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化艺术研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1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化艺术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厅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创刊时间:2008
  • 国际刊号:1674-3180
  • 出版周期:季刊
  • 邮政编码:310013
  • 国内刊号:33-1355/J
  • 邮发代号:32-158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浙江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化经济
  • 长三角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化视野
  • 艺术学
  • 音乐舞蹈
  • 戏剧戏曲
  • 电影电视
  • 美术造型
  • 论“特色文化品牌”档案与“礼堂文化”建设

    "特色文化品牌"档案是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农村"礼堂文化"建设离不开特色文化档案。建好"特色文化品牌"档案有助于延续乡村历史文脉、丰富礼堂文化内涵、夯实文化礼堂阵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 《西湖十景》词目的产生和传播衍变

    本文从客观、理性的立场出发,对《西湖十景》词(曲)目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西湖十景》产生地在杭州。南词弹词的《西湖十景》,产生在清乾隆时期,为喜欢听南词弹词的文人所作;南词摊簧的《西湖十景》,产生在近代,多为艺人自己所作。带"评"字的两种唱(弹)词——杭州评词和苏州评弹,所唱《西湖十景》受南词弹词的影响而衍变发展,大约产生在...

  • 戏曲传承发展需要二元思路

    戏曲传承发展的"二元思路"是指一方面要将古典戏曲文本和传统剧目演出的传承守护置于首位,并在这一传承基础上鼓励推动新编古代戏曲的创作实践,在具体实践中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并恪守戏曲艺术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在现代生活题材的创作演出中,则不必拘泥于"戏曲味"之有无多寡,而应大幅度"去程式化",致力于戏剧艺术的整体创新,创造出"...

  • 21世纪初戏曲研究论著与思路的梳理与分析

    进入21世纪之后,戏曲研究论著及相应的思路呈现出新的动向,更加重视中国戏曲艺术生成的环境及其机制,如戏曲音乐与戏曲文学、戏曲剧种、传播媒介、戏曲欣赏方式、雅俗文化互动等。在对诸多问题进行精心研究的同时,研究者也开始对中国戏曲艺术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综合研究。

  • 从生活实用到艺术审美——戏曲表演服饰形成与演变论析

    审美愉悦是戏曲服饰最主要的功能和目的。戏曲服饰的审美功能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普通的民间服饰和宫廷服饰逐渐艺术化的结果。现实生活服饰的出现,不仅为服饰的艺术化提供了可能,也为以审美愉悦为主要功能的戏曲服饰产生,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戏曲艺术的形成,为戏曲艺术服饰的出现提供了借以附丽的"骨架...

  • 论美国三十年代联邦戏剧的创新与局限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艺术领域更是首当其冲。为拯救艺术的发展,联邦政府设立了艺术类国家工程:联邦艺术项目。在联邦艺术项目中,联邦戏剧项目成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同时也最具争议的艺术项目。联邦戏剧项目对新的戏剧艺术形式、技艺进行了探索,成为很多大胆的、政治性的、实验性的戏剧作...

  • 《闲情偶寄》中的“结构论”

    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中专辟一章来论述结构,阐释了"结构论"的内涵及戏曲结构的安排方式、组织原则。"结构论"的产生与当时剧坛淡化音律、雅俗兼收的背景密不可分,更是对前代有关结构的论述总结、升华的产物。李渔"结构论"的提出,拔擢了结构的地位,有助于更为准确地把握戏曲这一文体的文学特性。

  • 1890—1891年《申报》影戏广告研究

    对《申报》广告进行检视,不难发现,同时期的商品广告,已呈现出分阶段的广告策略,而戏曲广告,尤其是夹杂在戏曲广告中的电影广告,不仅广告文案的差异性很小,且广告策略的制定也慢了许多。整体而言,1890年没有任何影戏广告,1891年出现了3个广告主、7条影戏广告和12条疑似影戏广告的投放,全年影戏广告呈现"一月纠缠,九月孤单"的特征。研究这一时...

  • 拼贴的历史叙事与暴力的魔幻呈现——第六代的叙事转向与《天注定》的文化解析

    《天注定》摘得2013年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是贾樟柯里程碑式的新作品。影片保持了贾樟柯一贯的纪实风格和底层视角,是贾樟柯聚焦当下中国、书写民间记忆的延续和发展。然而,影片拼贴的叙事方式与纪实风格追求的"真实"却产生了难以缝合的断裂,也让个体化的历史叙事消弭在后现代的拼贴叙事之中。大量的动物形象、常常隐现的宗教意象,让电影关...

  • 茫然失措中的无根焦虑——论王小帅的“三线”情结

    王小帅的电影总是热衷于个人记忆的历史书写,从2005年的《青红》、2014年的《我11》到引发争议的《闯入者》,其明显的自传色彩更是强化了三部电影的相似性。其叙事资源和创作灵感无不来自他早年的"三线"生活经验,三部电影分别从少年、青年和老年的视角将我们引入那段不为人知的年代里。在失去故乡的无根焦虑中,王小帅试图用三部电影追寻自己的...

  • “多米诺骨牌”意象——解读经典电影《罗拉快跑》的关键

    《罗拉快跑》是一部经典的德国电影。通过文本细读,本文认为理解这部影片的关键是片中曾经出现的"多米诺骨牌"迅速倒下的镜头。"多米诺骨牌"意象不仅是影片主题的象征,也是影片形式系统的核心,是全片的点睛之笔。

  • 阳春白雪VS下里巴人——《老炮儿》的叙事中的符号阐释

    管虎的《老炮儿》给了时下萧条黯淡的中国电影以黎明前的曙光,也给寒冷的冬日以温暖。《老炮儿》的叙事建构在两代人——实际上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一是以"阳春白雪"的小飞为代表的"域外者""新贵"阶层,另一个是以"下里巴人"的顽主六爷为代表的社会最底层的"老北京"混混,两者间充满矛盾纠结与博弈,围绕"规则"而展开"厮杀"。...

  • 《老炮儿》:一曲“侠义”终结的悲歌

    电影《老炮儿》反映了侠义精神在当下社会的生存困境。影片中有法制进步迫使游侠群体不得不结束自己以江湖规矩作为"法外之法"的特权,又有经济社会带来的观念变化对侠士义气的冲击,但更重要的是作为有信仰坚守的游侠群体面对信仰失落的平庸现实时遭遇的困惑和无奈。《老炮儿》虽然是一曲侠义精神的挽歌,但同时也是侠义精神涅槃的序曲,这种新的...

  • 90年代女性自画像艺术的文化场域分析——以喻红、刘曼文、陈曦的女性自画像作品为例

    90年代以来,部分女性艺术家在勾勒自我形象的同时往往将自我置于特定历史背景下,揭示出其与社会环境的诸种关系。她们或是尝试介入社会文化建构,或是以"静观"的方式呈现女性在转型时期的遭遇状态。这一方面表明当代女性艺术家开始有意识地借助自画像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验证了90年代以来现实之于女性自我意识的影响与作用。其间,我们可...

  • 中国当代水彩画缺什么

    水彩画属于西方绘画的一种,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将其列入中小学图画课的色彩教程,具有广泛的普及性。同时,由于高难度的技法要求,最后能成气候者不多。这些年,水彩画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以民族特点而屹立于世界画坛。但由于社会、观念、群体、修养、技法等等方面的制约,该画种出现了一些硬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现象,提...

  • 风景画与“图像的转向”:以安克斯密特为基点的考察

    在安克斯密特关于"图像的转向"的历史表现理论中,有关风景画的论述有着可以深入展开的意义。关于风景画起源的论述是和他对绘画作品画框的关注相联系的,风景画作为扩大了的画框之新的中心与历史写作的进展联系起来。但安克斯密特并未因此赋予风景画对历史表现的特殊性。本文关注的转向之风景画,侧重风景画对历史表现的诗性隐喻,它作为一种内在...

  • 日常审美:论荷兰画派之平庸与高尚

    本文从荷兰画派的兴盛与再复兴之路,讨论其理论的高尚与平庸之争,即荷兰画派理论之影响性与世界意义。荷兰绘画的贡献不在于其宏大叙述,而在于其现实描述;不在于其附会风雅,而在于其平凡朴实;不在于其神灵崇拜和英雄仰慕的古典主义艺术之风,而在于其真实反映极简无华的生活场景,再现饱含人文主义情怀的现实主义之魂。本文拟从文献考证研究的拓展...

  • 戏剧与情感

    本文关注的重点是戏剧与情感的关系:首先,简要回顾了历史上人们对于戏剧与情感的观点:柏拉图、奥古斯丁和卢梭都强调戏剧的负面影响;而亚里士多德、布莱希特和阿尔托则关注了戏剧的积极作用。关于戏剧是如何唤起情感,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等同说"。作者分析了"等同说"的不合情理和矛盾之处,并提出了自己关于戏剧如何唤起情感的理论——按照...

  •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迈基石化妆舞会

    迈基石化妆舞会是一种八到十二岁的男孩的成年礼仪式,在“木堪达”的尾声部分举行。这一仪式见于瓦卡、齐亚马等社区,这艰居住着赞比亚西北和西部省份的路瓦尔人、巧克维人、路查兹人和姆布达人。

  • 蒋跃水彩画人物作品选刊

    蒋跃,浙江人,1958年生,198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该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美术报》副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协主席团成员、浙江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