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物鉴定与鉴赏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2010
  • 国际刊号:1674-8697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230041
  • 国内刊号:34-1312/K
  • 邮发代号:26-228
  • 全年订价:¥ 820.00
  • 发行地区:安徽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亮鉴
  • 稽古
  • 学术研究
  • 博物馆学
  • 文化遗产
  • 考古研究
  • 馆藏清代刑罚通草画赏析

    通草画是一种绘制在由通草茎髓切割而成的薄片上的水彩画,其于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兴盛于广州地区,主要用于外销。通草画涉及的题材范围极广且多采用记实手法,向世界展示了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仕宦生活、民风民俗等,是研究当时社会风貌的一手资料。本文通过对馆藏一套共十二幅刑罚通草画的赏析,探讨和分析了清代刑罚的种类、形制、犯罪生...

  • 铜镜背面的故事——馆藏宋、金时期人物故事铜镜鉴赏

    古代的铜镜具有无穷的魅力和独特的神韵,主要表现在背面的图案纹饰上。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唐代开始,铜镜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表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纹饰图样。这些纹饰题材大多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神追求,反映了当时思想文化方面的诸多问题。这类铜镜也是最能吸引人们去鉴赏的一类铜镜,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故事镜。宋、辽、金时期的铜镜,虽...

  • 史前陶器精品鉴赏与品评

    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智慧的祖先创造出了许多十分精致的陶器,其中就包括人面鱼纹彩陶盆、旋涡纹双耳彩陶壶和八角星纹彩陶豆等史前的精品陶器。这些陶器,不仅是我们国家陶器艺术的瑰宝,也是我们国家历史和文化的见证,非常值得我们认识和了解。在本文中,笔者就将对人面鱼纹彩陶盆、旋涡纹双耳彩陶壶和八角星纹彩陶豆这三种精致的史前陶器进行...

  • 唐代跪拜俑与伏听俑考辨

    本文根据目前中国境内出土的唐代跪拜俑、跪伏俑或伏听俑等匍匐状随葬俑的形制和其在墓葬中埋藏地点的分析,认为唐代跪拜俑从隋代哭丧俑发展而来,一方面体现着森严的等级秩序,另一方面是对于墓主人的尊崇与哀悼之情的阐发,与《大汉原陵秘葬经》中提到的“伏听俑”内涵不同。而唐代侧耳贴地匍匐状的俑像与仰头跪式的俑像,是对于隋朝仰观伏听俑形...

  • 无锡华师伊夫妇墓出土印章考

    无锡华师伊夫妇墓出土的四枚玉章,篆刻精美。本文根据文献重新隶定、梳理印章内容,同时证明印章作者分别为与华师伊时代相近的篆刻家陈公献和苏宣,且陈公献三枚印章更是海内独有。

  • 圣水岩庵石窟调查及相关问题探究

    圣水岩庵为福建省三明地区唯一的石窟寺庙,庵内石造像做工细致,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且有明确纪年,为明代佛造像的断代提供了标尺,对研究三明地区明代佛教传播和石雕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 由鸠鸟杖首探寻汉代养老制度

    鸠鸟在我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史上一直是备受人们喜爱、关注,甚至是被崇拜的鸟类,它后来演变成了尊老、爱老这一传统美德的化身。到了先秦时期,鸠鸟的形象开始出现在制作的手杖的顶端,人们称之为鸠杖首或杖首。锦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鸠鸟铜杖首为我们探寻古时候老年人的社会权益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牛鉴在治理开封黄河水患中的作为——以《汴梁水灾纪略》为据

    历史人物牛鉴为官三十余载,担任过顺天府府尹、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官至正二品。社会上对他的评述主要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在河南巡抚任上时,尤其是道光二十一年治理开封水患期间的积极作为;二是在两江总督任上懈怠防务、仓皇逃遁、抚绥夷人等行径。前者颂声载道,后者受人指摘。本文以记载了道光二十一年开封黄河水灾情形及社会各界应对...

  • 试论战末至宋早青铜镜纹饰制作技术的演变——青铜镜雕版制范技术进化论(续)

    本文以带特殊信息的铜镜图片和实物为研究对象,分析铜镜图片和实物上遗留的铸造痕迹,提出了“纹饰雕版制范及技术进化论”“青铜镜进化树根图”,阐述了战末至宋早青铜镜纹饰制作技术的演变。

  •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草叶纹镜是汉代主要流行的铜镜种类之一,其铭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出土实物和传世拓本研究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内容,将草叶纹镜铭文分为相思类和“日有熹”类两类。并通过铭文的书体由小篆到缪篆的变化,探讨了中国汉字作为方块字的演变。最后根据铭文内容的变化,分析了西汉草叶纹镜背后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化思想的变迁和汉代人们的精神...

  • 浅议两汉和宋代博山炉的联系以及各自的时代特点

    秦汉时期人们追求长生不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博山炉成为长生不老精神的寄托物之一。博山炉是两汉400多年的标志性器物,两汉之后因社会巨变博山炉逐渐退出主流社会。虽有个别博山炉器物出现,但数量极少。到了宋代,统治阶级提倡复古,博山盖式的炉子又一次大规模出现,数量多,器型变化多。但在宋之后不再出现,宋代成为它最后的篇章。

  • “金山正埠中华会馆给余满和的驳例助款收条”试考

    辛亥革命纪念馆藏有一张1913年(民国二年)金山正埠中华会馆给余满和的驳例助款收条。本文拟对收条中涉及的“金山正埠”“中华会馆”“驳例助款”“在码头缴验”几个内容进行考证。

  •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景德镇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瓷器的胎体与青花发色有其鲜明的特征,胎体多粗糙,青花发色蓝中泛紫,这是由其制胎原料和青料使用的变化决定的。本文将从此三朝青花瓷器概况、胎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青花发色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 浅析元明两朝青花瓷器的青料变革

    本文以青料的发展——主要是官窑青花瓷器所采用的青料——为线索入手对元明青花之变革进行了总结和综述,并将元明各朝代的历史更替分为五个阶段加以阐释,即元代、明宣德时期、明成化至明正德时期、明嘉靖至明万历初年以及明万历中期之后,以获得较为清晰并具逻辑性的发展脉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 从外销水彩画看清代广式家具的西洋风

    广式家具较早地吸收了西式装饰风格,19世纪外销通草画保留了广式家具西洋风的工艺特点以及变化过程,家具匠人融会贯通、开拓创新的理念,对于当今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西吉火石寨云台山石窟寺历史沿革再考辨

    宁夏西吉县境内的火石寨景区拥有众多石窟建筑,其中云台山(扫竹岭)石窟无论从面积还是建筑形态都区别于其他石窟群,经考证为火石寨众多石窟群的聚众活动场所。然而从最新出土文物来看,云台山石窟寺的历史沿革远非资料记载的始于佛教。从云台山石窟发现的西周瓦当及道教所信仰的仙性图腾,说明云台山石窟群最早由道教所建,后道、佛教交替发展。

  • 繁华尽落看古城——对赣榆盐仓城遗址考古的思考

    赣榆秦代置县,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境内保存有大量的墓葬、遗址、碑刻等文化遗存。盐仓城遗址是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城遗址,对研究赣榆历史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考古证实新石器晚期盐仓城附近已有人类活动,并在汉代建立起完善的城防系统。汉以后,盐仓城逐渐没落,约在宋代时彻底被废弃。在数千年社会变迁之中,盐仓城兴起与衰落,给后人留下了无...

  • 史前中国彩陶的艺术浪潮——以秦安大地湾一期遗址为例

    大地湾一期文化包含众多遗址,出土遗物颇丰,其陶作为研究大地湾一期文化的重要遗物最具代表性。通过对典型遗址中典型彩陶的分析,可对大地湾一期文化有更深地了解。由文化与艺术可知其彩陶的形制、制作工艺、特点。由葬制与葬俗可知其彩陶的种类、所占比例,同时还能够分析当时的社会形态。

  • 略论藏传佛教名刹禅定寺

    禅定寺位于卓尼柳林镇寺台子村,这里自古就是弘扬佛法的灵光圣地。禅定寺是甘南乃至安多藏区藏传佛教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安多藏区建寺最早的寺院,比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要早450多年。禅定寺与拉卜椤寺政教关系密切,禅定寺的许多僧人曾留学于拉卜楞寺。禅定寺寺主为僧纲,是敕封世袭的,虽不如活佛,但位居禅定寺之首。寺...

  • 讲述古代攻防的城墙石碑

    南京明城墙肇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为了保卫京师而修筑的重要防御工程。其筑城思想独特,将山脉、湖泊作为天然的屏障,是中国筑城史的代表作之一。清末清军与太平军利用南京城墙的军事功能开展的战役,可谓是冷兵器时代南京城墙防御之绝唱。除了史书记载,这段历史还在南京城墙上留下了三组石碑,三组石碑是南京城墙防御功能...

  • 试论高中生参观博物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

    教育公众不但是社会赋予博物馆的重要职能,而且更是博物馆所应尽的职责义务。随着我国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持续增加,游览博物馆和观看展览成为越来越多人们重要的休闲度假和提升自我的方式。在增长知识、充实头脑的同时,也能达到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目的。每个人参观博物馆都会拥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文章...

  • 简述中国书画装裱的作用及装裱品式

    中国书法和绘画具有悠久的民族艺术风格,堪称艺术瑰宝。书画装裱是一种特殊的传统装潢工艺,在书画艺术繁荣发展的今天,装裱与书画的关系相辅相成。“三分画、七分裱”这句流传于书画界的名言揭示出装裱与书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书画家的作品经过各种装裱品式的展现,体现了色彩美、线条美、材料美、结构美、工艺美的特征,同时给书画锦上添花,增...

  •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保护模式已经探索得较为成熟,随着新博物馆学理论越来越多地开始指导博物馆日常实践,博物馆开始更多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这对于扩大博物馆自身功能的外延与内涵,对于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途径,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 让音乐告诉你乐器的故事——以湖北音乐博物馆陈展形式为例

    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复合型载体,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校博物馆的建设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湖北音乐博物馆作为高校博物馆,在陈展模式上跨出了单纯的乐器陈列,结合学院教学工作,形成了展演结合的陈展形式,让乐器陈列不再单一,让音乐告诉你乐器的故事。

  • 博物馆展览英文翻译评析

    博物馆展览英语翻译工作是展览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的内容之一。做好博物馆展览翻译工作,除了要精通外语,还必须对翻译目的、对象、标准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本文以开封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英译内容为分析资料,强调了翻译人员所应秉承的科学态度和应承担的职责。

  • 浅析黑白画中留白成像的视错觉现象

    黑白画,非黑即白,黑白相依。通过黑白两极色作为独立的表现手段进行创造,使黑白物象处于既适合又美妙的世界,其中视错觉现象是留白成像的主要原因。而不同的表现方式使留白成像更合理。因此,艺术家、设计师对黑白画的深入探究,可以为作品带来启发,并从不同角度感受事物间的构成美。

  • 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运用数理统计和Arc 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山西省939处部级和省级重点不可移动文物的级别结构、类型结构、市域分布、空间分布类型、空间聚集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级别结构较为均匀,类型结构为集聚阶梯性,空间分布类型多为凝聚型,空间聚集性强。此外,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同本省的地形地貌、文化...

  • 江苏书画 书画江苏——小记“江苏历代书画大家经典作品特别展”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2017年1月,江苏省美术馆时值建馆80周年之际,为领略江苏书画艺术之洋洋大观,了解江苏书画历史之纲概,特别策划推出“江苏历代书画大家经典作品特别展”。本展览由“图表资料”和“经典作品”两个部分组成。展览分“砥砺与前行”“辉煌与蜕变”“多彩与沧桑”和“复兴与繁盛”四个板块,以作品创作年代为轴,对江苏历代书画...

  • “无梦”从这里开始——宏村

    古徽州环境优美,人杰地灵。不仅是徽商的发祥地,也是众多大家的宗亲故里。正因为有这样的地理和人文历史才孕育出了具有“徽州符号”的传世建筑。独特村落、祠堂、牌坊、庭院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建筑体系中的点点“璀璨的星光”。尤以古村落的结构、布局、功能、环境的协调和人文内涵为主要特色。宏村便是这些村落的代表之作。

  • 传承民俗文化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例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是集中展示南京丰富的非遗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场所,如何结合本馆特色传承中华民族的民俗非遗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工作的重点。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