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尉迟寺遗址文化层铅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原始冶金文明矿料示踪

徐利斌 孙立广 游科华 王吉怀 王玉宏 土壤学报 2010年第02期

摘要:古遗址土壤形成物是研究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YC1剖面中Pb、Al等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了Pb在5 050 cal a BP~4 000 cal a BP间剖面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尉迟寺遗址文化层剖面中的铅富集系数变化范围为1.0~1.8左右,富集程度不是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Pb的富集系数有明显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遗址剖面中的Pb很可能与原始社会中期发展起来的冶金活动有关。5 050~4 000 cal a BP间,中国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到最后进入青铜时代,这个过程中铜资源利用越来越多导致产生的大气粉尘铅越来越多,很可能是YC1剖面中Pb富集系数逐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铅同位素结果表明,土壤206Pb/204Pb比值分布在18.3~19.8之间,平均为18.82;207Pb/204Pb比值分布在15.3~16.5之间,平均为15.76; 208Pb/204Pb比值分布在38.0~41.0之间,平均为39.04。铅同位素示踪表明,土壤中的铅的来源自5 050 cal a BP至4 000 cal a BP有越来越广的趋势,并且很可能与出自中国南方地区的矿料有关,包括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或广东地区的矿料。 英文摘要:

关键词:铅污染铅同位素富集特征文化层尉迟寺遗址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极地环境研究室 合肥23002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北京100710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Maryland 20892 USA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土壤学报

北大期刊

¥768.00

关注 31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