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物鉴定与鉴赏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

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2010
  • 国际刊号:1674-8697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230041
  • 国内刊号:34-1312/K
  • 邮发代号:26-228
  • 全年订价:¥ 820.00
  • 发行地区:安徽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亮鉴
  • 稽古
  • 学术研究
  • 博物馆学
  • 文化遗产
  • 考古研究
  • 新安县博物馆馆藏唐三彩选介

    河南省新安县博物馆馆藏的唐三彩主要有神物俑、人物俑、动物俑、生活用品等,对研究河洛地区唐代文化和三彩艺术具有重要价值。神物俑、人物俑、动物俑形象生动;生活用品造型规整,釉色鲜亮润泽。

  • 酒泉城区南郊清末杨家坟出土文物鉴赏

    酒泉城区南部5千米处的泉湖乡春光村杨家坟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数量可观,品类丰富,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彰显出明清时期酒泉地方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民俗宗教等方面内容。文章整理了部分清末杨家坟的出土文物,以飨读者。

  • 浅析遂昌淫祀与淫祠建筑

    我国民间祭祀杂神的历史源远流长,并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传统。史上统治阶级为维持社会的稳定,民间淫祀活动曾遭中央政府多次打击,但禁而不绝。地处浙西南山区的遂昌县,历史遗留的淫祠祭祀风俗根深蒂固。遂昌淫祀现象大致可分外来神祇祭祀、地方神祇祭祀、望形生义产生的物化神祇祭祀三种。与祭祀活动伴生有淫祠建筑,或精美堂皇,或粗鄙简单,不一而...

  • 带钩的产生背景和使用方法

    带钩是一种既实用又美观的系挂工具。它历经时代的变迁,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带钩不仅是文化交融的桥梁,也是时代审美的体现,更是时代阶级化的载体。

  • 许昌馆藏铜带钩赏析

    汉魏故都许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许昌地区整理出许多精美的、不同造型的、具有历史代表性的铜带钩。这些带钩虽小,却真实地反映了古人的着装习俗、审美情趣、铸造技能以及人文经济,为研究当时社会物质文化生活与审美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博物馆馆藏汉代蛙兽铜镇赏析

    汉代铜镇制作精美,工艺精湛,造型生动多样。在我国汉代墓葬和遗址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镇。根据已出土及传世的汉镇分析,其主要有人物形镇、动物形镇和博山形镇;其材质大多为青铜质,以及少量金质、银质、铁质、铅质、玉石质等;其加工手法丰富多样,运用鎏金、错金银、镶贝、嵌宝玉石、饰彩绘等工艺。文章对张家川县博物馆馆藏蛙兽铜镇的特征、制作...

  • 三门峡出土汉代陶鸮壶赏析

    鸱鸮长期以来因其声音、外貌、习性而被视为不祥之鸟。它虽与汉代推崇的忠孝伦理相悖,但因其丑陋凶悍,又是捕鼠能手,故被制成鸮俑(壶)随葬墓中,以发挥镇墓避邪、储藏粮食的功能,从而形成汉代独特的随葬习俗。鸮俑(壶)不仅折射出汉代孝治天下的思想,更是西汉移民实边的实物见证。三门峡地区出土的3件汉代陶鸮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让我们一...

  • 万窍玲珑亭亭物华——罗儿铜匜

    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两河流域,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4000多年前。当时的贵族在祭拜先祖时普遍遵从一种沃盥之礼,盥水器的雏形便在那时候应运而生。盥水器从“盉”向“铜匜”的发展不仅是青铜器自身形制和实用功能的转变,也代表了当时青铜器所在的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衍变过程。南京市博物...

  • 浅析徐州博物馆馆藏铜镜

    徐州博物馆馆藏铜镜设计精巧,文字瑰奇,寓意深刻,其影射出古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及社会的历史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镜映春秋鉴知兴衰

    铜镜之于秦安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多元、名人辈出的文化大县意义非凡。从上古时期到唐、宋、元、明,从伏羲女娲到陇西李氏,秦安既是中华历史的渊源,也是中华大地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大地湾是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遗址,此时期的铜镜已经既是礼仪法器也是生活用品了。

  • 老辣古拙——邓散木的草篆与草隶

    邓散木是我国著名的书刻艺术家,他的隶、篆书法写得出神入化,沉雄绝俗。尤其是晚期的草隶、草篆作品,风格高古,独辟蹊径。

  • 陕西户县农民画与上海金山农民画比较分析

    农民画是我国特有的绘画种类,有明显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在农民绘画的潮流中,上海金山农民画与陕西户县农民画是其杰出代表。现以上述两地的农民画为论述对象,通过对两者的题材选择、构图形式、色彩运用方面的比较,领悟它们不同的艺术魅力,并分析它们由于种种不同原因所导致的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 小写意大境界——江寒汀花鸟册页赏析

    江寒汀先生作为海上画派的花鸟写意画领军人物、上海花鸟画“四大名旦”之首,其画技注重写生又博采传统花鸟画名家特长。其“江家花鸟”笔墨精炼,意境细腻平和又多彩多姿,为后学者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 天水民俗博物馆馆藏清代插屏赏析

    插屏为屏风的一种,是由屏风演变而来的一种装饰工艺品,是缩小的屏风。插屏向人们展示了古人的审美设计、精湛的雕刻技艺,以及人们寄情于物、向善、求美的美好寓意。

  • 铜镜上的技巧趣味

    古代铜镜的很多装饰技巧在今人看来不过是小的伎俩而已,但在古代这都是一代代匠人生活、生产的经验积累再现。

  • 北京故宫门神形象的文化内涵分析

    过年挂门神是故宫的重要年庆习俗,不但装饰了皇家的宫室院落,更集中地传达了皇家驱邪避凶、纳福迎祥的观念。故宫的门神种类多样、形象生动、绘制精美、寓意丰富,既有冲淡祥和的神仙之气,又有温情脉脉的世俗气息,真切地反映了皇家对于江山一统、天下太平、子嗣延绵、千秋万代的永恒理想和虔诚情感,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 中国传统村落北村围堡式建筑格局成因和特点探析

    分布于闽东北山区的北村围堡式聚落形态是自然地理条件和乡土人文社会发展的结果。以氏族为基础营建和以血缘关系为延续的北村围堡式建筑群,是地域建筑营造文化和当地社会生产生活的物化见证。

  • 契丹族四时捺钵制度及其影响

    辽代政权是契丹民族建立的,辽建国后根据其疆域辽阔和本民族的文化习俗,首创四时捺钵制度。

  • 东南亚中华传统服饰刺绣纹饰风格研究

    东南亚中华传统刺绣纹饰丰富且富有特色,表现出华侨先民们的艺术审美观、信仰价值、生命态度、生活哲学。东南亚中华传统文化刺绣在颜色的表现上虽然较为含蓄,但通过华裔妇女们的巧手也能在平凡中展现出具有生命力的颜色观,创作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造型,并与东南亚本地的衣、食、住、行相互结合。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华侨在促进我国与东南亚各国...

  • 从两方碑刻看清代惠安书院

    书院原是民间教育机构,始于唐,盛于宋,明清逐渐官学化,大部分成为辅助官学进行科举考试的机构。惠安清代规模较大的书院有螺阳书院和文峰书院,现存两方碑刻记载了两所书院的兴建过程。

  • 浅谈夹纻胎漆器的发展历程

    夹纻胎漆器是中国漆器中重要的种类,文章介绍了夹纻胎漆器的制作、特点和主要发展历程。

  • 乾隆朝汉族军机大臣于敏中

    于敏中作为乾隆朝较为著名的汉族军机大臣生前得到了较多的恩宠,虽然在执政后期受到一系列案件的牵连,导致晚节不保,但是他对于乾隆朝军政、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是应该被承认的。

  • 烟台和胶东近代以来爆发革命和取得胜利的缘由

    文章通过对胶东近代历史的回顾和总结,深入分析胶东革命取得胜利的缘由,以及胶东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做出的重大贡献,激发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决心。

  • 龙凤在汉代的三大改变

    龙、凤是南、北两大图腾崇拜,龙崇拜更多地代表着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凤崇拜则更多地代表南方水乡的“稻作文化”。龙、凤在汉代呈现出三大改变:龙、凤成为配偶;龙、凤被皇家垄断;龙、凤阴阳属性颠倒。最终,演化成南、北两大图腾崇拜的融合,构成了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文明多元共生、和睦包容的必然结果。

  • 《登科记考》所载唐代知贡举地理分布情况

    《登科记考》中所记载的唐代知贡举大都集中在河北道、河南道、关内道、河东道等区域,呈现北多南少、分布不均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出现与当时的自然环境、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有密切联系。

  • 探访马六甲品析马来华人文化

    中马两国的交往自古以来都很密切。马六甲是马来王朝的核心,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多次以马六甲作为船队的落足点和中转站,因此该地成为华人聚集之地。作者因文化交流探访马六甲,有幸参观该地郑和文化馆、峇峇娘惹祖屋博物馆及相关华人会馆等地,得以领略撒落在此的华人文化瑰宝。

  • 自古文医不分家——浅谈涉医文学的发展

    从先秦到明清时期,历代涉医文学表现出了医学的进步,也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优秀的涉医文学作品,既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促进了医药学知识的普及和发展。

  • 一个华侨的中国梦——以司徒美堂为中心的分析

    从支持辛亥革命到全力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司徒美堂用毕生的革命实践诠释了一位华侨的中国梦;从旧民主主义时代到新民主主义时代,他全程参与了中国的伟大革命进程。文章试从司徒美堂的三个时间段简要分析其革命实践。

  • 融中西绘画为一冶的艺术家——潘玉良

    潘玉良是民国时期杰出的女画家,其艺术创作涉及领域较多,但彩墨画是最能体现其“合中西于一冶”的艺术主张。文章分析了潘玉良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求学经历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并从其后期成熟的彩墨画作品中挑选几幅人物画和静物画,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剖释,探讨她是如何把西方绘画手法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进行融合的。

  • 试析古代陶器的修复与保护

    陶器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发明的一种具有功能性的用具,是人们智慧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象征。作为古代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大多数陶器都是从黏土提炼出原料,在低温下烧造而成。由于原材料和环境条件的差异,有些陶器在长时间保存中出现了残损、起翘、龟裂、污渍等病害。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古陶器的寿命和还原其本来面貌,使...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