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艺术教育
部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艺术教育杂志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79
  • 国际刊号:1002-8900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13
  • 国内刊号:11-1188/J
  • 邮发代号:82-109
  • 全年订价:¥ 56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专家论坛_艺术与经济:艺术经济学之建构发展
  • 问学
  • 艺术学理论
  • 音乐与舞蹈学
  • 戏剧与影视学
  • 美术学
  • 设计学
  • 审美与教育
  • 艺术广角
  • 艺苑长廊
  • 以美育人 以美启智——艺术教育推动我国美育事业新发展:通识教育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呼唤创新发展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的手段给人们以情感的熏陶。其对于改造人性、改造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美育在古代已受到重视,但"美育"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1795年德国美学家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的《美育书简》,是第一次在美学史上提出的比较系统和全面的美育理论。

  • 普及戏剧教育 铸造多彩人生——多方合力推动中小学戏剧教育向前发展

    观看戏剧,对许多中国人而言仍然是一件小众的活动,而参演戏剧就更是遥不可及。但与成年人不同,对青少年来说,看戏或者演戏正在变成"家常便饭"。从课本剧到原创剧,从话剧到戏曲、音乐剧、校园舞蹈剧……近几年,随着"戏剧进校园"活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体验到戏剧的魅力。

  • 校园舞蹈在盛夏里绽放——“舞蹈进校园”项目推动中小学舞蹈教育普及化进程

    "舞蹈进校园"项目源于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吕艺生的研究成果。从2011年开始,吕艺生开展了对素质教育与舞蹈美育的研究,其研究成果《素质教育舞蹈》丛书促成了"舞蹈进校园"项目的真正落地。北京市教委根据吕艺生的研究,于2014年率先在全市50所中小学进行试点工作。

  • 对接与拓展中的黑龙江舞蹈教育——首届黑龙江省校园与社会舞蹈教育研讨会综述

    2016年5月27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组织下,黑龙江省内18所大专院校、12所社会舞蹈培训机构,以及《艺术市场》杂志、《艺术教育》杂志、省内各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60余人齐聚一堂,召开"首届黑龙江省校园与社会舞蹈教育研讨会"。会议围绕黑龙江省校园与社会舞蹈教育的现状和供需关系,搭建校园与社会舞蹈教育共享平台,以及了解和谋划黑龙江...

  • 在探索中迈步前行——机遇与挑战中的艺术类大学生创新创业

    又是一年毕业季,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即将走出校园,直面社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历来为国家和社会所重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早已不再拘泥于毕业后立即就业的传统进取模式,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眼光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比如出国深造、支教、创业等。

  • 以互联网力量助推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是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发展理念之一。创新创业逐渐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

  • 面向文化业态管理的社会艺术教育机构信息管理平台构建

    社会艺术教育,是指学校以外的组织机构、团体或个人对社会成员所提供的艺术教育服务。社会艺术教育又进一步拓展为政府兴建和管理的公益性校外教育机构、非营利性的民办教育机构、经营性的校外培训机构、社区艺术教育等多种提供方式并存。

  • 我的社会艺术教育观

    社会艺术教育,是相对于学校艺术教育而言的。人的一生,活到老,学到老,也可以说受教育到老。作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其把握世界的方式须如同马克思所精辟阐述的:既有物质的方式,即经济的方式;也有精神的方式如政治的、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和艺术的方式等。而以艺术的即审美的方式把握世界,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所不可或缺的。

  • 培育高素养公民赖以成长的艺术环境

    2016年1月,全国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工作委员会日前在京成立。全国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工作委员会将建立国家主管部门、艺术院校、行业组织和教育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构建全国社会艺术教育机构的主体网络,探索艺术人才的先进培养模式,开展全国社会艺术教育行业活动及人才的培训、培养工作,以推动社会艺术教育取得更好的发展。

  • 戏剧服装材料质感对风格体现的教学实践

    在戏剧人物造型设计的课堂教学中,设计风格要服从艺术规律,要适应不同艺术形式,还要服从材料的各种条件。文章认为,应鼓励学生对原有材料的处理进行多向触角的延伸,扩大对角色进行深入刻画的领域。此外,还可以协调戏剧人物创作整体风格上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使服装设计呈现出结构上的层次性、逻辑上的条理性以及效果上的可观瞻性。

  • 设计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

    设计处于科技与文化二元领域的边界语境,一端连接着科技,一端连接着文化,具有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生动力。文章从设计自身的发展和演进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驱动作用,设计的实践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支撑作用,设计的思维观念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提升作用三方面,分析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

  • 试析新疆哈萨克族“阿依特斯”艺术的文化魅力

    "阿依特斯"是新疆哈萨克族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形式,是对哈萨克民族文化集中、全面、生动的体现。文章从文化特质、文化自觉、文化精神、文化张力四个方面,对"阿依特斯"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具有实践性、调查性、理念性的支撑。

  • 近代中国音乐在民族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学堂乐歌的民族国家想象为例

    学堂乐歌是在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近代音乐向西方学习的最初产物。大多数学堂乐歌以新民、启蒙、改造国民为目的,积极传播民族国家观念,塑造共同体意识,顺应历史发展变化,回应时代社会要求,在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学堂乐歌的缘起和产生,并对学堂乐歌传播民族国家观念和塑造国家认同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 丢勒的绘画观与意大利艺术理论的渊源

    按照欧洲文艺复兴所叙述的艺术史历程来看,阿尔布莱希特·丢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年)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西方艺术史中占据着极为特殊的位置,成为文艺复兴价值观中的极受关注的全才。在对丢勒的艺术及其艺术理论被接受、被批评、被研究的进程当中,笔者发现学者们总是将丢勒的艺术成就一再与意大利的艺术大师们进行比较。文章试图...

  • 管窥晚清两江师范学堂设计教育的办学形式

    晚清设计教育在经济体制、政治形势、文化背景等多种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根据其培养目标的不同,教育方法和办学形式也随之调整。文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两江师范学堂的学制变革、课程设置、教员与师资三方面进行阐述,尽力还原晚清时期两江师范学堂的办学形式,认为其中的成功经验可为当今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研究线索和借鉴。

  •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五年制音乐教育专业为例

    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在高职院校五年制音乐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为适应新时期对小学音乐师资和学生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需要,作者认为,应调整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设立钢琴即兴伴奏课程评价指标。同时,学校应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研,通过国际交流,吸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上的成功经验,这样...

  • 浅析适用于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民间儿童歌曲

    在我国各个地区,许多优秀的民间儿童歌曲代代相传,真实地记录了儿童在生活、劳动、戏耍等方面的种种童趣,同时展示了他们单纯、美好的心灵。如果能把这些优秀的民间儿童歌曲扩充到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将对引导孩子热爱民族音乐、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作者对民间儿童歌曲进行初步地分析与甄别,认为应将放牧山歌、嬉游歌、摇儿歌、歌...

  • 高校钢琴艺术指导课程教学规范设置的重要性研究

    钢琴艺术指导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校钢琴艺术指导课程存在课程设置随意性较高、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等多方面的问题。文章主要论述了高校钢琴艺术指导课程教学规范设置的重要性,及其对人才培养效果等方面的影响。

  • 音乐教育载体初探

    文章从音乐教育载体的内涵入手,论述了几种目前学术界对于音乐教育载体的主要观点,包括活动论、要素论、手段论、中介论。文章进而从不同角度,对于音乐教育载体进行分类,例如可分为语言载体、行动载体、物质载体、精神载体等。同时,对音乐教育载体的功能和作用加以论述,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高校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是一种普遍而深刻的教育形式,是美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音乐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契合之处,以期引起高校的重视,从而加大音乐教育的力度,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

  • 从历史角度透视高校声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高校声乐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声乐人才,对我国的声乐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根据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的现状来看,有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文章从历史角度对高校声乐教育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高校声乐教育的实际情况,探讨高校声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 浅谈民族声乐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以谢艳丽声乐教学为例

    谢艳丽是哈尔滨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教授。从教26年来,她为开拓科学的民族声乐发展道路砥砺前行,培养出多位声乐表演的高端人才,为民族声乐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谢艳丽的教学方法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的基础上,对中西方声乐教学理念进行的融汇贯通与创新。文章对谢艳丽民族声乐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声乐爱好者和声乐教育...

  • 简述声乐表演过程中情感的重要性

    声乐表演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技巧。声乐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表演形式,其意义以及魅力就是声乐的多样性以及个性,这也决定了声乐不同形式的表现风格。声乐作品需要通过旋律、节奏和速度等演唱要素表现出来,经过演唱者独具个性化的演唱技巧以及演唱风格进行二度创作。文章分析了如何提升声乐作品在演唱过程中的表现力,并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

  • 关于民族声乐和民族唱法概念界定的研究

    民族声乐和民族唱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界定,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为深入研究民族声乐与民族唱法的界定问题,文章分别对民族声乐和民族唱法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并重点阐述了民族声乐和民族唱法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国音乐学界提供民族声乐和民族唱法二者概念界定上的理论支撑和参考。

  • 女性声乐艺术家刘凯的艺术经历和演唱风格探究

    刘凯是哈尔滨德高望重的声乐艺术家、声乐教育家,为哈尔滨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独特的演唱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文章总结了刘凯西洋声乐艺术的学习之路,并分析其演唱风格特征,以期从中梳理出哈尔滨声乐艺术发展的特点。

  • 宣礼歌的音乐对比与分析

    对于回族音乐的研究,在中国民族音乐学术界占有一定的地位。如何将回族音乐的研究推向历史的新高,在中国民族音乐学术界继续保持应有的地位,是音乐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广西桂林与宁夏同心的两首回族宣礼歌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现象及背景,以期为回族音乐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 《唐风》《魏风》的音乐之美与春秋时代的音乐变革

    春秋时期晋地诗歌主要有《诗经·唐风》中的12首与《诗经·魏风》中的7首,反映了晋地诗歌的创作风貌与晋地早期历史城邑生活的各个方面,纪实性较强。晋地诗歌音韵优美,多以两节或三节的复调形式出现,语言生动,反映了春秋时代变化后的文言的诸多特点,并在艺术性和思想性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文化变革,雅乐向俗乐转变,《唐风》《...

  • 咏叹调《我是头人的女儿》演唱中形象思维的运用

    思维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高级阶段,人的思维能力越强,创造力越大。形象思维在声乐演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形象思维的运用也是较好地完成声乐演唱的重要手段。演唱者只有时刻注重形象思维的培养,不断积累个人生活阅历,才能在演绎声乐作品时灵活地运用形象思维。文章以咏叹调《我是头人的女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演唱者对歌词的理解、人物形象的...

  • 莱斯比基声乐套曲《四首抒情诗》的演唱研究

    意大利作曲家莱斯比基以印象派为基调,创作了大量独树一帜的声乐作品,其中,声乐套曲或组曲占了很大的比重。文章从歌曲的歌词、曲式结构、调性、和声色彩、演唱处理等方面,对莱斯比基创作的声乐套曲《四首抒情诗》逐一进行分析和研究。

  • 韦伯的音乐戏剧观及《猫》的音乐分析

    随着社会审美和艺术风貌的走向,集众多艺术形式为一体的音乐剧也在不断变化发展,构成了不同时期风格迥异、各具特征的音乐剧艺术。作曲家安德鲁·洛伊·韦伯以音乐的戏剧性为音乐剧的整合原点,让各艺术元素在相互观照与构建中承载并完成多重的戏剧使命。作者在对韦伯数个剧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就其较具代表性的音乐剧《猫》(Cats)整剧歌曲的实际...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