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新华文摘
CSSCI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新华文摘杂志

主管单位:新闻出版总署  主办单位:人民出版社
  • 创刊时间:1979
  • 国际刊号:1001-6651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100706
  • 国内刊号:11-1187/Z
  • 邮发代号:2-243
  • 全年订价:¥ 580.8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政法·社会
  • 哲学
  • 经济
  • 历史
  • 文学艺术
  • 漫画之页
  • 美术作品
  • 人物与回忆
  •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关于对外开放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我从党中央、国务院分管对外开放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20年了,那时的工作渐渐成为历史陈迹。不过,我仍常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我国对外开放是在什么情况下起步推进的:何以能够较快打开局面,取得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实绩;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参与决策和组织实施的“过来人”,我觉得以下几点应认真研究与总...

  • 憧憬与奋斗:关于新中国的国家形象——学习、邓小平、、同志有关新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论述

    最近,通过集中研读、邓小平、、同志有关新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论述.受到极大启发和鼓舞。诚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正如同志所说:“中国的面貌.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不应该是旧的,都应该改变”。新中国成立60年,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一盘散沙、贫穷落后的国家形象,塑造了新中...

  • 公众崛起:社会治理的新环境

    全球化、网络化如同两块巨大的“陨石”,正在猛烈地撞击我们栖息的这个星球。它们在深刻地改造当今社会的同时。还在从器物到制度乃至精神等多个层面塑造着一大批不同于以往社会群体的“新人类”。当这两场深刻革命,同中国正在深入推进的改革发展不期而遇,共同形成了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等的多重叠加效应,则把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进...

  • 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建立何种类型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越来越紧迫地摆到人们面前,并成为学界和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决策,从补缺型福利向普惠型福利的过渡必然成为我国社会保障(福利)模式建构的核心问题。

  • 中国社会调查中的研究伦理:方法论层次的反思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研究社会的一种实践方法与技术手段,社会调查是社会科学界使用最多的研究方式之一,也是人们认识社会现象、探索社会问题的有力工具。

  • 论参与观察者的角色

    实地研究是社会研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定性研究方式。这种研究方式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研究者必须深入实地,近距离、长时间地生活在被研究的群体和社会背景中,与被研究对象面对面互动,主要通过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问的方式来收集资料。而作为实地研究中最基本方法的参与观察,则是一种对研究者要求很高的资料收集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要求研究者深入...

  • 弄清说透中国政治模式对世界政治文明的贡献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形成富有活力的经济模式的同时,也创造了原则性、全面性、衡定性相统一的政治模式。以往我们分析中国政治模式,主要强调“符合中国国情”,较少从世界范围进行比较。即便作一些横向评价,主要也是针对经济模式。事实上,中国的政治模式不仅给本...

  • 论扩大内需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受美国次贷危机与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对外出口严重萎缩,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农民工大举返乡,就业问题空前突出。为此,国务院于2008年11月果断地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新举措。现在看,这些措施是有力的,实施效果也是好的。不过从宏观层面看,有些政策还似可完善。这里就这个问题谈一些意见.并与大家商讨。

  • 全球化背景下边疆社会稳定研究的几个问题

    在现代民族国家框架下,边疆或者疆域的界定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和政治过程。疆域的稳定突出地表现为边疆和谐社会的建构问题,更是作为维护国家疆域的完整、主权的独立的重要表征,并在现代国家政权体系和主权观念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场域空间中.由于边疆地区往往处于与中心地区相对的边缘地区.历史上和现实中造就了边疆地区...

  •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分野

    根据我国现行的学术体制和学科分类.我们习惯于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人文社会科学(文科)与自然科学(理工科)两大类。这种分类其实是有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把人文也视为科学.并称之为“人文科学”;二是它认为所谓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一类的东西.有时甚至把人文学科完全并人社会科学:置是它认为社会科学比较接近于所谓...

  • 环境伦理的基本问题及其展现的哲学改变

    环境如何进入伦理?这是一个基本的和首要的环境道德哲学问题,我们称之为环境伦理的基本问题。从当今环境伦理问题激发的道德哲学论争看,几乎每一种环境伦理学都依据多种可能性的道德基础之一,回答环境进入伦理的可能,而每一种说明都宣称自己具有毋庸置疑的正当性。事实上,当代人权运动、环境保护运动或生态运动的基本纲领,就是在这种喧嚣...

  •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困难与机遇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变量很多,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诸多困难。最近,我带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民营经济调研组到广东、辽宁两省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我们与当地民营企业家开展多次座谈,了解了很多情况,回来后向中央写了报告。今天我想结合在这次调研中的感受和当前经济形势,谈一谈目前民营经济存在的几个问颢.

  • 国民收入分配改善之策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中国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降低私人部门储蓄,刺激私人部门消费。政策层面的相关措施包括:第一.降低预防性储蓄,充实社保,改善医疗保障、养老保障,逐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第二,减轻流动性约束,对消费者来讲就是促进信贷的便利性。当消费者有消费的意愿,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的时候,...

  • 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

    一、前言 随着东亚地区的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迅速扩大,东亚各国之间在产品和要素市场各方面的相互竞争与融合也日趋深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吸引了更多的跨国企业的直接投资.使中国在成为“世界工厂”的同时,也逐步成为跨国企业激烈角逐的“战场”。这种竞争所导致的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影响着区域内各国企业和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消...

  • 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发展线索和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学60年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建设实践是一脉相承的。建国60年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与改革方面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的准备阶段、计划经济阶段、在计划经济框架内引入市场机制阶段、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与此相对应,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也大体经历了上述几个阶段。为了更...

  • 演化逻辑、发展轨迹与未来趋势

    在建国60年到来之际,总结中国经济学60年的演化逻辑、发展轨迹与未来趋势,对推进经济学的中国化和中国经济学派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 关于康有为和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都把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说成是戊戌维新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康有为的“两考”在当时虽如梁启超所说的在学术思想界引起震动,但除康门弟子和少数人外.几乎受到新旧人物的一致反对。朱一新、洪良品、翁同稣、孙家鼐、张之洞、陈宝箴、王先谦、叶德辉甚至张荫桓、郑孝胥...

  • 清代江南地区的慈善家系谱——以潘曾沂为中心的考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清代江南地区民间慈善事业.海内外学界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以夫马进、梁其姿诸先生的研究最为全面、系统。不过.既往的研究大都从慈善组织的角度切入,横向展开,至于纵向的研究稍嫌不足,以致使人不能了解清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的系统发展情况。事实上,在笔者看来,清代江南地区民间慈善事业...

  • 《新青年》编辑演变之历史考察——以1920至1921年同人书信为中心的探讨

    陈独秀是《新青年》的灵魂人物。从在创刊号发表《敬告青年》,到最后一期刊出《世界革命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在数百位作者中,他是唯一与《新青年》相始终的作者。他办刊的基本思想是:“凡是一种杂志.必须是一个人一团体有一种主张不得不发表,才有发行底必要:若是没有一定的个人或团体负责任,东拉人做文章,西请人投稿,像这种‘百衲’...

  • 守望天山(缩写)——一个老兵24年的感恩故事

    一条冰雪之路 一段雪藏30年的真实故事 一个老兵与168座坟茔 一家孤独守望24年的东北人…… 陈俊贵的故事很简单:30年前,部队在修筑天山公路时,遇到了大雪封山,官兵被围困在雪山上,弹尽粮绝,上级派陈俊贵等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求援。四名战士带了20个馒头,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生命遭到极大威胁。

  • 漫画之页

  • “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

    日常生活的现代化带来了大众文化的繁荣。在如何看待这一社会文化现象的问题上,学者们形成了不同的美学立场,产生了“超越性美学”与“日常生活美学”两种美学体系。“日常生活美学”主张美学要回归感性学,服务人的世俗幸福;“超越性美学”认为美学要批判消费主义文化,保持审美的超越性品格,服务人的精神自由。两种美学体系,植根于现代日...

  • 感性意义:日常生活的美学维度

    借助“文化研究”、“审美文化批评”的学术展开,“感性”问题重新获得当代中国美学界的高度重视,并且回归人的日常生活语境,被理解为人的现实生活情感、生活动机及其当下满足的自主实现状态,即人的直接生活行动本身。由此,当代中国美学最近发生的重要改变之一就是:感性既与“理性中心”的传统美学认识论相疏远。同时也超越其在以往美学系...

  • 超越、还原与逗留——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再认识

    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美学之间的争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反对者将它概括为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之间的争论.并旗帜鲜明地站在现代美学的立场反对日常生活审美化。与之相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拥护者则毫不掩饰自己的后现代美学立场,从后现代美学的立场对现代美学展开批判。事实上,后现代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并不是完...

  • 对当下诗歌非历史化倾向的批判

    中国新诗已走过近百年历程,发生在五四前后的新诗与旧诗的断裂,不仅是艺术趣味的变异,而且是现代性的介入。中西文化冲突加剧,诗人的精神视野和历史意识强化和扩大后,力图使代表民族精神的文学艺术能适应并准确表达时代经验的变化,成为现代思想、文化、政治、国民性重新建构的重要部分。除去不正常的历史时期,中国现代诗从价值确认、运思...

  • “旧人”与“新人”的融合——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新论

    莎士比亚的出现,标志着文艺复兴运动达到了高潮,也预示着快要接近尾声,莎士比亚代表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峰。作为这一时期最富有文化巨人特征的莎士比亚,他不仅包容了文艺复兴这一时代,也包容了文艺复兴之前的中世纪,同时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如果说。文艺复兴确实如布克哈特所说的是一个“人的发现”的时代的话。那么,只有在...

  • 你走了,心灯依旧

    季老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泪眼蒙蒙,脑海空空,只有一句话在闪烁:有你在,灯亮着。

  • 百年明镜季羡老

    98岁的季羡林先生离我们而去了。 初识先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次发奖会上。新闻出版署每两年评选一次全国优秀图书,季老是评委坐第一排,我干一点宣布谁谁讲话之类的“主持”之事。他大概看过我哪一篇文章,托助手李玉洁女士来对号,我赶忙上前向他致敬。会后又带上我的几本书到北大他的住处去拜访求教。

  • 魂归朗润园

    季羡林先生终于离开了他久住的医院,平静、安详,没有痛苦,也没有现代各种医疗器械的折磨!我私心总以为先生是重返他住过几十年的朗润园13公寓旧居,义再与我为邻。我总觉得先生和过去一样,正漫步在那条美丽的湖畔幽径,悲伤地凭吊那棵无端被拦腰劈断的老紫藤:我仿佛义看见先生坐在湖边家门前那张简朴的长椅上.时而和邻家重孙辈小孩儿嬉笑...

  • 故宫春——诗纪两岸故宫博物院交流

    来访篇 二00九年二月中旬,台北故宫博物院周功鑫院长一行莅临北京故宫访问,商谈合作,成果颇丰,兴之所至,感赋四律。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