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物鉴定与鉴赏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2010
  • 国际刊号:1674-8697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230041
  • 国内刊号:34-1312/K
  • 邮发代号:26-228
  • 全年订价:¥ 820.00
  • 发行地区:安徽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亮鉴
  • 稽古
  • 学术研究
  • 博物馆学
  • 文化遗产
  • 考古研究
  • 绣线传情——大连现代博物馆馆藏满族民间绣品纹样分类研究

    大连现代博物馆的民俗类藏品中庋藏有数百件满族民间绣品,特色鲜明、种类丰富。从纹样上来看,包括人物故事类、吉祥祝福类、书法类、几何类四个大的类别。这些纹样题材体现了满族民间文化的艺术特色,寄托了满族妇女的美好情感和艺术审美取向,蕴含了满族历史、艺术、宗教、民俗等丰富信息。

  • 东方画圣——刘继卣笔下的艺术世界

    刘继卣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卓越的国画大师,其家学渊源,注重写生,广泛涉猎各艺术门类,把传统与现代、中与西及各绘画种类技法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刘继卣艺术技法全面,表现内容丰富,为万物传神写照,被誉为中国画坛上难得的一位全才画家。

  • 《鲲池书院张祖培课艺》笺释及其他

    《鲲池书院张祖培课艺》现在宁波教育博物馆专题厅展出,是向杭州世界钱币博物馆馆长储建国先生借展的清代文物。本文从张祖培的生平、书法、课艺及他人对其课艺的圈点等方面出发,详细地介绍了这件藏品,从中可以了解明清时期读书人如何练字、如何写八股文,从而管窥明清的科举制度。

  • 浅析馆藏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嵌宝石金镯

    南京将军山沐氏家族墓地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的嵌宝石金镯,制作精美,宝石夺目,运用了镶嵌、锤鍱、累丝等金银加工工艺,体现出明代首饰独树一帜的艺术成就。本文拟从梅氏生平探究出土此对金镯的缘由以及明代金银首饰的特点,为我们展示明代首饰精细华贵、珠光宝气的奢华之美。

  • 元代黑陶俑鉴赏

    蒙元时期是中国空前的大一统时期,陪葬陶俑独具艺术特点。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四尊元代陶俑的鉴赏,了解元代陶俑的艺术造型特点和元代民间服饰流行特征。

  • 谈太湖馆藏汉镜及纹饰的构思与布局

    汉镜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其纹饰更是种类多样,构思巧妙,神秘中突显雍容华丽。汉镜也是研究自秦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最珍贵的载体之一。本文选取馆藏的十二枚汉镜,从镜背纹饰的构成思路和布局技巧的角度去分析,得出几点粗浅认识,求证于文博读者,以便有更合理深入的探讨。

  • 浅议桂林存世的“鬼天启”钱币

    桂林地区常见一类特殊的天启通宝钱币,钱币界多称其为"鬼天启"。笔者对桂林所见的鬼天启依特征进行汇总整理,将其分出两大类型,并对其性质与铸地等进行探讨。

  • “辛亥名人——海南石刻遗墨展”解读

    本文旨在通过对"辛亥名人——海南石刻遗墨展"的解读,介绍展览的筹备、展品情况以及展品背后海南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也启示着博物馆工作者要善于思考,捕捉展览题材线索,挖掘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同样可以做出一个成功的展览。

  • 宋代谷仓罐初探——以馆藏将乐窑青白釉谷仓罐为例

    宋代制瓷业高速发展,全国地方性窑口处处开花。福建的将乐、浦城、建瓯等地生产了大量的观赏器、实用器及明器,而明器中以将乐窑青釉、青白釉谷仓罐独具特色。本文将撷取部分馆藏将乐窑谷仓罐进行赏析,同时对它的形制、装饰与当时的建筑风格、理学、盛行的佛教的联系作一个简要的阐释,以助于我们对谷仓罐背后的文化加以理解,从而更好地研究宋代...

  • 探究山东龙山黑陶装饰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山东龙山黑陶装饰艺术发展于龙山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部分,对于现代黑陶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在分析山东龙山黑陶装饰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所蕴含的文化表征基础上,对其在现代黑陶艺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进行研究分析,以促进现代黑陶艺术的创新发展。

  • 从莒地出土的陶器文字看中华文明

    历史上的莒地,从商代姑幕、春秋莒国,到公元前431年先为楚国所灭,后为齐国所占,在漫长的时代变迁中孕育了古老的文化。20世纪中叶,从陵阳河遗址中出土的陶制大尊以及其上的"图形符号",更证明了早在数千年前,莒地的人民已经创造出中华民族最早的文字雏形。从文明的发展进程来说,文字是其诞生的重要标志;而从文字中折射出的莒文化更与今日流传于...

  • 甘肃华亭县谢家庙北朝佛教石刻造像窖藏性质分析

    本文通过对华亭南部安口镇武村铺村谢家庙社出土北朝佛教石刻造像窖藏现场及造像本身分析,认为这些造像是在北周武帝灭佛时,被人为砸毁。后来,人们将毁坏后的佛像碎块从不同的地方运送到今谢家庙集中瘗埋,采取了中国古代对废弃佛像常用的处理方式,即安葬佛像。

  • 北石窟寺165窟七佛造像艺术特色

    北石窟寺是陇东高原地区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其中165窟是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以七佛造像为主。165窟是北石窟营造者精心设计的产物。七佛造像具有北方民族敦厚朴实、雄大粗犷的特点,但在粗犷朴拙中不失细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陇东地区的艺术特色,在佛教造像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

  • 从文物印记追溯厦门历史名称的变迁

    历史上厦门岛曾有新城、嘉禾里、中左所、思明州、鹭岛等名称。文章以墓志铭、摩崖石刻、古地图等文物印记及历史人物为线索,探讨了厦门历史名称的演变。

  • 赫哲族人的万物有灵观——从馆藏的神偶看赫哲族的精神信仰

    文本通过对佳木斯市博物馆馆藏的赫哲族神偶样式、特征、分类的介绍,探讨赫哲族人对神偶崇拜的原因及祭祀方式,进而阐述赫哲族人万物有灵的精神信仰。

  • 字字辛酸,句句血泪——读辜俊英出洋日记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藏有两本辜俊英的日记,第一本日记记录了辜以一名华侨战地记者的身份,在抗日战争期间从新加坡毅然奔赴延安采访、拍摄,在约半年的时间里辗转祖国各地的所见所闻。第二本日记记录了1948年辜在马来西亚华校的执教经过、1950年辜参加省委党校的心得体会及辜拟的党员登记表草稿等。本文中,笔者主要就第二本日记中1947年11月17日辜...

  • 清末民初工具形佩饰的源流及文化内涵初探

    清末民初时期的众多佩饰中,有一种工具形佩饰十分独特,它的坠件由生活小工具与兵器小件组合而成,与其他连接组件又共同呈现出整体装饰性效果。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可知,这种佩饰发端较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们的生活需求、审美意识与趋吉心理的集中体现。

  • 《通典》与《后汉书》不同视角下的杜佑政治、边防思想

    《通典》是唐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杜佑编撰的史学著作,所叙内容与前代记载相同历史时段的史料存在重合与差异,折射出不同时代史学家们对于同时段史事的同感和分歧。本文选取《通典·边防十二·北狄三》卷一百九十六中《乌桓》《鲜卑》两部分章节与《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卷九十进行校勘分析,探究杜佑著史特征,辨析中唐时代背景下杜佑的政治、边...

  • 浅析《后汉书》和《通典》有关羌的若干异同问题

    羌族是我国众多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自古到今,羌族人民不仅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绚丽的文化,并且和其他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为我们伟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后汉书》和《通典》不仅对羌族尤其是西羌的历史变迁、社会组织、生活习俗和汉代时汉羌关系作详实记载,留下宝贵的资料;还以一个历史学家独特的眼光看汉羌...

  • 五尺道对盐津的影响研究

    五尺道经过昭通市盐津县,对盐津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尤其在文化方面,中原文化与地方文化相交融,使盐津成为多元文化的交汇地。

  • 浅谈“敬天惜物”造物思想在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应用

    惜物、尽用、节用、巧用是我国古人在特定时期社会、经济条件制约因素的影响下、造物实践活动中不断传承和创新而逐渐形成的基本造物观点,也是造物活动中贯穿古今造物实践的基本价值标准。通过出土服饰的实例研究看中国传统服饰中"敬天惜物""节物致用"的造物思想,探究古人在服饰制作及着衣实践中所展现的"物尽其用"的才能和智慧,对传统服...

  • 浅析寿春楚文化元素

    楚文化光辉灿烂的历史至今仍保存在楚人的血液和现实中,在寿县遗留下的楚文化元素可分为物质文化元素和非物质文化元素。通过对寿春楚文化元素的分析可以看出楚文化的博大精深,她不仅影响了寿县当地的文化,也影响了全国和世界各地,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历代地理意象在利津铁门关的变迁

    在古代人地关系中,交通路线的兴衰发展能够展现出某个时期人群活动变迁的特点。通过对铁门关、古交通路线的了解与考察,结合相关的历史古籍,研究铁门关在历史文献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地理意象变迁,在历史时期自然与环境的发展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人类生存与环境发展之间的特点,对铁门关变迁研究有更多了解。

  • 巍山母古鲁出土青铜器介绍及初步探讨

    2005年,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马鞍山乡母古鲁村村民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包括青铜镀银人物形杖首1件、青铜编钟2件等共8件器物。文章对这8件青铜器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其年代、文化特征、用途作了初步探讨。

  • 青铜镜进化论补充说明之二——几个观点(现象)简介

    本文介绍青铜镜里多个现象,与生物进化现象类似,所以命名理论为青铜镜进化论。这些现象升华为观点后,互相区别,互相关联,构成完整的体系,为青铜镜考古提供方法论参考。

  • 天水市博物馆馆藏“柳毅传书镜”的时代背景

    天水市博物馆藏"柳毅传书镜"是宋金时期人物故事铜镜的典型代表,以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再现了"柳毅传书"这一流传广泛的神话故事,具有一定的艺术和历史研究价值。本文对该铜镜所反映出的背景故事以及铭文作以解读和考释。

  • 妈祖文化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文章以妈祖文化思想内涵及影响为写作对象,首先介绍了妈祖文化与海神崇拜,接着分析了妈祖文化的思想内涵,分别从儒家思想和劳苦大众不畏艰辛两个方向进行论述,最后阐述了妈祖文化的影响。妈祖文化是两岸甚至全世界的统一情结,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保驾护航。

  • 饱水木质文物含水率与基本密度相关性研究

    饱水木质文物的含水率(Wmax,%)和基本密度(BD,g/cm^3)是评价饱水木质文物糟朽程度的两个重要物理参数。对不同样品来源和不同古木的含水率、基本密度相关数据进行拟合,发现这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2=0.983),关系为BD=1/(0.61+0.01Wmax)。文章基于饱水古木组成成分模型,理论推导出的结果论证了拟合的公式具有高度的可信度。这一结...

  • 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利用之探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族记忆的背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富,本文试以漳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对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关系以及如何推动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互动方面进行浅显探讨。

  • 古代陶瓷茶具的发展及鉴赏方式分析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茶具是必备用品之一,主要用于饮茶而不是作为艺术品,所以也就不存在鉴赏问题。但是,随着长时间地使用茶具,加之人们经济水平和素质的提高,对日常生活用品也有了更高的审美要求。在注重茶具实用性的同时,其艺术性也成为了一项关键内容。基于此,本文将陶瓷茶具作为研究对象,明确其发展历程,分析茶具的种类,提出了陶瓷茶具的鉴...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