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烃源岩与〈2μm黏粒级组分的热解—色谱特征对比及其意义

郭敏; 蔡进功; 蒋启贵; 丁飞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年第04期

摘要:选取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不同埋深的11块烃源岩样品,粉碎后提取粒径小于2μm黏粒级组分,分3个温度段(〈300℃、300~500℃、500~650℃)进行全岩和黏粒级组分样品的热解—色谱检测,探讨不同温度段释放烃的特征和意义,以及黏粒级组分对于烃源岩生烃的贡献。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段,不管是烃源岩全岩还是黏粒级组分,轻质油(C_5—C_(14))组分在所有组分中含量高,在300℃以前和300~500℃段轻质油组分含量超过50%,而在500~650℃段气态烃(C_1—C_4)(特别是甲烷)含量明显增加,而轻质油含量有所下降。在300~500℃段,不论是烃源岩全岩,还是黏粒级组分,生烃产率和产烃量的值都是最高的,其次是500~650℃段,最低的是300℃以前。通过不同温度段特征的比较,发现全岩和黏粒级组分的热解特征有相似之处,轻质油组分是烃源岩热解生烃的主要组分,且300~500℃是烃源岩生烃高峰温度段。对300~500℃段热解—色谱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黏粒级组分的轻烃(C_1—C_(14))百分含量高于全岩,重烃组分(C_(15+))则相反,而且黏粒级组分总烃产量占全岩的平均值高达72.57%,这些特征表明黏粒级组分是烃源岩生烃的主要贡献者,且黏土吸附的有机质在有机质生烃过程中对轻烃组分(C_1—C_(14))的贡献显著。对烃源岩和黏粒级组分开展热解—色谱特征研究,可获取不同温度段释放烃或烃赋存等特征,这对开展有机质生烃和资源评价以及非常规油气赋存特征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烃类黏粒级组分产烃量

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092;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辽宁盘锦124010;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江苏无锡21415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天然气地球科学

北大期刊

¥840

关注 28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