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戏剧之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戏剧之家杂志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91
  • 国际刊号:1007-012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430077
  • 国内刊号:42-1410/J
  • 邮发代号:38-321
  • 全年订价:¥ 720.00
  • 发行地区:湖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别关注
  • 戏剧研讨
  • 音乐研究
  • 影视论坛
  • 舞蹈世界
  • 教育天地
  • 文化广场
  • 剧本新作
  • 一路风景一路歌——论哈罗德·品特戏剧创作的舞台布景与其心理风景

    舞台说明(stage direction)是戏剧创作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剧本走向舞台表演和舞台设计的重要参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舞台说明对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剧本无限的意蕴方面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也是剧本创作者的心血之作。本论文主要集中对哈罗德·品特剧本中舞台说明的布景设计展开探讨,发现品特剧本中的布景设计是其在人生不同时期不同心理风景的体现...

  • 论程砚秋的“侠女”情结

    在程派的众多艺术形象中,侠女具有独特气质和性格特征。为了挖掘和抢救失传的京剧剧目,本文以程砚秋的三出"侠女"戏来研究他的"侠女"情结,意在抛砖引玉,弘扬传统文化。

  • 论曹禺戏剧的生命意识

    曹禺在剧作中对人类生命的探讨是深刻的,他写出了生命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像人一样真正生活"是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但它总受到来自现实社会规则的挑战。曹禺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将"生命意识"展示为生命中的压迫、生命中的失声以及生命中的反抗三个部分,由此对中国文化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梳理,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对生命的态度完整地呈现了对生...

  • 当戏曲走进摄影棚——浅论中国戏曲电影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由于两种艺术形式写意和写实的本质诉求不同,戏曲和电影的结合面临着一些无法调和的矛盾,戏曲电影的必然出路只能是以戏曲为核心,用电影的记录手段为戏曲服务,与戏曲艺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厨房水槽间的理想与幻灭:浅析阿诺德·韦斯克三部曲中的创伤书写

    阿诺德·韦斯克的代表作"韦斯克三部曲"是对战乱生活的自传性书写。本文从"卡恩夫妇的创伤防御""贝蒂假想的创伤隐喻"和"艾达夫妇的创伤逃避"三个层面入手,对韦斯克三部曲中主人公的心理创伤进行解读。

  • 论李渔戏曲创作的矛盾心理

    李渔戏曲创作的矛盾心理是时代与个人经历的化合物,其风流与教化的矛盾也是新思潮与旧习俗之间的碰撞,代表着明末清初一类人的生活态度。深入剖析李渔戏曲创作的矛盾心理,有利于对李渔本人和他的作品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对于还原戏曲史上的李渔是十分必要的。

  • 戏曲表演脚色化与“旦”“净”行当的分类与特征

    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依据演剧人物角色的需要,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规律与需要的戏曲脚色行当体系,并将戏曲表演"唱、念、做、打"的技法与脚色行当的划分进行进一步的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在戏曲脚色行当划分下的各流派表演艺术。而"旦"与"净"行就是其中重要的行当分类。

  • 民族歌剧《回家》中的女性音乐形象塑造

    歌剧人物形象是一种综合性的音乐戏剧形象,其中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是歌剧形象构成诸元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元素。大型原创民族歌剧《回家》刻画了无私慈爱的罗母、善良孝顺的文竹和体贴贤惠的玉娇这三个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三个女性角色的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有利于把握角色的性格发展脉络,探寻角色命运发展的心路历程,最终揭示人物戏剧结局的深层...

  • 藤县牛歌戏的传承及生存状况

    桂东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民间戏剧的活跃之地,牛歌戏则是广西民间戏剧的一颗明珠。戏队、戏班、剧团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戏剧的重要组织形式,而传承人则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戏剧的主要载体。牛歌戏也不例外,在藤县民间仍活跃着不少自发组织的牛歌戏班,但其传承和保护现状却日益不容乐观。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牛歌戏传承人和戏班的角度出发介绍了...

  • 被改造的民间传统二人转(上)

    50年代至结束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传统二人转是经过政治意识形态渗透和文人改造过的二人转,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原生态二人转艺术。传统二人转的原生态样貌遭到破坏并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净化戏曲内容对二人转民间文化内蕴的破坏上,同时意识形态的作用也使作为民间小戏的二人转表演形态和演出进程发生了变化。

  • 威尔第歌剧《海盗》中咏叹调《他还没有回来》的作品及演唱分析

    歌剧《海盗》属于威尔第较为早期的作品,因此歌剧的风格更接近传统形式。威尔第精妙绝伦地将小调和大调色彩交替使用,并且衔接得天衣无缝,旋律柔美悠扬,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内心纠结、矛盾的心理。同时,华彩段落复杂的调式转换,也对演唱者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是一首非常值得女高音歌唱者学习的作品。

  • 浅谈形体语言与演员内心节奏间的影响

    戏剧艺术是集艺术大成之美的综合艺术。在这种综合艺术美学中,内心节奏影响着肢体的转变与变化,同时起到了支柱作用。肢体语言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内心节奏,所以二者以辩证统一的存在方式蕴含于戏剧美学中,对人物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本人通过此论文的创作,浅谈戏剧表演中形体语言与内心节奏二者的相互影...

  • 《费加罗的婚礼》赏析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创作的歌剧中,情节最为复杂的一部,描写伯爵的仆人费加罗要和女仆苏姗娜结婚了,费加罗正准备婚事,苏姗娜却告诉他,伯爵不怀好意,于是二人决心和伯爵斗一斗。贵族和平民的较量开始了,最后,聪明勇敢的平民,让伪善荒淫的伯爵当众出了丑。

  • 从艺术接受层面谈淮安淮剧发展

    淮安为淮剧的发源地,而淮剧为人所熟知却是在上海及盐城地区,淮安地区淮剧的发展状况非常不好。淮剧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艺术魅力与作品的吸引力,本文主要从艺术接受这个层面浅析淮安地区淮剧发展艰难的原因,以及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些观点。

  • 论现代戏曲导演基本素质——把握观众审美心理

    现代戏曲导演在戏曲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戏曲的主要负责人。本文主要分析了观众审美心理的具体内容,阐释了现代戏曲导演必备的素质,以把握观众的审美心理为出发点,同时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素质,以此满足观众的审美趣味。

  • 从社会文化角度出发研究汉剧——读《社会史视角下的汉剧(1912—1949)》

    日前,《社会史视角下的汉剧(1912—1949)》一书出版。该书的设计立足于社会文化史的视野,将艺术史研究和社会史研究结合起来,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研究汉剧的活动与人物,揭示汉剧生存发展的机制以及其独特的文化功能。作者以独到的学术眼光、新的研究方式与史料,深化了读者对近代湖北城市生活、大众文化的认识,深化了对汉剧这种文化形态的认识...

  • 儒学思想之于《桃花扇》

    中国戏曲是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武术等诸多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样式,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我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儒家思想的浸润,经典戏曲作品《桃花扇》就明显体现了儒学思想。

  • 浅析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

    悲剧这一审美形态充斥在各种戏剧、小说和影视艺术作品中。作为悲剧的最佳表现载体,这些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人生中的各种无奈。本文将通过由中国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爱情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英国经典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比较研究,探讨关于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

  • 历史人物的“历史还原”与“时代解读”——谈我饰演《孔子》中鲁定公的几点体会

    在历史剧表演中,演员既要尽量"还原历史真实",也要适当地对人物进行"现代解读"。演员饰演历史人物,要全面了解人物所生活的社会特征与历史特点;对人物的性格诠释,要考虑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在研究、准备、表演角色的过程中,演员应该始终坚持用心去感觉角色,用细节雕琢人物。

  • 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意义

    戏曲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较早,有非常丰富的文化积淀,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舞台灯光应用在戏曲艺术中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凸显。艺术的渲染离不开舞台灯光的作用,总的来说,舞台灯光和戏曲艺术在舞台上的表现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文章将围绕戏曲艺术运用舞台灯光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理想丈夫》中的“理想”女性形象

    《理想丈夫》是奥斯卡·王尔德的一部代表性喜剧。他成功刻画了奇尔顿夫人、谢弗利夫人及梅布尔小姐这三位极为生动的女性形象,体现出了强烈的女权意识。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深入探究王尔德对于女性主义的坚持以及他领先于时代的思想。

  • 戏曲元素在培养戏剧导演人才中的有效融合

    目前,作为我国培养戏剧导演人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戏曲元素的融入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我国戏剧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加强对戏曲元素在培养戏剧导演人才中有效融合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 浅谈戏剧表演如何走进人物心理

    情感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在人类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情感在表演创作中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班主任于教授常说:"演戏如做人,你的人做得不好,你的戏也不会好"。的确是这样的,情感首先要"真"而"诚",你要你最大的真诚、真挚来对待你的角色,毫无私心杂念地对待你的创作,对待你的观念。

  • 武丑表演革新分析

    当今社会,武丑表演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想要对此局面有所突破,必须对之进行革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武丑表演革新的路途上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 谈戏曲艺术的假定性手段

    戏曲的发展和西方戏剧的发展在初始阶段虽然都来源于祭祀,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就有了鲜明的不同,西方戏剧逐渐进入剧场,形成了较完整较规范的演出创造,在戏剧的发展和文学流派的同步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西方戏剧的舞台假定性手法。

  • 现代剧目音响的符号学分析

    传统剧目一般不借助音响器材制造听觉的幻觉感,而新编剧目重建起了一套有别于传统的符号系统,它们少了程式性和综合性,多了单一性和个性。若加以比较,传统剧目与新编剧目的音响,在符号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差异。

  • 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之一“虚拟”

    "虚拟"是中国戏曲艺术中最了不起、最能超越限制的艺术手法。"虚拟"在艺术的范围中,各处都有所体现。正是它的"在,在,都有",而又"无处不有"的特点,恰恰构成了它的本质所在。它利用思维上的"抽象",舍去事物的各种具体表征,对最形象、最具代表性的人或事作"艺术处理",竟能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从思想上可以接受,这是中国...

  • 关于复州鼓乐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鼓乐,是我国传统而古老的民间艺术,在多部史书中,都早有记载。复州鼓乐据考已有五、六百年的悠久历史,这在复州境内明清时代庙宇的碑碣上可以佐证。复州鼓乐,是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丰富的曲目和精湛的技艺,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它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品位,更是突出和宝贵的。本文结合复州鼓乐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

  • 二人转“四功”的具体运用

    二人转的"四功"是唱、说、扮、舞。二人转表演的四功,是其总体上的特点,具体到每个节目上,则应有所侧重。

  • 谈早期二人转的表演形式

    蹦蹦戏起初主要是一旦一丑的对口演唱形式。旦角,也叫"上装"(因当时都是男演员,要扮上女装,故称为上装),也叫"包头的"(由旦角的头上包一块青布或勒一条青带子并插珠花而得名,这是沿用莲花落的术语,如《都门杂咏》中有"如何子弟也包头"一句可证。丑角,也称"下装"(与上装对称)。开场时,先是在锣鼓声中,众旦角下场,围一张高桌边走边唱...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