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戏剧之家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2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戏剧之家杂志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91
  • 国际刊号:1007-012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邮政编码:430077
  • 国内刊号:42-1410/J
  • 邮发代号:38-321
  • 全年订价:¥ 720.00
  • 发行地区:湖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特别关注
  • 戏剧研讨
  • 音乐研究
  • 影视论坛
  • 舞蹈世界
  • 教育天地
  • 文化广场
  • 剧本新作
  • 南通通剧与苏州弹词的传承发展比较研究

    南通通剧与苏州弹词是以方言表演的曲艺形式,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苏州弹词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南通通剧听众日渐减少,艺人大量流失,传统难以继承。本文在对南通通剧与苏州弹词的历史背景、生存状态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如何更好地对南通通剧采取保护措施并传承下去。希望能够对保护与发展南通通剧的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戏剧艺术中舞台道具的应用

    综合性是戏剧艺术最显著的特征,在戏剧艺术的表演过程中必须要有舞台道具等元素作为有效支撑,同时也在戏剧舞台艺术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将舞台道具的功能进行充分发挥,才能够更好地体现戏剧艺术魅力,增强艺术价值,引起观众的审美共鸣以及情感共鸣。为保障舞台道具更好地应用于戏剧艺术中,为表演活动创造良好条件,就要掌握舞台道具的特征...

  • 歌剧二重唱的艺术特征与形象塑造——以《待到微风轻轻吹过》为例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西方歌剧史中一直有着较高的历史存在感,如今仍然在歌剧演出的选曲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映照了当时欧洲的真实社会生活,也旁敲侧击地反映了莫扎特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音乐与戏剧的高度融合促成了歌剧的独特之处,以音乐刻画不同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特别是重唱的使用更加加深了歌剧的戏剧性与舞台的渲染性。

  • 民俗学视阈下的《牡丹亭》

    在明代众多传奇中,《牡丹亭》以其浪漫主义的艺术力量、丰富的幻想、热烈的感情、典雅的文辞脍炙人口,历来研究者们对《牡丹亭》的分析多集中于剧中的人物性格分析、浪漫典雅的曲辞分析,而以民俗作为切入视角,研究《牡丹亭》中的民俗文化较少,笔者不才,略从一部曲折离奇、诗情画意的《牡丹亭》中,浅谈其中的民俗成分。

  • 谈中国淮剧的表演艺术

    淮剧是中华民族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馨香奇葩,它起源于中国长江下游以北地区的苏北大平原。那里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淮剧至今有二百多年历史,剧种风格粗犷朴实。它能文能武,能今能古,表现力极强,剧种气质兼具草根性和都市现代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乌镇戏剧节模式研究及对北京旅游演出的借鉴

    乌镇和戏剧节互相成就,形成旅游+戏剧模式的最大优势,从广度上看,乌镇景区和戏剧节通过对各自目标客户群的吸引,拓宽了整个市场;从深度上看,戏剧节为乌镇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乌镇也为戏剧节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二者的结合相得益彰。

  • 新媒体下安徽含弓戏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分析

    安徽含弓戏作为我国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和安徽省的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资源,它对促进我国的文化发展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如今新媒体下为了更好地保护安徽含弓戏,我们就要懂得利用科技的进步对其进行数字化保护,以此来使安徽含弓戏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 浅谈表演中信念感与感受力对演员的作用

    在表演生涯中,演员的素质训练在表演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有一个端正的表演心态,达到松弛状态,进入规定情境去构思所有的作品。而要想表演出一部部的好作品,将表演艺术升华,就必须具备素质训练中的两个优秀品质,即极佳的感受力和坚定的信念感。

  • 浅析网络自制喜剧的语言风格

    在大众文化流行的网络社会中,网络自制喜剧的语言呈现粗俗化、流行化、娱乐化等杂糅的大众化风格特征。语言正是人们在现实中的释放压抑、宣泄自我的重要途径,它直白地、形象地、透彻地表征了人类的情感体验与生活态度。合理的内心独白不仅能够丰富剧中的人物形象,也能提升网络自制喜剧的喜剧效果。

  • 舞台剧《夜色中的大提琴》人物形象分析

    舞台剧《夜色中的大提琴》作为校园戏剧的代表,导演并没有为了大众化而牺牲文学性,而是通过舞蹈和音乐表演,一方面增加了观众的观赏看点另一方面在不消解文学性的基础上,增加戏剧的舞台性,塑造了林子、沈默、胡谦等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

  • 探究戏剧舞台艺术语言的应用与技巧

    戏剧舞台艺术语言是指在戏剧舞台表演中,表演者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所使用的各类艺术方法。本文针对戏剧舞台艺术语言的运用技巧进行剖析,结合戏剧舞台艺术语言在塑造角色形象及潜台词中的应用分析,以期提高表演者人物塑造能力,推动戏剧行业的良性发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广西彩调剧为例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片多民族的南疆土地上,孕育和融合了汉族、壮族、侗族、瑶族、仫佬族等12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这些极具特殊价值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文化遗产丰富并且各有其特色。文章以广西彩调剧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的角度进行探究,为广西彩调剧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几条建议。

  • 浅谈《第十二夜》舞台美术创作观念

    前段时间刚好看了莎翁的戏剧《第十二夜》,我看的是全男版的,特别诙谐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第十二夜》的舞美有了很多想法和灵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对我学习舞美创作有一个新的认识。

  • 简论戏剧的文学性和舞台性

    一部戏剧作品的呈现往往要经历从创作剧本到搬上舞台演出的一个完整过程。戏剧的文学性和舞台性是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为了强调戏剧的文学性而以牺牲舞台性为代价或片面地追求戏剧舞台效果而忽视戏剧文学性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一部戏剧佳作不仅应该具有阅读价值和文字的想象空间,同时还要具有适宜舞台演出的特性。

  • 关于话剧舞台表演中化妆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蓬勃弘扬和传承,以及公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话剧表演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轻松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就话剧的舞台表现而言,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内容方方面面,其中舞台化妆造型是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艺术创作的高度和水平,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从表现形式...

  • 谈文化转型期话剧艺术的发展

    中国文化在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接中发生态度的变化,80年代由文化背景差异和历史背景差异产生的对接错位,此时已不是太大。后现代主义在现代主义消退处蔓延开来,文化转换是很快完成的。曾经普遍流传的文化冲突论为文化融合论所替代,话剧也面临新的融合。90年代的话剧已经渗入了后现代主义的商业文化因素,有自我包装的意识,有宣传广告的策略;审美意...

  • 回归戏曲传统彰显人文精神——评粤剧《风雨骑楼》

    粤剧《风雨骑楼》成功地运用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描述了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及命运变迁,彰显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本剧以鲜明的现代意识审视和解读本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浅谈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戏剧创作与表演辅导

    这是物质飞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随之上涨,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与此同时,这对文化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戏剧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它逐渐成为基层群众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戏剧的创作和表演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本文就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戏剧创作和表演辅导相关工作加以浅谈...

  • 浅谈戏剧角色塑造与人物形象的舞台表现——以《还我河山》中丹桂为例

    作为戏剧舞台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角色塑造与人物形象的表现是推动戏剧表演情节跌宕起伏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对角色塑造与人物形象表现的探讨是提升戏剧美感和魅力的必经之路。笔者结合川剧《还我河山》中丹桂这一角色的演绎实践过程,对角色塑造与人物形象的舞台表现问题进行探讨,为提升戏剧美感与艺术价值提供理论方面的参考。

  • 浅谈厉(慧良)派艺术之美

    厉派讲究的是美,身段俏美,工架大方,在剧中所有十式都不能为技巧而卖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当时剧中人物的处境、心情,要表现得轻巧、随和、稳重,“令南北梨园、戏迷知音刮目相看”这应该是对厉派艺术的评价。

  • 母爱是夜空中的溶溶月光——浅谈我对花灯戏《云上红梅》中“李母”一角的塑造

    2018年初,贵州首部乡村医生题材的大型花灯现代戏《云上红梅》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这代表着国家对贵州花灯、贵州民乐的文化艺术价值的认可。7月,《云上红梅》于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倾情上演,赢得了满场观众的阵阵喝彩。《云上红梅》讲述了贵州黔东南州某村寨的乡村医生李红梅,在卫校毕业后,不幸遇到母亲病重的突然变...

  • 谈杖头木偶各具风格的表演特点

    杖头木偶在中国许多地区都有流传,各有不同的风格特征,称谓也有所不同,在中国西北部的“耍杆子”、西南部四川的“木脑壳戏”、南部广东的“托戏”都属杖头木偶。各地木偶头的造型、脸谱、装饰和雕刻工艺及演出风格也结合了传统戏曲剧种以及唱腔,各有特色。

  • 试论川剧小生的表演艺术特点

    我国有很多个剧种,京剧、川剧、豫剧、粤剧等,这些剧目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充分吸收了足够的人文气息绽放出了别样的风采,但是说到我国的众多剧目,最具有表演特色的当属川剧中的小生,它以其独特的程势、鲜明的人物特色、高难的传统技法和浓厚的书卷形象浸入观众的脑海中,又在古往今来无数川剧表演艺术家们的积累、研究和创造中不断推陈出新,直...

  • 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巧妙结合的分析

    现代舞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艺术空间,各种艺术风格在其中交汇,表现出多样化的艺术形式。与此同时,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也让新时期的设计风格开始发生转变。以舞美设计与灯光设计来说,现代舞台灯光的美学要求我们也应该立足于灯光设计的创作,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结合,体现外在形象美的同时,表现出内在实用美。

  • 藏族歌曲的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以康巴藏歌为例

    康巴涵盖四川、西藏、云南、青海四省区各一部分区域,藏族是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的主体民族,康巴藏歌是康巴藏族歌曲的总称,其种类繁多,五彩纷呈,风格独特,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艺术瑰宝,其演唱技巧既有藏民族特有的声乐传统手法和特质,又融合了现当代科学发声的原理和理念,是当代声乐艺术的亮丽风景,也是文化积淀、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典范。

  •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配合问题探析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虽然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是两者都是为了共同的思想主题所服务的。所以说,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是密不可分的。从艺术功能上看,钢琴伴奏具有表现艺术风格、音乐情绪、音乐旋律等功能,能够更好地提升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效果。如果缺少了钢琴伴奏的密切配合,声乐演唱就会变得黯淡失色。所以...

  • 千年编钟的上下求索之路——以《离骚》为例浅谈编钟音乐在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在曾侯乙编钟出土四十周年之际,现代音乐家龚琳娜女士携丈夫德国作曲家老锣将编钟器乐搬上央视舞台,其引用屈原的《离骚》上演了编钟人声合奏《上下求索》,借用中华诗词的美好情感和主流的价值观在当下引起了共鸣。同时也进一步展现了曾侯乙编钟的文化价值。编钟作为我国的传统礼乐,象征着中华文明的瑰丽壮阔。对编钟文化传播的同时,也代表了对...

  • 对龙门石窟中音乐图像资料的分析与研究

    龙门石窟中的音乐图像是我国佛教文化和音乐文化的深刻体现。石窟中的造像仪态万千、形具神生,可谓灵动至极。若论姿态最美的造像那就当属佛国世界中天龙八部护法神之一的伎乐天造像。由于自身空间位置的原因伎乐天造像只能依偎在佛像的四周,而音乐图像中出现的18种不同类型的乐器则明确说明了史书中对古代乐器演奏姿态、材质以及当时社会文明所...

  • 黑龙江省赫哲族音乐发展与传承

    赫哲族音乐的拯救工作已迫在眉睫,为了确保赫哲族音乐不消亡于当代,我们应当审视、改变自己的保护方式,用多角度的思维与开阔的视野,用深入的理论研究与现代化技术相互支撑的方式来实现它的发展与传承。

  • 自己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