东部长6储层各砂组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在砂岩和粉砂岩中发现了次生矿物海绿石,认为长6储集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而不是三角洲平原亚相,其中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河口砂坝、远砂坝和支流间湾微相。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及微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

  • 渤海湾盆地南堡富油气凹陷烃源岩的形成及其特征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已成为该盆地油气富集程度最高的富油气凹陷之一。研究发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特别是沙三亚段发育高丰度的优质烃源岩,TOC高达5%以上,由于其形成于南堡凹陷主裂陷幕,此时湖盆水体最深,湖盆范围最广,发育大面积深湖相灰色、灰黑色泥岩、钙质泥岩、油页岩,且厚度大,平面上分布稳定,具有巨...

  •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隐蔽油气藏类型及勘探方向

    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具有圈闭控制油气分布、储层控制油气富集、储集物性及流体性质控制油气产能的基本特点,因此,不同类型圈闭发育及展布特征,对油气成藏乃至分布均至关重要。指出本区不仅存在不同类型构造圈闭,而且亦在多物源湖盆沉积的始新统流一段2个三级层序内,发育有陡坡(扇)三角洲、缓坡(扇)三角洲、凹中盆底扇或浊积体、...

  • 储层随机建模方法在细分沉积相中的应用

    以SN油田S109井区油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构造、沉积微相、测井解释、储层非均质等研究基础上,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建立的储层三维模型,对沉积微相划分等地质工作进行了检验和修改,从而建立起符合研究区的沉积微相及储层物性分布,为后续油藏数值模拟工作打下基础。

  • 恒温时间对煤热解实验开放性的影响

    为了对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中天然气的主要来源进行判识,采取盆地内的低熟煤作为石炭系本溪组气源岩的未成熟样品进行了不同恒温条件下的半开放体系热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①在不恒温时,在每个温度点上样品没有充分反应,到更高温度点经过低温范围时样品会再次生烃,在高温度点产出的甲烷包含经历低温阶段时产生的甲烷,这与封闭...

  • 《天然气地球科学》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 储层中的沥青沉淀带及其对油气勘探的意义

    在世界很多油气田的储集层中,都发现了天然形成的沥青沉淀带,说明储层中沥青沉淀带的存在是一个相当普遍的地质现象。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沥青沉淀的机理与成因判识、沥青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等方面,很少涉及沥青沉淀带对油气分布的影响,即使涉及的少数研究成果也都是从单一油田来进行分析,还未曾对其共性进行总结,此外,勘探家...

  • 《天然气地球科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会在京召开

    2006年12月3日,《天然气地球科学》杂志第五届编委会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召开,来自生产和科研第一线的联合办刊单位代表30余人参加了会议,编委会主任兼主编戴金星院士和第五届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志强研究员主持了会议,常务副主编史斗研究员做了编辑部2003—2006年工作报告,编辑部主任郑军卫副研究员做了编辑部2003—2006财务报告,与...

  • 微量元素Mo对褐煤有机质热解成烃的影响

    有机一无机相互作用是沉积盆地内普遍存在且不可改变的事实。本文采用热模拟实验方法,论述了微量元素Mo对褐煤样品热解生烃产物的影响。结果发现:Mo元素的加入,增大了褐煤热解气态产物的产率,却降低了液态烃类的产率,同时,Mo元素对热解液态抽提物族组分的组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产物中芳烃的产率有所减小,从而导致了饱芳比的增加。

  • 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定量模拟研究及应用

    沉积有机质二次生烃现象在我国东部盆地比较普遍。基于热模拟实验建立的系列二次生烃量版,进行了二次生烃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常规方法的改进方案,并应用该方法进行了单井二次生烃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不仅简化了常规评价过程,而且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应用性较强。

  • 不同赋存状态轻烃的分析技术及石油地质意义

    油气藏中的轻烃在向介质中运移时,必然要和介质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依据轻烃与介质作用的本质,可以把轻烃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分为游离态、溶解态、物理吸附态、化学吸附态及水合态。各赋存状态轻烃在介质的作用下存在着动态的平衡关系,且与油气藏的相关性有所不同。轻烃的定量提取分为相对定量提取与绝对定量提取,各赋存状态轻烃有着相应...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6)

  • 化探技术在我国西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探讨

    结合我国西部地区2个化探应用实例,探讨了化探技术在西部油气勘探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指出化探技术在西部应用效果的提高有赖于化探样品的采集、化探方法的选择、指标的选取、单指标异常信息提取、单指标化探异常模式的对比、综合异常信息及模式提取、指标异常与名油地质因素的结合等。

  • 岩屑荧光录井技术及荧光指标量化方法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探讨了荧光录井技术中溶剂的选择、测试波长的确立、泥浆添加剂荧光干扰的排除等主要技术环节,提出了以芳烃标准物质代替标准油样的指标量化思路,指出了在现阶段进行荧光录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为经过改进后的定量荧光录井技术与现行方法相比,具有油气信息丰富,定量方法准确,指标参数能相互对比和传...

  • 浅议我国低煤阶地区煤层气的成藏特点——从甲烷风化带的角度

    影响煤层气富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不是所有因素均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某些因素是充分条件,某些因素则仅是一种必要条件,而水文地质条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条件之一。通过对国内外低煤阶煤层气勘探和开发资料的对比研究,发现美国粉河盆地的甲烷风化带很浅,而中国西北地区的煤层甲烷风化带却很深,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发现,不同的水文地...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