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47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艺术设计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 创刊时间:1992
  • 国际刊号:1674-751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100029
  • 国内刊号:11-5869/J
  • 全年订价:¥ 408.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科学·艺术·时尚
  • 理论前沿
  • 服饰研究
  • 设计与文脉
  • 学术立场
  • 美学思想
  • 书评
  • 教学园地
  • 郭培谈高级定制的标准

    郭培女士是中国高级时装定制的第一人,同时也是玫瑰坊品牌的创始人及首席设计师。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园"总监有约"活动组委会,有幸邀请到郭培女士到校举办讲座,本文是根据她的演讲录音整理而成。本刊将陆续报道"总监有约"的活动,敬请关注。

  • 敦煌故事画的构图研究

    本文以北凉、北魏、西魏、北周时期敦煌壁画中保存较完整的、在同类题材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画为研究对象,以故事画面中所表现的地点、时间、情节为视点,来归纳早期故事画构图的演进规律,分析当时画工的绘制程序和工作方式。同时,笔者还联系河西地区的墓室壁画,希望通过相对宏观的区域性艺术视角,建立起我们对该地区工匠艺术传统特色的整体认识。

  • 傣族南传佛教壁画“活态”发展的对策与途径

    傣族南传佛教壁画是一种"活态"艺术。在当下,佛寺修缮兴建使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壁画消失。傣族本土画工的缺失,在使模仿境外现代壁画样式成为一种时尚的同时,也让壁画创作中的本土因素或传统样式变得式微。而宗教活动中商业化或消费式的倾向,不仅导致神圣的诵经、赕佛等宗教仪式变得世俗化,也使相关的壁画绘制沾上了功利主义的色彩。如何...

  • “袴褶”音义简释

    "袴褶"是出现于魏晋时期的一个专有服饰名词,关于它的读音和具体内涵,当今学界时常还会出现分歧。笔者以为,"袴褶"是和"上衣下裳"之制相对应的另外一种服制,即"上衣下裤"的着装方式。袴,音裤,包括大口裤、小口裤、短裤、胫衣等。褶,音袭,原本是指左衽上衣,后通指左、右衽上衣,其下襟有长有短,短的在臀部上下,长的至膝盖上下,但核心是小腿裤管明...

  • “安佳绘画作品展”简讯

  • 服装设计审美的欣赏与批评

    服装设计审美活动不是孤立的,它是通过社会意识进行的,同时又改善和创造着社会意识,具体表现为它的艺术设计环境、欣赏环境、批评环境;服装设计审美的欣赏与批评只有参照环境因素,才能准确把握批评对象。欣赏者和批评者应当结合欣赏环境和批评环境理解作品的艺术内涵、市场意义和社会价值,特别应当调动自己的审美意识,集中体现社会和群体的审美...

  • 福建霞浦畲族女子西路式“凤凰髻”发式考察研究

    本文在对福建霞浦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霞浦畲族女子西路式特色发饰——"凤凰髻"为研究对象,探究霞浦西路式"凤凰髻"的起源。按年龄分别概括总结该地区畲族已婚女子(包括已婚青年女子和老年妇人)和未婚少女的发式造型特征、装饰手法和梳理方法。阐述畲族新娘凤冠的造型、结构和装饰特征及手法并解析了"凤凰髻"背后所蕴含的文化。

  • 汉族传统服饰吉祥纹样装饰艺术研究——以晚清玫红缎五彩绣十二团窠盘金如意饰边女袄为研究对象

    本文以吉祥纹样为出发点,以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晚清汉族经典藏品为主要研究实例,对汉族传统服饰中的吉祥纹样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文章通过实例分析,从吉祥纹样的表现种类、表现方法、吉祥寓意、装饰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对吉祥纹样装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明清女红文化解析

    "女红",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是中国古代妇女所必须掌握的技艺,是封建社会男性话语权下点评传统女性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之一,同时也是决定女性家庭地位的重要因素。然而,随着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才女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新思潮的产生,女红的功能也被逐渐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而也反映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革下对女性...

  • 设计的四副面孔

    设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形象表现,所有设计都离不开抽象思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设计侧重不同的内容。在前现代时期,设计可能更看重美的外观。在现代阶段,设计更重视功能规划。在后现代阶段,设计更重视个性表达。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设计理论做了梳理,揭示了设计的四副面孔。

  • 2015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毕业作品展作品选

  • 2015北京服装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毕业作品展作品选

  • 2015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毕业作品展作品选

  • 荣昌手工夏布织造工具文化空间及其设计伦理价值研究

    工具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用来加工制造产品的器具。重庆荣昌手工夏布技艺工序复杂,祖祖辈辈相传,从种麻、打麻、织麻等过程都形成了相应的工具,并构成自己独特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们创造出各个环节所需的手工工具,运用工具来不断精进自己的技艺,促进手工夏布生产的文化空间的生成,这种文化空间对其发展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 民国时期广东商品包装设计的艺术特征

    每一个时期的包装设计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烙印,反映不同时代经济文化、人文思想以及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特点。在民国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广东的商品包装设计在西方各种设计思潮和设计风格以及审美意识形态的不断冲击下,由传统美术风格很快过渡到了与现代设计接轨并初具雏形的时期。同时由于受到岭南文化、海外文化、上海月份牌画风格和爱国主义运...

  • 界面和街道、广场一体化改造设计研究——以北京和台北两个案例概念设计为例

    本文主要探讨建筑界面如何与街道空间互融得以提升彼此的空间质量,创造适宜步行的街道生活。文章首先从街道界面连续性控制、街道边界与街道空间互动、沿街店铺表达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接着以北京青年沟街道改造和台北北宁街区公园改造设计为例,探讨建筑界面和街道、街区广场的具体概念设计。改造并没有局限在街道或广场景观设计中,而是通过一...

  • 小瓷盘的百家貌——对于18世纪德国麦森瓷器“蓝色洋葱”图案的研究

    著名的德国麦森瓷器"蓝色洋葱"图案有着欧洲青花瓷装饰的优雅与精致,自18世纪诞生至今在欧洲大陆上广为流行。它鲜明的特征和悠久的历史都使它成为研究欧洲陶瓷装饰与跨文化研究中一个不可多得的案例。本文在对其概念、基本特征以及风格演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运用形式分析和文献整理的方法,对图案形成的诸多可能性来源进行探讨。另一方面,"蓝色...

  • 反叛与变形:妮基·桑法勒的艺术创作之路

    本文分析美国女艺术家妮基·桑法勒的艺术创作历程,梳理妮基从早期抽象绘画、综合材料绘画、到射击绘画艺术、雕塑与装置、再到公共空间的建筑设计艺术的多样化艺术路径,与此同时,着重探讨她如何通过艺术历险的渠道呈现反叛的姿态,首先为童年创伤性的记忆"驱魔",又如何跨越她身处的时代里家庭与社会强加给女性的限制,而通过其艺术形式的不断变形...

  • 墨韵流彩 浓淡相宜——刘玉庭、李祖旺、周涛艺术作品展侧记

    中国画在精神层面具有天人合一的人文情怀,传统国画艺术中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的描绘,是人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精神观照,相对于西方艺术经验中的可触、可感、可知的物质化世界,中国艺术的意境则超然于客观自然经验,是由物我相对、到物我相融、至物我两忘的境界,也就是说传统文化对于国画艺术的精神价值追求完全超脱于客观存在的机械化描述,时...

  • 艺术家的世界与世界中的艺术家——艺术史写作的问题、方法与细节

    白谦慎《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是一部写作很成功的艺术史著作,本文从问题意识、方法和细节三个方面分析了它的特色:书中通过傅山书法实践考察了晚明到清初社会文化、美学风格、艺术史等层次上的"尚奇"问题,分析了作者运用的多元方法,尤其是社会艺术史的方法 ;展示了作者作为书法实践者在书法研究中所精微把握的关键而动人的细节...

  • 时尚·性别·性取向——读苏珊·B·凯瑟的《时尚与文化研究》

    美国著名服装心理学家苏珊·B·凯瑟在《时尚与文化研究》一书中引用"风格—时尚—装扮循环"这一理论,分析了文化在服装生产、销售、消费、时尚主体构成等各个环节之间的流动,同样也将这一循环运用到时尚与性别和性取向问题的研究中来,认为风格—时尚—装扮对于性别主体的身分建构和主体定位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调和疏导异性恋异装行为和同性恋...

  • 设计教育中的PBL教学模式——以日本多摩美术大学为例

    "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将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总结,对"PBL"教学模式的概念、特点、内容与价值进行了概括与分析,对设计教育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进行了概述。最后以日本多摩美术大...

  • 依势就形因材施艺——木雕工艺课程教学探索

    木雕工艺课程是雕塑专业硬质材料方面的基础训练课,是训练学生对于木雕材料的技术认知力和技能掌握及其语言形式的运用。木雕工艺课程侧重于利用木材的特性与基本技术手段的训练,强化基础教学中造型技能的培养,以及系统地开发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从而达到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艺术创作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 基于传统“工匠精神”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匠精神"是一种敬业态度及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未来高校艺术人才的一种专业能力及价值取向。在高校艺术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高校艺术人才社会生存的需要,也是提高艺术人才设计能力与品质的需要。艺术类高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注重培养艺术类人才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设计品质和职业品格...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