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戏剧之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戏剧之家杂志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91
  • 国际刊号:1007-012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430077
  • 国内刊号:42-1410/J
  • 邮发代号:38-321
  • 全年订价:¥ 720.00
  • 发行地区:湖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别关注
  • 戏剧研讨
  • 音乐研究
  • 影视论坛
  • 舞蹈世界
  • 教育天地
  • 文化广场
  • 剧本新作
  • 戏剧小年 票房大年

    除了排戏,2008年,北京的青年戏剧导演黄盈逼着自己干一件事:看戏,好戏烂戏一起看。这事工作量不小,星期一除外,北京的小剧场天天有戏。“2008年特别火,还别说黄金地段的剧场,像‘九个剧场’这样三环之外偏远地段的,2008年初就把档期排满了。”但是,2008年看过的戏基本没在黄盈的记忆中留下痕迹,“泡沫的一年”。

  • 吕幼安作品研讨会在武汉举行

    2009年2月27日,由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和人文学院共同主办的吕幼安作品研讨会在江汉大学召开,研讨会主要围绕吕幼安文学作品的创作特色与武汉地域文化的联系,以及如何处理好大学教师与作家的专业身份定位两个中心议题展开。

  • 至真 至美 至秀 至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至芳艺术研讨会纪实

    2008年12月17日,由湖北省文联、省文化厅、省剧协举办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至芳艺术研讨会在省文联十楼会议室隆重举行。

  • 回顾与展望

    今天我们在省文联会议室济济一堂,举行杨至芳老师从艺50周年的艺术研讨会。杨至芳是我们省乃至全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她曾当选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代表;历任湖北松滋京剧团副团长、团长等职;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并先后当选5、6、7届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剧协副主席。1981年主演《谢瑶环》获全省中青年戏曲演员比赛一等奖...

  • 贺信

    为祝贺这次艺术研讨会的召开,在恩施调研的湖北省文联主席、省文化厅副厅长沈虹光和省剧协主席、省文化厅副厅长沈海宁同志特发来一封贺信——《“至真、至美、至秀、至芳”,祝贺杨至芳同志艺术研讨会的召开,沈虹光、沈海宁同志祝贺》。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永泽同志与松滋市文联主席曹其华同志一起题词:“松滋出了金凤凰,凤凰...

  • 发言纪要

    黎继德(《中国戏剧》杂志社副主编):首先杨至芳老师不仅仅是我们湖北著名的优秀的演员,而且是全国,乃至影响大到海外的一个优秀的演员:杨老师是第五届“戏剧梅花奖”得主,前九届“戏剧梅花奖”评选没有什么艺术之外的成分,更多的是看重演员在舞台上的表现,杨老师能在第五届拿到梅花奖,用我的话说这是非常的早,确确实实是她的艺术达到...

  • 文论平凡见真金

    杨至芳同志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对其艺术造诣,我没有水平评税。我曾与她在松滋京剧团工作过八年,她任团长,我任党支部书记。这里我只是从一个基层党务工作者的视角来看一个艺术家平凡的人生。

  • 美好的戏剧人生

    “岂有黄金能量曲,只为赤子才放歌。杨至芳多年从事京剧,其德其艺,人所共尊,但愿祖国剧人效之。”这是原全国剧协主席、戏剧泰斗曹禺先生给她的题词。是对她人生的肯定,也代表老一辈专家学者对她的厚爱与鼓励,更是希望与鞭策。

  • 京剧艺术的至芳

    杨至芳——是荆楚大地上一个响亮的名字:但又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我认为至芳是艺术上的至纯至美,是品格上的真诚与至善,是传统美蕴涵的积淀与升华。

  • 京剧大青衣杨至芳

    京剧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个行当中又有细密的分支。扮演女性人物的称为“旦”,细分为正旦、花旦、贴旦、彩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正旦,又叫青衣,因传统剧目中所扮人物大都穿青色或黑色衣裙而得名。青衣大都扮演青年或中年妇女,表演上着重唱功。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至芳,以演青衣闻名菊坛,以唱功倾倒观众。

  • 岂有黄金能量曲 只为赤子才放歌——记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至芳

    杨至芳从艺50年值得庆贺。 杨至芳从艺50年,也是我和她交往的整个年程。1957年7月,她时年12岁加入松滋京剧团,我任《松滋报》记者,在松滋沙道观给她拍了第一张剧照;今年4月她在松滋三堰淌村义演,我任《党员生活》记者,又给她拍了一张剧照,历史记载我给她拍了50年的照片。2002年1月,我任《知音》主任记者,受总编胡勋璧的委托,编印了《...

  • 至诚至真 芳染艺林——杨至芳艺术道路探讨

    杨至芳从长江边的一个贫苦家庭走上文艺的道路,成为一位海内外知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有着与她同辈大多数艺术家不同的特殊之处。第一,她不是出自于梨园世家;第二,虽在省戏校进修过,并得到过云艳霞老师的亲授,但不是正式的科班出身;第三,虽拜过王玉蓉为师,但其已从艺二十多年,最终并没有归宗依派。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副...

  • 我说杨至芳

    童年和少年的杨至芳,在苦难中度过,是不幸的。在那无助的日子里,她像一棵小草,任凭风吹雨打。所幸的是她的兄长,在她万般无奈的时候拉了她一把。这是改变她命运的关键一“拉”。如果没有这一“拉”,可能今天的中国,多了一位女农民,少了一位艺术家!当然,如果当农民,至芳也可能是一位杰出的农民,但对艺坛来说留下了多么大的遗憾!

  • 甘做梨园育花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感谢各位的大驾光临,感谢省文化厅、省文联、省剧协对我的关心和爱护,感谢从北京和外地赶来参加研讨会的各位先生、女士们!对我来说实在承载太重,担当不起。

  • 祖孙三代人的黄梅戏情缘

    “很感激新闻媒体对我的关心和厚爱,我所做的只是延续了祖父的艺术生命,完成了祖父的临终遗愿,实现了祖父的世纪梦想。《黄梅戏传统剧目考略》的问世,是我对用毕生心血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辛勤浇灌、培育黄梅戏艺术这朵艺苑奇葩的祖父的告慰,也是对生我养我的黄梅家乡这块文化热土的报答。”这是黄梅戏理论新秀桂也丹接受中央电视台...

  • 清歌妙舞 源远流长——黄梅戏溯源

    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戏、黄梅调、黄梅腔、花鼓戏、二高腔、三角戏等,起源于明代末年,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广泛流行于鄂赣皖的长江两岸50余县、市。它是在黄梅县流行的民歌小调、田歌畈腔、采茶歌的基础上,在湖北清戏、江西湖口高腔及汉剧、昆曲的影响下,与黄梅流行的说唱文学、民间歌舞、岁时风俗、启蒙读物、民间体育等相结合而逐步形成的...

  • 不废江河万古流——黄梅戏发源地PK引发的思考

    随着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新鲜“出炉”.人文价值陡然升值。发源地、名人故里、历史遗迹之争硝烟四起,愈争愈烈,不断提档升级。政府“调控”,专家“论证”,公众参与,媒体助威,如今似乎成为一种哗众取宠的社会时尚,成为一种别具风景的文化现象。

  • 黄梅人说黄梅戏

    中国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的“黄梅戏”一栏中,湖北省黄梅县和安徽省安庆市均榜上有名。一个剧种为什么会涉及到两个地方呢?为此日前笔者特地以面谈或笔谈的方式,请湖北省黄梅戏的专家和艺术家们各自发表了见解——

  • 我的岳父郭叔鹏先生最后的日子

    2008年还未过元宵,我们便得到·岳父重病的消息,当即从北京赶回沙市。见到岳父,他已神智不清,语无伦次了。送到医院,医生诊断说是大脑萎缩,属老年性器质衰退的病症,不可逆转,最好的治疗效果也只能维持现状。于是住院治疗,并请了护理小杨,昼夜看护。

  • 一部真正的“80后”戏剧——《我爱疯人院》观后感

    近一段时间,武汉人艺创作的《我爱疯人院》给武汉戏剧舞台带来了一股青春的活力。这部由“80后”自编自演的青春喜剧首演即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让人们看到了一部真正的“80后”戏剧,也让人们看到了江城“80后”戏剧人的崛起。

  • 本色美的艺术魅力——京剧《沙家浜》唱词赏析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清丽婉约,徐徐道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是京剧《沙家浜》中一段脍炙人口的精彩唱词,在锦绣万里的神州大地,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爱听,人人会唱。

  • 《泪洒相思地》,豫剧舞台上的一曲绝响

    不知何时,豫剧这枝艺苑奇葩中,已悄然盛行起了争学《泪洒相思地》的热潮,且无观之止情形,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此剧的表演者李金枝以其不凡的演技、俊美的扮相在广大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提起王怜娟便会想起李金枝,而提起李金枝,就不会有人忘记那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声声诉说。《泪洒相思地》在观赏性、音乐性上让人顿生耳目一新...

  • 《汉宫秋》:人性的解禁

    《汉宫秋》是以汉元帝为爱情主人公的末本戏。君王以爱情主人公的面目出现,突破了传统封建道德观念中君王以刑政教化为重的那个严肃、无情形象的禁锢。同时,渴望安定和平、幸福生活的生存意识的彰显以及戏剧中“情”的诗化处理方式都增添了《汉宫秋》的魅力。

  • 简论话剧《原野》之改编

    从《原野》面世到今天,出现了许多《原野》的改编本,它们或者在文艺样式,或者在主题、人物形象、情节上都发生了变更。概括起来,《原野》的改编经历了三个阶段:社会学改编阶段;再创造改编阶段;重现原著风貌阶段。而这三个阶段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现象:重视《原野》之“戏”,而忽略《原野》之第三幕。

  • 浅谈群众舞蹈的现状与发展

    群众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以群众为主体,在群众中进行,并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群众自己掌握和应用舞蹈的手段,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群众舞蹈不像书法、绘画等对“技术”要求特别高,不需要经过专业舞蹈的严格培训。群众舞蹈在某种程度上还带有强身健体的功能,将大众性、娱乐性、参与性、...

  • 应赛教育:艺术早衰症

    在最近举办的第六届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的赛场,有评委自豪地说:现在的京剧学生,一入学,就树立起了一个目标:参加青京赛,还要拿名次!这是真话,却也真使人不寒而栗。这说明,中国的应试教育又有了一个孪生姐妹——应赛教育。

  •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至芳艺术研讨会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