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戏剧之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戏剧之家杂志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91
  • 国际刊号:1007-012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430077
  • 国内刊号:42-1410/J
  • 邮发代号:38-321
  • 全年订价:¥ 720.00
  • 发行地区:湖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别关注
  • 戏剧研讨
  • 音乐研究
  • 影视论坛
  • 舞蹈世界
  • 教育天地
  • 文化广场
  • 剧本新作
  • 题董有建校长手书唐诗

  • 展览馆解说艺术放谈

    <正>展览馆是展览会的主要场馆,而展览会又各种各样,它主要是用固定或巡回的方式,公开展出工农业产品、科技产品、手工业制品、艺术作品、图书、图片,以及各种重要实物、标本、模型等,以供人们参观、欣赏。与此同时,它又与举行销售活动的"展销会"、多国家多地区参加的"博览会"密切相关。展览馆是专为上述各种展览会使用的固定建筑。一般情...

  • 传统戏曲的文化魅力和艺术精神

    <正>传统戏曲是中华民族经过长期沉淀而凝聚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将历史中出现,以及虚构人物为实际存在的群体,作为社会生活形态的曲折反映,并从中探究他们展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变化,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由于中华民族同时受到儒、道、释三家文化的影响,儒家主理、道家主情、释家主性,它们在对立中统一,构筑出复杂性格,即所谓"中...

  • 《苏联文艺》译介剧本述要

    诞生于1942年11月的《苏联文艺》,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以"苏商"的名义在上海创办的中国第一份苏俄文学译介专刊。该刊共译介苏联剧本10部,这些剧本不仅为当时的中国读者打开了解苏联戏剧艺术的窗口,也为当下苏俄戏剧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依据。

  • 湘剧历史起源问题初探

    湘剧是与川剧、汉剧、豫剧、秦腔、赣剧、粤剧等剧种享有同等声望和影响的地方大戏,是湖南地区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代表性剧种。笔者从湘剧高腔和弹腔入手,论证了湘剧历史起源以及湘剧高腔、弹腔的历史上限问题。

  • 《秀拉》中黑人女性自我身份的破碎

    《秀拉》是诺贝尔获得者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之一,作者通过对具有鲜明个性的叛逆黑人女性秀拉的塑造,为我们揭示了在男权至上以及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社会背景下黑人女性追求自我的艰辛。本文以马斯洛的层次需要原理作为依据,更为深入的对黑人女性自我迷茫与缺失进行了分析,同时充分体现了秀拉在进行自我构建的艰辛历程。而秀拉作为一个追求自我的独...

  • 江西赣南采茶戏传统曲牌赏析——以《数麻雀》为例

    <正>音乐是区别剧种风格的重要标志。曲牌,是赣南采茶戏音乐的基本表现形式。源于明末清初,在民间"茶蓝灯"、"采茶歌舞"、"三角班"基础上逐渐衍变而成的赣南采茶戏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赣南采茶戏音乐分为"茶腔"、"灯腔"、"路腔"、"杂调",俗称"三腔一调"。其300多首传统曲牌中,有一部

  • 浅析话剧《日出》中陈白露和小东西形象之相似性

    <正>曹禺剧作《日出》对命运相似的两位女性——陈白露和小东西的命运的展示,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女性的悲剧命运。本文主要从"救赎与被救"、"相同的归宿"、"异化的商品"、三方面解析陈白露与小东西形象的相似性。一、救赎与被救在《日出》中,陈白露是作为小东西救助者的形象出现的。当陈白露在房间发现小东西的时候,不但没有赶她出去,而是...

  • 基于扩大受众群体的视角下地方戏曲的保护和传承

    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是中华文化熠熠闪闪的艺术瑰宝。我国地方戏曲历史悠久,它根植于民间,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精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近些年,随着影视文化的传播以及网络的流行,地方戏曲似乎离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远,地方戏曲走向了低迷时期,在现实生活中,地方戏曲的演出市场日益缩小,很多地方戏曲剧种濒临灭迹。因此,在新时期...

  • 论京剧花旦的艺术特色及表演技巧

    花旦是中国传统戏曲脚色行当。花旦兴起于元杂剧,后来成了中国各种地方戏曲共有的性格造型。花旦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归总了生活中年龄正青春,或性格直率,或活泼正义,或温柔善良等一系列社会下层女子的类型,以特殊的表演程式表现她们的生活和情感。影视界所称的"当家花旦",应该就是从戏曲中借来的称谓。本文将针对京剧花旦...

  • 山东地方戏中的行当对比研究

    作为戏曲舞台上反映和表现真实生活的重要媒介——行当既是演员要掌握的表演技巧,同时又是观众进入戏剧情境的重要手段,更是演员和观众挖掘剧中人物内心的情感桥梁,于是,在约定俗成的观演模式中,"行当"便成为了"入戏"的第一步。本文将用横向比较分析法就同一行当在吕剧、柳子戏、梆子戏以及五音戏中的不同表现,来研究同一角色行当在不同剧种里的...

  • 论中国戏曲中“角”与导演的关系

    "导演中心制"是目前戏剧界最有权威的论点之一,是指在排练演出时,每个演员及工作人员都要服从导演安排和调度。然而在中国戏曲界又有这样一种说法,即"角"就是导演。

  • 赣南采茶戏研究现状及启示

    随着民间文化的发展,赣南采茶戏发展至今已经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对于它的研究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本文笔者就赣南采茶戏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其发展的状态以及当前赣南采茶戏的现状,具体阐述赣南采茶戏中的司鼓,并谈谈自己对赣南采茶戏以及赣南采茶戏司鼓的体会。

  • 谈中国戏曲表演的技巧性

    中国戏曲是一门古老的表演艺术,程式化是其表演的重要的特征,而技巧性作为戏曲程式化的集中体现,是戏曲表演者塑造人物的艺术素养和必备手段。唱、念、做、打作为戏曲表演中最为主要形式,是戏曲表演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根本和基础。因此,只有充分理解并掌握戏曲表演的技巧性才可以使表演技艺得到升华,进而使表演得心应手。本文从戏曲表演技巧性的含...

  • 评剧青衣“白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评剧青衣"白派"是评剧的重要艺术流派之一,它的传承与发展,是整个评剧艺术的一个重要艺术命题。本文从"白派"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形式三个理论层面,对"白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与论述。以期对"白派"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既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又具有实践参考作用。

  • 泗州戏传统剧目文化特征研究

    泗州戏是流行于皖北地区及苏北鲁南等部分区域的地方剧种,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泗州戏萌生于旷野田间,深深根植于普通民众的生活,反映了皖北地区的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展示了普通百姓积极的市民精神和世俗精神,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和草根性。

  • 浅析“青蛇”原型及在戏剧作品中的嬗变

    柏拉图从哲学角度首先对"原型"进行了最初的阐释,20世纪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对其内涵做了更新,本文就荣格的"原型"和"嬗变"观点着重研究《白蛇传》故事中"青蛇"形象的演绎。《白蛇传》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把重点放在"白蛇"身上,对青蛇的研究却不多,这是一个被忽视了的女性话语。

  • 论河北梆子女伶的兴衰

    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因此,河北梆子成为一种流行的戏剧形式,特别是河北梆子女伶更是受到观众的欢迎。本文浅论河北梆子女伶的兴衰,旨在探索河北梆子女伶的历史,为河北梆子的发扬与传承助力。

  • 浅析莎士比亚的喜剧人物形象

    今年是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各个地方都在举行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跨文化戏剧节。这么多年以来,对于莎士比亚的研究及成果绝对是数不胜数,特别是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值得深思的悲剧,各个时代的莎翁评论家都非常关注。可是,评论莎士比亚喜剧的要少得多。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无论创作的是悲剧还是喜剧,都是精湛的创作艺术与深刻思想相结合的经典,莎...

  • 浅析话剧表演中体态语言的运用

    话剧表演中的体态语言指的是话剧演员透过肢体表达以及表情展现将话剧剧情传递给观众的表演语言,其与话剧剧本内容等要素共同实现话剧的演出效果。相比其余话剧要素,体态语言的运用能力更能彰显出话剧演员的演出水平及其艺术造诣。本文以话剧表演中体总语言的运用为研究对象,从体态语言的基本内容与形式的分析入手,结合话剧表演中体态语言的运用...

  • 儿童剧的发展困境及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剧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丰富了儿童的课余生活。但是,儿童剧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困境,制约着其发展,我们需要对儿童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这些困境进行探究和反思,从而提出相应的帮助儿童剧走出这这种困境的措施,以促进儿童剧的快速和科学发展。

  • 从造型到时尚化——舞美设计的T台流变

    舞美设计是服装表演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表现空间形式、舞台结构布景的视觉流变逐一呈现出多元个性的视觉表现技巧。本文对舞美设计的视觉流变通过服装表演所阐述内容,来分析怎样更加准确地运用视觉表现元素,进一步发掘造型和视觉表现形式,从而达到舞台流变的效果。

  • 对广东汉剧音乐的感悟

    <正>广东汉剧是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剧种,是以皮黄为主的板腔体剧种,唱腔丰富多彩。广东汉剧音乐与广东汉乐和粤东民间音乐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它不仅使汉剧音乐得到了滋润和丰富,而且在唱腔上也有不少是由民间小调或曲牌改编的。随着广东汉剧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音乐唱腔方面也不断的推陈出新,在传承中走创新之路,其中传统戏的复排,新编...

  • 戏曲表演的形式美浅析

    中国的戏曲表演自古以来都蕴含着浓厚的文化与人文精神,并且是我国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宝。戏曲表演是文化历史的体现,也有着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戏曲表演中最重要就是形式美的体现,不断展现戏曲表演的形式美,才会使戏曲发展一直代代传承。本文简单介绍了戏曲表演的不同表达方式,并对戏曲表演的形式美进行了具体阐述。

  •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文化传播的认识

    中国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这门艺术记录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情感,吸收并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并世代继承发展的,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对中国戏曲的文化传播的认识,有助于的对中国文化传播。从而推进各个文化体系的相互借鉴与吸收。

  • 二人转表演中的人物塑造

    <正>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形式独特的民间小戏。凡是称为戏的都是要塑造人物的,说其独特则是因它的演出形态与其它戏剧不同,因此塑造人物方式就不同,它是"分包赶角"去演译人物的。常常是"一人演多角"、"二人演一角"。就是常说的"千军万马全靠咱俩"。在演出过程中跳出跳入,载歌载舞,不用换戴,"一转身"就变换人物。本人从艺近二十年来,一直没放...

  • 戏曲表演的行动意识

    <正>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构成戏剧冲突和解决戏剧冲突的手段。演员充分挖掘剧作家提供的语言的内在含义,并运用表情、身段、调度、音乐等综合手段,给于最有效的表达。唱居四功之首,可以叙事,可以交谈,更可直抒胸臆。为此唱腔设计者和演员的创作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表达角色的意向,抒发角色的情感。为此选择调式、板式...

  • 情形交融,引人入胜——扮演《汉文皇后》窦广平一角感想

    <正>一本好戏,是否能够感染观众,是否打动观众的心,最重要的是"情",能否准确、适当地用感情去体现戏中情节变化、人物性格是戏曲的关键,艺术都是以"情"为基础的,以"情"动人是艺术的特别体现,而最终的体现应由演员去完成,一个演员在舞台上不是演自己,而是演人物。要想在艺术舞台上塑造一个血肉丰满而且观众满意的角色,就要在特定的戏曲情节...

  • 编剧也要“寻根”

    <正>十几年前,我国文坛掀起一股"寻根"热,其核心是以传统的民族文化为根。当时,戏剧文学似乎并未参与其中,更少有触动。然而如今看来,戏剧创作仍要补上这一课,编剧也须"寻根"。这"根",乃根中之根、重中之重,即:生活。比起生活来,民族文化是流而不是源,是枝而不是根。生活,只有生活,才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唯一的根。...

  • 补充说明

    <正>《戏剧之家》杂志2014年07(上),总第181期第263页上发表的作者王文博、徐翰如、焦融冰、高璐静的论文《国外成功动漫经验对我国动漫发展的启示》一文的信息补充: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