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期刊

影响因子:3.23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 创刊时间:1982
  • 国际刊号:1000-6915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430071
  • 国内刊号:42-1397/O3
  • 邮发代号:38-315
  • 全年订价:¥ 1090.00
  • 发行地区:湖北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土工基础
  • 动态
  • 特高拱坝基础破坏、加固与稳定关键问题研究

    特高拱坝的坝基条件大都比较复杂,基础岩体的破坏、加固与稳定评价出现一些关键新问题:坝基岩体力学参数合理取值;坝踵、坝趾基础开裂机制;坝肩非典型软弱蚀变带的处理;贴角区灌浆时机选择;坝趾锚固力损失评价以及大坝-基础非线性稳定分析等。传统的分析方法和加固处理措施日益受到挑战。结合实际工程,就如上问题涉及的研究方法、处理措施进行...

  • 脆性岩石损伤与热传导特性的细观力学模型

    基于均匀化方法给出低孔隙率脆性岩石在热-力耦合荷载作用条件下的各向异性损伤模型和有效热传导特性模型。其中,损伤模型可考虑非等温条件下裂纹的法向压缩变形、刚度恢复以及裂纹的滑动剪胀特性,热传导特性模型可反映损伤过程中细观结构的演化以及裂纹形态、孔隙率和饱和度变化对岩石有效热传导特性的影响。讨论低孔隙率结晶岩裂纹形态和饱和...

  • 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温度-渗流-应力-化学耦合效应研究

    针对当前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预测与控制的迫切需求,结合垃圾填埋场及其周围复杂而特殊的环境地质条件,从温度-渗流-应力-化学(T-H-M-C)多场耦合角度深入分析垃圾填埋场灾变过程的演化机制与开展多场耦合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填埋气体运移的微生物降解-温度-渗流(B-T-H)耦合模型、考虑好氧和厌氧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垃圾渗沥液污染物迁移转化渗流-...

  • 深埋大理岩破裂扩展时间效应的颗粒流模拟

    由于颗粒流程序(PFC)对岩石基本力学特性的描述是从颗粒间接触状态及其变化特征入手,因此PFC能够克服由于岩石本身细观特性所造成的描述上的困难,实现在岩石模型中对细观结构的模拟,而这些都是传统断裂力学理论无法解决的。针对锦屏深埋大理岩在破裂过程中表现出的时间效应,通过在平行黏结模型中引入损伤速率概念形成平行黏结应力腐蚀模型(PS...

  • 基于节理精细化描述的隧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分析

    福州机场高速二期金鸡山隧道是国内首例双向八车道连拱隧道,隧道区域内节理发育,围岩破碎,隧道围岩稳定性受节理展布特征影响显著。通过对金鸡山隧道中导洞开挖掌子面、区段断面及其他出露区域节理的采集,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隧道正洞区域内的节理展布预测;在此基础上,利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法对金鸡山隧道围岩变形、破坏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对...

  • 模拟岩体失效全过程的连续-非连续变形体离散元方法及应用

    岩石、混凝土等材料,由于存在细观构造的非均匀性,其损伤-破碎发展过程及破损特征与材料中含有的微裂隙分布相关。基于有限-离散耦合分析的思路,在变形体离散元法的基础上引入基于弹塑性断裂力学的黏聚力模型,在细观单元之间插入界面单元,并对界面单元的刚度等参数进行推导,通过界面单元的起裂、扩展和失效,实现岩体开裂扩展的数值模拟。以岩石...

  • 硬质岩石卸荷破坏特性试验研究

    对硬质灰岩进行加轴压、卸围压试验,研究卸荷应力路径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结合试验数据分析5种强度准则描述岩石卸荷破坏的适用性。Mohr-Coulomb强度准则和Hoek-Brown强度准则回归效果较差,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和Mogi-Coulomb强度准则回归效果较好,并且Mogi-Coulomb强度准则回归效果优于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抛物线型...

  • 广义塑性力学多重屈服面模型隐式积分算法及其ABAQUS二次开发

    进行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的多重屈服面本构模型隐式积分算法的实现。基于广义塑性力学建模理论,模型采用由试验拟合确定的屈服面,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提供的用户子材料接口,采用FORTRAN语言,实现广义塑性力学的双屈服面模型的完全隐式应力积分算法。利用所开发的UMAT程序,进行黏土常规三轴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

  • 滑坡灾害远程监控系统的改进及应用效果分析

    滑坡灾害远程监控系统在监测成本及作用效果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成功预报了3次滑坡。结合系统的原理和构造,以及前期应用反馈,提出了系统在通信技术、数据采集传输技术与滑坡灾害预警模式3个方面存在缺陷和弊端;通过利用北斗卫星通信系统替换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网络通信系统、借助ZigBee通信方式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开发应...

  • 循环剪切荷载作用下岩石节理强度劣化规律试验模拟研究

    采用水泥砂浆为相似材料,制备5种起伏角度、3种岩壁强度的锯齿型节理试样。利用自行研制的节理循环剪切试验机,对制备的节理试样进行4种法向应力下的循环剪切试验。根据循环剪切试验过程和试验曲线,分析单个剪切循环中应力-位移曲线的峰值强度特点,以τfn来表示节理在第n个剪切循环中的峰值剪切强度;并进一步定义Rτ=τfn/τf1为剪切强度比,来表征节...

  • 悬吊锚筋桩应用于隧洞进出口围岩加固的研究

    首先对悬吊锚筋桩数值模拟方法及力学参数取值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一简单悬吊锚筋桩算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是否考虑灌浆环的摩擦作用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很大,因此在悬吊锚筋桩的数值模拟过程中合理地模拟灌浆环非常重要。最后,对糯扎渡水电站1#导流隧洞进口0+015 m剖面不同条件下隧洞的开挖支护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围岩和...

  • 测量统计范围大小对结构面迹长估计的影响

    基于计算机模拟裂隙网络和典型露头实测结果 2种数据,对比研究测量范围大小对迹长估值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揭示测量范围大小对不同估值公式可靠性的影响,研究允许最小测量范围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窗口过大时有些计算公式也会出现明显偏差,并分析计算机模拟技术在该问题研究上的局限性。研究表明,对结构面迹长估值,首先应研究测量范围的适宜性及其...

  • 无需预先测速的微震震源定位的数学形式及震源参数确定

    为解决传统方法因测量速度误差给定位精度造成的影响,研究3种无需预先测量速度的震源定位的数学形式,按其因变量为到时、到时差、到时差商依次称为TT,TD和TDQ法。通过分析发现,TD法在数学意义上优于TT和TDQ法。对目前广泛使用的需要预先测量速度的微震震源定位传统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将其归纳为2种数学形式,按其因变量为到时、到时差依次称为STT...

  • 基于离散单元法的白鹤滩水电站复杂块体稳定性分析

    节理岩体边坡块体稳定性分析是岩体力学工程实践中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经典极限平衡理论在求解复杂块体稳定时具有诸多的限制。基于离散单元法作为运行平台,推导复杂块体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复杂块体稳定性分析程序,能够弱化复杂地形、材料非线性以及初始地质条件等传统问题的约束;继而运用2种经典块体模型对该程序进行正确合理性...

  • 格构式框架护坡地震动位移模式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通过1个比尺1:8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锚杆格构式框架护坡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模式及其变化特性。模型试验以汶川波作为设计输入地震波,采用水平(X)向、竖直(Z)向和水平竖直(XZ)双向等3种激振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X向单向激振时,支挡结构的动位移模式为:当激振加速度峰值AXmax≤0.4 g时,离开土体向外侧平移;当AXmax=0.6 g时...

  • 颗粒流细观强度参数与岩石断裂韧度之间的关系

    为研究岩石颗粒流分析模型中细观强度参数的物理意义,以接触黏结模型(CBM)中等效微梁的模型为基础,通过对2个黏结颗粒的拉伸和剪切状态进行分析,推导岩石颗粒流细观应力和断裂强度因子关系的理论公式,进而建立强度参数与岩石断裂韧度关系的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岩石断裂韧度与细观强度呈线性关系。岩石颗粒最小粒径与颗粒半径比均对断裂强...

  • 滑坡实时监测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研发及应用

    基于ArcGIS Server平台,结合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适用于滑坡的安全监测网络地理信息系统(GIS)。该系统在研究安全监测对象的空间和属性数据建模及可视化网络查询的基础上,完成滑坡监测信息的断面分析、平面分析及三维分析模块,实现监测信息在断面、平面和三维视图中的图形化表达及插值分析、趋势图分析等多种可视化分析功能,满足滑坡监测的...

  • 排土场空间效应及其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依托矿山排土场工程实例,采用调研、试验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和过程安全性相悖的关键在于排土场地基-排土体相互作用下的系统空间效应和自身组构特征分层效应。通过现场实证、理论分析和数学物理模型解释凹形的空间夹持效应和凸形发散作用。给出稳定性分析采用2D或3D模型应遵循的高度和曲率半径关系条件的基本原则。进一步,...

  • 颗粒形状对类砂土力学性质影响的颗粒流模拟

    通过颗粒流软件PFC2D中的clump命令,生成4种不同外轮廓特征的颗粒组,并结合颗粒材料变形机制,定义构建基于颗粒圆度与凹凸度的形状系数。用形状系数与粒间摩擦因数分别反映颗粒的外轮廓特征和表面粗糙度。用PFC2D模拟颗粒堆积试验、双轴试验和直剪试验,探讨颗粒形状对类砂土材料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颗粒堆积试验中,颗粒外轮廓...

  • 我国古代建筑中两种传统硅酸盐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水硬石灰广泛应用于历史建筑物的保护修复。在前人对中国传统水硬性石灰(仰韶水泥)研究的基础上,对烧料礓石和烧阿嘎土2种水硬石灰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及环境影响因素进行试验分析,并与欧洲2种型号水硬性石灰(NHL2,NHL5)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1 000℃高温环境下、历经3 h焙烧得到的烧料礓石、烧阿嘎土加石英砂配制的试样与欧洲水硬石灰加石英...

  • 双层堤基渗透破坏机制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归纳和分析不同覆盖层模拟材料对堤基渗透破坏发展影响试验的现象和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堤基渗流破坏产生和发展的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反映堤基渗透破坏本质的2个判据,即土体单元应力强度和颗粒在水中滚动力矩2个极限平衡判断条件。根据试验现象观察,采用二维轴对称对堤基渗透破坏渗流场进行模拟,将覆盖层对下卧砂层的影响简化为对堤基应力场的改变...

  • 非饱和结构性黄土吸附强度的试验研究

    以甘肃永登非饱和结构性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等吸力三轴试验,研究非饱和黄土在控制吸力条件下的剪切性状,得到基质吸力随含水率及围压的变化规律和基质吸力与吸附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推导新的吸附强度公式,该公式可预测不同吸力对非饱和黄土抗剪强度的贡献。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黄土的基质吸力随含水率和围压的增大分别减小,但含水率的变化对...

  • 盾构侧穿邻近古建筑地表长期沉降预测与分析

    结合上海地铁11号线侧穿徐汇天主教堂的实际工程,考虑MJS桩加固及建筑物存在对地表长期沉降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盾构侧穿邻近古建筑地表长期沉降进行预测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地表长期沉降随时间逐渐增大最后渐趋稳定,而由于MJS桩加固作用及建筑物的存在,地表长期沉降槽与传统形式有很大差异,表现出明显不对称性。此...

  • 基于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的未打穿竖井地基固结分析

    在未打穿竖井情况下,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来处理软土地基,既高效又经济。针对这种地基处理方法,应用Laplace变换半解析法来进行分析。通过在竖井底面设置虚拟竖井来模拟竖井下三维渗流情况,并合理考虑真空度损失,得到真空度损失下竖井打入深度与沉降之间的关系。运用Laplace变换与逆变换,得到比较精确的解析解,并对影响竖井渗透作用的几个主要...

  • 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坡面水平位移的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的讨论

    笔者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读了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增2上由周勇和朱彦鹏先生撰写的论文"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坡面水平位移的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1]"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拜读全文后,有以下几点望与原文作者商讨:

  • “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坡面水平位移的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的讨论”的答复

    1引言首先,非常感谢涂兵雄博士对笔者撰写的发表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增2上的论文"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坡面水平位移的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研究[1]"(以下简称"原文")的关注,并进行有益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稿"),同时对学报编辑部给予笔者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也表示由衷的谢意。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本刊系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的力学类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居前列的期刊,为建筑科学与水利工程类国家核心期刊,并于2004年12月和2006年10月两次被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被美国EICOMPENDEX、《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和国内许多权威数据库确定为核心收录期刊。凡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

  • 岩土工程建设中关键技术问题研讨会(2012年7月20-22日,湖南长沙)第一号通知(征文通知)

    主办单位: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实例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破碎工程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安徽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 俞茂宏和李建春等教授新著《计算塑性力学》正式出版

    由俞茂宏教授和李建春研究员等著述的英文学术著作《计算塑性力学》作为《中国科技进展》丛书之一近期将出版。《中国科技进展》丛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共同设立的科技出版基金资助,图书全部采用英文写作,面向全球发行。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