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川西北地区飞仙关组原油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刘春 郭庆新 张惠良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1年第04期

摘要:采用色谱(GC)、色谱-质谱(GC—MS)和同位素分析等技术方法,以广元长江沟剖面为例,系统分析了川西北地区飞仙关纽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并初步分析了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沟剖面飞一段灰岩缝洞中原油的δ^13C值和各族组成8nC值都小于-30‰,族组分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效应较小,原油没有遭受细菌分解、淡水淋滤等次生同位素分馏效应;正构烷烃为前高后低的单峰型,主峰碳为C22,Pr/Ph值为0.75,姥姣烷和植烷均较相应正构烷烃(nC17和nC18)优势;芳烃色谱呈现驼峰,总体上组成比较复杂,以菲系列为主,经过MPI1折算该原油成熟度Ro=0.94%;三环萜分布在C19-C30之间,以C23为主峰;霍烷以C30为主峰,伽马蜡烷含量较高,表明其母源为还原-弱还原的咸水环境;规则甾烷以C29优势,呈C29〉C27〉C28的“V”字型分布,甾烷成熟度参数C29 20S/(20S+20R)值和C29 ββ/(ββ+αa)值分别为0.39和0.31,均未达到平衡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飞一段烃源岩特征、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认为飞仙关组原油是寒武系烃源岩进入生烃高峰期的产物,现今灰岩洞缝中原油的分布状态是原油早期充注以后遭受构造运动破坏的结果。

关键词:川西北地区长江沟剖面飞仙关组一段原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地质研究院 浙江杭州310023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天然气地球科学

北大期刊

¥840.00

关注 28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