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意林文汇
省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意林文汇杂志

主管单位: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创刊时间:2005
  • 国际刊号:1007-354X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8170001
  • 国内刊号:63-1064/I
  • 邮发代号:56-36
  • 全年订价:¥ 244.00
  • 发行地区:青海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卷首
  • 悦读
  • 拾贝
  • 专题 百年岁月 铄石流金
  • 河湟
  • 艺苑
  • 经典
  • 芳华
  • 读史
  • 百味
  • 史上最有名的八大饭局,你知道几个

    “食、色,性也。”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饭更重要了。

  • 李白笔下的“郁金香”到底是什么方元素

    郁金香原本是荷兰种植最广泛的一种花卉,也是荷兰的国花。但也有人认为,早在唐代中国就有郁金香了,并搬出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客中作》为证。诗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然而,李白笔下的“郁金香”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郁金香花吗?郁金香是何时“落户”北京的?

  • 这门古老学科诞生于先秦时期:借诗与物接通古今

    名物学是一门古老的传统学科,先秦时代即已产生,此后依附于经学而绵延不绝,直到近世考古学的兴起才逐渐式微,乃至被人们淡忘。重新拾起这一名称,是因为人们从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中发现,这一方法可以为传统的名物学灌注新的生命。而在考古学逐步走向成熟的今天,我们完全有条件使名物学成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解决文学、历史、考古等领...

  • 何为《洛神赋》?公子赋、士子画、才子书

    何为《洛神赋》?曹子建之文?顾长康之画?赵子昂之书?中国历史上以一个名字作为载体,承载了这么多身份的集合,《洛神赋》绝无仅有。

  • 一斤诗词半斤酒

    中国古代,诗酒联姻,密不可分,杯盏之间,清浊浓淡,折射出的是人间百态,世事沧桑。而许多诗人更是“借酒浇愁”,“酒后吐真言”,甚至“醉翁之意不在酒”,斗酒之余,即兴成诗,洋洋诗篇中,道出缕缕酒魂,令人叹为观止。

  • 古人也喝奶茶制点心吃海鲜,鱼去腥用薄荷胡椒

    近日,成都图书馆联合四川大学图书馆共同完成4本古籍善本再造,其中包括清代饮食文献《食宪鸿秘》。这本书记录了430多道菜看的制作方法,以江浙风味为主,兼及北京和其他北方地区,书中还普及了当时的饮食禁忌和礼仪。

  • 众神皆爱青花瓷:西方油画中的东方元素

    油画是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早期的油画题材多为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的创作,可分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学院派”“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现代绘画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流派更多,但诸多流派流传时间较短,令人眼花缭乱。没有具体记载说过西方油画中最初出现东方元素是什么时候,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印象派之后东方元素变得常...

  • 古时候锦鲤的作用,不知高到哪去了

    微博是个好地方,因为你总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前不久,朋友向我介绍了一个叫“锦鲤大王”的网红,号称法力无边,有求必应。只要转发祥瑞之王锦鲤便能带来好运,窜升为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大V,俨然一个香火鼎盛的寺庙,过考试、求姻缘、拿驾照、找工作、做生意……,锦鲤教主似乎无所不应,无所不能。

  • 雾霾求生必备工具:你不知道的口罩史

    雾霾深重的大街上,来往行人戴着口罩,看不见表情,甚至看不清人影,这场景细思极恐。但是这层隔着人与世界的一道隔离墙,的的确确给了人一些安全感。回溯口罩的发展历史,从最初单纯遮面、遮挡呼吸到现代以来的医学卫生用途,它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游走在安全与恐慌之间。我们需要它,也着实不希望使用它。

  • 《中庸》与佛老

    《中庸》原为《礼记》之一篇,南宋以后成为《四书》之一书。在《中庸》由“篇”升格为“书”的过程中,佛教与道教(佛老)人士对《中庸》的重视与提倡起到了重要作用。

  • 为虎作伥,伥是什么鬼

    它们生前为虎所噬,是死于非命的可怜之人,然而死后却甘愿为虎驱役,助虎害人,也无怪乎“为虎作伥”成为千年来一应叛逆奸佞、蟊贼狗腿最具代表性的骂名之一。

  • 魏晋书法的儒学精神

    作为中国书法史的高峰,魏晋书法所彰显出的风度和气象是后世始终都无法超越的,它温文尔雅、贵和持中、风流蕴藉、潇洒飘逸,为历代书家所瞩目。这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儒学精神。儒学精神的存在使魏晋书法能始终保持中和唯美的发展状态,并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相契合,最终成为中国书法的典范。

  • 孔子观史:中国历史“百世可知”

    章太炎云:“孔子删定六经,与太史公、班孟坚辈初无高下,其书既为记事之书,其学惟为客观之学。”

  • 一个真儒者最适配的气质为何是“温”字

    《诗》《书》以“温”论德,将“温”作为“德之基”。孔子继承此以“温”论“德”传统,并在“仁”的根基上赋予了“温”以新的内涵:以自己的德性生命融化物我之距离,以热切的生命力量突破一己之限,贯通、契入仁爱之道,完成有限生命之超越,促进人物之成就。后儒进一步拓展引申,使“温”与仁、元、春相互贯通,由此凸显出“温”之生化品格...

  • 《黄帝四经》之“道治”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虽然好恶殊方,各引一端,但其本质都是社会治理学说,目的都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救世之良方。在诸予林立的各种学说中,老庄之“无为而治”,儒家之“德治”“礼治”抑或“礼法之治”,法家之“法治”,学术界都有大量的阐发和论述。然而,对于《黄帝四经》的“道治”学说,人们则很少论及。事实上,这一学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

  • 古诗中的人才之道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诗中除表达爱国情、忠贞气、友情珍、山河美外,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才之道。悉心研读这些诗句,对于我们正确识人、用人、育人,无不从中受到宝贵的启迪。

  • 明代皇家道观与胡同

    明朝时期,大多数皇帝都信奉道教,因此,当时的北京城有不少皇家道观,比如:灵济宫、显灵宫、朝天宫以及大高玄殿等。在随后的数百年历史中,除了大高玄殿还健在,其他道观渐渐衍化成一条条胡同,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 哪道关卡的得失曾多次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曾经有过一段很精彩的论述,“(诸侯)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里的“关”指的就是函谷关。然而,今天这座关隘的故地并不险峻,令人无法联想起昔日的雄伟景象……

  • 科举如何打破“阶层固化”:从一套南宋魁星盘说起

    科举制促成了士大夫官僚的崛起,构成唐宋社会变迁的主题之一。宋代奉行“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的原则,向全社会各阶层开启了科考及第、出仕为官的门禁。诚如南宋戴表元所说:“名卿士大夫,十有八九,出于场屋科举。”

  • 短命的隋朝与中国古代历史最伟大的改革

    历史的改革 开皇九年(589年),隋灭南陈,天下重新统一的那一年,杨坚任命高颍为尚书左仆射,苏威为尚书右仆射,同掌朝政。杨素为纳言,参与朝政。

  • 诡秘的“权谋”(上)

    绪论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明明暗暗,曲曲直直…… 一部廿五史,可以说是一部权谋史,一部悲喜交织的权谋史,一部恩怨错杂的权谋史,一部诡谲叵测的权谋史,一部高妙难言的权谋史。

  • 商鞅,一路走来,一路选择!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 商鞅能令政必行。 这是北宋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对商鞅的评价。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子曾说:“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西汉名臣桑弘羊曾盛赞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 先秦学术思想比较之儒法思想学说比较

    春秋战国时代,封建制度日渐崩溃,社会政治发生很大变动,一时学者纷纷研究补救之道,故在东周时期,产生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到战国时,又出现许多主张法治,反对礼治之学者,故后人称他们为法家、儒家。儒家坚持复礼,法家则主张明法,两家思想学说,处世态度,异处甚多。

  • 向秀、郭象《庄子注》公案

    郭象大约生活在西晋的元康到永嘉之际,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盼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 儒教三个主要阶段的纲领演变

    (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到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争鸣的各家都以自己的方式,述说着对天道、人事的看法。

  • 唐诗中的笛箫诗,你知道几首?

    笛,唐代称之为“龙吟”,因而具有龙文化的特征。唐代诗人李白曾赞美道:“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春日行》赏析

    春日行 【唐】李白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 一部失传已久的绝学,曾国藩、李嘉诚都拿来当床头书

    《止学》,这是一部湮没久远的关于胜败荣辱的绝学,作者王通,号文中子,隋朝大儒,史书中关于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门下的弟子则有大名鼎鼎的唐太宗开国时的一批元勋魏征、李靖、徐世绩、房玄龄等等,所以他对于开创唐代文化思想来说可谓功绩卓绝,此著作是以道家思想论处世之道的典范之作。

  • 七个成语里的睢美春天

    1.人面桃花 唐朝时,有一位到京城赶考的读书人叫崔护。有一次他到城南游玩,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第二年清明,他又去那里郊游,却见大门紧锁,人已经不知道搬到哪里去了,于是就提笔写了一首诗《题城南庄》: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