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2.7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 创刊时间:1994
  • 国际刊号:1009-960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257015
  • 国内刊号:37-1359/TE
  • 全年订价:¥ 400.00
  • 发行地区:山东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油气地质
  • 油气采收率
  • 综合信息
  • 断陷盆地油气成藏作用面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在含油气盆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作用形式的界面中,石油地质研究中关注最多的是与含烃流体生、排、运、聚有关的不同新生流体的作用界面。在对断陷盆地生排烃、超压、次生孔隙发育、耗水等界面定义、特征及作用方式分析的基础上,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提出了断陷盆地成藏作用面的概念,初步定义为盆地新生流体运动过程、能量形式及其...

  • “陆相盆地页岩油气资源评价学术研讨会”在厦门胜利召开

    2012年12月9日至12日,由山东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承办的“陆相盆地页岩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厦门胜利召开。来自中国石化勘探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同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及成都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教授们作了精彩的报告。

  • 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特征及机理

    针对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是否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这一问题,从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展布特征、烃源岩与储层对接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是车西洼陷的有效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为“上生下储”型,沙三段4700m以下有效烃源岩存在油气倒灌成藏现象。源储对接关系分析表明,曹家庄断阶带以北洼陷区沙四...

  • 哈密坳陷三叠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

    哈密坳陷三叠系是重要的烃源岩和储层,综合地震、测井、沉积和古生物等资料对其进行层序地层综合划分,将其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各三级层序分别由3个体系域组成,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哈密坳陷三叠系主要发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5种沉积相,其中曲流河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

  • 南苏门答腊盆地构造演化对沉积演化及成藏条件的控制

    南苏门答腊盆地是新生代弧后裂谷盆地,盆地的构造演化明显地控制了沉积演化和成藏条件。早始新世一早渐新世为同生裂谷早期,地堑和半地堑发育,以陆相沉积为主,前三角洲页岩为重要的烃源岩,冲积扇和辫状河砂砾岩为主要储层;晚渐新世盆地处于同生裂谷后期的早期,西南方的海侵使盆地中央为海相沉积,边缘为三角洲和河流相沉积,三角洲中的含...

  •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分布特征

    在对酒泉盆地营尔凹陷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利用地震资料和重点井的测井和录井信息建立不同体系域下不同沉积相与暗色泥地比之间的关系,预测了营尔凹陷下白垩统暗色泥岩的分布。通过测井资料计算泥岩有机碳含量,进一步确定了暗色泥岩中烃源岩的厚度,预测了目的层烃源岩的分布。结果表明,下沟组和赤金堡组湖侵和高位体系域下部发育中强振幅...

  • 罗家地区泥页岩矿物组分含量解释模型构建方法

    罗家地区泥页岩由于岩相变化快、岩性不稳定,其矿物组分含量解释模型构建成为解释难点。为此,从取值方式和建模思路入手对模型进行了对比和优选。取值方式方面,通过对比点一点、段一点和段一段3种不同取值方式带来的差异,结果显示,段一段取值方式的相对误差最小,小于8%,故建议选取段一段取值方式;建模思路方面,在基于体积模型反演的数...

  • 水下分流河道储层内部结构表征——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1层为例

    储层内部结构表征是特高含水期老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例,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的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系统揭示了水下分流河道储层内部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储层中的沉积界面可分为5个等级:五级界面是限定水下分流河道复合砂体的界面,为分布稳定的泥岩...

  • 基于恒速压汞的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长3油层组为例

    为明确特低一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3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为主,发育低排驱压力一粗喉道型、较低排驱压力一较粗喉道型、...

  • 油气藏中气态地层水的存在及其意义

    油气藏中广泛存在烃一水及其他气体和矿物盐类的混溶体系,其相变特征十分复杂,但对油气勘探开发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调研中外有关烃一水混溶体系的资料,着重分析了气态地层水的存在条件及含水烃类,本系的相变特征,结果表明,局部突发性的温度上升、压力减小及混溶体系含烃量增加,均有利于烃一水混溶体系的气化。现今测得的束缚水膜厚度受...

  • 陆家堡凹陷西部地区九佛堂组层序地层格架与分布特征

    应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运用地震、测井与钻井资料,对陆家堡凹陷西部地区九佛堂组层序和体系域边界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层序发育与沉积序列关系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九佛堂组可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3个体系域。低位体系域由3个准层序组构成,自下而上沉积水体加深;湖侵体系域可细分为4个准层序组,总体表现为退积式和加积...

  • 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流动单元划分及合理性验证

    为了提高油藏开发效果,根据大路沟二区油藏的渗流特征,采用岩性物性方法划分了流动单元,并且用判别分析法、微观渗流实验法、生产动态法、井间示踪剂法、数值模拟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研究区共分为A,B,C和D共4类流动单元,不同流动单元分布的相位不同,具有不同物性和微观渗流特征。综合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产能特征、储层吸水状况及见...

  • 济阳坳陷埕北地区变质岩储层特征与测井解释

    针对济阳坳陷埕北地区变质岩油藏有效储层识别和储层参数解释中的难点,在变质岩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补偿中子一自然伽马交会图与暗色矿物含量识别岩性的方法可有效区分煌斑岩类、花岗岩类和闪长岩类。通过FMI测井和裂缝指示曲线对储层裂缝进行识别。采用核磁共振分析孔隙度、FMI分析缝洞孔隙度与声波时差计算有效孔隙度、三孔隙度法计算...

  • 地震多属性非线性反演方法在东营三角洲中的应用

    地震多属性反演的目的是为储层预测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在实现方法上主要有线性方法和非线性方法,地震多属性非线性反演方法多采用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工具进行映射,其反演预测结果比线性方法更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将自然电位曲线作为地震多属性非线性反演的目标,首先,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寻找用于反演自然电位曲线的最优地震属性组合;...

  • 叠前地震反演精度影响因素

    叠前地震反演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但影响其反演精度的因素较多。设计了包含不同速度特征的地质模型,再对基于地质模型提取的地震模型数据体进行反演,将反演结果与理论值进行误差对比,分析了初始约束模型、信噪比、反演子波选取、反射系数计算公式选择对叠前地震反演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精度高的初始约束模型反演结果好于精度...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再获佳绩

    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会在北京如期举行。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所201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的核心影响因子为1.084(平均为0.618),连续2年仅次于《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和《石油与天然气地质》3个老牌的行业优秀期刊,排名第4,成为为数不多的影响因子超过1的中文核心期刊。

  • 剪切方式对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性能的影响

    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流变性能与剪切方式密切相关。采用吴茵搅拌器和近井地带剪切模拟装置,分别对质量浓度为1750mg/L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溶液进行剪切,获得了相近的表观粘度,但其粘弹性和非牛顿性均不同。对比剪切前后的疏水缔合聚合物溶液发现,近井地带剪切模拟装置的剪切末改变溶液粘弹性和非牛顿性的“质”,仅仅改变了其粘弹性和非...

  • 出砂冷采稠油油藏泡沫油研究进展

    稠油广泛蕴藏于加拿大、委内瑞拉、中国等国家,出砂冷采作为一种有效的稠油冷采技术,主要通过形成泡沫油而获得高产油流,因此,加强泡沫油的相关研究对该类油藏的开发至关重要。调研了中外关于出砂冷采稠油油藏泡沫油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从分析泡沫油油藏非常规特征入手,系统介绍了泡沫油的定义及性质,详细说明了泡沫油非常规高压物性及...

  • 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藏微观渗流及开发动态的影响

    基于广义达西定律,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建立了渗透率各向异性低渗透油水两相渗流模型,并基于虚位移原理开发了有限元程序,以大庆油区苏仁诺尔油田苏301断块矩形五点线性注采井网为例,分析了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藏微观渗流和宏观开发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低渗透油藏内渗流速度变化存在显著的延迟效应,渗流速...

  • 浅薄层稠油油藏氮气泡沫调驱适应性研究

    针对河南油田某区块稠油粘度大、油层厚度薄、蒸汽吞吐后期汽窜超覆现象严重,急需转变热采开发方式,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了氮气泡沫调驱的适应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发泡剂静态性能综合评价指数有利于发泡剂的统一筛选;在蒸汽和发泡剂基本注入参数相同的条件下,热泡沫(蒸汽伴随)的发泡剂利用率较高,单位质量发泡剂...

  • 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瞬时压力计算方法

    含有动边界条件的低渗透油藏非达西不稳定渗流模型是强非线性的,难以求出精确解析解,因此,将非达西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特征体现在模型的连续性方程中,建立了能反映动边界移动特征的低渗透油藏非达西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但该模型并不含动边界条件,以便进行数值计算;采用Douglas—Jones预估校正法求得模型瞬时压力的数值解,并通过不动...

  • 油藏流动条件下聚合物溶液老化规律及应用

    为研究聚合物溶液运移过程中老化作用对油田采收率的影响,设计了聚合物溶液的动态老化实验,通过不同体积比的聚合物溶液混合过程模拟新老聚合物溶液混合下的动态老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后聚合物溶液的粘度约等于混合前各自溶液粘度以质量为权值的加权和,与实测粘度的最大差值不超过1.0mPa·s;聚合物溶液的混合老化过程与以往的静态老...

  • 深层水敏性稠油油藏开发方式评价

    深层水敏性稠油油藏衰竭式开发效果较差,选择适用干该类油藏地质开发特点的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区块采收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从油藏实际出发,基于室内注水伤害、添加稳定剂注水和注气膨胀等物理评价实验,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手段,开展了对衰竭式、注水、注天然气和氮气吞吐、吞吐转驱和注气驱等开发方式的优化计算和可行性论证。研...

  • 油田单井可采储量定量预测模型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法和递减法等动态方法测算可采储量时,存在时间滞后性,难以及时反映调整井所增加的可采储量。通过利用油井单井生产动态指标,应用油藏工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理论和矿场2方面对单井可采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产油量和递减率是影响单井可采储量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影响程度确定递减率的主控因素为油藏类型、单井控制...

  •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水脊规律研究

    针对局部底水脊进造成的水平井出水问题,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三维物理模拟系统,研究了底水脊进位置和发展特征,考虑了井筒压降、井眼轨迹和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井筒压降使底水在水平井跟端脊进,导致见水时间明显提前,对水脊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井眼轨迹变化与储层非均质性是底水脊进的敏感因素,与井筒压降共同作...

  • 基于低速非线性渗流新模型的垂直压裂井产能计算

    低渗透储层往往通过水力压裂提高单井产能,垂直压裂井产能的评价对低渗透油田开发尤为重要。基于低速非线性渗流新模型,建立了低渗透无限导流能力和有限导流能力垂直压裂井产能公式,并与基于达西模型和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的垂直压裂井产能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个模型所预测的产能仅在驱替压差非常小时有区别,其中达西模型预测的...

  • 夹层对不同韵律底水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机理——以苏丹H油田为例

    以苏丹块状底水油藏H油田为原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正韵律、反韵律、复合正韵律和复合反韵律底水油藏的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夹层半径、厚度及分布条件下各种韵律油藏的开发效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结果表明,对不同韵律底水油藏,含夹层油藏的开发效果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控水效果随着夹层半径的增大而变好;夹层厚度对开...

  • 苏北盆地湖相碳酸盐岩油藏油井生产特征及开发技术对策

    苏北盆地金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发育l套储油能力较好的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受不均匀溶蚀作用的影响,其平面非均质性强,局部地区孔隙度较大,但连通性差,储层渗透率低。湖相碳酸盐岩油藏油井的生产特征与砂岩油藏油井的生产特征完全不同,表现为自然产能低,实施酸化措施后产量提高幅度大;不同位置的油井产油量差异大:投产初期含水率高;油井产...

  • 相对渗透率调节剂作用机理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与岩心流动装置相结合的优势,研究了相对渗透率调节剂的控水机理。为了从分子层面考察相对渗透率调节剂调节油水渗流的原理,构建了油水混相通过负载于二氧化硅表面的相对渗透率调节剂的动态模型。结果显示,聚合物分子在水相中呈舒展状态,而在油相中呈收缩状态,油相压缩相对渗透率调节剂膜;模拟计算油水混相通过相对渗透率...

  • 深井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影响因素

    考虑钻井液渗滤造成井壁岩石孔隙压力变化和钻井液与地层岩石温差产生的附加应力和应变,推导了孔隙度与孔隙压力和温差的理论关系,建立了考虑孔隙压力、温差及孔隙度变化的深井安全钻井液密度窗口计算模型。应用模型计算结果表明:①深井钻井井壁岩石与钻井液温差一定时,随着钻井液渗滤作用的增强,井壁岩石孔隙压力增加,导致坍塌压力增大,...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