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化艺术研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1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化艺术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8
  • 国际刊号:1674-3180
  • 出版周期:季刊
  • 邮政编码:310013
  • 国内刊号:33-1355/J
  • 邮发代号:32-158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化经济
  • 长三角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视野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
  • 戏剧戏曲
  • 电影电视
  • 美术造型
  • 乘势而上的战略举措——发展中国文化服务产业的战略思考

    从全球范围看,服务业正在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发展,发展的目标是迈向建设信息化、创意化和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这一趋势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要发挥中心城市在建设文化服务产业的重要作用,采用吸引多元投资、扶持服务类企业、鼓励文化服务贸易等举措,建设国际化、大规模的现代文化服务产业。

  • 传承区域遗产与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中国许多地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地区为了发展文化产业,应该传承和开发遗产而成为大量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这一传承和开发的过程,不但要与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相结合,而且还要与不断发展的现代时尚潮流相结合,不断进行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创新。

  • 动漫发展的反向战略——确立本土形象实现外向发展

    本文提出当前我国动漫画文化产业发展应该采取“反向战略”,即首先外向合作发展,在国际动漫市场站稳脚跟之后,占据国内动漫产业的高端,继而获得在国内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在国际动漫市场获得竞争优势之后,在国内迅速提高动漫市场占有率;以难以替代的、创新深厚的文化形象和文化特色以及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再投入动漫产业新的国...

  • 构建长三角现代文化圈刍议

    进入21世纪,长江三角洲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也不完全是中国一个较发达的区域经济概念。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建设,理应顺应、推进甚至引导经济建设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工作者,也应顺势利导,乘势而上,推动长三角文化的良性互动,努力打造并建立长三角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和机制,以...

  • 在江南发现诗性文化精神

    以“江南诗性文化”为核心范畴的“江南美学与文化”,推动了江南文化从实学向美学的学科飞跃。以区别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为空间背景,追溯江南文化的文化背景与渊源;以区别江南文化与齐鲁文化为区域背景,揭示江南文化的诗性与审美本质;以江南轴心期为理论基础,还原江南美学与文化的历史生成;以江南城乡差别为解释框架,探索江南城市诗性文...

  • “两浙”文化的诗性品格及现代价值

    以“两浙”为主体的江南,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审美内涵和“精细坚韧”和“柔美飘逸”的诗性品格。在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两浙”文化是建构新文化诗性品格的重要元素,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和意义,它对应了现代中国人渴望自由,追求精神解放、民族独立、国家昌盛,迈向现代文明化的心灵世界...

  • 城市的DNA: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的现代运用

    中国的城市是由自然城衍化而来的,传承了许多历史文化资源,其独特性足以对抗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一些现实问题。首先,要根据每个自然城的文化特征定义城市性格,然后在该定义之下规划城市,并将历史文化资源作合理的现代性转化。本文结合浙江的现实,从这三个方面对浙江城市文化的建设进行了总结和建议,以文化为核心建设具备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

  • “文化研究”中的“文化”

    在人类历史上,文化和非文化之间曾横亘着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文化研究的重要奠基人威廉斯主张我们必须不断地扩展文化的意义,直至它与日常生活成为同义。这就把过去不被承认为文化的众多内容纳入到了“文化”的范畴之中,从而引入了思考文化的新方法。自威廉斯之后,文化研究往往避免回答“文化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这是其反对学科化的一个自...

  • 科学与人文——关于两种文化之差异的考察(上)

    本文首先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基本区别表述为科学具有突出的工具性及价值相关性,而人文则表现出鲜明的目的性和价值直接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从言说的方式、使用的语言、针对的对象、发挥的作用、文本的意义、持取的态度、追求的目标、发展的模式、最终的结果等九个方面对存在于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具体区别作出了详尽细致的描述。

  • “中国民俗志”的书写问题

    作为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后起的主体,中国经历了一个从把自己在现代所遭遇的问题归咎于自己的文化到把完成民族国家建设的未竞之业寄望于自己的固有文化的转变,费孝通先生称之为中国的文化自觉。“中国民俗”是中国作为民族国家必须建构的概念,这个概念成为文化认同的对象首先需要它的知识形态被生产出来,这就是对于“中国民俗志”的知识需求...

  • 人本艺术学提纲

    艺术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世界的知识科学。但长期以来,人们把艺术等同于艺术世界的简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读。本文针对艺术定义上的悖论作出阐释,即艺术是作为类的人所创造的一个精神世界,它对应的是类的人,而不是个体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是人的艺术,脱离了人的独立艺术品是不存在的,这即是本文探讨的人本艺术学的主旨:我在艺术...

  • 民间艺术学研究方法的当代建构

    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具有错综复杂性,对民间艺术也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仍然植根于村落中的民间艺术。因此,当代民间艺术学的研究语境较十几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当代文化的影响下,原有的理论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民问艺术学科继续发展的要求。民间艺术学理论方法的当代建构应重新给予审视,善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应...

  • 在历史具体、全面开放和广泛综合中追求理论创新——从艺术符号学探讨看艺术学学科建设

    艺术符号学是艺术学学科建设的中心内容之一,艺术符号学研究的经验教训,应当有益于艺术学的学科建设:克服纯粹化抽象化倾向,在逐步规范中坚持开放,广泛汲取综合追求理论创新。

  • 论敦煌乐谱中的西域古曲

    在敦煌乐谱的第二组、第三组中各录有一首以古代西域伊州(今新疆哈密一带)命名的乐曲;在第一组、第二组中尚各录有一首《倾杯乐》。这两首乐曲和西域音乐家曹妙达在隋朝宫廷传授的《倾杯曲》、西域音乐家裴神符在唐朝宫廷所作的琵琶曲《倾杯乐》同名。敦煌乐谱第一组10曲所用的音阶和现今新疆传存的维吾尔木卡姆音阶基本相同。以上可证,这些...

  • 《律吕新书》的六十调与六变律研究

    蔡元定的《律吕新书》是一部值得研究的律学著作。在韩国有两位学者引用《乐学规范》中《律吕新书》的内容对六十调与六变律进行了研究。两位学者对《律吕新书》与《乐学规范》中使用的六十调调名的不同背景意见相同,但对于变律,两位学者的意见则完全不同。在中国有一些学者对蔡元定的乐论进行了研究。特别有一些关于蔡元定十八律的研究论文。...

  • “艺”“匠”辩

    晋北老百姓把以唢呐或管子为主奏乐器的“鼓乐班”的乐师称为“鼓匠”、“阴阳”,这些反映社会阶层划分标准的称呼,折射出中国人对待民间艺人的基本态度,隐藏了传统意识和历史定位中高低有别的社会秩序。

  • 芭蕾舞诗性美的精神意境

    本文旨在探讨芭蕾艺术的情感本质和美学意蕴。为此,本文分析从法国王家芭蕾到现代芭蕾舞蹈意象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些变化的历史、文化原因。作者尝试提出一些考察和解释芭蕾舞题材变化的模式,即以天性关为出发点,以人性美、诗性美、古典美为衡量标准,将芭蕾舞的发展分为若干个层次,并且指出芭蕾舞悲剧的奥秘,在于它把关提升到极致,又赋予...

  • 车王府曲本收藏源流考

    1925年,马廉为孔德学校购入蒙古车王府旧藏大宗戏曲小说时,顺带购买了数千种车王府旧藏抄本曲本。次年顾颉刚为之分类并编制目录。抗战时,孔德学校所藏曲本移交北京大学,但并未全部交出。1952年,孔德藏书归首都图书馆。这些抄本曲本大受关注,而马廉最初所购源出车王府的“大宗小说戏曲”,则知者甚少,其中可确认者至少有60余种弹词。或谓...

  • 近年昆曲文化现象之研究

    21世纪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这其中“昆曲文化现象”是特别显著的一个事例,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艺术。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几年来,关于昆曲的抢救、保护、传承与发展成为政府与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围绕着昆曲的表演、演员、剧目、讲座、整理、研究和出版等形成“昆曲热...

  • 《慕色》婉约秀美《还魂》相形见绌——关于《牡丹亭》的反思

    对于《牡丹亭》的评价,近人多加以肯定和榆扬,以为是经典之作,本文则对《牡舟亭》在文学艺术上的利弊得失,予以重新检验讨论,期能作公允的评断,以供治《牡丹亭》学者之参考和省思。笔者检视《牡丹亭》诸出,发现《牡丹亭》五十五出并非全为精华,其中也有非精华,甚至是糟粕的。归结《牡丹亭》经典之处实在于《游园》《惊梦》《寻梦》三出...

  • 论《中国曲艺志》编纂对曲艺学科建设的价值与意义

    曲艺是重要的传统艺术门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传统深厚。但关于曲艺的学术研究及其文化传播,一直以来都比较贫弱。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史料文献的缺乏和整理发掘的不够。长期以来不仅严重影响着人们对其文化价值的深刻认识,也制约着其在传统继承与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良性演进。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由国家组织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

  • 影像国家的文化认同及其现实意义

    在电影的叙事体系中,国家形象不仅是通过标志性的语言符号来表现,而且也是通过电影自身的叙事逻辑进行呈现,为此,识别主流电影中国家形象的表意方式,分析这些表意符号的生成路径,为主流电影提供一种可以参照的表述策略,不论对于提升电影艺术作品的文化意义、扩大电影的市场空间,还是对于强化电影的审美价值、引导大众的集体认同都具有重...

  • 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元素

    中国电影诞生伊始就与传统戏曲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电影的发展是在不断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也不断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本文通过对电影史的追溯和对具体个案的分析,具体阐释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元素,并论证中国电影对传统戏曲的借鉴和发扬。

  • 中国画形式语言探索的若干问题——关于“教学的”“中国画”的改革理念与它的学术基点

    中国画形式语言的探索,一直是建立在古典画论的“描述系统”基础之上的。而在中国画形式及技法的描述体系中,大多是技术性的具体经验介绍,但却缺乏对中国画形式、技巧从学理上进行科学、宏观观照的努力。本文以中国画形式语言与技法体系的传统框架为出发点,对这些具体的形式要求与构成传统的诸要素进行较系统的学术梳理,并以一种分析的姿态...

  • 潘天寿山水画的艺术特点论

    在中国现代山水画史上,潘天寿是一位“传统出新”典范。在潘天寿那里,文人画已不再是书斋清玩,或雅集遣兴之物,而是需要认真梳理、研究的学术事业。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大背景下,中国画,特别是中国山水画已经变成了民族文化心灵和历史情感的寄托,在此基础上,他的山水画创作和理论探索具有了全新的时代意义。

  • 流动着的永恒——见于法雍木乃伊肖像画上的埃及生命主题置换

    本文旨在探讨公元1—2世纪罗马时代埃及法雍地区木乃伊肖像画的特点,以及这些画像所反映出的深刻的精神内涵:埃及人对死后灵魂不灭进行全新诠释,活的永恒代替了古代埃及固定不变的永恒。作者认为。这种变化具有很重要的政治意义,反映出罗马时代埃及人要求“复活”的社会内容。复活!复活!走出坟墓!走出坟墓!而这正是罗马统治下埃及人要求摆脱...

  • 动画软实力与文化产业品牌战略

    本文围绕“软实力”这一概念,阐述了作为日本软实力代表的动画的各种可能性。尤其是通过展会战略、宣传战略以及旅游战略的具体案例展现了文化产业中如何利用动画软实力来构建品牌战略。

  • 解析“创意产业”概念

    在英国文化政策制定者那里,“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是可以互换的概念。但实际上,它们的含义和用法是不同的。本文试图区别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指出,不管“创意产业”这个概念在英国政府那里多有影响力,但就文化而言,这的确是个错误的用法。首先,它混淆或合并了文化和创意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这一方面是因为对“文化”这一概念的混淆;另...

  • 文化折扣与跨文化预测:以美国电影在香港的票房绩效为例

    媒介产品的跨文化传播是以本土的方式进行接受。本研究认为经济绩效中的文化折扣及跨文化预测性是媒介产品本土接受的两个数量反映。尽管普遍化是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媒介产品在本土接受过程中价值的损失以及票房绩效的预测,还是成为生产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1989年到2004年在香港上映的好莱坞影片票房数据,检验了不同电影类型在香...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昆曲

    昆曲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公元14—17世纪)。昆曲的唱腔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对中国近代的所有戏剧剧种,如川剧、京剧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昆曲表演包括唱、念、做、打、舞等,这些内容亦是培训京剧演员的基本科目。昆腔及其戏剧结构(旦、丑、生等角色)亦被其他剧种所借鉴。《牡丹亭》、《长生殿》成为传统的保留剧目。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