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土壤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3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土壤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土壤学会
  • 创刊时间:1948
  • 国际刊号:0564-392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210008
  • 国内刊号:32-1119/P
  • 邮发代号:2-560
  • 全年订价:¥ 768.00
  • 发行地区:江苏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新视角与前沿
  • 综述与评论
  • 研究论文
  • 研究简报
  • 南方红壤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定量评价方法探讨——以江西兴国县为例

    选择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江西省兴国县境内的治理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的塘背河、廖公坑、蕉溪河3个小流域为对象,选择了涉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30个评价指标,对3个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1)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采用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具有一定的区...

  • 基于SI-Albedo特征空间的干旱区盐渍化土壤信息提取研究——以克里雅河流域绿洲为例

    选取塔里木南缘克里雅河流域绿洲为研究靶区,利用Landsat—ETM+卫星图像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分析盐渍化土壤与地表反照率(Albedo)、土壤盐分指数(SI)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发现,盐渍化土壤在SI-Albedo特征空间分布具有显著规律,即非盐渍化土壤呈团状分布;轻、中度盐渍化土壤具有线性分布特征;非盐渍化土壤与轻度盐渍化土壤分异明显。结...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

    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高光谱之间的关系,在对原始光谱进行了预处理分析后,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MLSR)和人工神经网络法(ANN)建立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所建立的反演模型普遍优于回归模型,网络集成模型优于单个BP网络模型,网络集成是提高反演模型准确性与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 三种南方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Ⅲ.两种水稻土颗粒有机质结构特征的变化

    采用固体交叉极化魔角自旋^13C核磁共振(CPMAS ^13C-NMR)波谱技术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红壤性水稻土和太湖地区黄泥土本体土壤以及水稳性团聚体中颗粒有机质(POM)的化学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本体土壤和不同粒径水稳性团聚体中POM的结构组成相似,主要由烷氧C、烷基C和芳香C组成,其中以烷氧C含量最高。施肥改变了本...

  • 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水污泥与健康安全风险研究V.污泥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利用BIOLOG测试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施污泥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剖面、多样性指数、动力学参数均发生了变化,说明微生物对单一碳源底物的利用能力发生了改变。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动力学研究结果发现,供试土壤的微生物群落代谢剖面(AWCD)与培养时间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其...

  • 不同肥料长期施用下稻田镉、铅、铜、锌元素总量及有效态的变化

    以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实验站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16年长期定量施肥对土壤Cd、Pb、Cu和Zn积累及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可使土壤Cd含量降低、Pb含量增加,对Cu和Zn的积累无显著影响,水稻收获时的移出效应可能是Cd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物料循环可提高土壤Cd和Pb的积累,但对Cu和Zn的积累无显著...

  • 菲在黑麦草种植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酶的影响

    研究了种植黑麦草对土壤中3环多环芳烃菲的动态降解作用。结果表明,黑麦草可以促进土壤中菲的降解,在75d的盆栽试验里,种植黑麦草土壤中菲的可提取浓度明显低于不种植土壤(P〈0.05)。在菲浓度为5 mg kg^-1、50mg kg^-1、200mg kg^-1的3种处理中,种植黑麦草壤中菲的降解率分别为81.07%、90.35%、84.94%,而不种植土壤中菲的降解率分...

  • 运用多隔层根箱研究黑麦草根际微域中芘的降解

    采用多隔层根箱,通过尼龙撩网插片的控制,实现根室土(S0)、离根室0~2mm(S1)、2~4mm(S2)、4~6mm(S3)及〉6mm(S4)各室层土壤的分离采集,测定各室层土壤可提取态芘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基础呼吸强度、微生物熵、代谢熵、脱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种植黑麦草处理的各室层内土壤可提取态芘含量存在显著的不同,...

  • 近电器拆解区土壤-蔬菜多氯联苯污染及其健康风险

    选择浙江省某典型电器拆解区,研究了该区域附近农田土壤和蔬菜中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中PCBs含量为6.78~15.48μgkg^-1,蔬菜样品中PCBs平均含量为5.98—130.70μgkg^-1,与西藏土壤的背景值和浙江省农村土壤的PCBs污染水平比较,电器拆解区附近农田存在PCBs累积污染。以食物链为主要暴露途径的...

  • 红壤旱地不同玉米种植系统的生态学功能评价

    为了充分发挥红壤旱地的生态功能,筛选出较优化的玉米种植系统,本研究依据近23a(1984~2006)的田间试验资料,从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能流功能、价值流功能以及用养结合功能等四个方面对红壤旱地15种玉米种植系统进行了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层次13个指标对各种植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3种适...

  • 弱光下硝铵比对小白菜氮吸收和碳氮分配的影响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弱光下不同硝铵比对小白菜硝酸盐吸收和体内碳氮化合物在不同器官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硝培养条件下,与自然光相比,弱光导致小白菜叶片、叶柄和根系的干物重分别下降了73.8%、82.2%和74.4%;总碳及氮含量也分别下降了76.7%、84.5%和79.4%及71.2%、79.5%和80.4%;根系活力和硝态氮吸收量也显著下降...

  •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氮肥水平对麦田土壤有机碳更新的影响

    依托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平台,采用稳定^13C同位素法,通过将C3作物小麦种植于长期单作玉米的C4土壤上,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升高和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小麦轮作制中冬小麦生长季土壤有机碳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一季小麦后土壤有机碳的δ^13C值显著降低,小麦生长改变了土壤有机碳的组成,大气CO2浓度增加促进作...

  • 保护地土壤酸度特征及酸化机制研究

    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地区采集保护地及其相邻露地旱田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组成和土壤pH,研究保护地土壤酸化特征以及土壤pH与潜性酸、交换性盐基的关系。结果表明:(1)建成保护地栽培蔬菜后,保护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H^+和Al^3+)呈上升的趋势,土壤pH随着交换性酸的增多而降低;Al^3+在交换...

  • 油蒿群落演替中的植物密度对土壤氮/磷比的响应

    选择腾格里沙漠东缘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境内的油蒿+冷蒿群落为研究对象,在80m×80m样地400个4m×4m样方中,调查了油蒿和冷蒿的密度,测定了0~20cm±层中的全氮和有效磷,分析了土壤氮/磷比与植物密度之间及其空间异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油蒿密度随土壤氮/磷比的增大而减小,冷蒿密度随土壤氮/磷比的增大而增大;油蒿密度的空间异质性随...

  • Btk蛋白在红壤胶体上的吸附解吸行为及其对杀虫活性的影响

    研究了苏云金芽胞杆菌库斯塔克亚种(Btk)两种分子量不同的杀虫蛋白(65kDa和130kDa)在红壤胶体上的吸附、解吸和杀虫活性。Btk杀虫蛋白容易被红壤胶体吸附,0.5h即达到吸附平衡,65kDa蛋白的吸附速率高于130kDa蛋白。两种Btk杀虫蛋白在0.1mol L^-1 Tris缓冲液(pH8)中的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R^2〉0.992),65kDa蛋白的吸附量...

  • 硝酸处理对褐煤中可提取性腐殖酸含量及其吸附特性的影响

    采用硝酸氧化及一次平衡法,研究了硝酸处理对褐煤中的可提取性腐殖酸含量、CEC(阳离子交换量)、E4/E6及其对各种养分离子吸附规律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强度的HNO3能使褐煤中可提取性腐殖酸含量增加45.8%以上,使其阳离子交换能力提高;随硝酸处理时间的不断延长,褐煤中可提取性腐殖酸含量和CEC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CEC达到最...

  • 铜胁迫对水花生生长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铜胁迫对外来杂草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植株生长、叶绿素含量、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条件下,水花生植株地上部分高度、生物量、最长根长、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表现出在低铜浓度下升高,而在高浓度下降低的现象;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

  • 土壤结构定量化研究进展

    土壤结构是土壤中各种过程进行的物理框架,土壤结构的定量化对土壤水、气、热和土壤生物、化学过程定量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土壤结构研究的内容,介绍了土壤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对分形理论、布尔模型和孔隙网络模型等在土壤结构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并且对未来土壤结构定量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 兽药在畜禽排泄物中的残留与降解研究进展

    药物在环境中的暴露及其生态风险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热点,养殖业中大量使用的兽药已成为环境中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动物体使用的兽药绝大部分首先以原药或代谢物的形式在动物排泄物中出现。本文综述了兽药在畜禽排泄物中的残留、降解及其影响因素,并介绍了残留兽药对畜禽排泄物堆肥过程的影响。

  • 基于对应分析的土壤盐渍化现状特征及其与光谱关系研究

    土壤盐渍化是目前世界农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全球盐渍化土壤大约9.55×10^8hm^2,次生盐渍化土壤约0.77×10^8hm^2,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认真、及时地监测土壤盐渍化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以阻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不断发展,确保土地利用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Metternicht等和Edward等详细论述了遥感土壤盐渍化监测的潜力和限制、遥感土...

  • 长期施肥对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影响研究

    土壤侵蚀是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的直接后果是降低土壤中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破坏土体结构,且随着土壤的流失而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土壤侵蚀及其导致的土壤质量退化是世界性的重大环境问题。

  • 滇黔桂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的影响因素研究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陆地碳库的主要部分。揭示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的主要因素,对合理地利用土壤资源,减少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土壤碳存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土壤有机碳储量受气候、植被、土壤属性以及土地利用等多种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人为因素控制,并存在各种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红壤和黄褐土钾素转化的影响

    低分子量有机酸在土壤中广泛存在,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微生物的分泌,通过改变根际的pH值和氧化还原状况,或通过螯合和还原作用等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植物对P、Fe、Mn、Cu等养分的吸收、促进矿物的溶解、降低Zn、Al等金属对植物的毒害、吸收,缓解植物缺氧症状等。有关低分子量有机酸在根际微域中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土壤营养元素的活化或重金属污...

  • 甲亚胺法测定土壤有效硼的研究

    硼是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并且对作物产量和品质有较大影响。由于土壤中有效硼的含量很低,而作物对于硼的丰缺极限很窄。,所以对分析精确度要求很高。目前国际上采用ICP-MS/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光谱)方法和比色分析法进行硼的测定,由于ICP方法仪器昂贵,国内应用还不够广泛。硼的测定一般采用甲亚胺比色法和姜黄素比色法。

  • 土壤叶杆菌和红球菌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自生固氮作用

    非光合自生固氮细菌是一类自由生活在土壤有机质中不具有光合作用的固氮菌,也是促进植物生长根际细菌(PGPR)的重要组成分。自生固氮菌的固氮效率受土壤环境中有效碳源和种群数量限制。

  • 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差异性

    超积累植物具有很强地忍耐和吸收土壤重金属的能力,导致其根际环境中重金属的平衡和微生物活性及其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由于超积累植物快速地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可能会导致其根际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浓度降低,从而缓减重金属对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毒害作用,促进微生物的生产和代谢活动。

  • 黄河兰州段典型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交换的枢纽;同时,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有较好的指示作用。因此,研究人工杨树林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对于黄河两岸营造人工林具有重要意义。

  • 第三十届亚洲遥感大会通知

    第三十届亚洲遥感大会拟于2009年10月18日~23日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Asia onward Space Age”的第三十届亚洲遥感大会由亚洲遥感委员会与中国遥感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联合主办,中国遥感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