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化艺术研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1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化艺术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8
  • 国际刊号:1674-3180
  • 出版周期:季刊
  • 邮政编码:310013
  • 国内刊号:33-1355/J
  • 邮发代号:32-158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化经济
  • 长三角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视野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
  • 戏剧戏曲
  • 电影电视
  • 美术造型
  • 长三角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长三角区域具备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条件的区域文化基础和精神资源。从区域文化看,长三角有着吴越文化、楚汉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类型,这三种文化具有奋发进取而又精致典雅的特性,对新的发展方式有积极的内在作用。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需要推进长三角区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本文的研究还表明,历史上的长三...

  • 城市更新的文化内涵

    城市更新是当前世界城市发展中的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吸取世界各国的历史教训:一是急功近利,更新规模过大,城市文化特色严重受损;二是传统社区解体,文化多样性丧失;三是对房地产开发商监管不力,严重损害市民利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城市更新需要更综合的视角和行动,迫切需要注入文化的内涵。应该以文化...

  • 长三角城市群内在文化精神的同一性

    长三角的自然条件及由此产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其城市群在外在风貌和内在气质上的同一性和一体化趋势。这种同一性鲜明地表现在兼容并包的开放心态、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博学崇文的价值取向和精巧柔韧的智慧风骨等方面。

  • 吴文化与长江三角洲区域文化的整合

    长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文化的积淀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深入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既是区域文化研究的需要,也可以通过相关研究总结各地区的历史经验,为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借鉴。长三角洲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其中吴文化是代表性文化之一。本文从历史上吴文...

  • 2010世博会对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

    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由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集中展示人类文化的盛会。世博会对提升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多元文化的发展、完善城市文化服务功能、鼓励城市理念的创新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世博会是上海走向世界的契机,也对城市文化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上海文化发展在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提高科技创...

  • 道家理想的政治文化及其建设

    道、自然是老庄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由它们可引申出自由、平等的基本政治理念,由此确立了无为的政治方针和公正的政治准则。据此,道家描绘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小国寡民与至德之世,并为实现这样的理想社会提出了五条途径,即:人民自治与直接参政、民主宪政、小政府大社会、地方自治、消除盗贼和反对战争。这对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有较强的...

  • 科学与人文——关于两种文化之差异的考察(下)

    全文共分上、下两篇,上篇首先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基本区别表述为科学具有突出的工具性及价值相关性,而人文则表现出鲜明的目的性和价值直接性。并分别从言说的方式、使用的语言、针对的对象、发挥的作用、文本的意义几个方面对存在于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具体区别作出了详尽细致的描述。本文将在上篇论述的基础上,从持取的态度、追求的目标、...

  • 中国传统艺术中“情”的哲学诠释

    “情”是中国传统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念,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核心范畴之一。与西方哲学侧重形而上的理论追求不同,中国哲学更主要关注的是现实的人,关注的是人生存。而对于现实的人来说,情感则是其基本的属性。对于情感问题的关注,是中国哲学的重点所在,传统中国哲学对于情感的问题作了非常详细的探讨,涉及情感的本源、发生、内涵以...

  • 影像消费流行背后的叙事危机

    在当代消费文化的笼罩下,影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式,对于影像的消费开始取代以往的文学消费,这对文学叙事的内外部特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叙事对影像叙事的寄生与迎合中,逐渐丧失了其独特精神内核和表达方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文学与影像是两种不同的叙事样式,他们各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内在品质。如果文...

  • 文化质量管理:从机械人到生态和谐人

    本文通过对现代管理思想史上,基于人性的不同认识和假设,包括机械人、经济人、理性人、社会人、系统人、文化人、生态和谐人等多种不同的人性假设,所导出的截然不同的管理理论、管理方式建构的回顾,提出为了建立“更适合人性的组织”,必须明确坚持“文化人”假设,并对“文化”展开质量管理,以实现对“文化人”进行有效、有机的管理。

  • 艺术的审美本性与去审美化问题——从古典到后现代和马克思主义美学

    艺术的审美本性经过了审美主义和审美化两极的分裂。这是当前关于“艺术终结”以及审美泛化现象所围绕的一个核心问题。艺术的审美与去审美化问题在英美和德法国家那里都有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源流关系之变化发展,也涵盖着诸如“艺术是什么”“美与审美是什么”这样一些本质问题的争论,体现于不同的侧面:(一)平民主义(或民...

  • 艺术意象的构成和表现形态

    审美意象及其表现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基石。对其研究是揭开艺术创作奥秘的钥匙。也是中西艺术美学的核心。对意象和意境构成以及意象表现规律的探讨,也具有把握民族思维特征的文化意义。

  • 庄子论音乐审美的心理感悟

    《庄子》一书极其重视主体的心理感悟。本文拟通过它提出的“以明”“心斋”“坐忘”“见独”“游心”等心理特征的描述,对音乐审美心理感悟的前提、方法、状态、过程及境界进行梳理和分析,旨在挖掘庄子美学思想中的精髓和价值。

  • 宋代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考述——以宋初至元丰改制时期为例

    北宋前期的宫廷音乐机构及乐官设置,虽有相当部分继承自唐五代,但已呈现出严整完备的新面貌。太常礼院、详定大乐所等机构的设立,各种音乐机构繁复的乐官设置,充分说明宫廷对礼乐活动政教意义(或仪式性)的重视。这是当时文官政治的儒家复古倾向在音乐制度上的表现,也是统治集团透过礼乐活动确立新王朝威仪的意图彰显。同时,宫廷燕乐机构...

  • 汉画像中的长袖舞研究

    本文以汉代墓葬艺术之瑰宝——汉画艺术中生动、形象的乐舞百戏图为资料来源,以汉代乐舞艺术的代表——长袖舞为研究对象,在对史籍文献、诗赋作品、汉画图像的搜集整理中,立足于图像学,结合多学科交叉互证的研究方法,试图通过汉画像中长袖舞的舞姿形态、结合类型、风格审美,来追寻汉代长袖舞的艺术嬗变轨迹,在对其多样性艺术表现的寻根探...

  • 依相叙事源流论——以宋元叙事性伎艺为中心

    在宋元叙事性伎艺的唱演形态中,普遍存在着以形象性的形体辅助故事讲唱的格式与思维,此之谓“依相叙事”。辅助故事讲唱的各种形象性形体谓之“相”,各种叙述性伎艺皆是依相叙事思维的表现形态。其间,虽然“相”的形态有变化,“相”与讲唱者在形体上有分有合,但二者的功能并未消失改变,二者的配合关系仍然存在。本文以宋元时期几个典型的...

  • 论布莱希特对当代中国剧坛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迎来译介西方现代派戏剧的又一个高潮,其中布莱希特戏剧美学体系最受青昧,无论从戏剧观念、剧本创作,还是表导演方面,都为中国当代戏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对当代中国剧坛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正是布莱希特在戏剧理论和舞台实践两方面对中国剧坛的双重振荡,导致了80年代初中期的一场“戏剧观”大争鸣,并使刘...

  • 承袭与突破——明清才子佳人剧基本特征论

    才子佳人剧是明清戏曲舞台上数量最大的一类作品,这期间的才子佳人剧和前代相比,在表现内容与形式及思想倾向方面,有其独特之处。从内容上看,才子佳人剧不仅有侧重于对情的张扬的,也有大肆描写情欲及充满道德说教的作品;从形式上看,采用双线结构的方法已经成为才子佳人剧的主流;而从思想倾向上看,才子佳人剧所写的两性关系则已开始涉及...

  • 仪式性实验与城市的“异形空间”——第四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的观摩

    2007年上海第四届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是一个小众的节日,一个部落的节日,它体现的戏剧的仪式性试验。尤其是理查·谢克纳的《哈姆雷特:那是个问题》、《狂人教育》、《两个老柴玩游戏》、《圆明园》、《股市反弹》、《清明上河图》等都有程度不同的仪式性,本文从性别与身份、叙事与面具来论述其美学特色。这届小剧场戏剧展演,是在上海戏剧学...

  • 台港电影的中国化阐释——从文化身份的角度观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的台港电影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的台港电影研究在文本分析、作者论和类型研究以及产业探讨、文化批评和影史写作等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三十年间,台港电影的中国化阐释,从最初的起点到令人瞩目的跨越,凝聚着几代电影学者的家国之梦和文化理想。与其说这样的努力是对台港电影的身份追寻;不如说台港电影的中国化阐释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坚守着中...

  • 略谈中国大陆的社会主义电影文化(1949-1966)

    1949-1966年,中共文化管理部门和电影工作者做出了种种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电影文化。在电影生产方面,“十七年”电影作品塑造了全新的“工农兵”群众形象,建构并宣扬了一整套新的伦理道德和生活方式。在电影发行放映方面,追求文化传播和分配上的独立与平等。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理想并未完全得以实现。

  • 书法与现代艺术创意

    本文分析了书法的文化品格和艺术特征,指出了书法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元素在现代艺术创意中的作用。

  • 《生绡剪》事件及相关问题

    对于研究中国十七世纪最杰出的人物画家陈洪绶临终前的真实境遇而言,《生绡剪》事件无疑有着颇为巨大的意义。当代陈洪绶研究的权威学者黄涌泉甚至猜测《生绡剪》事件或许与陈洪绶的死因有着重大关联,此后的许多学者也大都沿袭此说,并没能对事件所涉及的重要人物和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以致对此事件的了解始终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笔者稽...

  • 解读书画的虚实、可写性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

    当下的理论批评实践表明,(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倡导者,在以学科化的形式给艺术批评制造系统化、结构性的思想混乱,因此对他们的理论进行批判整理不仅必要而且紧迫。以下将具体分析法国学者罗兰·巴特的“可读性文本,可写性文本”理论,以及雅克·德里达的“指涉结构”理论,究竟与中国传统书画理论有着什么样的一种本质区别。

  • 论吴镇对中国文人山水画的贡献

    中国山水画至元代出现了一次大的变革,包括吴镇在内的“元四家”为画风的变革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吴镇是今浙江省嘉善人,以五代董源、巨然为宗,又独辟机杼,终成大家。吴镇对中国山水画的主要贡献在于:1.诗画相连;2.书画诗结合;3.重视作品内在的理气。他为元意山水画树立了风范,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人提出“元四家”之说...

  • 角色、观众中介与跨媒体广播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制作包含了多种形式的视听虚拟娱乐,这些电视剧通过各种技术提供不同的互动形式。但是,多媒体广播剧的发展也同样导致了与其相关的不同技术价值和不同现有形式的复杂化。电视提供的互动也许是不同形式的脑力互动。但是它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如果广播剧文本以《军情五处》的形式发展,观众就会发现并参与...

  • 法国广播听众的社会学研究及其对文化产业理论的影响

    法国专业收视调查公司M6diametrie的调查数据表明电台听众的结构既不是按照电台构成严格的分化(虽然我们确实观察到了专一性听众的存在),也不是在所有电台中呈水平状。广播听众既不是“广泛大众”,也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彼此分化又相互关联的。从理论方面来看,我们得出的结论要求摒弃“广泛大众”这一概念,正如这一概念是没有统计学证...

  • 澳大利亚影视文化政策解析:新理念和政策的分层衍变

    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英帝国的解体和澳大利亚的独立,构建澳大利亚特色的国家身份已成为“卓越的主流理念”。面对这样的危机,政府当机立断,决定大力支持包括影视业在内的本土文化的发展。文化民族主义的理念落实到了用澳大利亚的声音讲述澳大利亚自己的故事的政策中,政府也不断向公众强调自己发展并保护澳大利亚本土文化的立场。。然而,澳...

  • 西泠印社记

  • 春风合鸣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