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63.2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解读《史记》中的刺客形象

    《史记》所栽“刺客”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形象长期以来颇受关注,也多有争议。本文以文本为基础,借用西方美学理论中的“崇高”、“悲剧”、“丑”三个概念术语,对刺客形象进行解析,这样会对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形象及其精神气质,得到较为客观的认识。

  • 绿叶的魅力——析《红楼梦》中的丫鬟形象

    《红楼梦》中的女主角美不胜收。如果这部小说中仅有那些美丽与才情兼备的主角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那群活泼生动而又充满灵气的丫环们。曹雪芹不仅把那主角十二钗写的生动而又各个不同,为中国人物画廊增添了关人图像,而且也没有忽视其中出场不多的丫环们,对她们的塑造也是煞费苦心。

  • 王庆菽《试谈“变文”的产生和影响》与“推源溯流”研究方法

    王庆菽《试谈“变文”的产生和影响》是变文研究史上一篇重要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推源溯流”的研究方法,从“渊源论”、“文本论”、“比较论”三个角度对变文进行全面论述,从而使我们对变文的渊源所自、文本特点、它与其他文学形式的关系等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 团圆背后的错位——李渔“团圆之趣”戏剧思维的梅派阐释

    李渔作为我国传统戏剧理论的集大成者,其重要成就之一是提出“团圆之趣”,此后一直到梅兰芳梅派表演体系代表的中国传统戏剧,“团圆之趣”始终贯穿戏剧主题,由此而来的是表演与文学创作的两相颠倒与错位,本文通过对李渔和梅兰芳成就的探讨,找出其中原委。

  • 论大一统传统思维对戏曲团圆结局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度综合的“大一统”特点。秦汉时代是中国“大一统”封建帝国的完成期,这对戏曲文化的孕育是至关重要的。元明以来,大团圆的戏曲结构模式已经形成。戏曲方面的大团结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和”的情节,戏曲的团圆模式是根源于我国传统的“和”、“大一统”的理念的。

  • 读《文心雕龙》感悟中国古代文论的艺术创造过程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艺术创作的本质,一方面,主体的本质力量,即由欲望、创作倾向所凝聚的主体本质力量,获得对象化的表达,形成意象;另一方面,对象与自然的本性,也被人从创作倾向的角度加以发掘、表达,实现快乐“人化”或“主体化”,两方面的结合,最终达到了主客体合一的审美状态。《文心雕龙》提出了相当系统而富于创新的意见,成为中国...

  • 宋代苏轼题材小说初探

    宋代苏轼题材小说内容驳杂,形式多样,苏轼题材小说分为文言和通俗两类。苏轼题材的文言小说以诗话词话、言行、轶事占据主要位置,重事实,轻发挥,叙述风格冲淡简约的特点;苏轼题材通俗小说具有市井气息浓厚、活泼却不免浅陋、多改编、增益自其它作品,新作不多、数量不多,内容有限等方面的特点。

  • 论南北朝民歌对南朝文人诗歌的影响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的南北朝民歌成就颇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南北朝民歌对诗人创作的题材、审美情趣、语言表达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西厢故事中老夫人形象的演变

    西厢故事脍炙人口,作品也多,但人们对于老夫人的印象总是封建保守阻碍爱情的负面人物,殊不知老夫人在故事中并不总是如此的,在故事的所有人物中她的形象变化是最大的。本文从故事的三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和《西厢记》,以家长线索来分析老夫人形象的演变,从原先的普通家长变为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的封建家长,...

  • 析倭寇小说

    倭寇是明朝历史上的重大边患事件,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明清通俗小说创作无疑也受其影响,陆续出现了反映倭寇问题的小说。

  • “霸王别姬”故事系统中虞姬形象演变浅探

    虞姬形象在《史记》等历史叙事文本中,作为男性中心写作的符号意义而存在。这一形象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不断被重写和丰富,经历了一个从隐到显的文化建构过程。本文结合文本叙述形态与叙述者的性别身份特征,对“霸王别姬”故事系统中虞姬形象的演变进行梳理,以求全面考察其中的文化内涵与意义。

  • 柳永词的“俗”从何而来?

    词人柳永在北宋词坛,乃至整个词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就柳永词的雅俗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本文拟从孙克强的论文《“柳俗”新论》谈起,对古往今来关于柳“俗”的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得出表现手法对雅俗影响的新的认识。

  • 农事祭祀诗探讨

    本文将通过对《诗经》中农事祭祀诗界定,农事祭祀诗内容的表现,农事祭祀诗意义三个方面来研究。特别是农事祭祀诗内容的表现从劳动过程及场面的描写,籍田典礼,人际关系的描写,关于祭祀对象和祭祀态度与功利目的五个方面来分析《诗经》中的农事祭祀诗。

  • 论庄子自由观

    自由问题是人类哲学史上古老而常新的问题,也是庄子哲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在《逍遥游》中庄子提出了自由的最高境界即“无己”。达到“无己”的境界要注意三方面的修为:顺应自然,遵循规律;以“齐物之心”关照万物;通过“心斋”、“见独”、“坐忘”来最终达到“无己”的状态。

  • 李白赠内诗的艺术评述

    李白的赠内诗通过清丽自然的语言,运用典故,多角度的抒情,多种意象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表现了他对夫人的思念和爱恋,为后人展示了他们夫妇之间真实淳厚的感情。同时,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和坦率的人格品质。

  • 新时期文学“疯癫”形象的启蒙诉求

    “五四”时代的核心精神是“启蒙”。新时期文学的“启蒙”诉求则是对五四启蒙文学的一种继承和补充。本文从三个方面表现这种“启蒙”诉求:对“”极端政治的灾难性叙述;城市经济文明带来的人的道德失范;民族文化之“根”的认同与超越。

  • 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工人短篇小说的“从众”现象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期,与工业题材相关的工人小说①因其联系着国家现代化的期待,曾经红极一时。因为这一时期的第二代工人作家都是来自基层工厂,有着丰富的工人生活体验,加上由于作家自身的阶级出身特殊性,对工人个个体生命的深刻体认和感同身受,使得他们创作的短篇小说在集体歌唱时代主旋律的年代更具有个性化声音。隐含在短篇小...

  • 贾平凹笔下的性、狗及其相关——以《废都》、《土门》和《秦腔》为例

    当代作家贾平凹以关注城乡对峙中乡土世界著称,其长篇小说创作有独特的切入对象,如性、神奇怪诞的现象、狗及其他。本文将结舍相应文本,分析贾平凹创作的几个意象及其现实寓意,进一步认识贾的创作个性以及可能产生的弊端。

  • 废墟中的挣扎与毁灭——略评《废都》中的人物形象

    《废都》自问世起影响颇大,它是近年来描写文人生活最大胆直露的长篇小说之一。在《废都》中,作者通过描写文人们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了一种人在面对精神困境时的挣扎与遁逃;同时也展现了对人类生存境况的深深忧虑及对现实、社会、人生哲理性的思索。

  • 失语的抉择:兼论金庸武侠创作——解析金庸《雪山飞狐》

    金庸的武侠小说创造了一个奇幻的存在空间。在《雪山飞狐》中,自我与世界的角逐、情节圈套的巧妙设置,无一不深切表达了作者悲天悯人的创作立场和深重的文化思考;作品中最终结局的空缺也展现了金庸解构存在的努力。

  • 何处是归程——解读於梨华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作为五十年代赴美的留学生,於梨华切身经历了出国前后心境、心态的变化,洞察到了海外学子身在异域,远离亲人的精神恐慌和内心苦闷。目睹了“无根一代”在情感和文化上无所归依,彷徨无措,滞留在两种文化边缘的精神焦虑。真实地记录了留学生们在他乡求学,生存的生活经历。她的作品中透射着对留学生的同情,同时也在试图为他们寻找一条合适的...

  • 曹七巧悲剧形象探析——读张爱玲《金锁记》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悲剧形象。她的悲剧在于为了守住黄金,锁住自己的爱欲,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欲苦苦折磨了她一生,以至于她的人性渐渐被扭曲,最后连宝贵的母性也失去。本文就造成这一人物的悲剧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 中国现代作家的父爱缺失与其作品中的大哥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是,许多作家都有着童年丧父的经历,因为父性的缺失,母亲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对他们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乃至是他们卓然成家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中国现代作家的童年履历里,父性缺位和母亲印记成了一种较为普遍的存在。在他们成为作家之后,心底的那份对父爱的渴望却日益显露,由于本...

  • 继承与突破——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村妇女形象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农村发生的伟大变革。他的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农村妇女形象。小说紧跟时代步伐密切配合各个不同时期的革命斗争,把妇女的命运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步调结合并最终取得胜利。在众多的解放区革命...

  • 从影视看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

    本文通过“情节安排”、“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影视版《倾城之恋》与小说原著的“对读”,揭示影视对经典作品的改编之难。

  • 反训性质探源

    “反训”传统训诂学术语,学者对其看法不一。我们肯定了“反训”的存在,从本质上看,“反训”是一种汉语词义引中所导致的一种词汇现象;其性质也决定了“反训”的范围只属于词汇学;其产生的根源是“一个词从不同的角度中心引申”,而“引申的结果恰好是两义相反”。

  • “犀利哥”与“犀利姐”

    近来,随着各界对网络红人“犀利哥”的关注,“犀利哥”迅速从一个特指名词开始泛化,因其外在特质而泛化为与“时尚”有关之人,因其内在特质而泛化为与“弱势”有关之人,并因此衍生出“犀利”词族。与此同时,与“犀利”有关地域方言用法在这股潮流中,也获得了“新词”的身份而进入流行词语的行列。

  • 《一套标调的字母》的两点启示——兼论汉字声调教学

    《一套标调的字母》有两点启示:a.声调与音调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不一致性;b.因为声调和音调的一致性,可以利用音调的手段进行声调的教学,因为声调和音调的不一致,音调对声调教学只能起辅助作用。

  • 再论慧琳《音义》中的“吴音”

    慧琳《音义》中“吴音”之性质,前贤有不同观点,我们赞成该书之吴音为唐代吴方言实际读音,而非《切韵》音的说法。

  • 词汇语义-句法映射研究——《句法-语义接口探索》简介

    Robert D.Van Valin教授是角色参照语法的主要研究者,《句法一语义接口探索》介绍了结构、意义和交际功能三者如何在语言中相互作用,其接口系统具有类型学价值,有助于理解句法、语义和焦点结构的连接过程。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