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化艺术研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1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化艺术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8
  • 国际刊号:1674-3180
  • 出版周期:季刊
  • 邮政编码:310013
  • 国内刊号:33-1355/J
  • 邮发代号:32-158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化经济
  • 长三角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视野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
  • 戏剧戏曲
  • 电影电视
  • 美术造型
  • 论文化产业品牌价值的社会权力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独具个性的新兴产业,其品牌价值具有社会权力的特质。文化产业品牌价值的社会权力有自身内涵与结构模式,它根植于特定文化,为文化产业的特性所规范,为文化产业品牌所赋予,其实质是对文化企业本身的控制。文化品牌的社会权力制约着文化品牌的法律权力与市场权力。

  • 持续创新能力——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是一种多元化、综合性的能力。它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本文以此为基础,研究持续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中外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文化产业的持续创新在现实中面临着三大难题:保鲜(来自竞争压力)、模仿(来自制度压力)与成本(来自管理压力)。要解决这三大问题,必须发挥创新主体的创新精神,同时进行环境...

  • 大洋彼岸浓得化不开的西湖情怀——记述清末描绘过杭州西湖风景的六位外国画家

    从十三世纪末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赞誉杭州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一直到二十世纪中期,杭州在许多西方人心目中始终占据着人间天堂的地位。明末至清,有大量的耶稣会传教士、外国商人、天主教和基督教传教士、外交家、学者、画家等访问杭州,他们用文字和图像记录了这里的湖光山色、庙宇民居和风土人情。本文将集中介绍清朝中期至末期,即...

  • 从话语研究的视角看城市发展

    第三世界城市发展的研究往往是在政治经济学的框架里进行的。本文运用话语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聚焦中国社会经济发达的历史风景名城杭州,对有关城市发展的话语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对相关话语内部因子(如说话人身份、说话的内容)的系统、深入的分析,并运用中国核心文化价值观“天人合一”和国际社会公认的“保护文化”和“保护自然...

  • 都市文化学的理论自觉与学术新语

    都市文化学是在以“国际化大都市”与“世界级城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进程(Metropolitanization Advancement)中,通过人文学科(其核心是中国文学)与社会科学(其核心是城市社会学)的交叉建构、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的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世界性前沿学科。中国城市在改革开放30年中的迅速发展,不仅直接表现在新城镇、大中型城市和城市群等...

  • 构筑都市圈的文化空间——长三角都市圈戏剧文化产业的辐射与互动

    长三角都市圈不仅是一个经济的概念,也是一个文化的概念。戏剧演出市场作为长三角城市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在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本文从上海及长三角其他重要城市的戏剧文化产业的现状出发,试图探讨长三角都市圈戏剧文化产业的辐射与互动。

  • 民资与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发杂,民资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地位逐渐凸显,日益成为长三角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本文就这一发展趋势,对民资进入文化产业进行了几点思考。

  • 柳:扬州城市文化意象考释

    城市文化意象是一座城市在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集合了地域特点、人文风俗、历史传统、当今风貌等多种特征之后的具体物质形态。“柳”因其自然特性与人的主观情感的碰撞与交融,“柳丝”、“柳絮”等发音与与“留”、“思”、“绪”谐音等而富于表现力,同时扬州这座城市地理环境也适于柳树生长,因此造成扬州浓郁的“柳”民俗。将“柳”作为...

  • 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分析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现在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问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产生,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进行探讨和论证,提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在文化生产中构建和认同核心价值观,通过非强制手段达到国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

  • 从国际文化遗产开发看长三角文化生态博物馆建设

    本文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经济属性的界定,对世界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描述和考量,总结出文化旅游、节假日打造国家文化品牌、生态博物馆模式、合作管理和开发等几种形态,力图挖掘出一些先进经验模型,并结合我国长三角文化遗产状况,为我国文化遗产产业开发提供一些借鉴和设想,这对于增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建设文化长三角具有重要而深...

  • “物”与“非物”之辩——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物”的角色

    在阅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时,很多人都会因为概念表述陷入“物”即“非物”的悖论,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是相对物质文化遗产提出的,因此,《公约》对概念的表述更多是在揭示和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涉及的“物”的关系。笔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演变为切入点,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涉及的“物”的关系,既有...

  • 十九世纪西方新艺术类型的诞生及意义

    进入十九世纪,西方艺术世界在经历古典艺术最辉煌的年代之后,走向了衍生与变革。无论是作品的表现,还是艺术类型自身,艺术的现代性转换都成为这一时期西方最重要的艺术发展方向。

  • 文化之桥——艺术在人类文化建构中的作用

    西方文明“独语式”(非对话式)的不断进化所造成的“反文明”的结果,到了“全球化”时代已引起了人们的反感,“现代化”进一步延伸所带来的文化碰撞、文明冲突也绝不是危言耸听,正是在这种希望与绝望共存的“全球化”话语背景之下,文明对话、和合共存的文化创建理念才得到了全球社会的普遍赞同和认同,人类开始就未来文化模式进行构思,本...

  • 艺术史写作的二难: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的终结

    题目中的“二难”,既指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终结对艺术史写作所构成的两个质疑,也指艺术永恒性与艺术终结在后现代情境之下的悖论。本文试图对此二难进行分析和思考,以回答两者的质疑,并期待能乐观地面对艺术能否进行历史叙述和艺术史是否终结这两个问题。

  • 五次写作中国乐理的学术心路

    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课程的开设是建立中国音乐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又是开设课程的先决条件。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并用中、英文分别发表了三本教材和两本理论著作。本文叙述了作者研究的过程和想法,并介绍了他在这方面工作的最新进展。

  • 汉魏两晋十六国时期竖琴的东传及形制考察

    本文结合历史文献、图像资料与考古文物,分析了汉魏两晋十六国时期竖琴的东传路径、传播区域及竖琴形制等问题。

  • 宁海平调三支曲牌与诸宫调渊源探微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认为既存于宁海平调的[点绛唇]、[混江龙]和[不是路],始由传奇《琵琶记·陈情》袭用诸宫调[点绛唇]套,继而由昆曲《琵琶记·辞朝》搬用《琵琶记·陈情》[点绛唇]套,晚清时,疑由宁波“甬昆班”艺人加盟平调后,以昆曲《琵琶记》[点绛唇]套的形式传入平调。其渊源,可分别上溯至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北朝歌曲、八百多年前宋...

  • 浙江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本文全面总结了浙江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浙江是已知的戏曲发源地,有关戏曲诞生的最早记载,都与浙江有密切关系;元代的杭州是全国文化娱乐中心之一,也是杂剧最重要的创作中心之一,在南戏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中的余姚腔、海盐腔发源于浙江,浙江也是明代戏曲理论中心;清中叶浙江戏曲声腔剧种产生了重大变...

  • 中国古代女性曲家创作风格初探

    中国古代女性曲家出于时代潮流和个人喜好选择了以曲为主要创作形式,而其曲作的思想主题、艺术手法与古代女诗人、女词人区别不大,都重在个人感情的抒发和对纤细精巧的艺术风格的追求。

  • 百年尘埃中的女性影像——《雷雨》与《金锁记》中的女性分析

    本文通过剖析曹禺的《雷雨》与张爱玲的《金锁记》中周蘩漪与曹七巧人物设置上的共同点——无论是母性的阙如,还是不伦的情欲——探讨德勒兹的“生成”概念在文学作品中的呼应与运动,并以此说明德勒兹的“生成女人”的意味以及价值所在。这也是《雷雨》与《金锁记》之于文学以外的意义所在。曹禺与张爱玲用不同的方式,复活时代潮流裹挟下的众...

  • 电影与文学关系再探

    在电影的成长过程中,文学的因素主要是作为一种审美价值渗透在电影本文中。但这并不能使其丧失作为艺术本体的存在价值和独立品格。从电影的现实境遇来考查,对于提高电影的“文学价值”的呼唤,实际上是一种对当下电影创作贫弱态势所表现出的深层焦虑心态。从文学中吸取创造的动力和想像的活力,获得诉求的勇气和表达的策略,才是当下呼唤提高...

  • 元代浙江大家对上海美术史的重大影响和巨大贡献

    在中国和上海的美术史上,元代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此期间上海美术受到来至上海松江寓居、频访并从事重要创作的浙江美术大家赵孟颊、黄公望、王蒙的重要影响,定居松江的文化大家杨雏桢和陶宗仪则在松江完成他们最重要的美术、文学创作和理论著作,他们都是上海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上海美术史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根据现存文献作一归纳...

  • 包山二号墓漆奁的出行图像研究

    1987年在湖北荆门包山二号墓出土了一件子母口漆奁,其奁盖立面上所绘之图像.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战国时期最完整的一幅出行图。本文从图像与功能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包山二号墓漆奁的出行图像这一个案研究,指出其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绘画,它与同时期主题性绘画一起,在构成不同于以往艺术形式的图像体系的同时,也开启了另一种图像模式。

  • 诗人的话——罗伯特·舒曼的音乐诗歌

    舒曼的组曲《童年情景》中,最后一首《诗人的话》对他本人而言相当重要。本文对该组曲中每一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认为舒曼的作品中反映出浪漫派音乐与文学的相互融汇,并体现了舒曼“思考的精神与返回自我”。

  • 消除分歧:媒体研究的十个不同思潮

    本文通过理清媒体研究界的五组相对的思潮(包括文化和语境思潮、数字和跨媒体思潮、历史和空间思潮、视觉和听觉思潮、物性和话语思潮),寻找其间的联系与交叉,提出应抓住机会,对边界的融合加以利用,并从调解的立场开发这些挑战性思潮的辩证结合所带来的无穷潜力。

  • 数字公地上的娱乐:电子游戏文化中的集体、资本和竞争

    数字娱乐公地上诞生了各种自发创造的形式以及共享资源的使用,使市场逻辑变得极为复杂,并向市场逻辑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可以说,这一领域内的大众与商品之间对立与共性并存,但至少就目前而言,它们处于悬而未决的“间歇期”。

  • 英国特使团所乘坐船只在杭州停泊处对岸的一个衙门

  • 杭州西湖上的游船和游客

  • 隔湖相对的雷峰塔和保做塔

  • 六桥烟柳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