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术论坛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63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学术论坛杂志

主管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78
  • 国际刊号:1004-443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530022
  • 国内刊号:45-1002/C
  • 邮发代号:48-35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广西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政治学研究
  • 行政学研究
  • 哲学研究
  • 法学研究
  • 经济学研究
  • 文艺学研究
  • 历史学研究
  • 行政学研究
  •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理论逻辑”的时代诠释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基于人与自然这一逻辑前提,从实践角度规定了文化的本质,并立足于现实个人与群众世界的关系视角,强调文化旨在实现对个人需求的关注和对广大群众精神需求满足的统一。作为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文化理论体系,它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还包括这一思想中国化进程的系列成果。遵循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理论逻辑,在于实现对马...

  • 马克思精神品格的当代昭示

    新世纪新时期,马克思勇于求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公而无私、乐观进取的思想品格及严谨治学、注重现实的学术品格尤为值得学习和弘扬。这要求我们实施“意志教育”,培筑意志型人格,塑造民族品格;倡导“尚公重私”,促建和谐社会,共圆“中国梦”;尊崇“经世致用”,探索专项立法,确保学术生态文明。

  • 论列宁党政辩证关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兼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背景下的党政关系

    在俄共(布)领导无产阶级执政活动中,列宁根据俄国当时特有的时代背景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建设学说,致力于构建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的政权体系。在处理党政关系实践中,强调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实行党政“职能分开”和“灵活结合”的有机统一,形成了系统的党政辩证关系思想。系统地研究列宁的党政辩证关系思想,科学地总结列...

  • 核心政治: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考量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人民群众“核心利益”为社会基础、以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为组织方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精神纽带的“核心政治”制度模式。以“核心政治”为主要特征的国家...

  • 福利制度中的政党政治干预——基于英美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研究

    福利国家的变革往往是在党派交替中完成的,政见不同的党派相争会触发新一轮的福利变革。政党政治的干预不仅会影响一国的福利框架与制度安排,而且会影响福利供给的手段与程度,同时也增加了福利政策的可预期性。借助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力量,美国两党对对方的福利主张是全盘否定的,而英国的两党已形成了一定的福利共识,其福利政策偏好已经有所融合。...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特征及发展路径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公民社会提出一些否定的观点,认为公民社会是资产阶级或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容易成为西方反华势力干涉内政的工具。其实公民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当前中国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具有社会主义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基...

  • 真实型领导对下属主动行为影响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需要更为有效的领导风格激发下属的主动性以应对不确定的外界环境。文章通过对470个组织雇员有效调查数据实证探究真实型领导对下属主动行为的影响机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及层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真实型领导能够显著正向影响下属主动行为;下属心理资本在真实型领导与下属主动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传统性在心理资本与主动...

  • 当前政府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阻碍因素与政策选择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步骤,是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升级。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意蕴包括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科学化、治理过程法治化和治理机制规范化。当前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治理成本居高不下、社会力量比较弱小、社会共识较为缺乏、社会失范行为剧增等问题。鉴于此,我国政府必须健全社会治理机制,...

  • 论国家治理体系结构的现代化

    按照国家治理体系的结构划分,国家治理体系由国家制度体系、国家价值体系和国家行动体系构成。在当代中国,国家制度体系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价值体系主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行动体系主要是国家政治权力主体和公民权利主体之间的外在关系与国家政治权力主体和公民权利主体的各自内在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包含着推动...

  • 社会动员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

    根据对社会动员词源演变的历史分析,从动员文化的特殊性、动员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动员内容的内生性对社会动员的内涵进行学理性研究与本土化阐释,明确界定了社会动员的科学内涵,指出社会动员具有嬗变性、目的性、适度性、参与性等基本特征。立足中国现实语境,从变革动员理念、转变动员模式、创新动员方式、强化动员教育等四个层面提出了新时期社会...

  • 新现实主义视角下俄欧关系分析

    新现实主义理论作为国际政治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不仅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而且更加注重国际规则的制定和遵守。在国际政治体系中,俄罗斯和欧盟是两个重要的国际行为体,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和国际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俄欧关系是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关注点。虽然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分歧,如能源问题、经贸问题、地缘安全...

  • 技术经济工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经济发展进程中大量地存在并运行着一类特殊的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工程。这类工程通过创新大技术系统来提升经济主体的理性水平,促进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并重整社会关系,从而构建起新的价值创造平台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持续转变。提高技术经济工程的科学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消解我国经济活动中潜藏的巨大风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

  •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的SWOT分析与选择

    新能源汽车产业承载着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历史使命,建立和以专利战略为基础的知识产权战略是实现其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战略的制定必须深入分析企业内部的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遇、威胁,只有在此基础上作出的战略选择和建议才是科学、可行的。

  • 移动支付初始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快速渗透,移动支付也正在悄然地改变消费者的支付习惯,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结合深入访谈,构建了影响移动支付初始使用意愿因素的模型。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对用户初始使用意愿影响从大到小依次是感知易用性,感知风险,物质奖励,感知有用性,社会影响,个人创新。

  • 中小企业国际化导向、社会网络与企业绩效:研究综述与研究展望

    中小企业国际创业及其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的差异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主题。但以往研究很少关注在同一个经济体当中不同地区的中小企业国际创业是否存在着区别。通过梳理社会网络理论、国际创业理论和制度理论,以中小企业国际化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为研究主线,识别了中小企业国际化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社会网络的中介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的权...

  • “马歇尔计划”的成功经验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产业升级和产能过剩等问题,迫切需要新的开放局面。“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方向。有很多研究称之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两者之间有差异,但在解决资本过剩和产能过剩上有共同点。“马歇尔计划”的成功经验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包括促进建设的政策组合、政府与市场的协调、金融支...

  • 科研卓越框架(REF):英国高校科研评估的改革创新及其价值取向

    2014年12月18日,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公布了大学“科研卓越框架(REF)”的首次评估结果。评估结果表明,英国大学科研质量稳居世界领先地位,大学研究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科研卓越框架是英国在以往六次大规模科研评估基础上进行了较大改革的全新科研评估制度,旨在进一步推动国家创新,提升大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文章总结了英国科...

  • 先秦两汉诸子赋论的时代转换与文学意义

    先秦辞赋承《诗经》“诗言志”传统,又是“贤人失志之赋作”的结果 ,具有明显的“赋志”思想。汉代司马相如时代的“赋心”之作,“主文而谲谏”,多劝谏、多训导、多教化,功能类同《诗经》。“赋神”之作,呈现出“讽谏”的成分大大减少、赋家对政治的关注度大大下降两种文学倾向,“写实”色彩浓厚,文学性相应增强。无论是“赋志”还是“赋心”“...

  • 道情、宝卷中的韩愈故事及其对相关地方戏曲的影响

    在道情、宝卷形式的“湘子仙话”中,韩愈不只是韩湘子的陪衬,他自己也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这里有关韩愈的故事,相对完整,且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在创作上,于历史乃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较相关前代小说、戏曲,则既有相同或近似之处,又有不同和创造,从而使流传已久的文学作品中的韩愈故事更加丰满、完善,也更加世俗化,更有人情味。道情、宝卷中的韩...

  • 如何理解“中国抒情诗”——论叶维廉的中国诗学阐释旨趣

    海外华人学者叶维廉所阐释的中国诗学一直备受学界质疑,质疑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中国抒情。叶维廉深受道家美学、西方现代诗论影响,其所理解的中国抒情诗主要指王维一派“景胜于情”山水诗。他提出“物之情”“纯粹的抒情境界”等说法,推重诗之“画境”胜过“诗情”。叶维廉与王文生同为在美国学术语境中研究中国诗、中国诗学的华裔学者,对中国诗...

  • 建构“生产性”的艺术批评——基于布莱希特、阿尔都塞艺术理论的考察

    20世纪以来,批评大多表现出对意义阐释的青睐,其“生产性”功能被推至突出位置。批评中的“生产性”是指阅读或批评通过对作品材料的意义重构,探寻其中可能存在的多样性,引发一个依靠读者或批评者思维建构起来的意向世界,即批评是一种知识生产、意义创造的增值行为。布莱希特以间离技巧打破传统戏剧的共鸣和净化对观众思想的挟持,意味着观剧具有...

  • 艺术赝品问题的复杂性

    艺术赝品问题十分复杂,不宜对其进行一刀切式的简单否定。赝品时常置艺术评论于尴尬境地,这其中隐藏着两个美学困惑:赝品和原作有无审美上的差异,赝品有无存在价值。从审美特质来看,赝品可与原作媲美,但从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和艺术价值来分析,赝品与艺术相去甚远。赝品也并非一无是处,赝品在追求与原作相似的过程中,复制了原作的原创审美特质,重...

  • 自媒体语境下受众话语权的理性构建——基于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视角

    自媒体传播的平民化、自主化、互动性等特征,使其开创了一个具备公共性特征的舆论场域,为受众话语权的回归提供了便利条件。自媒体传播中存在的网民的非理性表达、网民结构的局限性导致话语权不平等、民粹主义倾向等原因,使受众话语权走向异化。构建良性的公共舆论场域,让受众话语权真正得以实现,需要在国家层面释放一定的政治空间,拓宽舆论诉求...

  • 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三十五年综述

    广西抗战文化自1979年开展研究以来,经历了资料收集整理、研究深化和扩展研究三个时期,在整体性研究和专题性研究两方面着力,在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地位作用与形成原因,党对桂林抗战文化城的领导、抗战文化与爱国主义、抗战精神与先进文化建设、国际文化交流、文化与文艺各门类研究、人物研究、出版物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多成果。21世纪以来,广西抗...

  •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价值定位与实践路径

    大学文化建设是大学发展的重要维度,在推进社会进步和提升大学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全球化既带来了大学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对于大学文化建设形成了挑战。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文化建设应遵循学术至上、人文关怀和国家责任的三重价值定位。在实现路径上,大学文化建设应该从目标设计、激励机制、硬件建设和评价体系构建四个方面努力加以推进。

  • 关于滇西抗战叙事的思考

    抗战叙事作为民族记忆及国家记忆,自当以真实、人性为其叙事准则。然则,由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现代国家建构及意识形态建构方面的曲折历程,导致抗战叙事在中国大陆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过程。文章以滇西抗战为例,通过分析关于滇西抗战的不同叙事类型及其变化,揭示其在中国话语体系中遭遇被边缘化、被遮蔽的过程及原因,并进一步探讨滇西抗战叙事所...

  • 基于新闻史料的桂林抗战国际传播研究

    抗战时期是中国国际传播的发端与发展时期。作为全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广西省会桂林是中外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国际传播的重地。文章通过梳理抗战时期在广西,主要是桂林出版的主要报纸——《扫荡报》(桂林版)、《救亡日报》《广西日报》《南宁民国日报》《柳州日报》和《大公报》(桂林版)的新闻史料,从国际传播学的角度,对当时在桂...

  • 盘古神话的起源与重构

    由于史料的缺乏以及研究角度、方法和所依据资料的不同,对于盘古神话的起源问题,中国学术界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论,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外来说、中原说、苗蛮说、南方壮侗语民族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浪潮下,以盘古神话为个案,分析盘古神话被重构的原因、特点和结果 ,总结出民俗文化事象被重构的一般性规律,从而达到认识和深入分析中国...

  • 《物权法》中抵押权的顺位制度探析

    抵押权顺位制度是《物权法》中抵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抵押权的顺序为抵押人相互之间的关系,为抵押权在实现上的排他效力的重要表现,反映了立法者对抵押权制度的理解和设计,以及希望该制度在现实的经济生活和金融交易发挥怎样的功能。文章分析了抵押权顺位相关法律问题,包括抵押权顺位的实现、顺位固定主义和升进主义的区分,以及顺位抛弃、...

  • 论刑法中“软法”及其解释意义

    通过对社会秩序结构模式的剖析以及对“法”的表现形式的审视,可以在刑法中发现、提出“软法”的概念,并能论证其所具之“法”特性,挖掘其“法”功能。以此为基础,对刑事“软法”之典型形式的刑事政策从司法运用层面进行深化审查,可以发现“软法”并非固化、僵硬的价值决定,其所具有的“法”属性决定了其在规范层面的可把握性与刑法解释层面的可...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