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7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 创刊时间:1994
  • 国际刊号:1009-960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257015
  • 国内刊号:37-1359/TE
  • 全年订价:¥ 400.00
  • 发行地区:山东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油气地质
  • 油气采收率
  • 综合信息
  •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模式

    为了明确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油气成藏模式,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空间构造格局的叠加和变异以及时间上构造发展的连续和叠加特征,将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变形分为叠加型、改造型和原型3类。构造变形制约着油气成藏环境的演变和油气的聚集与分布,通过对库车、四川盆地西缘和柴达木盆地北缘等前陆冲...

  • 济阳坳陷预探圈闭影响因素

    济阳坳陷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对1995年以来的预探圈闭统计分析表明,影响预探圈闭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条件、勘探程度、地质认识、技术水平和勘探投入等。地质条件和资源规模仍是影响预探圈闭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地质条件优越的富油凹陷或区带,预探圈闭的成功率高,勘探潜力较大。预探圈闭的钻探效果与勘探程度基本呈负相关关系,勘探程...

  • 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油柱高度主控因素及定量计算

    由于部署地层圈闭探井存在很大风险,为了提高该类探井的预测水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计算了济阳坳陷69个区块地层油气藏的成藏动力,分析了净浮力分力小于毛细管压力的地层油气藏的成因,确定了这类油气藏油柱高度的主控因素是流体运移原始动力、输导层倾角、圈源距离、重力、毛细管压力。并应用SPSS软件对这些因素...

  •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和须四段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发育的主控因素

    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测井等地质资料.研究了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砂体成因类型及特征,分析了砂体形成及分布的受控因素。研究区砂体主要由浅水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滩坝砂体组成。古地貌形态对砂体的形成起重要的控制作用。当基准面下降时,来自盆地周边山系的碎屑物质沿高可容纳空间的沟谷带进入湖盆,在河流、波浪和沿岸流...

  • 济阳坳陷原油物理化学性质的主要影响因素

    造成济阳坳陷原油物理化学性质复杂多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原始油气来源差异的影响外,在油气运移、聚集及后期保存过程中,外部环境对原油性质的影响是主要因素。综合研究认为,生油母质及演化程度、烃源岩差异、次生变化(运移、氧化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和断层)、地温和火成岩以及油藏开采等因素造成了济阳坳陷复杂多变的原油物理化学性质。

  • 博兴洼陷沙四段异常压力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

    对博兴洼陷沙四段地层压力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干酪根的生烃作用是形成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碳酸盐岩的深埋藏溶蚀作用形成了局部地区的异常低压,泥岩的不均衡压实作用和同生断裂的泄压作用等对地层压力分布格局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沙四段及其上覆的巨厚泥岩盖层符合压力封存箱特征,结合滩坝砂岩油藏的分布,认为博兴洼陷沙四段主要存在以箱...

  • 济阳坳陷桩海碳酸盐岩潜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鉴于目前济阳坳陷桩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已有油气井的发现,利用平衡剖面原理分析了潜山的形成演化,并划分为6个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潜山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长时期的抬升剥蚀,受风化侵蚀和大气淋滤作用的影响,岩溶作用广泛发育,形成了多套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内幕储层。古近纪以来的拗陷期潜山上覆了巨厚的新生界,为潜山提供了油源和盖层...

  • 济阳坳陷西部馆陶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通过对砂体平面展布形态、岩性和岩相组合、泥岩及砂岩的颜色、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背景的研究,证实了济阳坳陷西部馆陶组发育浅水条件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不是陆上的河流相沉积。临盘油田大卢家地区馆三段主要发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并细分为水下辫状河道、河道间、前缘席状砂3种沉积微相。

  • 利用全岩热模拟方法研究海相烃源岩生排烃过程及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反映实际地质条件下烃源岩的生排烃情况,采用块状样品进行热模拟实验,并运用生烃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其生烃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开始排烃的时间略晚于开始大量生烃的时间,排烃持续时间长于生烃期。而不同的升温速率对大量生烃期、生烃率及排烃效率均有影响。川东北地区下二叠统海相烃源岩在晚三叠纪(220Ma)进入主生烃期,晚侏罗...

  • 东营凹陷古近系岩性圈闭分布及成藏条件

    东营凹陷的古构造、古地貌、古地理环境与沉积体系较好的时空配置,创造了良好的岩性圈闭成藏条件。该区古近系岩性圈闭分为三角洲成因的浊积岩岩性圈闭、砂砾岩体近岸水下扇及滑塌浊积扇岩性圈闭和与滩坝砂体有关的岩性圈闭3种类型。受盆地结构、构造一沉积演化史及主裂陷期发育特征的控制,不同的岩性圈闭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和成藏条件。

  • 临南洼陷岩性油气藏油气充满度主控因素及其模糊综合评价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临南洼陷的重要勘探领域,通过对已钻探岩性油气藏油气充满度的计算及统计分析可知,该区岩性油气藏油气充满度的主控因素包括砂体发育的构造部位和沉积体系,砂体所在的层位、油气藏类型、砂体物性、埋藏深度以及地层温度和压力也对其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该区岩性油气藏油气充满...

  • 东营凹陷北带不同类型砂砾岩扇体“相-势”控藏作用

    “相-势”控藏模式是在东营凹陷洼陷带岩性油藏勘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了验证该模式的普遍性,开展了东营凹陷北带不同类型砂砾岩扇体“相-势”控藏作用研究。在精细解剖该区不同类型砂砾岩扇体和地层压力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明确了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扇三角洲等扇体的“相”控藏特征,划分了不同微相含油界限的物性范围,并揭示了“势...

  • 东营凹陷南坡异常高压分布与油气运移

    东营凹陷南坡异常高压的分布与成藏关系密切,在1500m以下的埋深条件下,可以采用半对数式回归正常趋势线方程求取压实系数,再运用声波时差与地层压力的关系计算剩余压力。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南坡的异常高压在2500m左右开始产生;在平面上,地层剩余压力由洼陷中心向边缘减小,沙三段与沙四段压降特征不同,但主要压降方向均是地下油气运移...

  • 济阳坳陷第三系不整合地层油藏地震描述技术

    针对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岩性、物性、含油性钻前预测难度大,成藏条件钻前预测可靠性程度低,地震描述技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分析了三级不整合地层油藏的相关地震特性,并根据不同序级的不整合特征,建立了针对性的精细地层油藏配套描述技术,形成了以振幅属性、地震相、约束反演为主的一级不整合地层油藏描述技术和以高精度层序分...

  • 陈家庄凸起西段陈22块东营组地层超覆油藏地震描述技术

    古近系东营组在陈家庄凸起西段由西、北、东3个方向向凸起高部位尖灭,形成了大量的地层超覆圈闭。以陈22块勘探实践为例,总结出一套适合于该区东营组地层超覆油藏的地震描述技术。即利用地震资料预处理提高分辨率,在地震剖面上直接识别追踪油层;地震相分析落实有利储层发育区;分频属性分析圈定主力含油小层分布范围,刻画其超覆线的位置;...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年第4期要目

  •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分流河道砂体描述

    分流河道砂体是临南油田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可分为水上和水下2种类型。运用正演模拟、地质统计、地震相分析等技术手段,分析了分流河道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划分了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的分布范围,总结了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临南地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亚相,其地震反射特征为连续性相对较好的中-强反...

  • 驱油剂在孔喉中的微观流动和宏观渗流特性

    驱油剂控制流度比以及其改善吸水剖面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在油藏中的实际渗流特性。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方法研究了牛顿型、幂律型和粘弹型3类驱油剂在单个孔喉中的流动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驱油剂在非均匀并联孔喉模型中的渗流特性。分别给出了牛顿型、幂律型和粘弹型驱油剂在孔喉中的流动方程。孔喉模型中的压力分布表明,粘弹型驱油剂在孔...

  • 磷硅酸盐对三元复合驱油体系传输和转向能力的影响

    三元复合驱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之一,但采出液所引起的采油设备腐蚀和结垢问题制约着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SJT—B助剂是一种磷硅酸盐化学添加剂,具有良好的缓蚀防垢和降低界面张力的效果。为考察聚合物-SJT—B助剂-活性剂DQ和聚合物-SJT—B助剂复合驱油体系的传输和转向或调剖能力,开展了相关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

  •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的渗流特性

    针对渤海某高渗透油藏,单纯依靠聚合物溶液粘度对大孔道中的驱替进行流度控制具有较大难度。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在高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特性的研究发现:随着疏水基摩尔分数的增加,梳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溶液结构增强,在高渗透多孔介质中的阻力系数先增加后降低,但降低的幅度小,而残余阻力系数则一直增加;当疏水基摩尔分数相同时,星型...

  • ASP体系与大庆原油的乳化作用及影响因素

    ASP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之间的乳化作用与该体系提高采收率以及采出液分离的效果直接相关。通过建立的ASP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乳化能力的评价方法,给出了ASP三元组分对乳化作用的影响;并系统评价了作用力和作用方式、油水比、ASP三元组分的类型及质量分数等因素对乳状液的类型和稳定性的影响。碱在乳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质量分数的碱...

  • 聚丙烯酰胺凝胶在裂缝孔隙双重介质中的封堵性能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乌尔禾组油藏的基本特征,为了研究在裂缝孔隙双重介质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封堵能力,在室内建立了3种岩心模型,测试了不同模型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封堵率及耐冲刷性;运用不同浓度聚丙烯酰胺合成的凝胶,在不同注入速度、不同岩心渗透率条件下开展了堵水驱油和长岩心模型封堵评价实验,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凝胶对裂缝孔隙模型...

  • 微生物菌液的界面特性

    借助界面扩张流变测量方法,研究了2种微生物菌液体系与油相形成的界面特性。结果表明,微生物细胞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能够有效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菌液与油相形成界面后,菌液内活性物质在界面上吸附和富集,界面张力迅速降低并达到较低的平衡值。微生物细胞的表面活性存在一个最佳温度范围,可能与微生物的最佳生长代谢温度相...

  • 交联聚合物溶液的剪切稳定性

    采用核孔膜过滤和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高相对分子质量低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反应所形成的交联聚合物溶液的剪切稳定性及降解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交联聚合物溶液对孔径为1.2μm的核孔膜的封堵能力降低,但仍能对孔径为0.4μm的核孔膜形成有效封堵。交联聚合物溶液受剪切作用后封堵性能下降的原因是体系中的交联...

  • 以月桂酸为起始剂合成聚醚磺酸盐型驱油剂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常规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性能缺陷,以月桂酸为原料,经环氧乙烷直接加成、氯代和磺化,合成了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酸聚醚磺酸钠,并对产物进行了单、双酯含量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3%的表面活性剂模拟水溶液,与胜坨油田二区原油的界面张力达到10^-3mN/m数量级;其耐盐达到30000mg/L,抗Ca^...

  • 淀粉-丙烯酰胺低质量分数接枝共聚反应及产物的流变特性

    对作为调剖剂的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反应进行了研究,流变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淀粉与丙烯酰胺质量分数的降低,接枝共聚反应产物的储能模量即弹性明显降低,而耗损模量即粘性的降低幅度较小,反映了产物的分子质量在减小。在低质量分数条件下,由于淀粉易沉降,造成其与丙烯酰胺单体共聚时体系的不均匀反应,体系上部呈溶液状态,而下部为...

  • 正电胶与直流电场综合作用对粘土解膨效应的影响

    为了防止或修复粘土膨胀带来的油藏伤害,利用粘土膨胀实验,研究了正电胶及其加入方案、外加直流电场对蒙脱石解膨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正电胶可以降低已膨胀粘土的膨胀率,其解膨率随着正电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幅逐渐减小;正电胶与直流电场共同作用于粘土时可以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粘土的解膨率;当正电胶质量浓度...

  • 碱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与煤油界面性质的影响

    应用乌式粘度计和电导率仪,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了加碱前后聚合物溶液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线团粒径分布、体相粘度和电导率,考察了NaOH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的分子链、水解和溶液离子强度的影响。用界面剪切粘度仪、Zeta电位仪和界面张力仪研究了NaOH的加入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煤油之间界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

  • 微生物驱替盲端类剩余油的微观实验

    通过微观仿真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了微生物对不同直径盲端内剩余油的驱替作用,比较了微生物、气体和聚合物对水驱后盲端类剩余油的不同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气能够进入盲端,置换出水、气和聚合物溶液不能驱替出的盲端内剩余油。微生物驱具有独特的驱替出盲端类剩余油的优势。

  • 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流变性

    用HAAKE RS600型流变仪研究了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的流变性及其时间效应。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00mg/L的交联聚合物微球在40℃下恒温溶胀10d时,其流变性与相同条件下低浓度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流变性不同。交联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在中等剪切速率(335~1380s^-1)时表现为胀流性,在低剪切速率(60~335s^-1)时表现为假塑性,在高剪...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