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化艺术研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1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化艺术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8
  • 国际刊号:1674-3180
  • 出版周期:季刊
  • 邮政编码:310013
  • 国内刊号:33-1355/J
  • 邮发代号:32-158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化经济
  • 长三角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视野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
  • 戏剧戏曲
  • 电影电视
  • 美术造型
  •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借鉴多元模式与融合创新

    中国发展文化软实力,适应了全球综合国力竞争的趋势和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中国要善于借鉴国际上多样的文化软实力模式。它们包括美国模式,它注重于集聚全球资源;欧盟模式,它注重于多样化的区域整合;日本模式,它注重以创意引领时尚和贸易等。中国对这些软实力模式的广泛吸收,既可以扩大中国的文化资源,有利于中国的自主创新,又可加强中...

  • 新媒体产业的盛大文学模式——兼谈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规律

    在21世纪数字化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科技与文化的跨界合作成为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盛大文学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网络文学和民营出版机构之一,以两大业务板块——原创文学网站和云中书城为基本框架,依托新媒体技术进行出版和版权运营,不断研发新的内容传播渠道。它的发展体现了数字化时代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重要规律。

  • 重建坊巷文化肌理:衢州水亭门街区文化遗产研究

    今天人们对坊巷文化遗产的认识还局限于梁思成时代的有形建筑文物之中,这导致诸多无法确认建筑原真性的街区得不到遗产标准的认可,从而面临被拆除的危机。本文打破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线,跳出西方遗产话语范式,从中国本土,尤其是古代地方志的视角重新认识坊巷文化。本文基于衢州水亭门街区文化遗产研究,从文化肌理、文化碎片、遗产叙...

  • 行动与反思——“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研究:政策、实践和理论反思”国际研讨会综述

    “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研究:政策、实践和理论反思”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会议以“行动”和“反思”为主题,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与跨文化思考,作为生活方式的整体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的保护、重构与当下利用、法律与政策思考,实践与研究路径的新探索等多个维度的问题...

  • 书仪章法简论

    礼制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标尺,体现在建筑、音乐、绘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形式。礼的实质是等级关系,体现为外在形式称为仪。在古代,实用书仪制度与文本内容及其章法形式相表里。对书法的章法分析,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实用性文体(官私尺牍、字书、写经、题跋、手稿等)及其书仪(书写的特定礼仪规范)与作品的幅式(长卷、...

  • 迄今被人们所忽视的英语西湖风景诗

    杭州西湖的人文底蕴不仅在于风景名胜的历史悠久,也包括各个历史时期文人骚客们写景状物、叙事咏史和抒情寓怀的大量诗歌作品。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苏东坡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林升的《题临安邸》等经典的诗歌作品脍炙人口,千古传唱,对于西湖的名胜古迹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自从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以来,也曾有过众多外国人来过...

  • 文化政策建设与我国舞台艺术发展研究--基于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

    文化政策建设对舞台艺术发展的影响向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文化政策建设为立足点,借鉴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体系,重点探讨文化政策建设与文艺表演团体、演艺消费市场及相关支持产业、人才培养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我国舞台艺术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 谁是9:4的发现者——以中国管律律种学之倍半相生公式研究为例

    在中国律学史的管律律种学研究中,对于如何给出两支同径律管间相对稳定的“倍半相生”管长比数据,人们曾进行了长期而艰辛的实践与探索。本文即对20世纪下半叶以来对于两支同径律管间倍半相生的“9:4”管长比经验值公式的争讼,以及“究竟谁是同径律管相对稳定的倍半相生9:4经验值公式的发现者?”进行了综合梳理。在采撷中国历代相关文献和...

  • “旋宫”“八十四声”“六十调”——[明]倪复《钟律通考》的研究报告

    《钟律通考》为明代倪复所撰,是迄今所见最完整的钟律著作。本文通过对其第20章、第21章、第22章之点逗、整理、解读,对于其中有关“旋宫”“八十四声”“六十调”的论断,可报告如下:(1)“旋宫”是按照三分损益法——“下生者倍其实,三其法;上生者四其实,三其法”——一下一上生得十二律吕的顺序进行的;(2)“八十四声”是建立在十二...

  • 凌廷堪《燕乐考原》的历史研究

    在清代朴学思潮影响下,兴起了针对古代乐学的考证、辨析的音乐思潮,凌廷堪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员,其学术成就对之后的乐调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当时朴学思潮的背景入手,通过对其《燕乐考原》的版本、考源乐学的内容及其历史功过等进行研究,藉此对凌氏该著的历史价值进行客观评析,力图全面认识这一燕乐理论著作的乐学史价值。

  • 虞山琴派之律制研究——以《松弦馆琴谱》为例

    古琴家历来将三分损益律奉为先王之制,而将纯律之三度与六度视为不当律。千百年来,古琴的纯律已不被琴家所重视,也没有人再进行阐述古琴的纯音风格。到了明代,以严激为代表的虞山派琴家,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用纯律演奏的琴曲。《松弦馆琴谱》全部28首琴曲,无一例外,为自然律制(纯律)。从它们的徽间音来看,其音高都是以纯律为基础。这与徐...

  • 谈古乐谱中表示反复的汉字术语

    表示反复的汉字术语,集中体现在唐宋时期的琵琶、筝、笛子、鼓等器乐谱中,并传承于明清曲谱与近现代的传统音乐乐谱中。这些汉字术语体现了省略记谱法的中国特色,形成了与中国音乐相匹配的概念体系,奠定了分析我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的术语基础。在解译时,有必要弄清楚术语及其用法的发展脉络,有机地将术语之间的同异关系区分开来,从而给出...

  • 试从《御制律吕正义》议“康熙十四律”

    本文从《御制律吕正义》中《审定十二律吕五声二变》《十二律吕同径倍半生声应无声二变》《明管律弦度五声二变取分之不同》三篇文论中,分析论证出“康熙十四律”每管的管口校正值,以证其为不加管口校正之管律。

  • 林谦三的敦煌琵琶谱第一组定弦研究

    《敦煌琵琶谱》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三种琵琶古谱。1909年法国伯希和(P.Pelliot)将其拿回法国,现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林谦三最早把《敦煌谱》作琵琶谱来解读。他于1937年在平出久雄协助下开始对《敦煌琵琶谱》和《天平琵琶谱》进行研究,1938年写成论文《琵琶古谱的研究——(天平〉、(敦煌)二谱试解》。其后,1955年林...

  • 《云南回忆》解析及其对阮发展的影响——以第三乐章为例

    《云南回忆》作为我国第一首中阮协奏曲,它把现代的作曲、配器法与中阮柔美的声音相结合,成为民族器乐创作改革的典范之作。《云南回忆》的出现结束了阮定弦多样、演奏缺乏规范的局面,其丰富多样的演奏技巧和个性化的音响效果,不但提高了阮的地位和演奏水平,而且成为阮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昆山腔形成期的顾坚与顾瑛

    二十世纪六十年现的《南词引正》有关元末昆山腔创始人顾坚和顾瑛“为友”的记载后,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但由于资料缺乏,一直少有具体的论证。令人注目的是,《中国昆曲论坛2009)发表了郑闰的《解密顾坚身世之谜》一文,公布了他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发现的新材料。本文对此进行探讨,并对南曲歌手顾坚和文坛盟主顾瑛的史料进行考辨和梳理...

  • 试论20世纪初中韩旧戏改良理论之异同

    20世纪初,中韩知识分子都在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时发表了旧戏改良理论,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具有功利主义的理论精神,都提出戏曲内容重于形式,都以西方文学思想为武器反对传统戏曲观。但相较而言,中国的旧戏改良理论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中国论者还亲手创作了许多剧本。因此,中国的旧戏改良比韩国取得了更为丰硕的成果。

  • 节气与公演——时序观念对传统时期中国公演文化的影响

    本文以太阳为中心而确定时空间的太一祠及《尚书·尧典》的记载为讨论的出发点,通过时序观点考察贯穿于中国季节仪礼和戏曲公演舞台的精神机制,并发现傩具有季节祭仪的性质,其在继承太阳祭仪精神机制和开启戏曲公演精神机制的过程中担当了承前启后的角色。

  • 试论明清演戏市场的发展轨迹

    本文将中国分为东南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中北区与东北区,具体分析明清时期各个地区剧种的产生情况,并深入探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影响或传播方向;与此同时,借助先进市场与后发市场的划分,详细勾勒明清演戏市场的发展轨迹。

  • “东海孝妇”传说与祭祀戏剧艺术

    明清两代流行在山东郯城、江苏连云港地区的孝妇故事及其祭祀,与两地深厚的民间祭祀传统密切相关,而官方、文人进行的礼法提升,深深地凝结着官方、文人在特定的经济环境和人际关系中的权利制约因素。戏剧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游离于社会生活与艺术审美之间。

  • 堕民与绍兴戏曲关系考

    绍兴的戏曲传统绵长,这与绍兴“无戏不成俗”的地方文化密不可分。绍兴的地方戏是在为民俗生活服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用最大的是堕民。堕民,并非乐户,以为平民家四时八节和人生礼仪提供趋吉避邪服务为生。在趋吉避邪服务中,堕民为达到娱神娱人目的,逐渐戏化仪式,融入戏曲成分,推动了地方戏曲的形成、传承和发展。这是笔者对堕民...

  • 奥斯卡影像片头片尾艺术研究

    奥斯卡影像片头在经过早期简单功能性运用,探索时期的花样繁多,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重视叙事元素的引入之后,90年代初期创作理论逐渐成熟,其创作越来越重视审美意境的营造。电影片头片尾主要包括衬底、字幕和声音三部分,奥斯卡通过对片头片尾的衬底、字幕、声音三个部分以及各部分内部的精心设计和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众的...

  • 尼尔之死:一个毁灭的俄狄浦斯之路

    对于同一影像文本,一种解读路径的设定本身就带着极强的理论预设性和实践封闭性。然而,当我们面对《死亡诗社》这部掷地有声的影片,激荡过后,借助拉康式精神分析的视角重新看待“尼尔之死”这一段落高潮,在揭示“死亡真相”的同时,我们不仅能够重组主体构建的意义结构,也能在这一残酷青春物语的侧影中体味出现代伦理生活的困境与出路。

  • 文化生态变迁与民族山水画的嬗变

    中华民族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人类与自然、人类群体之间的关系,不仅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也构筑了不同的文化生态。文化生态的内涵中包含的两个方面也正关乎民族山水画图式构筑与审美意蕴形成的两个基本方面。和人与自然关系中三个基本阶段的文化生态相对应的民族山水画,在表现形式方面也分别形成了:以具有农耕文化特质的传统民族文化为核心...

  • 重申书法艺术的表现性——以当代作家书法观为例

    当代中国作家选择书法作为文学创作之外的艺术生活,显示出书法对于中国文人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当代作家的书法活动实现了书法的文化表现功能,他们论及书法的文字呈现出强烈的以文化与精神为内核的深度表现,对职业书法家的文化缺失起到了弥补作用。通过书法艺术的表现,当代作家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精神对书法文化身份的传递建构了中国书法的文化...

  • 罗森和阿德勒巨星理论检验:语言政策对音乐消费的影响

    本文对比了罗森和阿德勒有关音乐家知名度的巨星理论,探讨了旨在推行当地文化和语言的相关政策对人们购买音乐CD行为的影响。西班牙加泰隆尼亚地区和巴斯克省实施了保护当地语言和文化的政策,这让西班牙成为了检验两种巨星理论理想的“准自然”实验场所。本文采用了多层回归作为研究框架,取得了两大主要发现。第一,旨在推广当地语言和文化的...

  • 回溯与展望: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的兴起

    本文针对“变化的驱动力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因素已对博物馆的本质及角色产生影响,并致使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产生。这些改变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博物馆来说,在一段时期内,投入到博物馆的公共资金锐减,它们需要利用更多的渠道争取更多收入,这也是在拓展所谓的“体验经济”(“experi enceecono.mv...

  • 班什狂欢节

    比利时中世纪的城市——班什,位于比利时埃诺省的布鲁塞尔的南部60多公里处。每年大斋期前的三天里,这个有着32000多居民的城市都举办狂欢节。届时这个历史古城的居民全体总动员,引得外地游客蜂拥而至。著名的班什狂欢节,可追溯至中世纪,是欧洲现存的最为古老的街道狂欢节之一。

  • 进口书籍推介

  • 东阳《兰亭序》石刻

    长53.2厘米,宽31.7厦米。 双面刻石。长方形,已裂成三块,缺一角。传为唐欧阳询所临摹本的石刻作品,属“定武兰亭”体系,是《兰亭序》刻石中最好的版本。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