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从山门走出去的将军

吴逢旭 温州人 2005年第08期

摘要:今年是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们谨以此文,献给千千万万的抗日将士们。1938年3月18日,春末的浙南大地,寒风呼啸。一支在浙南山区打了多年游击战的红军队伍——由红军挺进师改编而成的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这一天,从平阳山门出发,到平阳凤卧(旧称凤翱)水尾宫集合开会,准备北上。北上的目的地——安徽南部地区。北上的目的——抗日。那一天,偏居浙南的小小山门,热闹非凡。贫苦的山民走出家门,目送部队离开山门街。有的人还跟在队伍的后面,一路送到水尾宫。四邻八乡更多的群众赶到水尾宫,为这支队伍送行。他们带来了战士们急需的罗汉鞋、鸡蛋和糖糕。出发的仪式据说很隆重:凤林小学的师生做了抗日宣传演出。农民抗日自卫队列队向子弟兵致敬。中共瑞平县委在水尾宫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县委书记郑海啸在会上致欢送词。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司令员粟裕在大会上发表了誓师讲话,代表全体指战员表示了坚决抗战的决心。欢送会很快就结束了。粟裕带领的部队北上抗日去了。70多年以后,研究这一段历史的专家们,拨开谜团,终于给了我们一些明确的答案:——粟裕一共带走多少人?回答是583人。其中平阳籍(含今苍南县)战士170多人。——583人的“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以下仍称“红军挺进师”),在安徽战场上就牺牲了64人,其中,平阳籍战士牺牲了41人,牺牲在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摩擦战”中。——583人的挺进师,到解放后,被中央军委授予将军衔的有四个人。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少将陈铁君、张文碧、刘亨云。他们,是从山门走出去的共和国将军。

关键词:刘亨云张文碧国民党顽固派糖糕战场上

单位: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温州人

省级期刊

¥340.00

关注 26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