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63.2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论《岁月的遗照》的话语空间

    张曙光的诗作《岁月的遗照》包含复杂的话语空间。一方面,它表现出校园生活中的个性张扬和后校园时代的失落;另一方面,它也与五十年代生人在八十年代之后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它也成为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诗歌发展历程的个人总结。

  • 掐臂至见血 摇头作游戏——周作人“杂诗”的阅读随想

    周作人从1934年春开始写作“杂诗”,经过自己的有意删削,至今留下280首。阅读这些作品,有两点随想:一是作为新文学引领者和实践者的周作人,为什么到头来却选择了“杂诗”;二是周作人的“杂诗”,没有进入现代文学史的书写视野,是否就意味着它缺乏足够的文学性。

  • 《白鹿原》传统长子形象的颠覆之“原”

    《白鹿原》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思想界文化反思湖流中涌现出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具有丰厚的内蕴,批评家们对其内蕴进行了多方面阐释。本文从对20世纪中国小说传统长子形象进行颠覆的角度来研究,通过对白孝文、鹿兆鹏、黑娃三个长子形象的分析,得出《白鹿原》是传统长子形象的颠覆之原。

  • 论微型诗的创作和鉴赏

    微型诗是白话诗中小诗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诗歌新时期对古典诗歌“尚短”传统的承继。微型诗在90年代中期以来,从原来偏重于抒情和哲理发展到微型儿童诗、寓言诗、讽刺诗等等。对于创作和欣赏而言。各种题材的探索创新,使微型诗成为色彩缤纷的百花园,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的新拓展。

  • 吴世昌先生求真求实的词学理论

    吴世昌先生在文学研究中一直坚持求真求实的态度,提出词的创作理论:前提是“说真话”,内容要明白自然,表达要切实诚恳。基于求真求实的理念,吴先生还提出词学研究方面的几个理论问题:其一,读词须“戒穿凿”;其二,对前代词话中的一些“本事”不能盲目信从,要辨别其真伪;其三,读词须有想象力等等。

  • 《樵歌》里的缈缈悲音——论朱敦儒“欲有为而未能”的生命历程

    朱敦儒是南北宋之交颇值得关注的一位词人。长期以来,人们对他和由他创作的《樵歌》一直存在争议。细读《樵歌》会发现,作为封建社会里成长起来的文人,虽然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的曲折让朱敦儒更多表现出对超脱尘外、自乐清闲生活的向往,却终究无法让他忘却对现实的关注,他的一生都处在这种“欲有为而未能”的境遇之中。

  • 论杜甫成都草堂时期诗歌与其诗歌主体风格之差异——“草堂诗歌”之“平和之象”

    杜甫在草堂生活时期的心态主要呈现“和”之象。诗歌一反过去厚重而结合时代的特点,而描绘了一派没有尘世纷扰,没有战争鲜血,没有逃亡流离,有的是善良、友爱、和睦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则是由于现实社会的日趋黑暗,理想抱负的难以实现,生活的穷困潦倒以及草堂生活的单纯闲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他喜欢上了这种单纯无争的生活,暂时淡...

  • 由陶渊明与范成大农事诗比较引出的问题

    由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经过有唐一代和北宋的继承与发展,南宋的范成大成了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两者都在描绘静谧、安逸的田园风光的同时,留下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状况的农事诗,使后人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事劳动者投以更多的关注。两者在农事诗的写作视角上有很大的不同,陶渊明以亲身参与农事劳动体验为基础,抒发了自己治国理民之志,而范成大...

  • 春秋行人与战国策士外交辞令缘何不同

    春秋行人和战国策士都以外交辞令闻名于世。文章比较了春秋行人与战国策士的外交辞令,对产生这些差异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地位、文化环境和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由此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春秋行人和战国策士的外交辞令为何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从行人、策士娴熟的语言运用能力上了解我们的母语——汉语言形式可以承载的深厚内容,提高我们继续...

  • 异类女子的世俗化——《小豆棚》异类女子浅析

    《小豆棚》是乾嘉时期的笔记小说,其中有较多对异类女子的描写,这些异类女子身上被赋予更加浓厚的人性成分,世俗化的倾向较明显。《小豆棚》作品中异类女子的世俗化与作者曾衍东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密切相关,曾衍东一生经历坎坷,但对待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没有因生活困顿而对现实生活绝望,既不迷信神佛又不寄希望于来世,而是以平常心关...

  • 论藏文起源研究

    在藏学研究中,藏文的起源是一个疑难问题。本文收集了大量有关藏语起源的史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整体上来看,藏文起源方面主要存在吐弥造字说和改字说两种观点,以吐弥造字说为主体;藏文蓝本方面存在的争议主要是藏文是仿造梵文、笈多文、古于阗文和象雄文中的哪一种文字创造的,史书多记载为梵文,现在的研究结果可能更倾向于古于阗文。藏文...

  • 《红楼梦》惯用语修辞分析

    《红楼梦》语言成就极高,其间口语性强,富有特色的惯用语十分丰富,修辞艺术高超。通过对该书惯用语的修辞手段、辞格运用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红楼梦》中惯用语,节奏组合方式多样,富于变化,富有音乐美。其惯用语词语的选择,不仅体现了词语表达理性意义的功能,还突出表现了词语表达附加意义的修辞功能。在辞格的运用中,密切配合语境和...

  • 语言三个平面的非范畴化及其心理学经济学解释

    非范畴化是极其广泛的过程和形式,会发生在语言的三个平面上。语言使用者运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符合心理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合乎常规语法的言语现象被接收和传播是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这一概念的最佳阐释。

  • 小品台词中喜剧语言比较义的三维语法分析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语法的语言学理论,对小品《钟点工》中的台词“她长得比你难看,她没有你难看,你比她难看”进行全面的语法描写和分析,并解释其喜剧表达效果产生的原因。

  • 英语使役动词与认知风格的关联性

    英语使役动词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方式,其中第三类使役动词的构成方式与学生的认知风格有关联。教师应在教学中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联系生活实践,体会知识的实用性并掌握这种语言知识,同时有利于教师本人通过这样的对比研究,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书育人的效果。

  • 元旦社论标题互文性研究

    从具体互文性(specific intertextuality)和体裁互文性(generic intertextuality)两个方面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迄今六十条标题中的互文现象进行探讨,目的是考察互文现象在此类标题当中的表现及其深层解释。结果表明:元旦社论标题体现出大众化和民主化特征,而这一特征又是为标题的功能和元旦社论这一特殊体裁的交际目的所决定的。

  • 析言说义动词“说”的语法化

    “说”作为现代汉语最常见的言说义动词,由于语法化的原因,除表言说义之外“说”还有很多其他用法,有些代替心理动词表示心理意向,有些成为意义较虚的连词成分,还有些已经成为一种话语标记,表示引述功能或者一种语气。本文在考察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力求对言说性动词“说”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化现象做出阐释和归纳。

  • 析借壳型“玉米”类新词新语现象

    本文探讨“玉米”类新词新语产生的理据,产生途径与一般新词新语不同,提出“借壳”型的新途径,构造手段上具有综合性特点,构造过程体现求简、趋新趋变和语言崇拜和求美的心理。通过分类和意义的分析推导:原壳为名词,多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语,具有不稳定性和快速走向衰亡的特点。

  • 介词“朝”的认知语义分析

    认知语言学的引入为我们解决许多语言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对介词“朝”的用法作了系统的分析,以期给出合理而充分的解释。

  • 汉语惯用语的认知机制研究

    汉语惯用语的形成与发展和人的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意义往往不同于其构成成分所组成的字面意义。本文运用Lakoff和Johnson关于惯用语产生的认知机制的观点,通过实例分析来探究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常规知识三种认知机制在惯用语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惯用语的意义。

  • 与“V+给”相关的句式分析

    从出现在动词后面的“给”所联系的动作行为来看,动词后的“给”主要有“给予”和“允让”两种意义,本文主要考察动词和表示“给予”意义的“给”一起构成的“V+给”句法结构所能出现的句式。

  • “囧”字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社会语言学理论认为,一个新词新语的出现,和许多社会因素有关。从2008年开始,网络论坛和新闻报道上出现了“囧”字的大量繁殖现象,目前仍然有增无减。“囧”字新义的产生、发展和流行与同时期的社会现状、社会心态以及社会价值取向不可分割。本文基于网络语料,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来诠释这一现象,从而提出“囧”字必将走进正规文字的行列。

  • 《诗词曲语辞汇释》“料理”条补正——兼与郭在贻先生商榷

    《诗词曲语辞汇释》“料理”条所举义项不能穷尽“料理”一词于诗词中义项,如消止、损伤、处置义等;举例与义项相悖者数现,征引材料也有错讹,本文就上述问题参采前人研究及文献例证予以补正。

  • 日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与文化内涵——兼与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比较

    日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数量多,在使用的场合和范围上都受到种种限制。这不仅与它的形成历史有关,也与日本的社会文化有关。从人称代词的形成来看,历史较短且频繁更换,致使它难以把握;从社会文化来看,由于各个方面存在的上下等级观念,使得日本人必须根据不同对象,不同场合来选择使用第一人称代词,以准确地把握自己的位置,处理好复杂的人...

  • 大学校园中的语码转换的语用学研究

    语码转换长期以来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较少受到语用学界的关注。本文针对语码转换的现象,特别是大学校园中的语码转换的应用,根据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分别从语言现实的顺应、社会规约的顺应、心理动机和交际风格四个方面对此现象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指出运用语码转换应该注意的问题。

  • 从EI简练性角度对文科博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语篇分析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水平的提高,学术论文的国际发表与收录状况成为衡量其水平的重要参考。英文摘要是国际信息检索系统收录学术论文的主要依据。本文从工程索引(EI)简练性要求的角度,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分析了50篇文科博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在主位-述位和逻辑语义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提高英文摘要的写作水平,促进学...

  • 英汉学习型词典附录的优化设置

    根据附录的定义、分类,分析了附录的设置与使用情况,指出附录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附录信息与读者查阅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优化英汉学习型词典附录设置的措施:“化整为零”方针;建立参照体系,设置索引;正文中提供语用、文化知识,附录中提供索引;取消使用率低的附录。

  • 析英语广告语篇互文的认知语用功能

    互文性是广告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使得广告语篇显示出了其应有的实用性,而且还增强了广告语篇的审美效果,娱乐效果以及引发各种有益的广告效应。本文以英语平面广告实例分析为基础,在认知语用理论指导下,分析广告语篇互文的认知语用功能,以揭示广告语篇互文的认知心理理据。

  • 对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功能分析

    科技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传达信息。本文采用句末重心,主述位信息结构等几个常见的功能语言学工具,对科技英语中广泛使用的被动语态进行句法、语篇功能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清楚地理解科技英语所传达的信息。

  • 国产电影全球化认同策略刍议

    面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电影全球化的挑战,“走出去的”国产电影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认同度和在世界电影市场范围内的份额,体现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为了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国产电影应该从价值体系、类型选择和镜像呈现等方面加以重视,努力实现国产电影的全球化认同。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