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戏剧之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戏剧之家杂志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91
  • 国际刊号:1007-012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430077
  • 国内刊号:42-1410/J
  • 邮发代号:38-321
  • 全年订价:¥ 720.00
  • 发行地区:湖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别关注
  • 戏剧研讨
  • 音乐研究
  • 影视论坛
  • 舞蹈世界
  • 教育天地
  • 文化广场
  • 剧本新作
  • 新年寄语

    又是新的一年! 新的一年里,《戏剧之家》除了经营,恐怕要继续那一份坚守。在现代社会的多元背景下,竞争成为生存的常态,戏剧不例外,戏剧杂志也不例外。当下剧团搞戏,那么多人和物的投入,那么多精力和心血的投入,可搬上舞台去演得再好、再受欢迎也拼不过电视连续剧,但是戏剧真的能丢吗?

  • 迎“八艺节”,还艺术于人民——“戏剧之友艺术周”活动纪实

    为了贯彻落实同志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上的讲话精神,响应中国文联广泛开展“送欢乐、下基层,促和谐、树新风”的号召,湖北省文联、省剧协于3月5日至3月9日举办了以“喜迎‘八艺节’,把欢乐送到基层,把艺术还给人民”为主题的“戏剧之友艺术周“活动。整个活动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送欢乐下基层”主题活动,分别于3月5日晚、3月7日上午组织省...

  • 聚焦新农村 研讨“农家戏”

    2006年12月13至15日,由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湖北省农村题材戏剧调演暨研讨”活动在武昌举行。

  • 农村小戏与精品意识

    什么是艺术精品?对此,同志曾经有一个简略而又精当的概括。他在视察八一电影制片厂时说,“精品”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 鄂楚乡土文化的艺术阐扬

    近年来,湖北戏剧创演注重农村题材的开发和增进作品的乡土文化蕴涵。从参选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剧目为代表的湖北近年戏剧作品来看,诸多创作、演出在选材、构剧、塑形及舞台动作语言等多方面均显现了对鄂楚农村现实生活及其人文传统、民间艺术的新锐开掘和阐扬。

  • 农家戏与戏曲文化密码

    在西方人眼里,东方文化是神秘的。这是因为,中国文化,无论从生活到艺术,都倾向于疏旷、单纯、简洁、明朗,追求用悟识性,洞悉本质,用最表面的形态,寄寓深蕴的情趣与韵味。可以认为,中国艺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艰奥性。

  • 关于农村题材文学剧本的思考

    农村题材戏剧的提出与调研,是适时的,也是必要的。 中国是个农业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由来已久,城市与乡村在物质与精神生活方式上差异悬殊,那么,让城乡接轨,已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与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农民的日子好过了,中国的经济改革才算成功;只有农民的精神世界与人格尊严与市民同步对等了,中国社会才可...

  • 创新现代戏 整改传统戏

    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目标。可以说,这既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和执政理念中的重要内容与任务,也是包括戏剧在内的各行各业所面临的理论命题和实践课题。围绕这个...

  • 切实加强“三农”题材的戏剧创作

    我们开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三农’题材戏剧创作”这个主题,进而扩展到整个戏剧创作、戏剧发展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大家的发言,对当前的戏剧创作,很有启示意义、导引意义。可以说,我们这次会议,向戏剧创作界甚或文艺界,发出了要充分认识加强“三农”题材戏剧创作的意义的强烈呼吁。

  • 2006年中国电影十大关键词

    2006年,中国电影以一种绚丽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既不缺少大片,也不缺少成功的小成本制作,更不缺少国际大奖,一批政府投资的电影借助成功的商业发行模式走出乏人喝彩的窘境……

  • 山黛远月波长——浅说中国六代导演之精神承传

    应该说,任何一个艺术部类的历史发展都涵纳着一代又一代创作主体的精神承传。此种承传不一定显在,它也许以潜流的形式参与并折射着整个社会的精神运动;而创作主体的个体精神则是通过创作过程投射于作品的,每一部影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有生命、有气息的人。而出自同一导演的电影作品更有一个统一的灵魂在统摄——无论从宏观之创作主体的精神承传...

  • 屏幕小方寸 综艺大舞台——电视综艺节目创作分析

    “这是一个娱乐的时代”,《娱乐经济》的作者沃夫如是说。且不论他的观点正确与否,目前,电视节目娱乐化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趋势在综艺节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人们躺在沙发上享受着综艺节目提供的轻松娱乐,消除现实中的疲惫和烦恼;另一方面,人们关上电视机后,又思考着节目娱乐,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在娱乐狂欢的时代,哪...

  • 平民意识与狂欢理念——台湾综艺节目特色初探

    时下,台湾综艺节目通过电脑网络等渠道广泛地登陆大陆市场,并在年轻一代中刮起了风靡一时的“台湾风”。台湾综艺节目的人气之所以如此旺盛,不仅是由于其新颖活泼的节目形式,更要归功于其制作中所蕴含的平民意识和大众狂欢的艺术理念。

  • 为《陈赓大将》叫好

    观电视剧《陈赓大将》,可谓赏心悦目,是一次美好的享受。 剧作者、导演、演员及全体工作者的合力,塑造了一位形神兼备的共产主义战士形象。为实践共产主义的理想,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居官不骄、有利不贪,依集体丰才智,靠人民长力量,他自始至终是集体的一员,是与人民平等的一员。

  • 铭记这胜之不易的正义——影片《东京审判》观后

    《东京审判》好就好在运用艺术的手法,强有力地唤起我们不能忘记那段不该忘记的历史,从而更加激发我们本就应有的爱国热情。

  • 在情色中抵死缠绵——简评韩国电影《情欲报复》

    我们身处在一个情色蔓延的时代,精神被现代文明摧残得千疮百孔,纵然肉身肆虐,也难以抚平心灵的伤痕。

  • 对电视剧《昭君出塞》的几点置疑

    不久前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昭君出塞》(以下简称《昭》剧),已引起昭君故里兴山县的极大关注。据《三峡日报》报道,兴山县委、县政府已向央视发去公函。对昭君的出生地等问题提出不少异议。在此前后,《华西都市报》、《重庆晚报》、《新京报》等多家报刊,亦对《昭》剧“恶搞历史”的行为展开批评。自汉以来,昭君在华夏历史人物...

  • 观电视剧《玉碎》随想

    最近看中央台热播的电视剧《玉碎》,激起我这业内人士少有的兴奋,浮想联翩,静夜难眠。 何以至此?屏幕也好,舞台也好,不时看到一些使花花点子,搞花花架子,花里胡哨的一些新潮影视、戏剧作品,或标新立异,对传统文化大加颠覆;或是鸿篇巨制,大投入、大炒卖的“惊天大作”,时尚得倒是热闹,看后却让人如堕雾里,不知所云。

  • 舞剧《城》是怎样筑成的

    在舞剧《红河谷》捷报频传之际,高度与老门(门文元)第二次握手,于是便有了令人瞩目的另一部舞剧《筑城记》。在创作的构思阶段,《筑城记》本名为《盘龙城》,这是“九省通衢”武汉在考古发掘中最初的身份认证。于是,创作者们聚会在盘龙城遗址的驰想中,构思着一个能为今人所关注的、具有强烈现实指向性的历史故事。当故事的构思进入编排的...

  • 临时病房上海行

    应第八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邀请,湖北省话剧院《临时病房》剧组于06年11月8日从武汉出发,开始了上海之行。

  • 亦庄亦谐 大雅大俗——评话剧《特别的爱》

    在我看来,一部戏,如果能让人在看剧本的时候就强烈地想进剧场去看它的舞台演出,并且开始想象舞台演出的情景,这就是一部不错的戏。李华清的话剧《特别的爱》正是一部这样的戏。

  • 醇美的诗意情景 新颖的演剧形态——解读《十二月等郎》的艺术创新

    “男人去打工,正月下广东。”长湖村的女人们踩着早春的冰凌,迎着料峭寒风,用哀怨缠绵的心声送走各自的男人之后,便开始了“一天天,一月月”的等待、思念和盼望……。湖北省荆门市艺术剧院演出的现代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将这一群留守空巢的乡村妇女在等待外出打工情郎归来的一年中所经历的情感煎熬和生活磨难抒写得感人肺腑,咏叹得...

  • 创新是现代戏之必然选择

    2006年11月下旬,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参加“北京·湖北文化周”演出大获成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戏剧戏曲学专业二十余名师生对此剧召开专题研讨会,从选题、立意到音乐、舞美等内容和形式的探索与创新进行了广泛探讨,并给予该剧以积极评价和充分肯定。本刊摘发以下一组精短文稿,以飨读者。

  • 民间戏剧可以精品化

    湖北花鼓戏是在三棒鼓、踩高跷、采莲船等民间演唱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载歌载舞的乡土戏曲。和许多民间戏剧一样,它的生与长紧贴于乡土,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泥土气息,因而其受众主要是地方基层群众,它鲜有机会登上大雅之台,获取都市观众和社会“精英”的关注。然而,《十二月等郎》让湖北花鼓戏走出了本土,进入了都市观众的视野...

  • 留守中的等待

    湖北省荆门市艺术剧院创作上演的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是根据荆门市作家黄发清的中篇小说《乡村留守》改编而成的。如今的农村,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大量农民走出乡村进城打工,寻找着新的生活方式,而他们的妻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女人们,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乡村留守群体。

  • 精神家园的守望者

    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农民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之带来的农民工问题,目前成为具有公共性的政治社会问题,上至政府下至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在这样一个社会语境下,艺术家捕捉时代脉搏,创作描写反映“三农”大主题的剧目理应是社会的期待。但《十二月等郎》的编剧盛和煜跳过了已经成为公共关注话题的农民工群体,独辟蹊径地选择了另外...

  • 勇于创新的戏曲舞台呈现

    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别具一格的舞台呈现,为发展中的中国戏曲表演形态增添了一种可能,亦或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 采茶花开三百载 黄梅飘香醉神州

    黄梅戏又名黄梅采茶戏、黄梅调、黄梅腔等,起源、形成于湖北鄂东的黄梅、蕲春、英山、武穴一带,发展、成熟于安徽省的安庆地区,大约有三百年历史。是一个古朴而有又充满青春气息的地方戏曲剧种。

  • 平民世界掘诗意 戏剧人生闪虹光——沈虹光小传

    “戏剧永远不能一劳永逸地囊括人生,因而在现实人生面前甘拜下风。而人生的戏剧则伴随着人类的繁衍不断地敷演连续,日日常新生生不息令人新奇,显示出无穷的活力。”这是著名剧作家沈虹光的一段话。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实力派剧作家,沈虹光以其平民视角、诗意开掘、坦诚真切的人生意识、温婉深细的情感色彩、含蓄淡雅的表达方式,让中国当代话...

  • 特别的爱(剧本)

    桂继林——男,40多岁,武汉市钢花派出所副所长。有人叫他“傻桂”,有人叫他“桂老虎”。他性格直率,说话幽默,既有侠骨,又有柔肠。 谢琴——女,26岁,钢花派出所社区民警。干工作,风风火火;对群众,热心快肠。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