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物鉴定与鉴赏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2010
  • 国际刊号:1674-8697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230041
  • 国内刊号:34-1312/K
  • 邮发代号:26-228
  • 全年订价:¥ 820.00
  • 发行地区:安徽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亮鉴
  • 稽古
  • 学术研究
  • 博物馆学
  • 文化遗产
  • 考古研究
  • 张掖大佛寺——玉轴函三藏 金躯卧九间——张掖大佛寺概览

    张掖,亦称甘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境内干峰叠翠,万壑汇集,在面积为42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河襟带、经纬四极,颇具“腾蛟起凤,虎踞龙盘”之势。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一望平畴、沃土千里、风景如画、

  • 室内涅槃佛像之最--张掖大佛寺卧佛

    张掖大佛寺卧佛,塑于建寺之初,现为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历经西夏、元、明、清近千年的维修补塑,保存至今。塑像木胎泥塑,金妆彩绘,是古代建筑技术与塑像艺术完美结合的一大创举。

  • 张掖大佛寺明清藏传佛教文物选介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北依龙首、合黎,南望祁连,中国第二大内陆河一一黑河穿境而过,形成了闻名遐迩的张掖绿洲。汉武凿通西域,控扼走廊中部,张掖成为中原和青藏交流的重要孔道。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吐蕃攻陷甘州,甘州陷于吐蕃统治达70年之久。

  • 张掖大佛寺藏明清佛经雕版

    张掖大佛寺寺藏明清佛经雕版,时代自明嘉靖至清康熙,共795块,国家一级文物。材质多以梨木、枣木、桃木及松木为主,这些佛经雕版,平直厚重,木纹清晰,内容分《法华经》、《金刚经》、《童子经》、《孔雀经》、《药师经》、《华严经》、《七曜经》、《金光明经》、《观世音菩萨大悲咒》等近20种,多已缺失不全。

  • 张掖大佛寺大佛殿建筑砖雕木雕

    张掖大佛寺大佛殿的砖雕、木雕艺术经西夏、元、明、清由简到繁的发展,历经900多年历史更是独具甘青地区建筑特色,闻名全国。(图1)

  • 谈张掖大佛寺馆藏佛经数字化平台建设

    张掖大佛寺库藏各类佛经、经板7794卷(本、块),这些珍贵佛教文物的保护及管理,一直是大佛寺藏品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张掖大佛寺的馆藏文物实际状况,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提出了在张掖大佛寺建立佛经管理数字化平台的初步构想。

  • 川滇古陶瓷鉴定研究

    一、川滇古陶瓷发展概述 川滇古陶瓷鉴定的方法虽与古陶瓷鉴定的一般方法基本一致,但川滇古陶瓷有强烈的地方特点,其胎、釉、造型、纹饰、工艺都与中原陶瓷有较大差异,另外,川滇古陶瓷主要集中在明以前,

  • “英皇储伊丽沙白公主大婚纪念孙宋庆龄敬赠”瓷盘辨伪

    曾有一位海外华人携一个瓷盘找到我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称该盘系海外带回,因底部有“英皇储伊丽沙白公主大婚纪念孙宋庆龄敬赠”字样,故将其带回祖国,并洽我馆是否有意收藏。

  • 磁州窑枕之鉴藏

    磁州窑瓷枕,器型规整,釉面光润,外观亮洁而端庄,功能实用性强。且大多进行纹样装饰,又有浓厚的文化、艺术内涵,因而颇受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宋元时期,磁州窑成为我国重要的瓷枕生产基地,在磁州当地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瓷枕作坊,

  • 一面唐四瑞兽葡萄镜之纹饰鉴赏

    铜镜本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日用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铜镜的装饰艺术,特别是在形制和纹饰上的多样化,使得这一生活中的日用器又具备了观赏性。到了现代人们的手中,铜镜的实用性已经淡去或者说消失,变成了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鉴赏品。

  • 寿山石艾叶绿对章赏析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商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印章的雏形。印章所用的材质比较广泛,金属、牙木、泥石皆可成印。在元代以前,人们多以金、银、铜、铁及玉石为制印材料,因为这些材料质地较硬,只能由专门工匠刻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印章艺术的发展。但随着福建寿山石,

  • 名家与国宝《妙法莲华经》

    2008年3月,国务院公布了《珍贵古籍名录》,宋代金银书——《妙法莲华经》位于其中。《妙法莲华经》又名法华经,是大乘派佛教经典,被誉为“经中之王”。

  • 齐白石国画艺术赏析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三岁。齐白石,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

  • 樱花道上出鞘的军刀

    刀剑文化伴随着将士的沙场争杀,在人类历史中演绎了浓厚的一笔,无数的名刀利剑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众所周知,日本刀剑文化白承袭中国唐朝以来,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中华民国“国统区”进步人士创办的《号外》(第一号)

    “号外”是指定期出版的报刊在前一期已出版,后一期尚未出版的一段时间内,对发生的重大新闻和特殊事件,为迅速及时地向读者报道而临时编印的报刊,因不列入原有的编号,故称“号外”。报纸号外具有史料性、突发性、及时性的特点,特殊时期号外出的比较多。

  • 开口闭口洪武龙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或“龙子龙孙”。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至高无上的象征,中国人对龙的崇敬根深蒂固,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先民创造的龙,经过千年百代的演绎,已经形成中国独特的龙文化。

  • 小议出土古玉之沁

    凡论说出土古玉者,大多都会谈及“沁色”的话题。古语云“无沁不成玉”,沁色作为出土古玉不可或缺的特征之一,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虽然“沁色”一词为大家耳熟能详,但深究起来,确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话题。今不揣浅陋,将自己对于出土古玉之“沁”的粗浅认识略述一二,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正之。

  • 中西雕塑文化内涵之对比与鉴赏——以希腊和秦汉的塑像为例

    一、中西雕塑文化内涵之区别 中国文化自成一体,源远流长。自周始,宗法已备,其后商君,始皇封疆设陌,使中华文化世代相承,虽多次历经文化的整合和外来文化的入侵,但均以融会贯通和发展为最终结果。

  • 策杖享天伦——高年授杖与养老

    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优良传统与美德,是中国古代以忠君为标志的家法制度的基础和前提。《礼记·月令》中即有关于每年仲秋之月“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记载,

  • 淮安万氏百汉碑研拓本及石刻始末

    淮安万氏《百汉碑研拓本》经折装,折后纵44.5厘米,横27厘米,纸板骨装裱。现存42页,内有十五幅碑砚拓本和万立钰《百汉碑研斋石刻始末原由》一文,现收藏于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

  • 谈恽寿平及其绘画艺术

    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王时敏、王鉴、王翠、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家”,他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颇为卓著,其中前五位的成就主要在传统山水画方面,唯独恽寿平以没骨花卉独占一绝。

  • 初探“金陵八家”之首——龚贤山水画赏析

    龚贤(1619—1689年),字半千、半亩、清凉山人等,祖籍江苏昆山,流寓金陵(南京),为清初著名山水画家,“金陵八家”之首。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飘泊流离,入清隐居不仕,居南京清凉山,卖画课徒。擅画山水,风格独具。

  • 油画的保存与维护

    油画(an oil painting;a painting in oils)是以亚麻油、核桃油、罂粟油等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所绘制的画,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 藏

  • 市场资讯

    第三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隆重开幕 金秋十月菊花飘香,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主办,开封市政府、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10月17日至21日在古都开封举行,论坛组织了多项内容丰富的活动,其中的《藏都论鉴·中国宋代五大名窑暨北宋官窑》学术研讨会和首届中华民间国宝擂台赛堪称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

  •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开馆

    安徽省博物馆新馆于9月29日在合肥市开馆,届时正式对外开放。

  • 亚洲十一国共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0月8日,主题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理念到实践”的“亚洲文化合作论坛2011”召开。来自中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老挝、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的文化部长和高管出席。会上就如何进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其理念,11个亚洲国家的文化部长和高管交换了看法和经验。

  • 辛亥革命博物馆落成迎首展

    10月8日,位于首义广场南侧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开馆,并迎来首展——《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

  • 香港发行“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邮票

    10月10日,香港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发行邮票及相关集邮品。

  • 毕加索中国大展开幕62件“天价”真迹惊艳申城

    “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17日晚在上海黄浦江畔的世博会中国馆开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