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术论坛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63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学术论坛杂志

主管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78
  • 国际刊号:1004-443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530022
  • 国内刊号:45-1002/C
  • 邮发代号:48-35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广西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政治学研究
  • 行政学研究
  • 哲学研究
  • 法学研究
  • 经济学研究
  • 文艺学研究
  • 历史学研究
  • 行政学研究
  • 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及其出路:从康德、黑格尔到马克思

    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是全球社会和整个资本主义时代的基本问题。康德、黑格尔与马克思虽然对此有着共同的问题域,但理论视角却不同。康德的出路是在修正启蒙的同时推进启蒙,进行道德重建;黑格尔则欲批判和超越启蒙,走向了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伦理共同体;马克思将道德问题从属于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问题,走向了科学社会主义对资...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场语境、哲学基础与治理谱系——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角的解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和实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需要我们从哲学层面对其出场语境、哲学基础和治理谱系进行深度阐释。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中,资本和公正的冲突这一现代性主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出场语境,马克思关于资本、公正和善治的辩证法思想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基础。推进"四个全面"就是推行良好的国家治...

  • 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概念的考辨——基于前《资本论》时期的文本研究

    无产阶级、工人阶级都是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文本论述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特别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对概念史的研究必须通过文本互动,将两个概念置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语境中。前《资本论》时期,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是研究两个概念语境、范畴的重要文献,研读七部代表性经典著作旨在还原马克思、恩格斯在概念使用时的词义语境,考辨"无产阶级"...

  • 医疗决策的儒家家庭主义

    中国社会有注重家庭的传统,一般而言是家庭而不是个人更多的时候成为医疗决策的决定性因素。儒家的齐家情怀与疾病的儒家家庭共担是医疗决策的儒家家庭主义的伦理起点与归宿;"仁心"与"不忍人之心"为医疗决策的儒家家庭主义提供了伦理基石。相信家庭相比个人更能够作出明智的选择,提倡家庭共同参入医疗决策,同时照顾到患者的自律权,在必要时...

  • 中国传统敬业价值理念及其现代转化

    "敬业"作为中国古代处事的最基本态度、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其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丰富的逻辑演进过程,形成了包括严肃认真地对待职业、忠于职守、专心致志做好工作等内容,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涵养、解决敬业缺失问题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价值。发挥传统敬业价值理念的当代价值,需要对其进行现代转化:...

  • 意见走向真理的路径及其启示

    思想源于疑问,疑问表明知与无知的思维矛盾。包含真理和谬误颗粒的意见,以假说的形式呈现出来,构成一己之见,需经群己之辩,凝聚为群体共识,经逻辑推理证明和实践检验,最终辨出真伪。认识经历一个由无知、意见、知识到真理的过程。真理是相对的,在前一认识终点的基础上新的认识又开始,相对真理转化为新的意见,又朝向真理的发展过程。科学研究就是...

  • 谁选谁:人口空心化下贫困村“两委”换届的困境与治理

    打工经济背景下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人口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年持续外流弱化了村民自治的能力和意识,而且农村精英人才的严重流失也致使农村"两委"换届面临着"谁选谁"的尴尬窘境。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贫困,即因穷而空、越空越穷。破解贫困村"两委"换届困境应以主体培育为主:一方面通过发展地方特色...

  • 青年政治组织的界定与辨析——基于类概念内涵与外延比较分析的视角

    学界研究中长期使用各种相关相似概念替代青年政治组织,却忽视其具有的独立内涵和外延及明确的指向性。目前,该概念尚缺一个系统严整的界定。它既具备年轻性、流动性、活跃性、特利性等青年组织特质,还具备政治性、权威性、约束性、价值性等政治组织特质。政治属性和青年构成更是厘定其外延的主要度量,其中前者是根本属性,后者是基本属性。经比...

  • 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基于1978-2015年广西的数据

    通过对广西农村劳动力流动、人口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分析,得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强化效应,农村劳动力流动会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人口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具有时间差异。农村劳动力流动和人口城镇化是引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短期和长期Granger原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自...

  • 互联网金融、风险定价与利率冲击效应

    在移动网络、平台模式和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日渐发展成一种新的金融业态,并对传统金融业的利率体系产生很大影响。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金融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加之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催生了网络平台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的开放性打破了商业银行在借贷中的单边风险定价优势地位,冲击了其以"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由于成本效应、长尾效应...

  • 环境规制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与扩散机制研究

    当代社会工业发展日益快速,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抑制企业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破解企业发展困境的关键方式。通过研究探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含义,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实施绿色技术创新的企业所具备的包括社会责任、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及优势发展等重要优势。同时还探析了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

  • 基于产业结构理论的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产业发展是解决欠发达地区所有问题的关键,产业结构优化则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文章分析了现代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发展趋势,以及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存在的共性问题,阐述了产业结构理论对欠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支撑,总结了产业结构理论对欠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文章指出,欠发达地区要从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产业比较优势向先发优势...

  • 广西文化研究百年演进路径与特色文化研究的形成——近百年广西文化研究之一

    五四时期,广西学人马君武等就开始了文化研究。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一批文化学者来广西教学和因抗日战争爆发南迁桂林定居,广西的文化研究迅速发展,梁漱溟、雷沛鸿、马君武的成果尤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后,广西的文化研究形成新的特点,形成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抗战文化、桂学等特色学科。

  • 社会化媒体的政治传播功能与影响研究

    大众传媒在政治传播过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社会化媒体蓬勃发展,颠覆了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政治传播生态。社会化媒体已成为当今国内外重要的新兴政治传播媒介。应立足于社会化媒体背景,分析社会化媒体及其特性,在此基础上阐释其在政治传播中的新功能,从政治传播主体、受众、媒介...

  • 胡适的媒介内容管理思想——以管理《努力周报》内容产品为例

    胡适媒介管理思想高度重视管理内容产品生产。一是组建强大的撰稿群体,从源头管理媒介的内容生产,保障内容产品的质量;二是受众本位的议程设置,从受众角度考虑内容产品的生产,把受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通过内容产品传播受众最需要的信息,吸引和留住受众;三是践行舆论监督的传播价值观,聚焦负面政治事件、官员腐败、政府以及公共...

  • “文化”与“文明”内涵的马克思主义解读与时代要求

    文化需要自觉创新,文明需要理性创建,唯有如此,历史的车轮才能继续向前。我们所有关于文化和文明的实践统一于意识形态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当中,二者既有重合又有分工。只有当我们明晰了它们各自的概念与内涵,廓清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各自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展开有效的文化创新和文明创建,并真正拥有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主义文明...

  • 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中的文化自觉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要素与过程中均内渗着其文化属性。异质性多元文化交融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主导力弱化,技术性单向理性支配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聚合力钝化与网状化媒介传播驱动下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辐射力窄化,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涵育的时代语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现实情势。旨在增进现代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主要涵括思想政治教...

  • 论古代小说代指性人物的叙事功能及其文学意义——以王婆描写为中心

    "王婆"这一指称符号在古代文献中普遍存在,以古代小说作品较为突出。王婆是古代小说中代指性人物与卑微角色的典型代表,此人物处于实体人物与虚化人物的中间地带,主要是作为功能性角色而出现的,具有符号指涉、关锁情节与"闲叙"生事等多重叙事价值。王婆集多重身份于一身,不属于类型人物或扁形人物,它对于通俗小说创作与发展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 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文体性质再探

    清华简《赤鹄之集汤之屋》与《尹至》《尹诰》编排在一起而位于两者之前,这表明《赤鹄之集汤之屋》在清华简墓主人眼中是《书》一类的文献。从语法、词汇角度研究,可将《尹至》《尹诰》两篇溯源至西周时代,而《赤鹄之集汤之屋》则显示出春秋战国时代的语言风貌。《赤鹄之集汤之屋》有浓厚的巫术色彩,应经过了战国时代楚地士人的增饰。《赤鹄之集...

  • 余怀集外佚文辑考

    余怀一生著述富赡,在诗、词、文、小说领域皆有建树,因其秉持遗民气节,诗文著作不受清人重视,文集不传,至为可惜。近年来,朱志远、李军、杜华平、李金堂等人辑录出版余怀佚文,特别是《甲申集》(外十一种)和《余怀全集》辑录大量佚文,成果显著,但仍有散篇未被发现,今新辑得序1首,传1首,《灵岩九颂》一卷(包括序1首,颂9首,后记1首),总13篇。这...

  • 论先秦“心性”范畴理论内涵的嬗变

    先秦时期,与"心性"范畴相关的思想认识,起源甚早,这一点在西周初期的文诰和诗歌中,有明确的反映。殷周金文资料中,将德看作人心所蕴涵的道德属性,这种思想就是"心性"范畴理论内涵的最早形态。战国中期的儒家学者对此有更加系统的论述,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品性是人禀受于天地、蕴涵于内心的基本属性,这种思想观念充实了"心性"范畴的理论内涵...

  • 论吴伟业的《秣陵春》传奇在清代的传播与接受

    《秣陵春》传奇因涉及易代之变、亡国之恨,以及鼎革之际文人出处等时政内容,颇能满足贰臣、遗民等特定民众的审美需求,因而社会反响较大。其在清代之传播乃"文本阅读"与"搬演观赏"并行,但后者作用更为突出。经南昌沧浪亭、如皋水绘园等雅集搬演,剧作内容、作者意旨等皆得充分解读与研讨,从而产生更大传播效力。而通过对此剧"读后感"与"观...

  • 法益视角下非法集资犯罪立案之困境与出路

    立案是打击非法集资犯罪的第一道关口,立案与否以及立案时间早晚关涉非法集资案件的损失控制。立案的核心标准在于判断是否存在犯罪,而判断是否存在犯罪的核心标准在于是否存在法益侵犯性,亦即立案的核心标准在于判断是否存在法益侵犯。在非法集资犯罪立案问题上,于现实回应层面要牢牢把握法益的解释根本,以是否存在现实法益侵害或者侵害危险为...

  • 资本主权论——宪法理论视野下对公司制度的新解读

    基于宪法的现代国家政治制度与公司制度在形式与本质上有颇多相通之处。文章拟从宪政原则中最基本、最为核心的人民主权原则出发,将公司资本与宪政国家中的人民作比较,在资本经过拟人格化处理的基础上,对资本主权以寻找出对公司制度的另一种解读。资本主权论将有助于对内部人控制与一人公司问题的探讨。

  • 商标法美学功能性的误读与澄清

    美学功能性概念中"美学"与"功能性"并不矛盾;在特定情形下,根据美学功能性排除版权、外观设计与商标的重合,旨在维护自由竞争,并非仅仅为了划分三种制度之间的界限。美学特征对自由竞争的影响较实用特征小,美学功能性独立存在并适用不同的认定标准具有合理性。通过允许他人复制、改进对竞争至关重要的设计,美学功能性不仅不会阻碍,相反会促...

  • 赔礼道歉在环境侵权责任纠纷中的适用

    环境侵权所保护的物质性人格权和环境权益,都能够纳入赔礼道歉的适用范围,因此,赔礼道歉作为环境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并在环境侵权责任纠纷中得以适用具有合理性。在具体适用时,应考虑民法学界和环境法学界的通说以及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并明确以下三点:请求主体可以是自然人、社会组织和人民检察院;侵权人主观上应具有故意;应坚持公开适用原则。

  •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同意权制度研究

    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的同意权制度选择经历了一个从公司机关决定模式向股东个人决定模式的转向过程。我国商业现实中的股权转让诉讼迭出,与《公司法》第71条第2款过于概括抽象且存在立法漏洞有关。就股权转让中的同意制度设计而言,不应忽视公司在股权转让中的同意权地位。股权对外转让同意权的行使决定机制而言,应当属于公司自治的范...

  • 禁止双重危险原则视野下“同一犯罪”之判断与启示——以美国典型案例为分析对象

    "同一犯罪"的判断是禁止双重危险原则适用的核心问题。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典型案例在1932年树立了"要件包含原则",却在近年受到了Grady案"同一行为标准"的挑战,后在Dixon案中得以回归。我国可参考上述判断标准,通过指导性案例或典型案例制度等路径,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确立并应用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 禁止开采区划定和实施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以来,全国共划定了近1万个禁止开采区,有力地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局优化,在确保生态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源头空间管控作用。但目前来看,禁止开采区在划定和实施管理过程中,还存在是否要划、如何准确划定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已有矿业权如何依法、有序退出等多重矛盾与问题。文章围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依法治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

  • 刑事审判话语中的预设现象研究

    已有文献对机构话语尤其是法庭审判话语中的预设现象鲜有讨论。真实的法庭审判现场录音转写语料显示刑事法庭审判话语中的预设现象普遍,预设主体为法官、公诉人、诉讼人、辩护律师、被告人。预设主体在庭审中的预设性话语呈程序阶段性分布,具有个体频度差异性特征。研究表明,刑事审判话语在庭审五个阶段中的法庭调查阶段预设出现最频繁,其次是法...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