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1.2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现代教育管理杂志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4-5485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10034
  • 国内刊号:21-1570/G4
  • 邮发代号:8-581
  • 全年订价:¥ 264.00
  • 发行地区:辽宁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决策咨询
  • 热点研究
  • 教育政策
  • 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 院校改革与发展
  • 教育督导与评价
  • 教育法制建设
  • 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
  • 大学战略管理中的文化因素

    在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大学战略管理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彰显。大学战略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而文化是其中的恒常因素,其影响贯穿大学战略管理的全过程。提升大学战略管理的文化内涵,关键是恪守大学社会责任、凝练大学精神和坚持以人为本。

  • 论教育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体现了人们对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立场。多维的研究视角和丰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成果,丰富了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涵,拓宽了研究的视域,但也导致了高等质量观迷失本性的深刻危机。回归教育性,体现教育的主体性意义和价值,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本然诉求。教育性高等教育质量观关注高...

  • 个性化教育的价值诉求、障碍因素与推进策略

    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寻找失落的个性、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个性化教育的误解、学校的大班化、教师的保守性和惯习以及研究力度不够等因素又成为其障碍因素。为此,我们需要形成开放式理念,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培育教育家式的教师。

  • 学校变革的动力及其运行机制

    学校变革的动力来自于学校变革系统中的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变革的动力得以呈现和发挥主要是通过变革的传导、变革的协调以及变革的支持这三种作用形式来实现。学校变革动力系统的完善需要激发变革主体的内生性动力、整合变革动力的作用形式、遵循学校变革动力机制的运行规律。

  •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制度改革

    大学制度改革本身是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必然会受到人的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影响与制约。相对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对大学制度改革的影响是潜在而持久的。因此,在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研究大学制度改革,有助于理解我国目前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存在的困境,并对我国如何顺利地推进大学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 科学决策体系: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的战略抓手

    我国高校决策存在主体过于集中、程序不尽完善、论证不够充分、监督相对乏力等突出问题。构建中国特色高校科学决策体系,必须坚持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协调、中枢统筹与分散治理相结合、自主办学与外部参与相沟通等原则,重点在构建中枢系统、完善程序规则、建立支持平台、强化监督执行等方面下工夫,适度扩大决策参与主体,强化决策咨询论证,...

  • 大学办学理念需要校长构建

    大学校长具有构建办学理念的使命和义务。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大学校长缺乏教育家精神两种交互因素共同导致了我国大学办学理念的缺失,而“合法性”机制能对此作出较为合理的解释。大学校长构建办学理念需要积累和调动教育家精神,主要包括使命感、价值领导力、谦卑等。

  • 老龄化背景下高校社会服务的拓展

    高校反哺社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这既是高校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与老龄人口社会服务的滞后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高校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向老年人拓展社会服务,满足老年人的社会需求,这是高校在老龄化背景下服务于社会的直接途径,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

  • 高校办学自主权政策的文本考察与趋势

    改革开放后,我国共召开了四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通过考察这四次会议前后颁布的教育政策文本,并结合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性质、内容、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四个主题,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政策演进的四个趋势:一是逐渐强化高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意识,二是推进重心逐渐从“扩大’’转向“落实”,三是逐渐提升高校外部治理结构中专业组...

  • 政策网络中教育政策工具的选择

    政策网络是教育政策工具选择的“核心环境”。在教育政策网络中,教育政策工具应根据不同的网络类型来选择。在操作层面,教育政策工具的选择要强调教育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以及教育政策工具的执行力和评估,

  • 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30年政策性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在高等教育市场更加开放与融合的大发展时期,应该积极改善吸引人才的制度环境;完善跨境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增强对外交流的软实力;积极参与无边界高等教育,缩小区域与校际间差距;借鉴与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建立...

  • 区域差距视角下高等教育公平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高等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为此,需要在理解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内涵及明确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高等教育公平指标体系,以便对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差距及公平程度做出科学的评价和...

  •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比较全面地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真正实现高校毕业生“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 义务教育质量由谁评价:现实与可能

    我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选择还存在很大问题,包括评价主体单一;社会评价力量薄弱;学校自我评价的功能难以发挥等问题。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选择需要根据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效用性、评价成本、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适宜度等几个方面来确定。根据教育质量的构成和教育主体之间的各种委托关系,不同类型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也是不一样的。

  •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信任的“空心化”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30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具体体现为政府的越位与缺位、同质化和边缘化以及资金来源的缺乏和单一。实际上,上述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府信任“空心化”、社会信任“空心化”以及自我信任“空心化”引起的,因此,身份与声誉的创建、信息的公开与公示、第三域与互惠关系的构建理应成为我国民办...

  • 依附框架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选择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是在依附的逻辑与框架中展开的。通过依附,民办高等教育获得了合法性。然而,成也依附、败也依附,正是这种依附让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活在“我让你依靠”的语境中,从而不仅使其难以获得“中国品格”,而且也使其后续发展的活力难以展现,有的学校甚至已经发展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等教育欲获得持续的发展...

  • 独立学院法人治理困境的反思——从独立学院法律规定矛盾维度分析

    独立学院法人治理存在不规范化、形骸化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模糊性和自相矛盾性。虽然现行法律规定独立学院为法人,但在现有的法人分类中找不到独立学院法人归属类型,以至法人治理出现越位、错位、虚位等利益无序博弈状态。面对此种境况,消解法律法规自相矛盾的规定,并找寻独立学院法人的准确定位——营利性法人或非营利性法人...

  • 从“体制外主体性”走向“体制内主体性”——当代中国大学校长主体性构筑之内外转移

    大学合法性的内外逻辑决定了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存在着体制内主体性与体制外主体性两个维度。作为党领导下在大学内部贯彻外在于大学的国家政策方针理念的管理者与执行者,中国大学校长亲历了当代中国大学体制在政治权力体系规约之下从异构到同构以及大学校长只有体制外主体性而缺乏体制内主体性的全过程。而大学校长卓越发展的根源在于体制内主体...

  • 教育创新语境下教育家校长的三项修炼

    造就教育家校长不仅是校长专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构成了教育创新时期我国人才资源建设战略的新举措。从自我发展角度讲,校长成长为教育家有必要完成三项修炼:其一,通过理论性知识的积淀和实践性知识的构建,实现创新思维生成;其二,通过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和敢于突破常规的魄力,促进创新行为实践;其三,通过把校长作为一项天职和把校长塑造...

  • 高校基层党建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互构

    高校基层党组织创新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共同的形势与任务,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与教师专业发展良性互构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以团队为基础,实现组织形式的互构,以目标为基础,实现发展愿景的互构,以功能为基础,实现活动内容的互构,最终带动和促进基层党建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互构,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发展。

  • 地方高校工程类专业“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线工程师”是一种介于工程研究型与技能应用型之间的人才类型,具有独特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南阳师范学院创新并实践了工程类专业“一线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需求构建教学体系,为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和推向深入,从点、线、面、体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

  • 课程群协同进化研究述评

    随着科学不断地分化与综合,高校课程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单个课程与其他课程交叉融合并形成课程群,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国外学者在研究课程问题时,较多将生态和课程联系起来,蕴含课程群协同进化的思想。我国的课程群研究侧重于定性理论分析,内容上属于实践描述和经验总结。今后,课程群协同进化研究应该构建课程群协同进化的...

  •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非智力因素影响分析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其中非智力因素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选择9种典型非智力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统计分析,得出非智力因素对高等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很大影响,其中心理素质、自律性、意志力、综合能力、创新活动等因素影响相对较大,各因素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相关性大小依次是综合...

  • 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模式

    作为全球性的信息资源网络,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数量巨大、门类齐全的信息,这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但由于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教学、信息资源和成果评价的方式,对研究性学习的效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开发、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时,必须探究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模式。

  • 道德教育的理念更新:论积极取向道德教育

    积极取向道德教育针对传统和当代消极取向道德教育的问题和弊端,倡导从受教育者的积极道德品质、道德发展愿望与潜能出发,采用以肯定、鼓励、欣赏、强化等积极、正面为主的道德教育方法,营造充满尊重、真诚、理解、关爱、信任、公正的道德的教育关系,以增进受教育者的积极情绪体验为教育契机与途径,激发受教育者道德发展的愿望和潜能,促成...

  • 公民权视域下的高校贫困生受教育权问题与社会团结

    现代国家公民对稀缺资源的竞争向社会团结提出了挑战。其中,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与公民对高等教育资源的竞争(公民权要求)构成了深刻的紧张关系。我国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引发贫困人群因无力支付学费而无法分享国家教育资源的社会排斥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一系列救济机制对高校贫困生进行资助,保障作为公民权的受教育权,以化解高校收费制度与...

  • 基于SWOT模型的女大学生就业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至今仍没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运用SWOT分析可知,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既面临机会,也面临挑战,女大学生就业有四种战略选择:增长型战略(SO),扭转型战略(WO),多样化战略(ST)和防御型战略(WT)。促进女大学生就业,首先学校要加强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其次在就...

  • 《现代教育管理》2012年总目录

  • 高教理论和院校研究相结合的力作--评《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论》

    上世纪末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一大批专科层次高校和独立学院“升格”、“转设”为本科院校,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目前,这类院校数量已超过普通本科院校总量的1/3,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新建本科院校迫切需要回答“办怎样的大学”、“要怎样办...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