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戏剧之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戏剧之家杂志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91
  • 国际刊号:1007-012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430077
  • 国内刊号:42-1410/J
  • 邮发代号:38-321
  • 全年订价:¥ 720.00
  • 发行地区:湖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别关注
  • 戏剧研讨
  • 音乐研究
  • 影视论坛
  • 舞蹈世界
  • 教育天地
  • 文化广场
  • 剧本新作
  • 从戏曲到电影——论宋景诗形象的三重意蕴

    1950年电影《武训传》的初映好评及遭禁,引发了全国规模的批判。随后展开的针对武训的调查中,发现了宋景诗这位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而1952年完成的樊戏戏曲本《宋景诗与武训》,及1955年上映的电影《宋景诗》,在对宋景诗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各有所擅。在艺术生产活动中,艺术家在面对同一创造对象时,通过不同的艺术样式,所呈现的艺术品的意蕴也...

  • 音乐剧《猫》——人性光辉的启迪

    <正>世界著名音乐剧《猫》取材于英国诗人艾略特的一首诗作《擅长装扮的老猫经》。这首诗是艾略特为儿童创作的,诗中充满了儿童般天真的想象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这首诗完成于1939年10月,而由韦伯作曲的音乐剧《猫》的创作却始于1977年。《猫》剧耗资620万美元从1982年10月7日在纽约百老汇的冬园剧院首演至2000年9月10日降下帷幕停演,在二十...

  • 符号学视角下京剧与歌舞伎脸谱对比研究——以关羽与源义经形象为例

    无论是歌舞伎还是京剧,均是集诗歌、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们均植根于民众土壤,不断融合其他艺术创新而来。以脸谱为例,歌舞伎、京剧中均运用脸谱,既体现了色彩心理,也体现了民族文化。歌舞伎的脸谱,日文称"隈取(くまどり)",与中国京剧的脸谱类似,均有通过不同色彩的运用强调不同角色个性特征的功能。色...

  • 戏剧服装设计的构思与实践研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需要越来越旺盛,服装行业已经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行业。在戏剧表演中,演员身穿的服装对于演出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影响,演员想要表演出优秀的作品,就要对服装特别重视。戏剧服装在构思设计方面有很多的要求,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从而保证服装更加贴近戏剧表演。

  • 浅析《清平山堂话本》中的男女情爱作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男女之间的情爱一直是文人描写的主题。就连《清平山堂话本》这种话本小说集,其中都涉及到男女情爱。本文拟对《清平山堂话本》中涉及男女情爱作品的分析,探讨当时作者及主人公面对情爱的态度。

  • 二人转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东北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是由东北民歌演变而来的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二人转属走唱类曲艺,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东部三盟一市。

  • 谈二人转戏剧语言的口语化

    与其他艺术作品的语言相比较来说,二人转的语言是独具特色的。二人转语言生动形象、诙谐幽默而又不失艺术张力,是东北人民语言智慧的结晶。这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是其他艺术所无法超越的。而且在二人转艺术的带领下,其他艺术表演形式,如小品、戏剧、电视剧等,也深受其影响,将二人转的元素加入其中,使艺术形式的表演效果大大增强。二人转语言中...

  • 淮剧小生的角色创造——《湖畔风雨情》表演心得

    角色创造是淮剧小生表演的"最高任务",本文结合笔者在淮剧《湖畔风雨情》中郝天明的角色创造,从角色意义、角色行动、角色情感三个理论层面,对淮剧小生的角色创造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对于淮剧小生表演,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 谈二人转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

    二人转产生年代约在清代前期,通过二个演员说、唱、做、舞、绝等表演手段的综合艺术,早年二个演员扮"上装"、"下装",其上装男扮女装称"包头",下装男扮"丑角"。统称"一付架"。这两个演员歌舞表演形式和北方萨满祭司歌舞中大神、二神演唱形式、形态基本一致。祭祀歌舞中大神为主神(女),二神(男)为帮神,和二人转同样"下装"(男)围着"上装"(女)转。通...

  • 浅析京剧表演中的做功

    京剧之所以为我国的"国粹",是因为它以综合表演为中心,拥有唱、念、做、打等表演手段的独特戏曲艺术。京剧除了通过语言艺术表现外,还要通过行动,在一定的戏剧冲突范围内,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完成反映故事的目的。京剧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如何正确将做功运用在京剧表演中,是每一位京剧表演者必须学...

  • 以情动人 朴实无华——浅谈大型现代淮剧《马代表进城》的演出感受

    <正>由剧作家陈明编剧的大型现代淮剧《马代表进城》,以叙事的艺术手法,重点讲述了马家村县人大代表马记茬,带着乡亲们的重托,进城向企业家李高明追讨承诺过修建马家村小学的三十万捐款,未料在城里巧遇五年前曾经帮助过的同村妹子秋雨,于是两人定下巧计,在县长的大力支持下,终于要到了捐赠款,最终秋雨也成了马代表的心上人。此剧以马代表...

  • 浅谈李紫贵导创艺术特征

    李紫贵先生是中国戏曲舞台上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他出身戏曲世家,一生注重舞台实践,具有深厚的传统戏曲功底,积累了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总结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导创方法。他立足传统,锐意改革,探索老戏新演,强调作品现实意义;提出"以启发为主,指导演员内外结合进行创造"的导演方法;在与斯坦尼演剧体系的碰撞中,深入探索、总结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注重...

  • 市场经济视域下黄梅大鼓的发展路径探析

    黄梅大鼓作为中国曲艺的一枝奇葩,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面临着发展难题,对它的研究目前还停留在起步阶段,研究分析黄梅大鼓的现状及问题,从黄梅大鼓在形式和内容上;黄梅大鼓在观众源上;黄梅大鼓的传承上;加大对黄梅大鼓的宣传力度,打响它的知名度上;加大黄梅大鼓走向市场化的步伐,走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等方面探寻黄梅大鼓的发展路径意义重大。

  • 戏剧表演与影视剧表演的差异性

    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存在着较多的相同之处,两者皆属于艺术的范畴,同根同源,但也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到底存在着什么差异,本文就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 评剧花旦考略

    花旦是评剧旦行中重要的一支,在整个评剧中,占有重要的艺术地位。本文从评剧花旦的产生、评剧花旦的发展、评剧花旦的特色三大理论层面,对评剧花旦这一行当进行了理论性与学术性的考略。力图为评剧花旦的表演艺术,提供一定的正能量。

  • 汉剧老郎神信仰与老郎庙组织

    清末民初,汉剧艺人的老郎神信仰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如达成愿望、规范秩序、抬高自身地位等。在此基础上,艺人建立了带有传统行会性质的老郎庙,其功能首先是祭祀,其次是对艺人的扶助。

  • 戏曲乐队伴奏的艺术特点研究

    戏曲伴奏不仅对戏曲唱腔起烘托作用,而且也是唱腔不可缺少的部分,戏曲伴奏、戏曲演唱以及戏曲唱腔三者共同将戏曲组成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同时,戏曲伴奏在烘托舞台气氛,控制舞台节奏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总之,戏曲的发展与乐队的伴奏密不可分,本文笔者就乐队伴奏的艺术特点展开简要的阐述。

  • 浅谈《培尔·金特》中绿衣女与培尔的纠葛

    《培尔·金特》是易卜生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塑造了大量精彩的女性角色,这里面山妖公主绿衣女在整个故事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绿衣女与培尔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分析两人关系之间的悲剧根源,并尝试揭示绿色象征意涵下,两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小倒戏”为何又小又倒

    以庐剧,即"小倒戏"的兴起初期特征来剖析其名"小"、"倒"的深刻含义。

  • 浅谈评剧的发展方向

    新时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新兴的艺术以及电视网络媒体的冲击下,传统艺术形式之一的评剧日渐被人们所遗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说学习评剧的人越来越少了。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遗产,如果再不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很有可能在多年之后,人们只能通过唱片机来回忆这一历史文化了。但是如何让评剧可以重新发挥它昔日的光彩,其未来的发展...

  • 浅谈彼得·谢弗剧本《伊库斯》中“艾伦”的异化问题

    彼得·谢弗剧本《伊库斯》中的艾伦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人物,我们好奇,一个青少年,是如何成为一个刺瞎马的问题少年的。艾伦的问题到底谁来负责?是如文中他母亲所说是他自己变成了魔鬼?还是因为他的家庭冲突?亦或是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而剧本中医生对艾伦的治疗也并非是针对艾伦刺瞎马的行为,而是将艾伦的信仰纠正,使其成为一个"正常"的少年。但是,...

  • 闽西汉剧的民间社会背景与文化意义探索

    我国戏剧文化艺术中,闽西汉剧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外来西皮和二黄声腔融合形成,与闽西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对闽西汉剧的民间社会背景与文化意义进行探索,可以更深入、跟全面的了解闽西汉剧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促进我国戏剧文化艺术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给台词插上想象的翅膀——论台词处理中想象力的重要性

    台词是戏剧表演中用来交代情节、揭示思想、展现冲突、刻画人物、感染观众的重要手段。本文将针对演员在诠释台词中所需要动用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即想象力,以散文《青衣》为例,以点引面的阐述舞台语言的基本技巧。

  • 浅谈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林徽因的形象塑造与唱段分析

    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将登陆国家大剧院小剧场,讲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化精英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陆小曼之间的情感纠葛。这是继《再别康桥》在北京人艺小剧场首演后,再一次走进小剧场。在该剧中林徽因的形象和唱段极具代表性,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 影响戏剧表演速度节奏的因素

    对于表演艺术而言,速度与节奏是连接表演者内部心理情感和外部形体表演的重要桥梁,速度节奏是直接影响演员表演的重要因素,同时表演的速度又影响戏剧作品整体的速度节奏,对于戏剧作品而言,速度与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浅析采茶戏的艺术启示

    采茶戏,其产生和流传具有悠久的历史,表现普通百姓劳作生活为主的地方剧种,生活气息浓厚,语言丰富生动,表现诙谐幽默,是客家艺术的瑰宝。

  • 浅谈混响器在梨园戏中的运用

    现代音响技术在舞台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董生与李氏》、《节妇吟》、《朱弁冷山记》等梨园戏剧目的阐述,浅谈音响混响器在舞台艺术创作中所发挥的立体声音形象、渲染环境气氛、强化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作用。

  • 浅论箫笛在梨园戏《丁兰刻木》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作者对自己所从事的箫笛乐器的吹奏,在梨园戏新编剧目《丁兰刻木》中的创作与应用的心得体会。浅论梨园戏传统音乐法则在新编剧目创作中的体现,以及主要乐器演奏在剧目舞台表演过程中的艺术塑造与提炼。

  • 保护与振兴地方锡剧的思考

    多年来,地方戏曲日渐式微。锡剧被誉为"太湖一枝梅",是江苏主要地方剧种之一。锡剧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日渐陷入困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当突出重围,保护和振兴锡剧,让这一江南民间剧种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本文分析了目前锡剧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了保护与振兴锡剧的对策。

  • 二人转剧目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二人转剧目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在目前的二人转研究中为数不多,对于解读该类民间艺术的内在文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该项研究也能对现代剧目的创作起到推动作用。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