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乌连戈伊气田形成机制及其启迪

王晓锋; 刘文汇; 郑建京; 徐永昌 天然气工业 2006年第05期

摘要:西西伯利亚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中乌连戈伊气田储量达10.2×10^12m^3。对于该气田的形成机制,迄今仍众说纷纭。该盆地北部地区95%的天然气都储集于白垩系波库尔组中,而当中的2/3又储于波库尔组顶部的赛诺曼阶。这些天然气的占δ^13C1分布在-54‰~-46%‰,其中在乌连戈伊气田δ^13C1。集中在-49‰左右,它不应当属于纯生物气的范畴。基于该气田天然气的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认为,该气田的天然气也不可能是生物气与下部热成因天然气混合的产物。塞诺曼阶天然气的分布与成熟度处于低演化阶段的波库尔组源岩在时空分布上有着极好的对应关系,前者的δ^13C1分布特征和波库尔组热演化指标Ro之间的关系与煤型气碳同位素二阶模式的低演化回归曲线吻合极好。因此,可以用腐殖型有机质在低演化阶段能规模性成气的机理合理解释该气田的成因。最后认为,乌连戈伊气田塞诺曼阶天然气属于低熟气的范畴。

关键词:西西伯利亚盆地乌连戈伊气田气田形成气源岩

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天然气工业

北大期刊

¥1300

关注 30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