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地区原油成因类型及风城组烃源岩的发现意义

王圣柱 张奎华 金强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4年第04期

摘要:通过对哈拉阿拉特山地区不同地质单元不同层系原油(油砂)色谱、色质等地球化学分析,系统解剖了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根据原油的母质类型、沉积环境、成熟度和C20、C21、C23三环二萜烷分布特征,划分为3种成因类型:Ⅰ类原油分布在浅层超剥带和逆冲推覆带浅部,为风城组烃源岩生成的低熟—成熟油,强烈生物降解,正构烷烃分布不完整,三环二萜烷呈上升型,高伽马蜡烷,富含β-胡萝卜烷;Ⅱ类原油分布在逆冲推覆带中深部,为风城组烃源岩早期生成的低成熟油,未(或轻微)遭受生物降解,具有明显的植烷优势;Ⅲ类原油集中分布在哈浅20井区超剥带西山窑组,主要为乌尔禾组烃源岩生成的高成熟油,混有少量风城组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具有姥鲛烷优势,低伽马蜡烷,低β-胡萝卜烷,三环二萜烷呈山峰型。通过山前带地质建模和构造变形分析,提出哈山石炭系逆冲推覆体下发育厚层的风城组烃源岩,其向北可延伸至达尔布特断裂附近,使研究区烃源岩分布扩大了近1 000km2,该认识无疑扩大了研究区的找油范围,对拓展准北缘地区的油气勘探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原油成因类型油源对比构造建模风城组烃源岩哈山地区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山东青岛266555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西部新区研究中心 山东东营2570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天然气地球科学

北大期刊

¥840.00

关注 28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