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学术论坛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63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学术论坛杂志

主管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78
  • 国际刊号:1004-4434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530022
  • 国内刊号:45-1002/C
  • 邮发代号:48-35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广西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政治学研究
  • 行政学研究
  • 哲学研究
  • 法学研究
  • 经济学研究
  • 文艺学研究
  • 历史学研究
  • 行政学研究
  • 里夫希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旅行

    主持人语:本栏目三篇文章从独特的视角厘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深刻内涵.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放到历史的文化传统与现代性语境之中,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品格与丰富内涵。肖琼教授的文章《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的美学重构》,以回溯性的视角,从莫尔的《乌托邦》到马克思以及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乌托邦探索,重新考察马克思主...

  • 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的美学重构

    受当代激进理论家强调要以一种回溯性的视角来看待事物的观点启发,文章以一种回溯性的视角重新考察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的复杂关系,结果发现,马克思主义以其独到的悲剧性视角,从悲剧中发展出一种乌托邦政治学。在现代性的美学视域中重新构筑了乌托邦的内涵及其美学意义。可以说,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乌托邦不是一种对未来的描绘,而是对未来...

  • 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本土化的若干问题

    西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在近四十年本土化进程中历经附带引介、单独研究、全面解读、深层反思、发展建构等阶段,形成了“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消费符号学”“符号经济符号权力”“文化表征与符号传播”“交往行为理论”“语义符号学”等异常丰富复杂的本土化话语形态,使中国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思维得到树立,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提供了理论...

  • 文学的“理论”建构-从韦勒克、伊格尔顿到卡勒

    文学的“理论”建构主要是指从“理论”层面上对“文学”所给予的宏观概括,20世纪的三位代表性人物韦勒克、伊格尔顿和卡勒.在不同向路上对此一问题作出了深具典范意义的探索与论述。韦勒克尝试为“文学”研究建立起一种普适性的“知识”系统.伊格尔顿则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试图还原“文学”作为政治实践的一般性功能,而卡勒基于后现代的多元语...

  • 反对“强制阐释”与“中国审美阅读学”的兴起

    “强制阐释”是一种“去审美化”“去文学化”和高度“理论化”的文学阅读模式,引起了中国学者的质疑和批判,并引发出“中国审美阅读学”的研究热潮.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批评、赵宪章的“形式美学”批评、孙绍振的“文学文本解读学”、王一川的“感兴修辞批评”展示出“中国审美阅读学”的现有成就,实现了三大理论创新:坚持以审美为本位;...

  • 《蔡忠惠赵氏神妙帖》缺名跋非赵明诚所作考-兼论李清照南渡初期的行踪及《金石录后序》的真伪问题

    《蔡忠惠赵氏神妙帖》缺名跋最早由王仲闻从岳珂《宝真斋法书赞》一书中检出,岳珂断为赵明诚所作,实证据不足,王仲闻等学者踵其误,干扰了几十年来李清照的研究。通过内证考辨,可大体确定《蔡忠惠赵氏神妙帖》缺名跋非赵明诚所作。排除这一干扰,李清照南渡初期的行踪及其种种悬疑不仅可以得到澄清,《金石录后序》史实记述的“信而有征”也...

  • 北宋出使文学中的人文地理问题及其文化特征

    北宋与辽交往期间,双方互派使臣,往来频繁。北宋担任出使任务的大半为“词臣”,他们留下了大量的出使诗、奉使语录等。这些作品,反映了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是使臣以中原为标准的审美表达。文化中心意识及“汉唐故疆”的屈辱使得出使文学中既有强烈的文化、民族自豪感,也有现实的无奈与自我宽慰,还有对“北朝”的抵触与贬斥。北宋时外...

  • 二苏对其《策论》的摒弃及二书的流行

    《策论》本是二苏精心结撰的贤良进卷,在两人诸集中结集最早,流传最广,后来却为他们所摒弃。这种态度也为其子孙编集时严格遵循。不过二苏摒弃的只是其不成熟的内容,并不否定其写法。进入南宋,它们主要以《应诏集》之名行世,其中的文章在历代被编选的频度远超二人的其他作品。但读者们也大致是欣赏其文法风格.而商榷其内容。作品尤其是早...

  • 逻辑与方法:司法人权何以证成

    司法人权即司法参与者在司法活动中,基于其角色或身份所应当享有或实际享有的基本人权。尊重和保障司法人权构成司法运作根本的规范性要求。司法人权的确立依赖于对司法人权的证成。道德上的正当性、法律上的合法性以及实践上的可能性构成司法人权证成的三个方面;内部证成和外部证成构成司法人权证成的两个层次。以聂树斌案为例,内部证成揭示...

  • 民法基本原则的立法准则功能理论批判

    在我国,无论立法者是否在他们制定的《民法通则》和《民法总则》当中对民法的基本原则做出明确规定,我国民法学者均一如既往地、一如预期地承认,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我国立法者、司法者和民法学者从事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法研究活动的根本准则。在1986年之前,我国民法学者基于意识形态化的考虑承认这一点。而在今天,他们基于民法基本原...

  • 传播侵害公共利益维度下的“英烈条款”-《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五条的理解与适用

    我国死者人格利益保护制度的演进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批复性司法解释一规范性司法解释一法律——其与传播侵害密不可分。且公共利益的地位在演进中愈发突出。从立法背景、条文内容及民法平等原则考虑,“英烈条款”的核心目的是维护媒体传播所侵害的社会公共利益。据此,该条款所列举的保护客体是穷尽式的;保护对象为已经牺牲、其人格利益已转化...

  • 韩国经济法的历史、现状及改善路向

    经济法在韩国的出现和演进具有其自身特点,与其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确立和政权类型及性质的更迭有着密切关联,也受到了政治民主化与经济民主化两方面的重要影响。韩国经济法虽然受到了德国经济法、日本经济法以及美国反托拉斯法在学术理论和立法体系上的影响,但是其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十分关注与相应时期宪法上经济条款的联系,并以回应本国经...

  • 元明时期国家政权对贵州民族地区的法律治理

    元明时期统治者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法律治理极为重视,无论是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土司制度的设立、推行还是对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治理的具体治策,都能在同时期的贵州发现其印记。因此,对于研究元明时期国家政权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法律治理无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以“国家法”/“习惯法”作为基本研究框架.认为元明时期国家政权在贵州少数...

  • 基于综合效益评价的特色小镇产业遴选与体系构建方法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三星镇为例

    产业遴选是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首要和重要环节。文章结合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三星镇的产业发展特征,合理设定“主导产业一行业一企业”即宏观到中微观的产业选择方法,并构建科学的产业评价体系,科学分析、确定产业发展情况;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产业链构建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模式,从而实现三星镇的产业优化与升级。

  • “大城小镇”协同发展影响因素与路径-基于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证研究

    文章以浙江典型特色小镇企业员工及管理层为研究对象,基于特色小镇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数理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最终,研究以“大城小镇”协同发展为大视角,从特色定位、政企联动、功能聚合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为整体丰富特色小镇建设内涵,提升政府管理与服务效率,带动区域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助推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

  • 特色小镇发展机制探讨-基于中国国情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文章通过对特色小镇在我国产生演化过程的梳理,界定了特色小镇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并运用产业集聚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特色小镇发展思路作了理论的探讨,并结合具体实例,具体分析了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机制相比于国外特色小镇发展机制的独有特色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机制提出建议。

  • 文化治理深化与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建设

    作为汇聚国家精神的载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在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举足轻重。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之一就是深化公共文化机构运营模式与机制的改革,适应政府职能转变与改革的深化;同时,国际文化理念引入带来政策创制与管理体制的变革,途径之一就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文章着眼文化治理实现.从现代公...

  • 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互动的区隔与融合

    文化生产的社会规制与资本规制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在性质与功能指向的差异,也导致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在市场、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区隔。正视文化生产主体权益,尊重受众主体诉求,从而释放落后的文化治理的体制机制、拓展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市场、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公共服务体系与文化产业的互动与融合,是当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

  • 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控制力比较研究

    在“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所有制结构伴随互联网类文化企业的崛起而出现变化。国有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与民营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在不同行业存在较大差异。首先,在数量维度.民营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其次,在盈利能力维度,国有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总营收与净利润优势比民营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更加突出。最后,在...

  • 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三维治理能力

    在世界政党比较视域中,中国共产党可以称之为新时代世界上最有理由自信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依赖于其独特而多维的强大治理能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治理能力涵盖三个维度.即在政党治理中彰显的作为先进性政党的独特核心能力,在国家治理中彰显的作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政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在全球治理中彰显的作为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探寻

    整体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的理论特质,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要求,更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根本属性。作为我国重要治国方略,新发展理念在对新时展问题进行创新性思考和回答的基础上,形成了辩证统一、不可分割、耦合互动的有机整体。文章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和价值论五个哲学层面.围绕“什么是...

  • 中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思想的历史梳理及现实批判

    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了个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实现可预见可操作.但自由权利和价值相对主义的话语逻辑却使其最终陷入了个人主义的泥淖,面临着“个人主义”与“资本政权维护者”双重身份的二律背反,沦为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教育;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作为个体与社会进步的...

  • 接受美学视角下壮剧的传承与发展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广西典型文化代表,壮剧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立足本土,融汇q-西。受众在表演艺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从西方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就是要遵循接受美学规律,融合壮剧本身的艺术特征,充分考虑受众的审美期待等因素,发挥壮剧的审美召唤和审美净化功能,以引发受...

  • 论网络空间中国家形象的传播与塑造

    互联网技术改变着信息传播秩序,也在无形之中重新建构了国家形象。利用网络技术改善国家形象,推动国家发展,需要深入考察网络空间中国家形象的传播逻辑、传播因素及塑造策略。其传播逻辑表现在数字印象流动、不同元素叠加、信息压力传递和个体力量凸现等内在特性:主要传播因素有虚拟技术空间、网络心理环境、多元价值系统、国家实力体现等;...

  • 传承开拓创新-《学术论坛》改版、改革敬告作者、读者

    《学术论坛》是由广西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辟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文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学科栏目。20l7年起由月刊改版为双月刊,每双月10日出版。本刊白1978年创刊以来,承蒙各界厚爱与大力支持,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