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47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艺术设计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 创刊时间:1992
  • 国际刊号:1674-751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100029
  • 国内刊号:11-5869/J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科学·艺术·时尚
  • 理论前沿
  • 服饰研究
  • 设计与文脉
  • 学术立场
  • 美学思想
  • 书评
  • 教学园地
  • 时尚与现代性

    服饰不仅是身体的一种延伸,而且同时具有社会学、美学和心理等方面的功能,将象征、交流与扮靓集于一身。不过,对于现代服装而言,除了这些特征,更能代表它面貌的应该是追新求异且无所不在的"时尚"。现代服装可以被视为是一种用于表达在社会中传播的思想、欲望和信仰的美学媒介,从视觉上阐释个人欲望与社会需求的一种方式,它与代表城市中充满冲...

  • 匹克军团伦敦奥运创造历史

    匹克赞助的新西兰、斯洛文尼亚、阿尔及利亚、塞浦路斯、伊拉克、约旦和黎巴嫩7国代表团,让匹克领奖服19次站上伦敦奥运的领奖台,创造了一项另类"奥运记录"。有"冠军伙伴"之称的匹克并非虚名。

  • 时尚

    本文译自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爱德华·阿尔斯沃斯·罗斯(EdwardAlsworthRoss)所作《社会心理学》的第6章"时尚"。其对时尚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详尽的研究分析,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有很重要的启发。

  • 美国芝加哥大学《纪念刘聪东亚艺术和视觉文化最佳论文奖》评选结果

    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评审委员会日前揭晓了今年春季开始评比的《纪念刘聪东亚艺术和视觉文化最佳论文奖》的结果。该奖项设立于2010年,其目的是纪念不幸罹脑癌早逝的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博士生刘聪(1979-2008年)。

  • 桑奇大塔浮雕中的药叉

    药叉原是印度神话中一类善良的小神仙,为掌管财宝之神俱毗罗的侍从,住在大神湿婆的神山盖拉莎山。与装饰图案和故事性的浮雕不同,出现在印度桑奇大塔的药叉和药叉女,都是高浮雕或圆雕。其实也不妨说,此际佛教艺术中的药叉和药叉女,其蓝本,分别是天竺艺术家心目中高贵的男人和美丽的女人。

  • 追寻秩序:罗杰·弗莱的古典精神与现代主义

    罗杰·弗莱通常被视为现代主义艺术批评的奠基人,但当研究者发现他不断为现代艺术寻找其古典精神源头时,又将他看作坚定的古典主义者。弗莱在古典与现代之间穿梭,在他看来,现代艺术不是与传统决裂,而是其延续,他在其中追寻共通的秩序感。这种对秩序的追寻,赋予他的艺术批评以超历史、无时间限制的特质。

  • 晚明女子头饰“卧兔儿”考释

    "卧兔儿"是晚明女子头上流行的毛皮饰物,本文讨论其清晰的形制、流行的时间、固定的戴法、演变的规律等。并就"卧兔儿"的流行与明代头箍和皮货贸易的物质文化关系展开分析。提出"卧兔儿"的流行时尚反映晚明游牧民族服饰的影响;作为服饰的毛皮逐渐从保暖功能向装饰性的过渡;"卧兔儿"是晚明女子竞奢炫富的产物等观点。

  • 《艺术设计研究》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征稿启示

    《艺术设计研究》是由北京服装学院主办的艺术类学术期刊,主要栏目为:科学·艺术·时尚、理论前沿、服饰研究、艺术家与设计师、设计与文脉、学术立场、教学园地。本刊为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本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相互尊重的学术原则。

  • 六朝“锦帔”小考

    六朝时期,"帔"大约有三种形制:一曰帔巾,又称巾帔、领巾,形体较小,披之肩背不及臀部;二曰大帔,也就是披风,长可及膝关节上下;三曰帔领,形体最小,主要围系于肩颈部位。这三种帔,男女均有佩戴,唯一、三两种多见于女性。锦帔即用织锦做成的帔巾,这种领巾虽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但却可以增加女性的魅力和韵味,属于装饰性服装样式。

  • 时尚梅花妆:中古中国女性面妆研究札记一则

    本文通过对梅花妆的个案式研究,考证文献材料,进一步厘清花钿的概念,揭示中古中国女性面妆的灿烂生动。并对围绕着美丽花钿的或美丽或诡异的传说进行文本分析,以此来管窥有唐一代女性妆容与"身体"观念的纽结、女性意识的自觉,以及男性叙事者的立场等问题。

  • “宫衣新尚高丽样”——元朝大都服饰的“高丽风”研究

    元朝末年的大都(今北京)曾一度流行以服饰上的"高丽样"为代表的"高丽风",以致"四方衣服、鞋帽、器物,皆依高丽样子。"其实,这一时尚流行现象不仅反映了蒙元和高丽之间的服饰文化交流状况,更是在那一时期大的历史背景下,两国之间政治关系、文化交流的一个缩影。透过对元朝末年大都"高丽风"盛行的分析研究,可以使我们多方面地、也更为深...

  • 敦煌石窟中蒙古族服饰研究之三——蒙元时期各少数民族服饰对蒙古族服饰的影响

    元代蒙古族服饰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反映了蒙古民族服饰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相影响。笔者已在《敦煌石窟中的蒙古族供养人服饰研究》(《敦煌研究》2008年第5期)《、敦煌石窟中蒙古族服饰研究之二—蒙元时期汉族服饰对蒙古族服饰的影响》(《敦煌研究》2010年第3期)中利用敦煌石窟中的图像资料及其它文物...

  • 汉·未央——以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实物为例的汉代服饰实践性研究

    本论文以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部分实物作为实践性研究对象,将实物进行仿制还原,对其形制结构、色彩搭配、图案应用、制作工艺等进行了"一针一线"的技艺实践,并辅以对穿着礼仪的模拟,通过"习古"的方式,进行"创新"思考与设计实践。

  • 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2012毕业生优秀作品选

  • 艺术设计学院2012毕业生优秀作品选

  • 水墨是可以解构的吗?

    在全球化时代,传统水墨画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将水墨精神从文化符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形势,这是当代水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考察活跃在海内外的当代艺术家的水墨实践,主张将文化水墨还原为自然水墨,在自然水墨的基础上建构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的文化水墨。解构的是僵化的文化符号,建构的是真正的水墨精神。

  • 从理想化的裸体到不着衣的真实身体

    裸体艺术是西方艺术中重要的主题,本文以大量的19世纪西方艺术作品为例,详细论述了裸体艺术在19世纪发生的两个重要转变-从男性裸体到女性裸体,从理想化裸体到写实的裸体,以及这两个转变中所蕴含的社会学原因。

  • 在哪里?现代艺术的未来——兼谈现代艺术的走向

    中国社会处于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混杂的状态。而西方经历了现代化过程之后,已经迈入后现代社会。如何接纳、理解和消化来自西方的现代意识、现代化概念和现代艺术呈现的样式、形态与语言,如何在中国接受现代化的进程之中获得一种启发,是本文着力探讨的。

  • 英雄崇拜和被抛弃的意识形态——格哈德·里希特1966年的影像艺术《沃尔克·布瑞德克》

    《沃尔克·布瑞德克》是里希特唯一一部影像艺术作品。通过他特有的模糊艺术效果和创作方法,格哈德·里希特质疑了图像的真实性,并质疑了其作为媒介的局限性。就此,他利用模糊化作为处理图像的首要原则,涉猎的主题范围从单纯的绘画魅力到对意识形态的批评再到明确的反讽,使其模糊化的艺术视像具有了多重维度的复杂意涵。

  • 和魂和技——看关根伸夫的《水的神殿》

    日本的公共艺术伴随其城市化进程而发展、成熟。无论从分布情况、建设数量、艺术质量上看,日本的公共艺术都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发展的根源来自于西方的造型体系和日本民族的审美思想,并以日本民族对技艺的极致追求来表达,从而形成以物派为代表的具有鲜明日本民族特征的公共艺术。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环境的过度艺术化。

  • “普利兹克”的艺术哲思

    何为"普利兹克",为什么这个奖项从1979年第一次颁发至今在建筑界享有如此高的盛誉,甚至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被她青睐的建筑师究竟具有怎样的特质,而那些被褒奖的作品又有何种艺术价值?文章试从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作品超越时代的艺术性和哲学思想分析该奖项对于世界建筑发展的贡献,以及对中国建筑业发展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

  • 从儒家“八目”谈设计

    设计是一个古老而又时尚的概念,设计师连接着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设计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设计师应该肩负着改造社会、重塑社会的崇高使命感。在后现代主义思潮退却之后,信息社会到来的背景下多元化、民族性、可持续设计成为摆在设计师面前的诸多命题,设计师需要不断向传统吸取养分,以传统的哲学武装自己的头脑,为...

  • 哲学、艺术、建筑

    维特根斯坦、莫兰迪、柯布西耶这三位20世纪的大师,虽然身处不同领域,但都将自己的思想与不同的专业完美结合,创造出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概念的作品,这种跨界思考的方式发人深省。正如康德所说,一个人若不懂得另外一门语言,那么他也不会明白自己的母语。我们可以说,一个人若只懂得一门学问,那么他也不会理解自己领域的真实意义。

  • 当代剧场视野下偶戏样本的比较刍议

    偶从祭祀仪式过渡成为艺术在于"戏"的形成,也就是它的戏剧特征的强化与提纯——人可以以偶为媒介讲故事。偶戏中傀儡师通过对偶的操控与表演,扮演着人生中的不同角色,沉醉其中。人与偶之间有着神秘奇妙的隐喻关系,偶随人动,人随偶动,本身具有相当的诗意。本文从陕西合阳提线木偶剧团和台湾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的生存境遇与与基因比较,探讨偶剧...

  •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中展览活动的成功经验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然而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及参与程度仍有待提高。因此,大力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近几年举办的几次较为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总结出几点展览得以成功的经验,希望可以让今后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活动有所借鉴。

  • 图案与目的

    古代人类内在生产力的需求与需要,配合着古代神学世界观对于精神上的塑造,使早期人类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表现对称的图案,展现晶体的结构。本书作者例举古代埃及人的艺术作品,探讨了古代人类艺术呈现晶体结构、理想化和风格化的原因。"

  • 美丽的争夺——2012北京汽车模特大赛

    2012年北京汽车模特大赛近日落下帷幕,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大三学生姚雪飞以勤奋和微笑征服了各位评委,成功折桂"美丽的争夺"。模特大赛评委会表示,本次大赛选手水平极高,竞争非常激烈。

  • 2012亚洲品牌小姐大赛

    第7届亚洲品牌小姐香港总决赛于2012年9月9日隆重举行,由亚洲品牌小姐大赛中国区总决赛胜出的选手将赴香港参加最后总决赛,冠军由李柏蓉获得,亚军由张琦获得,季军由王能、杨子获得。为展现“东方女性之美”,今年的主题为“魅力品牌,美丽无限”。

  • 触摸中国艺术的基点——评《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

    本文分析了德国汉学家雷德侯在《万物》中对于中国文化艺术的研究,他从"模件化"这样一个独特的问题出发,考察了中国文化中的汉字、青铜器、兵马俑、建筑构件、绘画,由此揭示了中国艺术文化独特之处和奥秘所在,也展示了我们在中国文化研究中关注不够的一面,其视角和方法给我们带来独特的启示。同时,本文也探讨了与汉学家独特视角相伴的与中国文...

  • 谈“技进乎道”

    "技进乎道"出自"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它是中国画有别于西画的重要特点。中国画重视技巧,但只有技巧的画还停留在"匠"的层面,只是"能品"。只有由"技进乎道"才能达到"妙品"、"神品"甚至"逸品"。"技进乎道"是中国画学习的一个渐进过程。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