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说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3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小说评论杂志

主管单位:陕西省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陕西作家协会;西安工业大学
  • 创刊时间:1985
  • 国际刊号:1004-216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710001
  • 国内刊号:61-1017/J
  • 邮发代号:52-108
  • 全年订价:¥ 235.20
  • 发行地区:陕西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坛纵横
  • 小说形势分析
  • 小说家档案
  • 小说作家作品研究
  • 作家访谈录
  • 海外华人小说研究
  • 西北作家作品研究
  • 论近三十年文学中情爱主题的演变与批评

    情爱是人类生活的中心,也是其区别于动物和其它生物群体的特征之一,所以它也成为文学永恒的主题。由于体验和认识的不同,每个时代有自己的情爱观。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三十年间,中国人的情爱观念与中国人的文学一样,经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综观三十年的文学,特别是小说,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经历了从禁锢到解放、寻找失去的爱、在寻找中迷...

  • 论现当代文学的一个奇异主题叙事

    “土匪”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奇异的主题叙事,这是中国现代独特的历史文化语境的产物。土匪题材为新文学史上少见的题材,再加上土匪自身的复杂性和中国文学环境的特殊性,使新小说家选择土匪故事时慎之又慎。姚雪垠广为人知是因为六十年代的长篇小说《李自成》(李即明政府所谓的“匪首”),殊不知他在四十年代的小说《长夜》就显示了讲述土...

  • 动物小说的寓言与现实存在的隐喻——以《生死疲劳》与《动物农场》为例

    寓言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①而在现当代世界文学...

  • 戈德曼命题和现实

    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是指作家用创作对现实加以反映,还是指现实借助文艺反映自身?这是需要甄别和确定的问题。

  • 小说群治理想之荣衰

    一开始,小说并不是改良群治的上上之选。小说地位由卑贱至显达,历时不短,曲折多多。有识之士的发现,经验的选择,改良人士的青睐,是小说最终显要的促成因素。又尤其是维新人士之看重小说改良群治,更是极大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小说的志趣及其评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们热衷谈论的所谓“当代”,

  • 写作:记载内心的历程——蒋子丹访谈录

    张赟(以下简称张):首先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访问!在很多介绍您的文字中,都会提到您曾是一名话剧演员,对于最终成为作家的您来说,那一定是一段有趣的经历,它对您之后的生活或写作有过特别的影响吗?

  • 这本书似曾相识——自述

    多年前曾听过一件康德轶事,这位大哲学家晚年最重要的工作,是每天认真研读自己早年的著作。记得当时在座连我在内全是三十出头的青年,大伙闻之最直接的反应是哈哈大笑。其笑声虽然并无恶意,想来多少也含了些自恃年少的得意,以及对老迈之人的怜悯吧。

  • 文学之路上的前锋者——论蒋子丹

    蒋子丹是以“编辑”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活跃于当代文坛的。从《芙蓉》到《海南纪实》,再到《天涯》,编辑(或主编)的身份使站在文学幕后的蒋子丹不仅获得了“慧眼”,更获得了“慧心”,更使走上文学台前的她焕发出异彩。早在1985年,蒋子丹即开始创作了“颜色系列”(《黑颜色》、《没颜色》、《蓝颜色》),1990年代初期,

  • 蒋子丹主要作品目录

  • 心灵守望中的精神穿越——评潘向黎长篇小说《穿心莲》

    作为出生在60年代后期的女作家,潘向黎的创作明显带有游弋于“60作家”与“70作家”之间的多重介质。与许多“新生代”作家一样,潘向黎擅长在繁华都市的霓红灯下来打捞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与她年龄相仿的都市白领,她们拥有稳定优厚的收入,生活时尚,讲究品味,名酒吞茗、法国大餐、日韩料理还有高档服饰和化妆品搭建成了...

  • 散文,这一次被宣判为魔鬼——论朱山坡《败坏母亲声誉的人》

    朱山坡的中篇小说《败坏母亲声誉的人》(《钟山)2010年第1期),显然是对马克·吐温《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的一次别有用心的戏仿。我们都知道,《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是对《新约》一再讲述的耶稣受试探的神迹的戏仿——耶稣在旷野上经受了魔鬼的三次试探,而在摇篮里就开始接受诚实信念的熏陶,发育期又与一切诱惑隔绝的哈德莱堡人,却被魔鬼...

  • 部民族志式的“边地奇书”评江洋才让的小说《康巴方式》”

    江洋才让的长篇小说《康巴方式》(《钟山》长篇小说2010年A卷),以其充满魔幻色彩的大胆想象力,洗练干净、隽永悠长的语言,对康巴人生活的民族志式的细节考古挖掘,以及洋溢于文字之间的人性悲悯情怀,书写了一部有关“多民族中国”宏大想象的边地奇书。它的出现,不仅是近年来红极一时的阿来、范稳等作家的“边地写作”的一种延续与创新,

  • 杨译《阿Q正传》的中国文化表达

    鲁迅著作《阿Q正传》的杨、戴译本“The True Story of Ah Q”(以下称杨译本)随着杨宪益先生过世,已成为绝唱。杨先生一生致力于翻译事业,和英籍妻子戴乃迭(Gladys Yang)一起翻译了《资治通鉴》、《红楼梦》、《鲁迅文集》、《史记选》等上百部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作品遍及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门类,约近千万字,被誉为“翻...

  • “我”与“我们”: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双重视点

    沈从文的湘西系列小说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话题,其构筑的湘西世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更是被无数研究者解读。然而,小说中这一世界形成的关键性因素何在?沈从文是如何通过叙述建构这一独特的世界?小说中特殊的“乡土悲悯感”又是从何而来?对此,学界多从小说的情节模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却忽视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即小说所采取的双重视...

  • 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语言艺术的文化解析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女作家,她对中国语言的敏感度和驾驭度令人惊叹,别致的风格和特殊的语言魅力令人称奇。她思维奇巧,比喻独特,下笔准确、精到,语言冷静、机智,极富个特色和个性。她的作品尤其是小说,既拥有女性的细腻和古典的美感,又能揭示人性中的自私、世俗而不掩饰、不做作,美得很真实、平静,令许多...

  • 一个远离当下生活的当代作家:杨显惠论

    杨显惠通过《夹边沟记事》和《定西孤儿院纪事》已经奠定自己在当代文学史的地位,然而当代文学批评显然无法面对杨显惠的创作。

  • 信息时代的信息体小说——由《教授》探析邱华栋创作追求

    新生代作家邱华栋自发表作品以来,以反映都市新人类、新阶层为着力刻画的对象,同时又以智者的敏锐洞察和文人的无能为力表达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物欲横流的恣肆对人们思想的冲击和精神的迷茫。但作家的努力显然不止于此,他在文体上的特异书写、对材料的习惯性选择,显然是有意为之,而绝非是有些评论者所论及的“杂乱”。本文将以此为契机,

  • 论蒋韵小说女性悲情书写的叙述风格

    一 中外文学史上,20世纪前女作家很少(女作家大批出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作品以女性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自然就少。尽管也有不少男性作家也模拟女性的口吻、女性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其中不乏优秀之作,遗憾的是,相当多的作品不仅难有鲜明的女性主体意识,而且深深打下男权文化的思想烙印。

  • 论杨少衡的长篇小说《党校同学》

    杨少衡的长篇小说《党校同学》一经推出,立即洛阳纸贵。在纯文学几乎沦陷到只有圈子里的小众自弹自唱的今天,无论是在纸质媒介还是在网络中,该书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实属不易。一个既不是“美女”,也不擅长自我炒作,为人低调内敛的实力派作家,而且是专写官场题材的新官场小说的领军人物,却能获得读者这样自发的关注,无疑是耐...

  • 中国经验与乡村现场——解读长篇小说《双龙村纪事》

    真实的中国沉潜在历史的表象下,而土地是它的根系和血脉,发现中国首先就是要发现一个乡土的中国。新出版的长篇小说《双龙村纪事》再次将视野放在从结束到农村改革初期的时间跨度内,从社会变革、文化积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书写农村改革的前景和艰难。与大多数作家的专业身份不同,作者谢若武不是专业作家,

  • 复活一座城市的记忆——读梁凤莲长篇小说《东山大少》

    梁凤莲长篇小说《东山大少》(花城出版社2009年出版)以最具广州地缘特色的东山为切入点,以广州百年历史风云为背景,以一群活跃在羊城历史舞台上的男人为主角,以灵动的文字复活了历史场景,唤醒了城市记忆,生动地再现了这座南国城市的百年进程,并以众多的人物形象再次探求了羊城以及岭南文化性格,

  • 评郭琼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手》

    郭琼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手》在人物塑造、环境渲染、情节构思、语言运用等方方面面都显示了作家非凡的想象能力和丰厚的文学功底,小说的深层结构隐含着独特的理性审视眼光和批判态度。小说开篇引人,采用倒叙的手法,再现了十年浩劫期间一代知青的遭遇和梦想,痛苦和觉醒,迷惘和抗争,故事丰厚、情节饱满、细节逼真,

  • 无处安顿的灵魂——评苏童长篇《河岸》

    在1960年代出生的作家中,苏童是为数不多的,至今仍保持着旺盛创作生命力与不懈探索热情的作家之一。很多评论者都注意到了他从先锋到新历史主义再到新写实写作的平稳转型,这是确实的。但苏童的小说无论在形式上如何变换,都有一个不断推进深入、愈发丰茂的叙事主题——“打开人性的皱折”,还原与探索个体在强大的历史、现实推力下所经受的心...

  • 路遥小说人生图景解析

    路遥坚持以“城乡交叉地带”作为小说创作领域,并且主要表现农村知识青年的奋斗、爱情和心理冲突,这与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关系。他说过:“我是一个传统的农民的儿子,一直是在农村长大的,又从那里出来,先到小城市,然后又到大城市参加了工作。农村可以说是基本熟悉的,城市我正在努力熟悉着。相比而言,我最熟悉的却是农村和城市的‘交叉地...

  • 论北大荒知青小说的风俗描写

    风俗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长期沿袭积久成俗,并普遍被认同的各种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一定时代、一定群体所共有的信仰在日常生活领域里的表现。北大荒知青小说中风俗描写成为当代文学中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其中以梁晓声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张抗抗的《隐形伴侣》、肖复兴的《北大荒奇遇》、韩乃寅的知青三部曲《远离太阳的地方》(《天荒...

  • 鲁迅叙事传统的新世纪传承

    鲁迅传统不是新名词,探讨鲁迅传统的论著已经有数十篇;不过,专门探讨鲁迅叙事传统的论著却为笔者迄今为止所未见。促使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是胡尹强教授的长篇小说新著《不成样子》。在可以称之为“文学传统”而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创作构成影响的现代本土作家中,鲁迅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个。不过,能够完整继承鲁迅叙事传统的本土作家并不...

  • 邪恶政治摧残下的爱情悲歌

    关于小说的题目和题材 作者将小说命名为“不成样子”(据说原先拟命名为“黑色抛物线”),在看似平淡的题目中,又似乎含有深意。记得王蒙有本书叫《不成样子的怀念》,其中的文章是记录死去及在世的作家的,在对胡乔木的怀念文章中,他称自己的纪念是“不成样子的怀念”,书中还有对萧也牧、邵荃麟、夏衍等许多作家的怀念文章。这里我感兴趣...

  • 他是一把解剖刀——从中国作协重点作品《超低空滑翔》看张学东

    一 我多次坐过飞机,大型小型、远程近程都曾享用。也多次见过“空难”报道,险情大都在起降时发生。因而后来每坐飞机,起降之时心里未免暗自嘀咕:这次航行,会不会出事故?遂又自慰,我不会碰上的。航空客运史上,“空难”微乎其微,只因出事便是大事,所以显得格外惊心。除了这些,我对航运一无所知。

  • 魅力依旧的魔幻叙事——张学东长篇小说《妙音鸟》读后

    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或许不在于有多少作家借鉴使用了它的技巧手法,而在于这种技巧手法给中国作家的文学观和文学表达所带来的深度化,它让作家在独立的自我意识的支配下走进小说写作的自由之地。就像宁夏青年作家张学东本人在谈论他的《妙音鸟》时所说:“总之,关于这部长篇,我想要说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因为这是迄今为止我写...

  • 读《西北往事》兼谈张学东小说创作的意义

    一 就小说的题旨而言,张学东的《西北往事》(原载《作家)2006年第3期长篇小说专号)是一部讲述“成长的忧伤”的小说。在这部长篇作品中,一个男孩子在少年时代所可能经历的生活的苦难和心灵的迷惘几乎都描写到了。在西部一个偏远的小城,这家人以及周围的人们艰难而坚韧地生存着。爸爸因为爱好艺术(具体表现为吹小号)而与毁灭文化的时代气...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