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化艺术研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1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化艺术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8
  • 国际刊号:1674-3180
  • 出版周期:季刊
  • 邮政编码:310013
  • 国内刊号:33-1355/J
  • 邮发代号:32-158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化经济
  • 长三角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视野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
  • 戏剧戏曲
  • 电影电视
  • 美术造型
  • 国家文化安全的“非传统”研究

    "非传统安全"研究视野中的国家文化安全是一种立体多维概念,强调以"个体"为安全主体、以"人的安全"为"国家安全"的终极目的。这个视角中的"国家文化安全"主要指人们认为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特性"不会在全球化大势下出现断裂、退化或消亡的"安全感"。

  • 当代国家安全系统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在当代国家安全系统的国家安全构成要素中,既有国民安全、国土安全、经济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原生要素"、"传统要素",也有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等"派生要素"、"非传统要素"。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系统中的"派生要素",也是当前备受关注的"非传统安全要素"。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文化"是一个与...

  • 2010年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热点分析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稳定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前提,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影响是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2010年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以展现"和"的理念为主线,在文化软实力全方位快速、稳健提升过程中,既延续了近几年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一些特点,同时又呈现出在政策引领下积极推进文化建设、在自然灾难面前和合奋进民族凝聚力高...

  • 新媒体与中国软实力的建构与传播

    以Web2.0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因其具有的受传一体化、去中心化、多节点传播及情感互动等众多特点,使得它成为现阶段公共外交的一个全新平台,本文从理论与实际操作两方面梳理了新媒体在中国软实力建构与传播中的作用。主要观点有:新媒体为软实力建构中的定义权与话语权提供了全新平台,新媒体有利于国家形象权力的获得与维护,新媒体的情感链接特性...

  • 以民族特质争取国家文化生存空间

    我国民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游走于多元文化观念之间,既面临着吸纳、融合、改革的机遇,也面临着民族文化特质被消解、传统价值观遭到巨大冲击的危险,国家文化存在安全隐患。我国的民族文化可以凭借"边缘化"的策略摆脱"边缘化"的地位,以独特民俗文化的异彩展示跻身于国际文化市场,以西方视野中的"他者"身份参与经济竞争和文化交流,让世界认...

  • 国际电影节推广策略与中国电影对外文化推广

    本文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全球化大背景下,通过考察主要国际电影节的运作方式及推广策略,分析国际电影节如何传播本国文化,推行本民族的价值观,并最终融入他国文化,以期为中国电影的对外推广提供参照。本文也将结合中国电影参与国际电影节的实际情况,分析中国电影在西方电影文化体系中的身份,中国电影及文化在西方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局限性;同...

  • “风险社会”理论视角下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本文提出文化安全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风险在文化领域的表现形式之一,并分析了科技发展、社会结构变迁及全球化所引发的文化安全问题,提出应当立足中国文化传统与实际,着眼全球文化的态势与格局,一方面着眼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谋划,在借鉴世界各国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特定的文化安全研究范式...

  • 国学与国家文化安全

    通过对百年"国学"命运沉浮的审视可以看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始终是提倡"国学"和"国学热"的深层动因。今天,我们对"国学"的讨论与定位仍然不能脱离"国家文化安全"的视角。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可得以下启示:第一,在传统文化曾经遭到否定,且在当前学术文化生态中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出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考虑,仍有提倡"国学"的...

  • 略论艺术与纳西人的殉情悲剧之关系

    过去丽江被西方人士称为"殉情之都"、"亚洲自杀王国",其原因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在丽江纳西族中存在着非常普遍的殉情习俗。纳西族的殉情是在歌与诗中完成的人生悲剧。诗歌、民间歌调和东巴教的绘画艺术,与殉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艺术与死亡"这个永恒命题上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与殉情的整个过程密切相...

  • 甜蜜的权力表达——有关《甜蜜与权力》一书的阅读札记

    人们对于甜蜜的追求,体现着一种权力的展演,这是西德尼.敏茨(Sidney W.Mintz)在其名著《甜蜜与权力》一书中所一再告诉我们的一个社会事实。借助这样一种研究以及对于这一研究的详细研读,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比较清晰的结论就是:我们的需要或者欲望,最终可能不是一种个体化的需要或欲望,而是社会上到处可以体现出来的权力的一种表达形式,这种...

  • 从端午“申遗”看地方建构的文化动力

    本文以端午"申遗"作为考察对象,探讨地方性的文化生产、文化权利与地方认同之间的关系,以反思地方认同建构过程中的文化动力。文章认为,中国各地端午文化习俗"入遗"与其说是因为各具丰富地方性文化内涵,还不如说是地方社会通过凝聚文化认同的力量,来主张自己的文化权利,以完成地方建构的目的。地方认同的重构既是对市场化、全球化的回应,也...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基于保护层面的理念再建构

    利用博物馆保护非物质遗产文化,必须使得博物馆的介入契合非物质遗产保护的根本理念。因此,有必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作重现的建构,由此帮助博物馆找到介入的契合点。为此我们将分别从核心内涵、外延定义、限制条件、核心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结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导向一个操作性的层面。社会各种机构组织可以根据...

  • 关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几点理解

    在当今遗产研究与遗产实践中,文化遗产往往被分成两大类: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遗产的存在形态来看,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理论层面的分类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遗产保护实践。究其原因,这样的分类原则源起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当时世界关系、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因此关于物质与非...

  • 看上海——上海影像的“镜头引入”探讨(1930—1959)

    早期中国电影中上海影像的勃兴,与上海在20世纪前半期的都市现代化同构。引入上海的片头作为"看上海"的表征,发挥了都市诱导的想象。镜头语言的引入创造了"上海作为整体"的表征,作为片语的语言结构,它与上海现实建立的指涉关系极为重要,进而建立了人群与城市的社会学联系。运用分裂、平行与对位,上海片语弥合了现实与意识形态的矛盾,创造了...

  • 文明责任与文化选择——对敖鲁古雅鄂温克生态移民事件的一种思考

    敖鲁古雅鄂温克生态移民事件为探讨文明的责任与文化选择提供了一个平台。国家在引导少数民族群体走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文明的责任得以体现,但背后的逻辑从历史发展来看却发生了改变,这导致少数族群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选择的权力从曾经的扩大的自由又变得缩小。通过事实材料的分析,文章指出文明所应当肩负的责任及其与文化选择的关联。

  • “求是”岂能忘“育英”?——兼论杭州育英书院的文化遗址保护

    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的大门口有四个大字颇为吸引过路人的眼球——"求是育英"。它们时刻提醒我们,除了求是书院之外,还有一个历史更为悠久的书院跟浙江大学校史密切相关,那就是之江大学的前身育英书院。但是关于育英书院和其前身育英义塾这段早期之江大学历史目前已经基本上被人们所遗忘,育英书院和育英义塾的遗址也已经危在旦夕。本文拟利用新...

  • 比较视域下的艺术类型研究

    比较视域下的艺术类型学,在比较艺术学的操作中,将不同国别或民族艺术置于同一类型的逻辑面进行比较研究,使比较研究更有效地在可比性的原则中进行。因此,比较视域下的艺术类型学,首先强调的是类型的通约性原则与艺术门类关系,而不在于探讨艺术学类型的复杂体系结构。当然,不排除对艺术类型学发生、演变等的探讨,其任务依然是探讨类型中通约性的...

  • 浙江重商习俗与表演艺术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浙江地区重商习俗的历史梳理,并分析表演艺术本身的特征和运作机制,借此展开对二者关系的深入探讨,认为重商习俗不仅为当地表演艺术的诞生、成熟和繁荣提供了优越的外在环境,而且直接影响到了艺术的创作、表现、传承、评价标准、配套服务等各个方面,其十分切合曲艺、戏曲等演艺行业的运作规律,因而具有推动浙江表演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 《汉书·礼乐志》的著书内容与音乐史观

    《史记·乐书》建立了中国古代官修史书的乐志体例,但给后世留下乐志范本的却是《汉书·礼乐志》。《汉书·礼乐志》是以记述宫廷雅乐的历史和歌词为主,"郑卫之音"的史实虽也有提及,但它是以一种被贬抑、被批判的地位得到记述的。《汉书·礼乐志》的音乐史观是一种雅乐音乐史观,它是西汉以来儒学文化思想在音乐史学领域中的体现,它对而后的官修史...

  • 工部局乐队及其对上海的影响

    工部局乐队诞生于上海公共租界,历经战争和革命的时代变迁,最终为中国人所继承,如今作为"上海交响乐团"而衍生发展着。一个跨越了三个世纪,并且乐师从外国人转变为本国人,但仍然得以续存下来的交响乐队,可以说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它对上海的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 女儿笔底女儿心——《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的女性立场

    在《牡丹亭》的众多评点本中,《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以其清丽典雅的评语和独具一格的女性视角,鲜明地反映了当时闺阁妇女的文学艺术观念和生活观念。本文先总论三妇批语,分析她们对杜、柳之"情"的心理观照和对丽娘之"梦"的深层解析,探讨她们所表现出的对美好爱情生活的理想追求;然后分论三妇批语,剖析她们对《牡丹亭》之"情"的不...

  • 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源流及其层累现象

    考察陇南白马藏族傩舞戏发展演进的源流进程,可以发现显明的层累现象:处于其傩舞戏源头的"池哥昼",最有价值的是其傩面具的三目神造型,"麻昼"以本部族神崇拜为前提,以十二种动物来发挥驱疫逐魔的功能,渐蜕为一种娱人为主的民俗活动;在两者基础上,陆续层累演化出了处于中流、末流阶段的其他傩舞戏样式,如"阿里该昼"、"甘昼"、"池母擀面...

  • 对二女争子故事起源和演变之推测

    对中国古籍中涉及二女争子类型的故事加以比较和考索,推测其极有可能源于印度佛经和西方《圣经》中的相关故事。这些故事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中,往往被加入本土化的因素,因此得以流传甚广,而且有窜入正史的可能。同时,以二女争子故事为创作原型的元杂剧《包待制智赚灰阑记》在中国清朝末期之后还屡为欧洲学者或作家所介译或改编,由此也可令人感受到...

  • 西部城市电影产业发展的综合效能与瓶颈研究——以2010年西安电影产业发展为例

    借2002年以来中国电影产业改革步伐加快的东风,2010年西安电影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西部的中心城市,西安电影产业发展的综合效能与瓶颈是西部城市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旨在对2010年西安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现象进行评述,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加以分析。

  • 论奥斯卡影像中人性蕴涵的艺术生产机制

    奥斯卡艺术将一个个普遍的人性主题熔铸成一部部不朽的艺术经典,得益于两条重要的经验:第一,高度市场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电影生产机制是奥斯卡艺术之树常青的根本保障。第二,持续的技术和艺术创新,是让奥斯卡影像中的人性内涵散发出迷人光辉的最大动能。

  • 中国山水画的文人血统

    本文通过把握中国山水画品评标准中画格与人格的关联来观照中国山水画的文人化进程,并通过考察中国山水画创作对形与意的诗化追求、书法入画等特征来阐明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文人品性与精神特质。

  • 文化研究与酷资本主义

    本文追索文化研究领域的多种发展轨迹,明确了五种特定形态:理论主义、方法主义、实用主义、主观主义和消费主义。本文注重探讨英国消费主义的发展轨迹。尽管有人将这种发展轨迹冠名为"伯明翰学派"或"英国文化研究",但更准确的命名应为"霍尔派文化研究",因为该学派的领军人物和思想之源是斯图亚特.霍尔。当然,霍尔本人对其追随者们发展的...

  • 试论从视频游戏内容分析方法角度修正游戏学原理

    本文主要讨论对视频游戏进行定性内容分析的方法,旨在从媒介社会学视角补充Konzack(2002)and Consalvo&Dutton(2006)的研究。本文选取11款同时出现的、处于成熟等级的游戏,建构了一个研究框架以分析这些游戏中暴力活动的不同状况。随着分析的步步深入,本文描述了选择游戏主题和培训编码员的同时构建分析框架所需的步骤,最后对主要的结论进...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塞梅斯基是俄罗斯一个古老的信徒群体,居住在偏远的特兰斯贝卡地区。他们在俄罗斯形成了由宗教信仰结合起来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要素和群体意识。塞梅斯基意为“以家庭为单位生活的人”,是一批“老信徒”,忠实信奉17世纪前的东正教。

  • 龙泉窑青瓷舟形砚滴

    通长16.2厘米,高9.1厘米,宽6.5厘米。砚滴,也称水注,是一种文房用品,用于为砚台磨墨添水。此件砚滴全器呈舟形,有仓棚和艄棚,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