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意林文汇
省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意林文汇杂志

主管单位: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创刊时间:2005
  • 国际刊号:1007-354X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8170001
  • 国内刊号:63-1064/I
  • 邮发代号:56-36
  • 全年订价:¥ 244.00
  • 发行地区:青海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卷首
  • 悦读
  • 拾贝
  • 专题 百年岁月 铄石流金
  • 河湟
  • 艺苑
  • 经典
  • 芳华
  • 读史
  • 百味
  • 卷首语

    <正>这是高原的春天,阳春五月的新绿和花香,弥漫在生机盎然的草原和田野,就在这忙碌与辛劳交织,希望与梦想并茂的季节,西宁市文联开始主办《意林文汇》杂志。一份杂志,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精神,关照着一方家园!我们将秉承《意林文汇》惯有的宗旨,实实在在关注现实,关注文化,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生活,关注我们共有的前景和未来...

  • 本刊启事

    <正>1、根据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青发办【2012】38号"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与青海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青文新出【2013】16号"关于同意设立西宁雪莲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及《雪莲》、

  • 乡村剃头佬

    <正>家乡将理发称作剃头,称理发师为剃头佬。记得小时候连公社所在地都没有理发店,都是剃头佬上门服务。一个大队两三百户人家,只有一两个剃头佬。他们有互相默认的服务范围,不会因抢了别人的生意而发生纠纷。每户人家按男丁人数计算报酬,每个人一个月剃两次头,年终结账,称之为"包头"。开始时,一个头一年

  • 病友

    <正>公公脑梗病复发,住进了医院。这是半年内第三次发病,吃过饭人忽然昏迷不醒,半边身子不能动弹。抬到医院里,人满为患,赶场一样排到病床,人才算安顿下来。公公住的病房里,隔壁床也是一位脑梗患者。年纪相当,病也相同,大家便用"病友"相称。挂上吊针,躺在床上,公公张着眼睛看这位"病友"。病友和

  • 书痴朱自清

    <正>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他自幼从父母那里接受启蒙教育,喜欢吟诵唐宋名家诗词,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朱自清严谨治学,读书极多,且很有心得,总结他的这些读书轶事,对于后人来讲,很有启发。朱自清在上中学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当时家里每月给他一元零花钱,他大都花在了书店,而且还常常欠账。引发他的哲学兴趣的《佛学易解》...

  • “爱无力”是罪不是病

    <正>不知道为什么,我好像真的很容易爱上一个人,一旦遇上就全身心投入,认真对对方好,还会认真规划未来。然而,这种情感却不持久,我总是在激情之后就冷淡下来,有点"爱无力"的感觉。最近,又遇到曾经的男友,忽然有点动心,却不知道,到底爱,还是不爱……这年头流行什么病?查不出来的精神疾病!不犯病的时候跟正常人一模一样,突然发作起来绝对是...

  • 天才荒木,怪诞之下的隐喻

    <正>200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了一部大型的纪录片——《摄影艺术百年史》。这部纪录片,除了对摄影近百年的历史作了详细的梳理之外,还选择了摄影史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师,做了详细的介绍。而来自日本的荒木经惟,是这部纪录片中,唯一被提及的亚洲摄影艺术家。

  • 苇叶青,芦花白(外一篇)

    <正>在老家的堂屋旁,有一池水塘,因其形状呈三角形,村里的人便叫它"三尖塘"。好像没人清楚"三尖塘"的中央何时隆起了一个小土堆,没人知道小土堆何时变得越来越大。也没人注意土堆上何时就长满了芦苇。反正每到春天,苇芽子或粗或细地便从土堆里拱出来。仿佛一夜间,芦苇就长得比俺们这些孩子们还要高。

  • “潮妈”的家庭会议

    <正>"潮妈"是一位亲戚,按辈分应该叫表姨。因为我们都离开老家,住在现在生活的城市,因此和她家来往比较多。这位表姨素来以对孩子开明、乐于接受新思维而闻名,我们这些小辈背地里都喊她"潮妈"。"潮妈"自己的妈妈是一位个性强硬的女人,教育起子女来简直像打击阶级敌人,该出手时就出手,一点儿也不手软。调皮的"潮妈"

  • 把乡野藏在心底

    <正>常常从书本上读到悲秋的诗句,当秋天真正来临的时候,这个特殊的季节演绎的并不是诗人所谓的感伤,而是一种灿烂与成熟的静美——那片荡漾的明丽如眸的湖水,那抹氤氲的淡向天际的烟岚,那些繁生的色彩宜人的野菜,还有那些好像并不知秋的花儿,都仿佛告诉我们它并不是秋天的代表,盛夏依然,尽管秋色已将大地一点点浸染。

  • 读画记

    <正>读书读累了,我喜欢信手翻阅一些画册,以此消解读书带来的倦意。与画册的亲密接触,让长期住在水泥方阵中的我,不由得心生瓜棚柳巷语,在一派充满田园野趣的意境中,仿佛又回到了纯真的童年,又记起了家乡的原野,又找回了那份久违的童趣。在一种安静的情境中,捧一杯清茶,坐在桌案前,细细端详,看久了,看得入神了,不期然就会进入画的意境当中...

  • 学会倾听(外一篇)

    <正>行走在茫茫人海,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心,你可曾停下匆匆的脚步,去细心观察每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身影?漫步于瑟瑟秋风,欣赏上下纷飞的落叶,你可曾悄悄走近,去静静品味秋天的味道?遥望浩浩蓝天,看到一双双自由自在的翅膀,你可曾闭上双眼,去认真谛听清脆的鸟鸣?倾听,是最大的快乐。

  • 诗意何为

    <正>我们该如何看待诗意?诗人荷尔德林说:我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为何强调栖居的诗意呢?居者有其屋,我们居停在大地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这种居住如果只是为了一个锦绣樊笼或者一个遮风避雨之地,那人生的意义何在?人类是一种精神动物,思想远比肉体更久远。而所谓精神,就是一种人类心灵的诗意存在。笛卡尔所说:我思故我在。

  • 梦里不知身是客

    <正>好像做了一个经年已久的梦,一直视自己为巢湖这座城的"外来客",却在不经意间,已在此生活居住了二十多个年头。而我的父辈,世代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播种,已把根留在了巢湖。可能是身在其中的缘故吧,竟误将故乡作他乡。这种错觉,就像一曲熟悉的老歌,带着一段时光,记录了一个人成长的印记,却因浸淫其间而无从知觉。真正的震撼,是要等隔断一...

  • “买我的脸”

    <正>22岁的哈珀是牛津大学的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他的目标就是还清学费贷款。在一次准备期末考试的间隙,他想吃点东西稍作休息,却一时不知买什么好,看着坐在周围的同学,他顽皮地想,要是有人在脸上做个零食广告,或许自己就知道想吃什么了。

  • 在普洱茶中行走

    <正>文字于我,可能就是因为喜欢,于是在电脑旁不停地敲打。文字陪伴着我度过了无数个白天或者夜晚,有多少个这样的时光,独自一人坐在屏幕前,将酝酿好的思绪倾诉于电脑屏幕上。有的人喜欢喝茶品茶,大概也是出于喜欢吧。品茶之美,美在一种意境,醉在一种情调。我喜欢呷一小口普洱茶,任一种苦涩先在舌齿间荡漾,随后会

  • 古代母亲的别称

    <正>汉朝的时候,四川人把母亲称为"姐"。汉安帝年间的大学者许慎在他的《说文》一书中说:"姐本蜀人呼母之称。"所谓的"蜀人",指的就是四川人,许慎的意思是说,"姐"是四川人对母亲的称呼。由此可见,汉朝的时候是可以把母亲称呼为"姐"的。因此可以看出,古代对于亲人的称呼和后来一些称呼的含义是不同的。南北朝时期,母亲又被称为"家家"。《北...

  • 诗三首

  • 办公室里的理想国

    <正>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办公室算得上许多人的第二个家。然而传统的办公室想想都会让人头大。灰色的办公桌、黑色的坐椅、枯燥的白墙环绕四周……在这种环境中,上班这件事无疑成了"全世界最痛苦的事"。现在有许多公司都在另辟蹊径,试图打造花样百出的办公室,将自然、环保、运动等各种主题融人

  • 故乡的柿子

    <正>清晨,小巷的尽头一个老者在卖柿子。青篾的竹筛上卧着三两个水柿子。鲜红饱满,娇艳欲滴,就像一个个待嫁的新娘,羞涩里有着期待,翘望中有着眷恋。微雨雁双飞,落花柿独立。凝望着一个个温润而鲜亮的柿子,心无来由地一阵悸动。柿子是深秋的心脏,只要你看到它燃烧在枝头,你就会对这个收获的季节充满深情和冀望。深秋,放眼望去,黄叶纷飞,水...

  • 已是春分好时节

    <正>"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在二十四节气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春分了。一个春分的时令,犹如一纸暖暖的宣言,告诉着人们,新的希望已经开始孕育,新的征程又要开始。无论南方北方,春分节气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时节。放眼瞧去,旷野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田野里,小麦拔节、油菜花香;马路边的树木则用蛰伏了一冬的能量,蓬蓬勃

  • 肤浅的快乐

    <正>我有个朋友叫德谟克利特,他今年28岁了,还没有女朋友,想做他的女朋友先要满足他的条件:接受他每天都得抱着自己的6只宠物牛蛙一起睡觉这件事。我还有个朋友叫皮格马利翁,他今年29岁了,还没有女朋友,想做他的女朋友先要满足他的条件:必须每天24小时头顶一台国产电磁炉供他观赏,节假日的时候上头还得摞一大火锅。我还有个朋友叫第欧根尼...

  • 公共意识的养成

    <正>杭州市整治"中国式过马路",四天处罚了2732例,罚款5元至50元不等,再引网友争议。这种行为,常与公共场所喧哗、吸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排队等"不文明"行为一起,被归为"中国式陋习",甚至常引发对"国民素质"的讨论。讨论这些行为,上升到"国民素质"的高度,不

  • 秋日漫步

    <正>秋不打招呼地降临了。那些坐在夏天里等待秋天的人们似乎已经察觉到了,却寻不到秋的踪迹。不同于春风和暖又溢满花香,不同于夏风闷热又夹杂蝉鸣,不同于冬风萧瑟又略带孤寂,秋风透出的是微微凉意和满眼金黄丰收的喜悦。这时候,秋的气息渐渐浓郁。清晨,捧着书坐在那棵噙着露珠的古樟下,阳光金灿灿的,洒落在片片久

  • 那个叫带灯的女子

    <正>前不久,我结识了山区一位乡镇干部,她不知是从哪儿获得了我的手机号,先是给我发短信,我以为她是一位业余作者,给她复了信,她却接二连三地又给我发信。要是平常,我简直要烦了,但她写的短信极好,这让我惊讶不已,我竟盼着她的信来,并决定山高路远地去看看她和生她养她的地方。我真的是去了,就在大山深处,她是个乡政府干部,具

  • 读书的人

    <正>现在因为有英特网,阅读常常不必通过纸质媒介。所以有人说,买书这不是傻吗?网上什么没有,还用花那份冤枉钱?但其实不是这样的。真正的读书不应该在网上,真正的读书人不可能是一个整天挂在网上的人。读书,就是读书,而不是浏览网页。即使你下载电子书,阅读效果仍然无法跟阅读纸质书籍相比。这是肯定的。

  • 混迹名利场

    <正>望着窗外的白雪,琢磨太阳能的发展,在北京这个极为严寒的冬天,坐在家里看一本谈及全球变暖话题的小说,让人觉得世界很奇妙。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新作《追日》,英文原名是"Solar",直译可译成"太阳能",中译者黄昱宁结合小说内容,加上中国文化的意象,恰当地译为"追日"。

  • 幸福就是一起到白首

    <正>邻居有对老夫妇,已经年近七旬,除了逢年过节,一对儿女拖家带口地前来探望,平日里只有老两口相依为伴。听一些老邻居讲,这对老夫妇搬了好几次家了。老先生是一家医院的外科大夫,退下来好多年了,老太太是农转非的家庭妇女,既没有田地,也

  • 学习犹太人的教育智慧

    <正>犹太人的聪明才智举世闻名,全球1300万犹太人,占世界人口的千分之二,却获得了29%的诺贝尔奖。其杰出人才分布在文明的各个领域: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卡夫卡、卓别林、门德尔松、普鲁斯特、茨威格、基辛格……千百年来,犹太人恶劣的生存环境、强烈的危机感,铸就了他们特殊的生存智慧。以色列建国之...

  • 走在宽阔的街道上

    <正>湖口新城建成,高楼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街道一条比一条宽阔。每天晚饭之后,我都会偕同妻子在街道的人行道上散步。看着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场面总会念叨起昔日的往事来。我是上世纪80年代由舜德中学调入湖口二中的,那时候学校的地址是如今悠然茶楼所在地的商贸城,门前是通往彭泽的牛湖公路,对面是一座荒山。荒山上我们还开辟了菜...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