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戏剧之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戏剧之家杂志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91
  • 国际刊号:1007-012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430077
  • 国内刊号:42-1410/J
  • 邮发代号:38-321
  • 全年订价:¥ 720.00
  • 发行地区:湖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别关注
  • 戏剧研讨
  • 音乐研究
  • 影视论坛
  • 舞蹈世界
  • 教育天地
  • 文化广场
  • 剧本新作
  • 从古典戏曲剧本初探“戏曲蒙太奇”

    “蒙太奇”源于电影剪辑技法。1908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采用分镜头创作手法打破叙事时空限制,极大丰富了电影表现技法。至此,电影开始多视角地表现作品。产生两宋交替之际的戏曲,作为一种叙事抒情兼备的文体,经过上百年锻造积淀,其表现技法亦是多种多样的。

  • 浅研文昌公仔戏的形态及其保护与传承

    文昌公仔戏源于元代,是海南古老的地方戏之一,木偶戏(文昌公仔戏)、木偶戏(三江公仔戏)同属一系,于2007年入选第二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在现代化的社会文化的冲击下,其保护与传承依然不容忽视。本文以笔者所在的文昌市实地调查为基础,查阅历史资料和前辈研究成果,对文昌公仔戏的起源,现实形态进行几方面描述,并对其当前面临的困...

  • 乡官“马海明”的形象塑造——谈豫剧名家贾文龙的表演艺术

    豫剧《重渡沟》是2016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是河南豫剧院三团继《村官李天成》《焦裕禄》后,推出的又一部弘扬正气、反映当代基层干部责任与担当的精品力作。豫剧名家贾文龙成功地塑造了《重渡沟》中马海明这一模范人物形象。文章对贾文龙饰演的“马海明”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展开分析,并对他的表演技巧和声腔技巧进行探讨。

  • 古都绝唱——河南内黄落腔的乐性、困境及传承

    河南省安阳市是我国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中华五千年历史馈赠给安阳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黄县落腔便是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其以口传心授的形式流传到现在,唱词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蕴含浓郁乡土气息,深受河南本土民众热爱。但是落腔目前生存现状令人堪忧,本文从落腔的音乐价值、发展困境和传承手段入手,为挽救河南腹地这一悠久...

  • 《饮食男女》中的家庭文化解读

    《饮食男女》作为李安“家庭三部曲”的终章,同样探讨了家庭这一主题。在这个缺少母亲的家庭中,父女之间的代际伦理存在一定的冲突,但父亲的话语权利渐趋弱化,最终和女儿达成和解。片中的两位老人,以及三个女儿也展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家庭观、婚恋观。通过一次次的“饮食”,一个家庭结构逐渐解体,重组为新的家庭,“饮食”和“男女”重新融合,实...

  • 旧剧又新演,宛如初相见——评新编婺剧《白兔记》

    新编婺剧《白兔记》是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之一。该剧由编剧谭志湘在南戏《白兔记》基础上进行改编。故事更加简短,语言更为通俗,其中有诸多创新之处。首先情节简练清晰,主人公刘知远一改之前的“负心汉”形象,导演在舞美设计上独具匠心;其次表演上“文戏武做、武戏文做”的特色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外,此剧与越剧等版本的《白兔记》既...

  • 传承与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新路径——以安徽寿县抬阁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我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抬阁传承和保护为切入点,从重要性、现状以及具体举措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 可怜之人必有可恶之处——评西法大剧社演出的话剧《金锁记》

    2016年5月31日,西北政法大学的西法大剧社在该校南校区的学生活动中心演出了王安忆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改编的话剧《金锁记》。西法大剧社这次演出使用的剧本是在王安忆的剧本基础上改编的。舞台美术上虽然布景简单,但其他方面设计得比较好。在表演上也达到了一个校园戏剧社团的较好水平。特别是扮演曹七巧的高袆湄的舞台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 哈姆雷特:沉默的悲剧之探源

    哈姆雷特的悲剧命运反映了整个时代人文主义理想的盛衰,他的性格对悲剧结局有着巨大的驱动作用,因此从情感缺陷、自我毁灭与权力失衡入手,探讨哈姆雷特悲剧的必然性;对于哈姆雷特这一人物,既有“圆形人物”的独立性,又跟随时代生长,同时思辨中的哈姆雷特也涉及到了哲学领域的原始问题;哈姆雷特性格的复杂性是其性格分析的一大重点,同时他性格中...

  • 人物形象塑造对戏剧表演艺术效果的影响研究

    近些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日益富足,基本生存条件的满足促使人们产生了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创造出了文字、绘画、电影戏剧等各种表现形式的文化产品,这些文化产品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愈加广泛的普及。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以满足当今时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需要采取相...

  • 影响戏曲表演怯场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

    戏曲表演者在某些重要的演出中总是或多或少的会出点小状况,绝大部分主要是怯场引起的。怯场是一种消极的生理现象。对于每一个戏曲表演者来说都想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而怯场往往成为绊脚石,有时无法躲避!而该篇文章我主要就表演时怯场的主要因素及如何克服表演怯场的解决方法浅谈一二。

  • 于时光洪流中,握住真挚情感——浅析话剧《邮差》艺术特色

    本文对李宗熹的话剧《邮差》中的梦想、信念、情感、人物形象、细节处理、特色设计和故事风格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列举了剧中能够引人注意的特别之处,于主人公林和平四十年间的起起伏伏中学会重拾生命中最真挚的情感。

  • 论舞台字幕在戏曲艺术中的作用

    中国戏曲具有着悠久历史,不管是哪一个剧种都有着独具特色的唱腔韵律,以及咬文嚼字的形式,就算是对戏曲非常熟悉的专业人士,若在没有字幕的辅助下,也很难清晰辨认出每一句的唱词。故而,在戏曲表演舞台上增设字幕显示的措施,也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从而便于观众去更好欣赏和理解传统戏曲,使现代戏曲整体艺术得以充分体现。

  • 论戏曲服装与演员表演的关系

    从本质方面来看,戏剧属于一类再现性的表演艺术,即戏剧应当让模仿人员化身任务,借助于相应的动作去进行模仿,从而尽力将剧情展示给观众,如此一来才可以使大家看的更为清楚,就像是自己身处其中一样,即为舞台艺术。在这篇文章中,主要介绍了舞台角色的表演艺术和所配服饰的相互联系。

  • 浅析辽剧地方戏丑角

    辽剧丑角是流行于东北地区的一种民间戏曲的种类,辽剧丑角的发展最早是对辽南地区的皮影戏发展而来的,一直都没有明确的戏曲成分背景。一百多年来,辽剧丑角逐渐由民间杂耍形式发展为舞台主流形式,受到了当地大众的喜爱,民间戏曲表演中经常会看到辽剧丑角的出色表演或者扮相,可见其具有很深的民间基础。

  • 戏曲表演意境营造的探索

    戏曲作为我国文化的宝藏在中华民族已经盛行千年,它不仅是人民娱乐的一种形式,同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戏曲表演当中歌舞、文学等都融为一体,将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意境的营造成为戏曲的点睛之笔,如何将戏曲表演当中意境的营造表现得更加完美成为如今戏曲表演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 戏曲表演的技巧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戏曲作为中国重要的表演艺术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戏曲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特点和角色之间的情感来让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就要求戏曲表演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戏曲基本功底,还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戏曲表演技巧。

  • 秦腔的表演艺术风格

    我国的戏曲是在民间音乐和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戏曲的日益成熟,秦腔表演艺术也相应积累了一套具有观赏性的艺术风格。

  • 观楚剧《万里茶道》有感

    本文从介绍《万里茶道》的简略剧情,到呈现在舞台上的精湛艺术享受,纠正了我们年经人对传统戏曲的偏见,从不喜欢戏曲到欣赏戏曲,从不重视戏曲到对戏曲艺术的尊重和崇拜,从中领略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说明了传统艺术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有生命力。

  • 探古筝曲《幻想曲》在演奏及教学中的继承与发展

    《幻想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建民所创作,此作品既继承了民间传统之风韵,又蕴含着现代少数民族的民俗特色。本文试从王建民《幻想曲》的作曲背景、乐曲结构、演奏技巧以及民俗特点来体现作者在其作品中传承的传统文化与创新思想。以此引发更多古筝学习者、教育者及研究者的共鸣与灵感,从而提高对音乐审美的质量追求,创作出更多具有传统民族风味...

  • 孕育与起步,开拓而创新——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声乐艺术发展概述

    本文回顾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引进与播种,建国前“土”“洋”两种唱法的碰撞,探索“土”“洋”之争的缘起与萌芽。旨在通过理清中国声乐发展经历的困惑和矛盾,不断探索、借鉴、继承、创造,更好地解决民族与世界、传统与现代结合。

  • 关于扬琴演奏艺术的几点思考

    在众多艺术模式中,音乐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门类和表演样式,不仅因为音乐非常的动听,也因为音乐和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相互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结合。笔者试图结合这个发展方向,对实际从事的扬琴演奏业务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实际的探究、进而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推广和发展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 一场视与听的饕餮盛宴——听《陈音琵琶音乐会》有感

    笔者聆听《陈音琵琶音乐会》,对陈音先生所言有关琵琶的发展历史及其演奏的包括《山之舞》等琵琶曲目加以个人赏析。

  • 《贝加莫组曲》所映射出印象派作品的其他音乐特点

    本文以德彪西钢琴作品《贝加莫组曲》为例,总结并分享了印象派作品句法特征及踏板技术的两个较重要的音乐特点。

  • 浅析湖湘古筝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古筝音乐也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并且湖湘的古筝音乐具备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能够为古筝演奏家和作曲家带来更多的灵感,并且使这样湖湘风格的古筝音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可与接受。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对湖湘古筝音乐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分析。

  • 浅析土家族打溜子的艺术特征

    土家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土家打溜子,在时代的变迁中,它在艺术形态、演奏方式等多方面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使它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 简述聊城八角鼓的传承现状

    中国民间音乐中,不论是民歌、器乐、曲艺还是戏曲,都将面临着如何将传统的民间音乐传承下去的诸多问题。聊城八角鼓这一流传在鲁西南的曲艺曲种,这一曾在清代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的曲种,如今也面临着传承即将中断的尴尬局面。如何才能保留住这一重要的曲艺曲种,本人就目前传承现状及传承问题有了几点思考及建议。

  • 试论长笛演奏中音色的处理与把握

    长笛是木管乐器中演奏比较灵活的一种乐器,音域比较广,穿透力强,旋律色彩丰富多样。长笛可以独奏,在交响乐团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声部。音色对长笛的演奏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握好长笛音色技巧对演奏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文章介绍了长笛在演奏中音色的处理与把握,以期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 肖邦《平静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的演奏分析

    文章以肖邦《平静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这首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体裁与技巧两方面进行演奏分析,从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模式去挖掘此作品深层的演奏价值和意义。

  • 三弦三题

    作为我国民族乐器拨弦乐器中重要的一种,三弦携带方便、音色柔美古朴、民族特色鲜明,故功能相当完备,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其中的大三弦(又称“大鼓三弦”、“京三弦”)盛行于北方,多为大鼓等曲艺伴奏;小三弦(又称“曲弦”、“南三弦”、“南弦子”)盛行于江南,多为京剧、昆曲等戏曲伴奏,并为弹词等曲艺伴奏,还常参加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福建南音...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