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砂岩储集层粒间孔隙保存机制

张鹏辉; Lee; Yong; Il; 张金亮; 梁杰; 武英利; 袁勇; 王晋晨; 刘璐晨; 王正云; 付俊杰 天然气工业 2019年第07期

摘要:关于深埋藏、高温度条件下的砂岩储层孔隙保存研究在保存机理、适用条件、实验模拟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的争议。为了更好地剖析砂岩储层粒间孔隙保存的机理,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学者近年来在砂岩粒间孔隙保存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颗粒包膜发育、孔隙流体超压、与外来盐体有关的热流扰动以及烃类充注等4种因素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并指出了孔隙保存机制未来的研究趋势与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颗粒包膜发育能够通过抑制石英增生而保存粒间孔隙,其中绿泥石膜主要集中发育在三角洲和河流相沉积环境中,砂岩粒度较粗且绿泥石膜粒表覆盖率较高的储集层易形成优质储层,其抑制石英胶结的效果优于伊利石膜,微晶石英膜则通过无定形硅与玉髓共生的纳米薄层以及微晶石英的集合来共同抑制石英增生;②孔隙流体超压主要通过抑制压实和压溶作用而成为浅层砂岩中一种主要的孔隙保存机制;③外来盐体的存在可以实现对地温的抑制,以减少砂岩储层的石英增生量,并且盐体较厚、侵位时间较早的砂岩更易保存较多的粒间孔隙;④油气充注对孔隙保存的影响程度尚难以定量评价。结论认为:目前对于影响深层砂岩粒间孔隙保存因素的分析预测仍停留在微观观测和实验模拟阶段,区域上的预测识别技术亟待进一步探索;基于孔隙保存机制认识下的砂岩储层孔隙度演化模拟是未来研究攻关的难点和重点。

关键词:粒间孔隙保存机制储集层质量成岩作用砂岩储集层

单位: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School;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 中石化海洋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物探分公司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天然气工业

北大期刊

¥1300.00

关注 30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