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戏剧之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戏剧之家杂志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91
  • 国际刊号:1007-012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430077
  • 国内刊号:42-1410/J
  • 邮发代号:38-321
  • 全年订价:¥ 720.00
  • 发行地区:湖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别关注
  • 戏剧研讨
  • 音乐研究
  • 影视论坛
  • 舞蹈世界
  • 教育天地
  • 文化广场
  • 剧本新作
  • 李绅《莺莺歌》与王实甫《西厢记》对比分析

    "西厢"故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永远的经典,尤其是王实甫改编的《西厢记》,使得"西厢"故事达到巅峰。《西厢记》的成功得益于深厚的文学传统,从元稹的《莺莺传》、李绅的《莺莺歌》、董解元的《西厢记》,到王实甫的《西厢记》,经过了长期的滋育和蜕变。本文将李绅的《莺莺歌》与王实甫的《西厢记》进行对比,探究其中的异同与发展。

  • 凝固时空的幻梦——浅析《路边野餐》中的长镜头

    电影《路边野餐》在片尾用一个41分02秒的长镜头建构出了荡麦这个梦一般的封闭的超现实时空,在那里,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都完成了对往日的告别。导演毕赣用不间断的镜头构筑了一个区别于凯里和镇远的时空,实现了自己对人生,对昨日的诗意表达。

  • 浅谈影响武夷剧作社成员创作的若干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一批亲身经历过的武夷剧社的剧作家,把对左倾与封建思想的批判思绪,对历史与现实的思索,凝注于对人世沧桑的感概,创作了一批带有闽派特色的新编历史剧和其他古代戏剧作。福建武夷剧作社的剧作家们正是在经历了十年动乱,在思想解放、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团结在一起。究竟是什么因素激发了剧作家的创作动机?又是什么...

  • 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中典型性的塑造——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为例

    典型性塑造不足一直是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主要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本文以2017年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为例,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典型性理论,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该剧在典型性塑造上的成功经验,同时探索同类型作品在提高典型性塑造上的有效路径。

  • 彭浩翔电影的后现代叙事风格——以《志明与春娇》系列电影为例

    近年来,香港新锐导演彭浩翔以其独特视角及标新立异风格获得华语电影市场的宠爱。以《志明与春娇》系列电影为例,边缘人物与空间的叙事话语,通过混杂与拼贴造成结构碎片化来颠覆经典类型,对爱情宏大主题的解构后再重构的成长主题,彭浩翔电影的后现代叙事风格鲜明地呈现出来,表达了导演对现代都市文化生活的积极思考。

  • 俄罗斯声乐学派的先行者——瓦尔拉莫夫

    瓦尔拉莫夫是音乐史上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之一,以创作浪漫曲而闻名于世。凭借自身的声乐艺术才能,他在声乐表演、创作与教学领域为我们留下了鲜为人知的、宝贵的经验。本文通过对瓦尔拉莫夫相关音乐活动的研究,揭示其在俄罗斯声乐学派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归纳其在声乐教育领域的成就。

  • 《李叔同》活了

    新时期市场经济下的公园景区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并发挥自身优势,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本文通过阐述杭州虎跑公园面对新的契机,积极推出情景舞台剧《李叔同》,配合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将公园的文化有声有色推广开来,赢得社会的赞誉。形式多样的《李叔同》演出,将李叔同的一生展现得丰盈无余。

  • 权力的阶梯——浅谈《欲望号街车》的人物塑造

    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戏剧《欲望号街车》中,塑造了白兰琪、斯塔利等一系列性格、经历各异的人物。本文将从权力关系的角度,探讨不平衡的人物形象。

  • 评南山剧社演出的孟京辉话剧《恋爱的犀牛》

    西北政法大学南山剧社于2012年12月26日晚,在该校南校区天平楼模拟法庭公演了孟京辉的话剧《恋爱的犀牛》。这次演出的导演组共4人,由韩紫微任总导演。与其它版本的《恋爱的犀牛》相比,南山剧社的这次演出在内容上有所创新,特别是在表演上具有较高的水平。

  • 浅析拉辛悲剧存在的性别意识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让·拉辛在戏剧上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并且每一位女性形象都有细致分析,这引起了许多文人墨客对他笔下女性形象以及他本人对性别意识的研讨。[1]女性如何在理性和感性的冲突中保持自主的观念,如何保证性别观念上的平等地位。众多的学者在这一领域产生了很多的著作和文章,但是拉辛悲剧中的女性形象和对这些形象的评价还需...

  •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的双重体验

    体验是戏剧艺术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演员塑造人物的重要法宝,没有体验,演员就无法得知剧中人物的心理,无法准确地表现角色的思想、性格,就无法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可以说,所有的表演艺术都存在体验与表现,只是由于艺术形态的不同,体验与表现的方法都有所不同:话剧有话剧的体验理论;舞剧有舞剧的体验方式;电影也有自己的体验和表现...

  • 中国戏曲舞台美术设计的发展

    舞台美术从来都是隶属于整个表演艺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舞台美术设计的发展和前途,一方面依赖于戏剧艺术的兴旺与繁荣,一方面又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戏曲是一个生动的客观存在,在开放的形势下,面临着一个多彩的迅速发展的世界大潮的冲击,这反过来也会对戏曲舞美设计产生影响。

  • 关于京剧行当中青衣角色的探析

    京剧是我国国粹,集中体现了古典文化精髓和内涵,京剧有许多行当角色,青衣角色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门类,它的繁复细腻展现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因此值得研究。

  • 人性善与恶的戏剧性嬗变——对扮演淮北梆子戏《平安是福》中县长角色的感悟

    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金钱重要性不容置疑,它支配着社会结构,调节着生活节奏,牵制着人际关系。不过,金钱不应该脱离道德、友善、责任、良知和做人基准而存在。一个人无须放任合法范围之外的欲望,因为邪恶欲望是万恶之源,邪恶欲望越大,所产生痛苦就越大,甚至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大型现代廉政梆子戏《平安是福》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我在《平安是福...

  • 浅谈“戏曲快餐”的利与弊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与"文化快餐"应运而生,体现了快捷化、通俗化的优势,但是与"正餐"相比也显露出缺乏内涵的弊端。"戏曲快餐"是"文化快餐"的一种,具有"文化快餐"的共同特点,对于戏曲的普及推广和发展传承优势与弊端共存。"快餐"之后仍需营养更丰富、更均衡的"正餐"和"大餐"。

  • 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运用重要性及控制技巧

    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肢体语言应用于话剧表演中让观众更加直观理解话剧的内涵,保障话剧的艺术效果。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运用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则重点研究了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控制技巧,希望本文能够给予相关人员参考意见。

  • 浅谈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的风格演绎

    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作为民间舞教学的重要部分,掌握准确风格演绎方法,对学习中国民间舞,了解我国传统优秀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通过准确的方式传达情感。通过分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性组合的重要性,总结了风格演绎的方法,以供参考完善。

  • 女性视角下豫剧《风雨故园》的人物形象分析——以朱安为例

    《风雨故园》讲述了鲁迅先生与原配夫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即使是鲁迅这样一位现代文豪也无法逃离封建社会包办婚姻所带来的伤害。作品从鲁迅先生回家并被迫接受一段包办婚姻开始,引入了朱安这样一位传统观念深入内心,但又追求美好婚姻的封建女性,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处境,细节刻画了其内心世界。本文主要针对朱安这一人物的特点及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

  • 中国戏剧脸谱漫谈

    戏曲脸谱是我国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戏剧脸谱研究对于戏曲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脸谱极具文化功能和艺术欣赏的双重功能。中国戏曲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张张迥异的脸谱更是中国精神文化的缩影。

  • 探究戏剧剧本的文学价值和表演价值——沈汤之争之我见

    戏剧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表演价值,从整体上进行分析,戏剧剧本的表演价值应大于其文学价值,尤其是从艺术的传播角度与群体角度来说。实际上,戏剧剧本的创作最根本目的是为戏剧而服务,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经验,对戏剧剧本的文学价值与表演价值进行分析,以沈汤之争为例,以供参考。

  • 戏剧表演的魅力以及对人们生活上的影响

    艺术魅力是什么?众所周知,魅力是一种能吸引人的能量。艺术形象吸引力造就了艺术魅力,它包括意和形象组成的总体审美感受。艺术的基本特征是美,美也是产生艺术魅力的先决条件。美可以分为多种多样,而我们审美主体的感知、想象、创造,或是之后的回味又构成艺术魅力的多重复杂因素。比如,戏剧、音乐、舞蹈、书画、雕塑等,有的作品流芳百世,这正是...

  • 论戏曲表演的技巧性

    戏曲表演是指表演人员通过戏曲表演技艺展现戏曲中的人物形象,具体的基本功包括:唱、念、做、打,同时也是戏曲表演技巧体现。在进行戏曲表演时,表演技巧尤为重要,其能够带动观众体会戏曲中的情感,引导观众体会戏曲表演的深刻内涵,使观众获得精神享受,打动观众,让观众从内心深处喜欢戏曲表演。为此,文章对戏曲表演的技巧性进行了论述,探讨戏曲表...

  • 胡琴音乐表演艺术中如何做到“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要求中国的传统艺术在呈现艺术作品时所追求一种要表现全宇宙气韵、生机、生命,并且蕴含深沉的历史感、人生感的境界,并不只是单纯地刻画作品中的人物(事物),以及情感性格的表达。既是演员对艺术作品起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也是通过身段的韵律和优美来和欣赏者达成共鸣,唤起欣赏者的丰富想象,达到艺术舞台上的艺术效果。...

  • 看谱唱词是“自弹自唱”的基础

    "看谱唱词"就是演唱者看歌谱就能同步演唱歌词,作为视唱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技能训练项目,"看谱唱词"对演唱者调式调性框架的音准感、各类节拍的节奏感、感受音乐及准确表达歌曲的视唱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自弹自唱是包含演奏、演唱在内的综合音乐表现形式,是一名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本文从视唱练耳课程"看谱唱词"的训练出发,...

  • 民族音乐学在人类学中的体现

    民族音乐学是研究民族传统音乐及其发展的一门学科,该学科认为,不同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音乐有相应的关系,民族音乐的发展就是民族的发展。而这种观点和人类学的观点一致,人类学发展史也认为,民族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一致。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经过了漫长的进化,无论是声乐还是乐器,和人类学进程一样,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丰富多彩。

  • 论筝乐《幻想曲》创作技法中的民族元素

    《幻想曲》是王建民先生创作的极具影响力的一首古筝曲。作品以云南苗族民歌作为素材,用打破传统的作曲方式与演奏技巧,还原了梦幻、惬意、活跃的苗寨生活。该作品既保留了一些传统筝乐的音乐元素,同时在作曲与演奏技法上也有大胆创新。正因搭载着独特的创新思维与全新的演奏技法,使得《幻想曲》的音色婉转悠扬,技巧灵动多变,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

  • 基于传统声乐在实验动画声音中的艺术性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传统的声乐,如民乐、原生态音乐、地方方言、戏曲等,在独立制作的艺术性动画中的应用。寻找传统声乐,发掘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中国特色风格。着重研究中国传统声乐在实验动画声音中的表现,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分别阐述实验动画中的声乐表达。尝试突破实验动画艺术的边界,并且让传统声乐走进大众视野。

  • 传统笙扩音管的研究与改进设想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一般用13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制成,后发展成21、24、27、37等簧数的传统笙。同时形成相对成熟的36、38、42簧等加键扩音笙。笙由笙簧、笙脚、笙苗、笙斗、笙箍等部件组成。由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耦合发音,可以演奏单旋律也可以演奏和声和复调,古时用于宫廷雅乐和民间戏曲中,现广泛用于各类民族乐团。在乐队中起...

  • 电子音乐中空间化的手段

    电子音乐作为音乐发展的分支,以其独特的音乐产生方式、呈现形式,以及传播形式区别于传统音乐,除所构成音乐元素与传播方式不同外,也区别于听众与音乐处于平行的状态还是处于被包容的状态。所谓被包容的状态即笔者所要着重阐述的"空间化",这是电子音乐的一个显著特性。笔者将会从电子音乐材料的录制、源材料的处理,以及音乐的传播等三个方面来...

  • 由“冀州调”与“中州调”语言差异引发的思考

    魏良辅《南词引正》中道出了因方言差异而产生的几种北曲音调,并特别指出中州调在所有北曲音调中的特殊地位。但根据学者对河北、河南一带语言的研究,两地的语音差异并非如南北方言差别之大。本文将在乐籍制度下音声技艺一致性的语境中思考分析。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