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裂陷湖盆深层烃类赋存相态极限的动力学过程分析——以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为例

刘岩; 杨池银; 肖敦清; 廖前进; 周立宏; 于学敏; 国建英; 蒲秀刚; 姜文亚; 邹磊落; 聂国振; 刘庆新; 滑双君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7年第05期

摘要:为适应东部盆地向深层—超深层勘探的需求,通过歧口凹陷沙河街组典型原油的裂解生气模拟实验,采用原油裂解生烃动力学特征研究深层烃类流体相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原油裂解气生烃动力学可以方便地研究地质条件下原油裂解程度,进而判断地下油气相态的理论深度极限。在固定频率因子A=10^14S^-1前提下,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沙河街组原油裂解成C1—C5的活化能分布在250-270kJ/mol之间,平均活化能E0=255.47kJ/mol,高于海相原油的245kJ/mol(59kCal/mol)。在同等升温速率条件下,其裂解生气路径与西部海相原油存在明显差异。以歧口凹陷地层沉积埋藏史确定的热史路径进行动力计算结果显示,歧口凹陷深层单一液相原油存在的理论深度极限为5 700m,凝析油气存在的理论深度极限为6 700m。结合歧北次凹和滨海具体地质条件进行油气藏相态演变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际地质条件下,干酪根的裂解生气和更深部气源的充注气侵,使得原有油藏提前达到极高的气油比,纯液相原油提前消失。油气运移到浅部过程中受温—压条件的变化,导致了油气的分异和相态转换。温度和时间决定的生烃效应是深层油气相态的内因,在具体分析单个油藏相态时,不仅要考虑油气来源、组成、油气成藏过程,尤其还要注意后期构造活动造成的油气调整改造,这些是后期油气相态分异转化的外因。

关键词:深层烃类相态原油裂解生气裂陷盆地生烃动力学

单位:长江大学录井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湖北荆州434023;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天津300280;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102249;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天津300280;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河北廊坊065007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天然气地球科学

北大期刊

¥840.00

关注 28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