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术论坛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63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学术论坛杂志

主管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78
  • 国际刊号:1004-443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530022
  • 国内刊号:45-1002/C
  • 邮发代号:48-35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广西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政治学研究
  • 行政学研究
  • 哲学研究
  • 法学研究
  • 经济学研究
  • 文艺学研究
  • 历史学研究
  • 行政学研究
  • 邓小平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创新思维及运用

    邓小平的国际法思想是其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创新思维和运用,是其国际法思想的重要内容."分化"国家主权内容,实行"高度自治";"凝化"国家主权争议,实行"共同开发"和"内化"和平共处,实行"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对国家主权原则创新思维和运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成果,他对国家主权原则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 论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突破与建构

    20世纪50年代中期,坚持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借鉴中突破了传统发展观.同时,他"以苏为鉴",从社会主义发展起点、发展动力、发展道路等方面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积极探索和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发展路线、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和...

  • 论抗日战争中以斗争求团结的战略思想

    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了以斗争求团结战略思想的正确性,这一战略思想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文章就这一战略思想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作全面阐述.

  • 康德至善论与康德伦理学

    康德的"至善"通常被理解为"最高的善"和"完满的善",即德性及其与幸福的统一.但除此以外,这一概念还指"共同的善"和"最高的本源的善",前者指"伦理共同体",后者指上帝.四种内涵及其逻辑关系不仅形成了康德的至善论思想,而且构成了康德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客体系,反映了康德伦理学的主题及其逻辑发展.

  • 论黑格尔关于善的思想

    黑格尔关于善的思想说出了人类的崇高尊严,揭示了伦理学的根本使命,是比肯定恶更伟大的思想.

  • 简单性哲学与简单生活的“伦理学”——从简单性维度解读维特根斯坦哲学

    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简单性对于理解维特根斯坦及哲学本身都有着重要意义.维特根斯坦是从简单性出发构建他的全部哲学的,其前期后期哲学风格的转变在构建原则上体现为从追求惟一确定性的'绝对简单性'向追求包容差异性的'相对简单性'的转变.在他看来,哲学在本质上是简单的,哲学的复杂性是由于曲解我们的语言造成的,是我们追求简单性思想所付出的...

  • 整合、和谐及发展的哲学意蕴

    通过整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达到全面发展,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的明确目标和重要任务.分析"整合"、"和谐"、"发展"这三个概念,我们不难体会出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唯物论、辩证法及唯物史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

  •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逻辑联系,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物质动力;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发展先进文化,为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代表...

  • 论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即:公民道德建设要从我国多数人的现实道德状况出发,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人的道德境界,切实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确定公民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 论我国的德育传统与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德育传统,它是在中国人长期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套行为规则和生活理念.它强调德高于智、群己和谐,要求礼乐结合、先后有序.强调知、情、意、行的实践,形成了一个全面的综合性规范体系,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价值.

  • 论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与政治文明的演进

    在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含行政体制)的演变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与现代化的一条主脉络.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和现代化过程中,从太平天国革命、戊戌维新、清末新政到辛亥革命的政治建设、政治变革中均以制度选择和权威变化不适应而失败.历史经验表明,在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制度文明是核心,而权威的理性化、世俗化发展则是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的...

  • 中国共产党执政价值观探析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的认识或评价.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维护党的整体利益与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最高纲领与践行党的最低纲领、完善党的执政方式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重大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标准是一个具有多维量度的价值评判体系,其中党的...

  •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全球化视域

    全球化开辟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的广阔视域.它不仅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提出的重要时代背景,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的宏大舞台,而且赋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新的内涵.从全球化视域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 政治参与的意义与作用

    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成员最普遍的政治行为.这种政治行为与一个社会的利益分配与政策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理论,特别是在提倡"政治是过程"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政治参与关乎一个社会的成员对政治系统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对政治参与及其意义与作用进...

  • 论年轻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

    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目标是我党提高执政能力战略部署的题中之义.年轻干部作为领导阶层的主力军,提高其决策能力意义重大.而他们由于思想、作风、素养和经验的差距,受决策制度和机制建设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决策质量尚不符合事业要求.必须通过加强科学发展观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教育;探索现代决策规律特点、强化科学决策能力素养;改革和完善决策...

  • 政策失灵的政府执行主体原因剖析

    文章尝试从政府执行主体即人的角度来探析政策失灵的原因.政府执行主体是影响政策执行的最重要的要素.政府执行主体的利益倾向、价值观、认知水平、执行态度、能力水平等诸多方面的不足,是妨碍政策的顺利有效执行,导致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

  • 关于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变化的评价

    遵循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历程,简评了恩格尔系数在评价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方面的缺陷;在现有统计数据的支持下,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新的评价方法;对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与恩格尔系数与人均GDP的变化进行了对比.

  • 地方政府竞争与中国的经济转轨

    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分权化而非民营化开始的,地方政府及其控制的企业的巨大活力,是中国经济转轨与俄罗斯、东欧经济转轨的主要差异,这是中国经济转轨相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深度发育,一度是中国经济发动机的地方政府,在继续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决定了中国经济的深层结构和增长的基本态势,并且...

  • 论岭南边缘地区原始工业化过程中资本的积累

    作为边缘地区的广西,原始工业化进程面临诸多困境,其中如何解决工业资本的积累是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商业资本流失、企业自身资本增殖缓慢以及外资缺失等问题的论述,证明广西地区在解决工业资金问题时,没有很好的途径,从而丧失了发展的契机.

  • 配偶作为特留份权利主体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法律制度的宗旨必须以效益为价值取向,使法律朝着促进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婚姻家庭的本质在于它所具有的团队特征.家庭财产作为婚姻家庭这一团队生产的"集体产品",应由其家庭成员共同拥有.在死者名义财产中,一般都潜在着家庭成员的应有部分,所以在财产清算时,须将其显在化.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对特留份制度规定的缺失不...

  • 冷战时期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国际关系发展中,经济因素始终是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然而它并不一直起主导作用.冷战时期由于政治、意识形态、民族与国家安全至上等原因,经济因素被长期弱化.尽管如此,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在逆境中曲折地发挥着作用.

  • 农村工业化过程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农村工业化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起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工业化道路.而乡镇企业于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的异军突起,现已成为中国农村工业化的主体与生力军.农民增收致富,离不开农村工业化发展.文章通过回顾当代中国农村工业化发展的历程,揭示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旨在促进...

  • 论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实施以城镇化为主导,立足于城乡要素流动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工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素质;逐步消除二元结构体制和制度障碍;实行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农村土地政策和城乡双向就业机制.

  •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其能否解决好,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能否实现."三农"问题的实质就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就在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 论死缓、无期徒刑减刑后适用假释的考验期

    刑法第83条关于假释考验期限的规定,存在着不周延的问题,无法作为对死缓、无期徒刑罪犯减刑后再适用假释的情况确定考验期的直接依据.根据刑罚的目的和有利于受刑人的原则,10年是假释考验期的上限,在对死缓、无期徒刑罪犯减刑后再适用假释的情况确定考验期限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在十年和剩余刑期中选择一个较短的期限.

  • 论民事习惯在我国民法典中的角色定位

    习惯、习惯法和成文法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这种内在的矛盾性及我国的现实情况决定了习惯不应大量体现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只能将其作为法律的补充渊源,而且应具体内容具体对待.大陆法系国家在制定民法典过程中给习惯的角色定位值得借鉴.

  • 试论我国刑事搜查制度的改革

    我国现行搜查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如立法过于粗疏,缺乏一些重要制度的规定;搜查的决定权和执行权合二为一,缺乏监督;搜查程序缺乏必要限制等.制度上的缺陷反映在执法上,就是搜查权力的滥用给无辜公民的正当权益造成损害.因此,如何构建科学的刑事搜查制度,既能发挥搜查的应有职能,又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就成为我国搜查制度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课...

  • 商法价值范畴论析

    商法价值概括了商法的目的与宗旨,体现着商法精神,决定了商法的独立地位.商法价值是人与法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商法的有用性,包括效益、公平和秩序等价值.商法作为市场交易的基本法,其价值体系应以效益为最高价值.但我国商事立法表现为对安全价值的过度保障,对效率价值重视不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达,商事立法的价值取向应更加偏重效益价值.

  • 和谐社会的制度构建探微

    制度的约束功能与激励功能为社会的有序和谐运行提供保障.和谐社会的建设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制度构建,制度构建既是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和谐社会得以实现的必需保障.和谐社会应有的价值理念则是制度构建的深层次支撑.

  • 批判与超越:试析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的建构

    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和归宿的,而获得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最高价值追求.马克思和谐社会观作为全面的社会发展学说,关注的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诸种因素的综合而协调的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