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术论坛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63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学术论坛杂志

主管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78
  • 国际刊号:1004-443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530022
  • 国内刊号:45-1002/C
  • 邮发代号:48-35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广西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政治学研究
  • 行政学研究
  • 哲学研究
  • 法学研究
  • 经济学研究
  • 文艺学研究
  • 历史学研究
  • 行政学研究
  • 中西叙事传统比较论纲

    传统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其形成于过去却不断作用于现在,比较中西双方的叙事传统,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深化对自己一方的认识。要想真正懂得中华民族的叙事传统,不能只作自己一方的研究,还需要将其与域外的叙事传统相互映发。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光大中国叙事传统,更具体地说旨在纠正20世纪初以来低估本土叙事的偏见。叙事传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

  • 从“两个转向”到“两种批评”——论叙事学和文学伦理学的兴起、发展与交叉愿景

    论及叙事学和文学伦理学的兴起与繁荣,“叙事转向”和“伦理转向”是无法绕过的话题。什么是“叙事转向”?什么是“伦理转向”?“叙事转向”“伦理转向”的具体内涵及其之于叙事学和文学伦理学的发展有何作用与影响?文章在回答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考辨两大批评派别的兴起、发展与互涉,并尝试性地探讨诞生于中国语境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叙事学之...

  • 模仿律与跨媒介叙事——试论图像叙事对语词叙事的模仿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图像叙事一般不是直接对生活中的事件的模仿,而是对语词叙事已经叙述过的故事的再一次模仿。就模仿与媒介的关系而言,既存在“本位”现象,也存在“出位”现象,前者强调的是模仿时遵循媒介自身的特性,后者强调的则是模仿时在遵循自身特性的同时也跨出自身而追求另一种媒介的美学效果;跨媒介叙事之“跨”,其实也就是跨越...

  • 思辨实在论与本体叙事学建构

    传统的叙事学理论都是基于人类经验,越来越不适应逐渐兴起的“物”本体叙事。借鉴近10年欧美崛起的思辨实在论哲学,可以尝试建构本体叙事学,考察“物”的本质、“物”的存在时空、人与“物”的关系、“物”的力量等如何在叙事中得以再现。“物”本体叙事学可与性别、种族、环境、历史叙事互动,同时还可从本土的道家传统中汲取营养。

  • 安德鲁·马弗尔《致他娇羞的情人》的结构与空间叙事

    17世纪英国诗人安德鲁·马弗尔的名作《致他娇羞的情人》是一首独特的抒情诗。这首诗歌在结构上形成一个“假定-否定-肯定(行动)”的结构图式,三个局部的故事或场景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每一个局部由不相连贯的一个个意象构成为空间意象叙事,形成为特殊的叙事动力,三个局部的场景合而为一,形成连贯、完整的逻辑叙事,空间叙事动力和逻辑叙事动力...

  • 论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理论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立场态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发展,为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 西方智库理论研究现状评析

    智库理论研究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是在不同研究流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些流派包括多元主义、精英主义、新葛兰西主义、制度主义等,从不同角度对智库的属性和功能做了解释。西方智库理论的发展是建立在西方政治社会体系结构上的,强调智库的政策属性也强调智库的社会功能。但是,由于智库研究本身涉及多学科和多领域,智库研究仍然表...

  • 智库研究的热点难点和待探索领域——基于2012—2016年代表性文献的分析

    文章以过去五年(2012-2016)国内发表的智库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首先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智库研究的基本情况,然后指出当前智库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关于发达国家或地区一流智库的研究、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研究、关于中国智库影响力(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等。进一步提出了目前智库研究的难点问题,具体包括可操作的智库...

  • 国家形象跨文化生成机制探究——基于主体认知的分析视角

    国家形象跨文化生成是社会认知的一种,是主体对客体国家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社会环境的认识,必然有“人化”的因素,其生成受到客体、主体、中介和情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国家形象跨文化生成是主体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中介获取客体国家的信息,经过自身的文化选择,从而形成对客体国家认知的思维建构过程,可用文化透...

  • 人的解放的理论叙说及边界分析

    不论是在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实践层面上,人的解放都是一个具有共性的话题,它在特定历史时期以及特定历史人物那里被赋予个性内涵。从原始神话中人们摆脱自然束缚的解放愿望,到近现代大同社会的关注和期待;从西方哲学家对人的解放问题的多种阐释,到现代哲学理念对人的发展的现实关怀;从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想象,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解放及未来...

  • 终极关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价值旨归

    终极关怀是一个关乎人类精神世界最高价值的问题,是立足于人类现实生活对形而上问题的不竭追问,指向人类精神无极境界的探寻,表现为对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观照。这种哲学精神在中西方不同文化境遇中走向了不同价值选择,形成了以道德理性和道德实践为“人本”的终极关怀,以交感依赖和宗教意志为“神本”的终极关怀。澄明“人本”与“神本”的终极...

  •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哲学向度及其现实指向

    2015年11月共享发展理念提出后迅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成为了学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层次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对策。从本质上说,共享发展是一项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战略方针和战略思想,实践中其内涵和意蕴还在不断丰富、嬗变和提升。文章通过全面正确地阐释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时...

  • 守法自律与民法品性——对于民法精神的法哲学思考

    在经验层面上,公民守法的实现机制大体上可以分为惩罚机制、惯例化机制、利益机制和正当化机制四种。相应地,在规范层面上,就对应了四种不同的守法类型,即完全他律型、混合型、部分自律型和完全自律型。在强调守法的自律模式与他律模式不可偏废其一的基础上,理想的民法守法机制建设应当坚持以自律模式为主导、以民法制度为中介,进而通过民法精神...

  • 法律地理学:渊源、现状与展望

    法律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在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获得广泛认同,其旨在研究人、空间、法律之间存在的相互建构关系。法律地理学采用地理学中空间分异、空间结构、地理制图等方法研究法律现象,但目前该学科对“空间”这一范畴仍缺乏统一的认识。空间包括场所空间和领域空间,法律地理学的建构可以基于具象和抽象两类空间展开,法律地理...

  • 从“言说”到“行动”——法学教育模式变迁的知识论考察

    长期以来中国法学教育以概念法学思路下的“言说者”话语所宰制,遮蔽了法学作为古老学问的“行动者”知识传统和实践技艺,远离了其作为一门独特学问的性格和生成基础。对法学的知识基础分析一方面证成了法学教育中“行动者”实践先行的哲学命题,另一方面也揭示:只有在知识论上处理好法学作为“实践技艺”的独特性,才能还原法学作为“实践知识”...

  • 无就业证之外籍劳工劳动保护问题研究

    在社会法理念盛行的二十一世纪,对无就业证之外籍劳工奉行十九世纪之古典合同主义不禁引人深思。将未取得就业证之外籍在华劳工全然排除在劳动法保护范围之外,有违法律公平之价值,有损保护人权之宗旨以及我国国际社会形象,且恐致使外籍劳工非正规渠道就业现象非正常繁荣。立足基本国情,借鉴欧美经验可知:对无就业证之外籍劳工提供一定程度之基...

  • 新制度主义视角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内部化问题治理研究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通过社会组织生产公共服务来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在实践中,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购买存在着以非竞争的购买方式、非独立的承接主体为特征的内部化购买现象,增加了购买失败的风险。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视角为这一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技术环境、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

  • 实践理性视角下腐败的概念内涵探析——反腐败的法治认同功能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对腐败的界定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反腐败的实践问题。学术界对腐败概念已有比较系统、深入的认识,但从反腐败发展的实践要求看,腐败的概念内涵仍需要作进一步的思考。从实践理性的角度准确、全面地把握腐败的概念内涵,有利于推动反腐败斗争的发展。

  • 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演进、基本特点与历史经验

    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党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演进主要历经三个发展阶段:一是1921-1949年的革命与斗争工作阶段,二是1949-1978年改造和较量工作阶段,三是1978年至今的调适与创新工作阶段。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四个基本特点:先...

  • 中庸实践思维与法院纠纷的调解——以一个土地合同纠纷和解案为例

    在法院的纠纷调解中,往往蕴含着调解人对中庸实践思维的运用。这体现出中国法治社会进程中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的特征。在调解过程中,调解者首先具有一种对全局的深刻认知,从而为寻找一种整合性的方案提供条件。其次调解者具备一种转化他者的能力,能够将两级背驰的、秉持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双方当事人“拉”向一种“恰到好处”的中庸状态。总之,...

  • 社会工作视域下的职业生涯教育创新

    社会工作视域下突出自我探索与社会体认的职业生涯教育,助推了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发展,社工的第三方身份所致的合作者角色和资源整合者角色区别于教师的教育者角色,易激发学生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主体性和参与度。以助人自助践行社会正义的社会工作价值同时创新了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更加积极地影响着公平教育、积极教育和素养教育发展...

  • 医养融合的内在冲突及其制度化途径

    医养融合是通过对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进行系统化、科学化配置和管理,为老年人提供集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实质上是对现有传统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的细分整合、转型升级、创新和延续传统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然而在当前我国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分而治之”状态下,在医养融合中客观存在着利益诉求冲突、付出与回报之间冲突以及...

  • 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公私合作制实施的现实动因及完善路径

    我国公办养老机构的管理体制僵化、产权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以及垄断所造成的福利损失是实施公私合作制的现实动因。在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公私合作制的实施有利于弥补政府资金的投入不足、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进程以及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现阶段,健全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公办养老机构公私合作制的制度环境、构建公私合作制的...

  • 基于信息化发展视角下精准扶贫的策略研究

    当前我国在信息化扶贫方面还比较薄弱,信息技术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文章基于信息化发展视角,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技术,科学地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在公共产品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贫困等相关理论的支持下,深入剖析信息化精准扶贫发展受限的根源和症结所在,提出以“挂图作战大数据管理平台、驻村干部管理平台、精准扶贫公共服...

  • 个人特征、企业特征与劳动关系和谐满意度分析——基于2015年皖、粤、吉、新4省(区)中小微企业员工的调查

    文章基于皖、粤、吉、新4省(区)186个不同所有制企业749位员工的调查数据,以个人特征和企业特征为解释变量,构建影响员工与企业之间劳动关系和谐满意程度的Probit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员工性别、在企业工作年限、月工资额、企业规模、每周工作天数、每天加班时间、员工是否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企业能否认真履行劳动合同、企业是否为员工...

  • 西江经济带汽车产业集群生态创新:绩效评价与优化路径

    汽车产业集群是西江经济带最具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集群,但与我国发达地区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西江经济带的汽车产业生态创新能力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为了对西江经济带汽车产业集群的生态创新绩效作出精确评估,文章从创新能力投入、创新能力产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五个方面构建汽车产业集群生态创新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20家...

  • 传承开拓创新——《学术论坛》改版、改革敬告作者、读者

    《学术论坛》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辟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文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学科栏目。2017年起由月刊改版为双月刊,每双月10日出版。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