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7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 创刊时间:1994
  • 国际刊号:1009-960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257015
  • 国内刊号:37-1359/TE
  • 全年订价:¥ 400.00
  • 发行地区:山东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油气地质
  • 油气采收率
  • 综合信息
  •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研究

    为了探讨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和成藏机理,在对含气组合特征和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断陷盆地发育特征以及油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成藏模式。松辽盆地深层的含气组合包括潜山基底含气组合、断陷期含气组合、断拗过渡期含气组合和深层拗陷期含气组合,不同含气组合的特征不同。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比较...

  • 砾岩油藏流动单元渗流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为例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渗流系数、存储系数和夹层密度等参数将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分为Ⅰ,Ⅱ,Ⅲ和Ⅳ类流动单元,并详细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孔隙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及渗流能力特征。按流动单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流动单元具有不同的渗...

  • 构造因素对塔中地区礁滩体储层的控制作用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台地边缘礁滩储集体的发育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一直以来都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塔中Ⅰ号断裂带地区构造作用与储层发育关系的分析,认为该区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地边缘礁滩体灰岩储层是构造因素及构造控制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大规模构造运动控制区域和局部沉积相的发育,进而明显影响到...

  • 蒙古国东戈壁盆地宗巴音凹陷油气资源评价

    宗巴音凹陷是蒙古国东戈壁盆地的主要生油凹陷,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近期在宗巴音凹陷内的勘探开发异常活跃。随着钻井工作量的增加及地质研究的深入,宗巴音凹陷油气资源的基础状况越来越受到关注。综合运用各种地质资料,首次采用盆地模拟的方法对宗巴音凹陷的油气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宗巴音凹陷下宗巴音组下段"特殊岩性段"为很好的烃源岩...

  • 东营凹陷西部滩坝砂岩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东营凹陷西部滩坝砂岩储层中发现了石油地质储量近1×108t的油藏,滩坝砂岩沉积体具有其他沉积体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总结了不同岩性、不同物性和含不同流体性质下储层的测井组合响应特征和油层、干层、水层识别的具体方法。地层渗透率低和储层压力大是造成该区微电极测井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原因。该区地层水矿化度总体偏高使油层段深、中、浅电阻...

  • 中高渗透砂岩储层地质建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针对中高渗透砂岩储层地质建模中应注意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储层反演、结合沉积规律以及参照常规地震剖面等方法,合理确定砂体边界。针对多方向展布单一砂体或大范围内不同展布方向的多个砂体,在属性参数随机建模中确定变差函数的主变程方向时,应采取在平面上用"流线趋势"作协约束条件、将沉积微相作为主要控制条件的处理方法。...

  • 气水交替驱不稳定渗流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采用GEM组分模块对气水交替驱不稳定渗流特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捕集气饱和度越大采收率越高,对应的生产气油比越小,气体突破时间越晚,通过气水交替驱降低气相流度和增加驱油效率的效果越明显。但随着非润湿相在油层捕集程度的增大,气水切换过程中注入压力增高;对于渗透率小于200×10-3μm2的储层,气水交替驱随着循环周期的增加气水切换...

  • 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开采超稠油机理——以王庄油田郑411西区为例

    在测定超稠油粘温特性的基础上,利用PVT高压物性实验装置测定了二氧化碳在王庄油田郑411西区超稠油中的溶解能力、二氧化碳对超稠油的溶胀和降粘作用,以及二氧化碳与超稠油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超稠油的粘度急剧下降;溶解二氧化碳后超稠油体积明显增大,体积系数最大可达1.311m3/m3;二氧化碳对超稠油的降粘效果明显,且在低二氧化...

  • 中国CDG体系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CDG体系形态结构特殊,具有驱油和调剖的双重效能,良好的耐温抗盐性能及相对于常规聚合物驱更加低廉的成本,近年来将其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CDG驱成为了一种新技术。总结了近十几年来中国对于CDG体系研究的基础成果和现场应用所取得的进展,对于CDG的制备、成胶机理、形成的影响因素、渗流特征、驱油机理、评价方法及现场试验效果等进行了综述,指...

  • 碱对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影响

    为了验证碱对表面活性剂胶束形成的影响,采用紫外探针法测试不同碱浓度下"薁"的吸光值,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不同碱浓度下胶束的几何尺寸,发现"薁"的吸光值随着溶液中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没加入碱时,表面活性剂胶束颗粒高度较大,约为300~400nm;在加入少量质量分数为0.05%的碱时胶束颗粒高度减小为30~70nm;当碱的质量分数增加至0.2%时,胶束...

  • 河流相沉积油藏聚合物驱油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

    以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先导试验区为原型建立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等手段,开展了聚合物驱油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了静态因素和注聚合物因素对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反韵律油层变异系数、正韵律油层变异系数和反韵律油层夹层距顶部位置是影响聚合物驱油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原油粘度、夹层在生产井钻遇时射孔方式变化和...

  • 东营凹陷北部沙四段盐下天然气成因及来源

    东营凹陷北部沙四段盐下天然气以湿气为主,产状为气层气和凝析气。应用天然气组成、碳同位素、轻烃参数和储层流体包裹体等指标分析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同时以各套烃源岩的气源条件研究为基础,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从生气母质和成熟度角度,探讨了天然气的来源。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部沙四段盐下天然气为油型热解气,主要来源于沙四段下亚段烃源岩...

  • 高温高压条件下DP-4泡沫剂的稳定性能评价

    评价泡沫剂质量的主要指标是起泡能力和半衰期,起泡能力越强、半衰期越长,说明泡沫剂质量越好。利用搅拌法,对DP-4泡沫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起泡能力和半衰期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泡沫体系比单一泡沫体系的起泡能力强、半衰期长;当加入质量分数为2%的原油后,2种体系的起泡能力和半衰期均明显降低,说明原油对泡沫剂具有抑制起泡...

  • 《油气地质采收率》再次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近日,从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编委会获悉,由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主办,地质科学研究院承办的《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即第五版)之石油、天然气工业类的核心期刊。本版核心期刊评选,采用了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基...

  •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新生代构造样式及其动力学特征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构造样式类型与展布的研究,阐述了盆地新生代的动力学特征。研究认为:①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新生代的构造样式总体可划分为挤压—走滑构造样式和伸展—走滑构造样式2种一级类型。其中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逆冲叠瓦构造、走滑对冲构造、走滑背冲构造、同沉积背斜、断展背斜、断滑背斜、正花状构造和双重构造等8种二级构造样式类...

  • 中、新生代渤海湾盆地区演化与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

    通过对中、新生代渤海湾盆地区演化过程及典型区带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条件的详细分析,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演化过程可划分为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晚侏罗—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7个主要期次;依据早—中侏罗世、晚侏罗—早白垩世、古近纪沉积区与剥蚀区的叠加关系,可划...

  • 新立油田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

    以新立油田扶杨油层为例,开展了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在取心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储层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为4类,阐述了各类微观孔隙结构的特征。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双重影响使得扶杨油层的储层孔隙结构异常复杂,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和晶间晶内微孔等次生孔...

  •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地层圈闭勘探前景分析

    岩性地层圈闭是川西前陆盆地下一步油气勘探最重要的领域,对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岩性地层圈闭的特征、类型和发育模式的研究可为岩性地层气藏的勘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分析岩性地层圈闭形成的地质基础上,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不整合面、地震反射特征、地层叠置样式、岩性和岩相的变化等标志将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和12...

  • 滨北地区青一段油气向下“倒灌”运移距离和层位的定量研究

    为了研究滨北地区青一段烃源岩所生成油气向下"倒灌"运移的层位,对油气向下"倒灌"运移机制及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滨北地区扶杨油层同时具备2个条件:①青一段烃源岩目前具有足够大的超压;②存在连通青一段烃源岩和扶杨油层的T2断裂,青一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能够在超压的作用下在古近纪末期通过T2断裂向下伏扶杨油层中"倒灌"运移。利用三肇地区14口...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获悉,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再次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有效期从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8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一书中,《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的2007年能源科学技术类期刊总被引频次为899...

  • 平面非均质性对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规律的影响

    对于特低渗透油藏,平面非均质性对储层的驱替效率和油气最终采收率的影响很大。通过考虑特低渗透油藏的储层特征,建立一维油水非混相驱替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重点分析了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及其分布方式对特低渗透油藏水驱油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透率的平面非均质性造成地层平均含水饱和度和地层压力下降,油井出口端含水率升高,驱替效...

  • 新井边际产量计算模型及参数影响程度

    针对胜利油田已进入"三高"开发阶段的现状,为了尽可能避免油田开发中的低工作效率和低效投入,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根据胜利油田的实际生产资料,依据盈亏平衡原理,建立了新井边际产量的模型,分析了投资、成本等经济因素和时率、递减率等开发因素的影响程度,并给出了相关的确定方法。该模型考虑了整装、断块、低渗透油藏和水平井的不同特点,对新...

  • 油气井防砂效果评价方法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防砂效果评价是油气井防砂综合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客观的效果评价有助于评判防砂措施的成败,总结成功的经验,寻找失败的原因。根据油气井防砂前后的生产状态,分析了防砂措施对油气井生产动态3个方面的作用,提出从挡砂效果、增产效果和改善井底流动条件3个方面评价防砂措施的效果,并提出了评价的具体计算方法和标准。最后综合考虑3个方面的...

  •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钻井保护技术现状分析及建议

    为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分析了目前低渗透储层钻井存在的储层保护问题及钻井技术现状。低渗透储层伤害主要包括固相颗粒侵入、液相侵入造成储层敏感伤害、储层水相圈闭伤害和乳状液堵塞等,其中以水相圈闭伤害为主。适合胜利油田低渗透储层的钻井技术较多,但以多分支水平井的开发最为成功,须加强各种钻井技术的联合使用和新型完井液技术的研究。开...

  • 低孔低渗透储层产能预测新方法

    在分析钻井泥浆滤液渗流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泥浆滤液的渗流方程,构建了表征储层渗流特性的参数计算模型,通过统计分析实际的试油结果与所提取的渗流特征参数,建立了根据储层渗流特征参数计算产能指数的储层产能预测模型。渗流特征参数与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参数对比表明,渗流特征参数值能够很好地反映储层的微观渗流特性。库车地区阵列感应测井计算...

  • 非线性时间序列井间连通性分析方法

    基于非线性时间序列的油藏动态分析方法是把油藏视为一个黑箱非线性系统。建立了单井非线性自回归模型和井组非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前者适用于没有进行注水开发的新油藏,后者是针对已经进行注水开发油藏的时间序列模型。在井组非线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中,注入井对地层注水视为对油藏系统的输入信号,生产井的产油量、产水量、含水率和井底...

  • 复杂小断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为了准确客观地认识复杂小断块油藏的水驱开发水平,在中国新近提出的普通砂岩油藏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了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的断块小和断层分布多等基本地质特点,提出了具有复杂小断块油藏特点的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评价软件。应用新方法对真武油田真11断块戴二段第二砂层组的开发指标进行了对比...

  • 考虑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影响的三孔三渗模型

    针对缝洞型油藏提出了一种由基岩系统、裂缝系统及溶洞系统组成的三孔三渗数学模型,它考虑了井筒储集和表皮效应的影响,同时,在建立模型的时候没有忽略二次梯度项,使计算结果更加精确。采用一阶向前差分、二阶中心差分的方法获得了模型的差分方程,用解非线性方程组的Newton迭代法求得了方程组的数值解,并作出了典型压力曲线图。结果表明,由于井...

  • 多层油藏非活塞式水驱驱替效率研究

    中国很多储层都是由完全间隔开的砂层组成的。准确计算水驱驱替效率将为高效合理地开发该类油藏提供理论依据。建立线性多层非活塞式水驱驱替模型,运用达西渗流理论可确定各油层的水驱注入量;综合运用各层等饱和度面运动方程和Welge-Craig方程分析各层的水驱驱替状况与总体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算例分析表明,在总注入量一定的情况下,绝对渗透率和...

  • 宾汉型稠油单斜油藏热凝析带启动压力梯度对汽窜的影响

    针对热凝析带启动压力梯度变化对蒸汽驱汽窜控制机理理论研究欠缺的情况,从蒸汽驱地质物理模式出发,将流体界面细化为汽液和液液界面,从研究2类界面稳定性的角度探讨汽窜控制机理。以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广义达西渗流理论为出发点,确定了单斜油藏2类界面稳定应满足的临界条件,并进一步对热凝析带启动压力梯度动态变化下界面稳定性进行了敏感性研...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