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意林文汇
省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意林文汇杂志

主管单位: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创刊时间:2005
  • 国际刊号:1007-354X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8170001
  • 国内刊号:63-1064/I
  • 邮发代号:56-36
  • 全年订价:¥ 244.00
  • 发行地区:青海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卷首
  • 悦读
  • 拾贝
  • 专题 百年岁月 铄石流金
  • 河湟
  • 艺苑
  • 经典
  • 芳华
  • 读史
  • 百味
  • 制造就是思考

    两把菜刀摆在你面前,张小泉和双立人。张小泉创建于1663年,当年用龙泉之钢铸造,六十六道工序,曾被列为贡品;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得过银奖,还是唯一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的刀剪类商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百年品牌。

  • 老祖宗的“匠人精神”都去哪儿了

    从新石器时代以来,中国的手工艺逐渐发展出陶器、青铜器、玉器、瓷器等,表现出很高的成就,其背后都凝聚着一种“工匠精神”。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工匠精神处于失传的状况。

  • 正逐渐消失的老手艺

    所有精工制作的物件,最珍贵、最不能替代的,就只有一个字——“人”。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仍是安静、安定的。纳鞋底——妈妈的“千层底”最难忘 手工纳鞋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鞋底制作工艺。

  • 独一无二“中国范儿”——线装书延续中国文脉

    众所周知,我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源地。雕版印刷术用于印制书籍,始于隋唐五代,至宋代而鼎盛。雕版书的装帧由开始的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到包背装,最终于明朝中叶出现线装书。所谓“线装书”,即是将已印刷完毕的零散页张集中起来,用订线方式串联成册、可按页面翻阅的书籍。

  • 为什么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成功吞井中国

    大家希望听我讲小说,其实写小说并没有什么学问,大家喜欢看也就过去了。我对历史倒是有点兴趣。今天我想简单地讲一个问题,就是中华民族如此长期地、不断地发展壮大,到底有何道理,有哪些规律?

  • 辅币称“角”的由来

    我国如今使用的货币,有三个单位名称:本位货币单位圆和辅助单位角、分。其中“圆”也作“元”;如今纸币作“圆”,硬币作“元”。有关“圆”和“元”的名称来历,可参看《咬文嚼字》2012年第4期《说“圆”道“元”》,此不赘说。

  • 说“圆”道“元”——人民币单位名称说略

    众所周知,人民币以“圆”为单位,也可写成“元”。“圆”“元”从何而来?人民币为什么以此为单位名称呢?“圆”来源于“银圆”15世纪末,欧洲出现了用机器制作的圆形银币。这种货币成色划一,重量相同,形制整齐,以枚计算,很快传播到世界各地。

  • “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在众多的历史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地方督抚或是边疆将领遇有紧急军情都会飞马传递文书,文书中往往会写道:“紧急军情,六百里加急”。或是“八百里加急。”驿站的驿兵在接到这种文书后必须立即骑马起程,飞速将文书送往下一个驿站,在文书未达目的地之前中途不得延误,而延误的刑罚自唐代以来就是“斩立决”。

  • 当“登科”吉祥话遇上艺术品

    “登科”一直是古往今来,被视为人生的一件大事。为了满足人们的期盼,“登科”渐渐被引申出各种各样的吉语:五子登科、状元及第、三元及第、一品当朝、魁星点斗、蟾宫折桂、独占鳌头等。除了文字,古人还用各种象形图案、吉祥纹饰、吉语钱币来表达这一美好寓意。

  • 趣说古装剧里的穿帮镜头

    在网络不甚发达的21世纪最初几年,一台屏幕鼓得像个球的显像管电视陪我度过了小学时光。那时候只要一放假,孙大圣、紫薇和白娘子就会在电视上望眼欲穿地等着我。不过后来我大学读了中文系,很沾染了一些考据癖的坏脾气。

  • 这“二百五”的来历可真不少!

    一 苏秦是战国时有名的纵横家代表人物,主张联合当时的六国共同抗击秦国,因而身佩六国相印。后来,他在齐国被人杀了,齐王很恼怒,要为苏秦报仇,可一时拿不到凶手。有位大臣替齐王出了一个主意,让齐王编造苏秦的罪名,车裂苏秦的尸体,并把苏秦的头从尸体上割下来,悬挂在城门上,悬赏千金,寻找杀手。

  • 中国人之所长,在于“人对人”

    中国民族精神之所长 伦理情谊为中国文化一大长处,那只是民族精神两特点之一。中国民族精神更有一大特点,即是以是非观念代利害观念。所谓讲理即讲是非,以利害隶属于是非,不以是非隶属于利害,此因中国自古以道德代宗教之故。宗教尚说祸福,祸福之含义在利害。

  • 亦庄亦谐“瘸腿诗”看古人如何“奇葩说”

    清代掌故遗闻汇编《清稗类钞》,记载了一个名叫陶铸禹的人,善说风趣话,还曾经做了三首诗,称之为“嘲世歪诗”。其一:狮子大开口,胡言不怕羞。一等大滑头,吹牛。其二:到处乱唱喏,逢迎太肉麻。轻轻两手叉,拍马。

  • 嫦娥、蟾蜍与玉兔

    月宫里怎样出现了嫦娥 月亮上有一个长袖善舞的美女嫦娥,这是人们关于月亮的最著名的想象。《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述了月母常羲给十二个月亮洗澡的情形:“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 庐山下的陶渊明和他的生死田园

    当日常事物的诗化以及天堂这样的想象力园地被一种在人境俗世中的“结庐”所揭示,我们说是时候回到田园了,因为田园才是陶渊明诗化生存的命脉所在。陶氏田园诗的勃勃生气源自它与诗人在大地上栖居的亲密关系:一种性灵彰显的脉脉温情,同时也体现着与艰辛日常生活的现实关联。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雎》

  • 宋明道学新论——本体论建构与主体性转向(下)

    二、诚乃万物资始与圣人之本 周敦颐对道学本体论建设的贡献还在于,他继承和发挥孟子的“诚”范畴,并将其发展为道德哲学的本体论出发点,为道学的道德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将“诚”理解为人与天的共同本性。

  • 吴丽娱谈“礼与中古社会”

    对一般读者来说,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吴丽娱的研究领域相当冷僻:礼仪制度。虽然现代人对礼制不免隔膜,但在中国古代社会,象征着秩序的礼仪是国家建构政治正当性的核心手段,对古人生活的世界也有重要意义。

  • 如果你知道“存天理,灭人欲”的初衷,就不会责怪朱熹了

    在当代学者张立文教授的说法中,“存天理、灭人欲”是宋明理学中的工夫之路,人们可以通过这六个字所代表的理念来完善自我。但是,“存天理、灭人欲”一方面作为宋明理学家所推崇的进行自我修养的方法得到一众人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受到后世极大的诟病,认为这是“以理杀人”的、压抑人性的一套主张。

  • 古代学校的日常

    古代的学校,除了小学、太学、国子监这样高大上的“贵族学校”外,私人办学之风也十分兴盛。明清时期,私塾遍及城镇和乡村。乡村私塾是比较接地气的教育方式。私塾大多是一师一馆,也就是每所私塾一般只有一位老师。古代有什么样的尊师礼仪?古代的学生又有怎样的上学装备呢?

  • 古代中国如何立法:君主命令就是法律?

    §诡辩的名言 汉武帝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有意识任用一些“酷吏”来担任司法官员,威吓贵族与百官。其中有个叫杜周的最为著名,他足足当了11年廷尉(朝廷主管司法审判最高级官员、名列“九卿”),打破了西汉皇朝自成立以来廷尉任职的时间纪录。

  • 道士为什么都喜欢背一把剑

    只要看看古代小说、戏剧就知道:道士一般都是拿剑的,一般都是像吕洞宾那样,背后背一把宝剑。就没有见过背一把刀的。道士是出家人,天天背一把凶器干什么?而且,为什么喜欢用剑而不喜欢用刀呢?

  • 士无常主、草根纷纷上位的战国时代

    经过春秋时代的长期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不复存在,几个大的诸侯国日益强大,争战不休。到了战国时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诸侯国为获取更多的土地、财富和人口,彼此之间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争夺生存空间。

  • 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如何吃肉?

    我叫宽,楚人,是项羽将军手下走卒。明日项王于鸿门设宴,款待刘邦,嘱我安排酒席。这是一段想当然的开头,在2200多年前之后,我在夜里试着回到公元前206年的咸阳郊外的鸿门,之间隔着2200多年的大雾,白茫茫一片,看不出个由头。

  • 是谁一手缔造了杭州这座城市

    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城市,不管是其文化底蕴还是那些美丽的传说,都让这座城市极富魅力。杭州在历史上,曾经作为南宋的都城,盛极一时。不过,你们是否知道,是谁一手缔造了杭州这座城市?

  • 历史上的战国四公子,春中君的结局最悲惨

    太史公在《史记》中成功塑造了战国四公子的形象,他们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四人皆以“好客”闻名,他们礼贤下士,“争相倾以待士”,广招宾客,借王公之势,“盛养门客、食客、刺客者”,以善养士而出名。

  • 横扫匈奴的名将蒙恬却威为宫廷斗争的陪葬品

    秦朝一代名将蒙恬将军给世人的印象是击匈奴,修长城的武夫角色,那么历史上的蒙恬将军真的就是这样的人物吗?仅仅是一介武夫吗?一、出身官宦世家 蒙恬的出身是非常高贵的,出身于官宦世家、武将世家。

  • 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人性观和善恶论

    一、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人性观 “性”可能是中国古代哲学、伦理学与心理学思想的特有用词或范畴,指事物本身所固有而与生俱来的本性、属性、性质、本质、特性或特点。如告予说:“生之谓性。”(《孟子·告子上》)庄子说:“性者,生之质也。”

  • “中庸之道”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原理

    我们不要嘲笑中庸之道,那是孔子对人类的最大贡献,解释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相互依存的生存之道,是宇宙间所有生命存在的基本原理,谁也无法离开中庸之道而很好地生存下去,谁破坏了中庸之道都会受到惩罚,不要说你的生命多强悍,更不要说你的生存能力了不起,每个生命离开中庸这个区间都很脆弱,不堪一击。

  • 浅析《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文子曰:“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意思是圣人做事,虽然方法和途径不尽一致,但目的是相同的。诸子百家的学说,论述的都是经国纬政的奇谋佳略,不少前辈先贤都浸淫其中,做了深刻而细致的研究。然而后世的初学者往往不善于全面分析,以致于只偏好某一种言论。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