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63.2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基于历时语料的副名结构的实证研究

    对"副词+名词"结构的名词非范畴现象,可以运用语料库的历时语料进行实证研究。基于语料库检索、分析了与结构相关的名词的历时语料,实证考察了一些名词如兼类名词、专有名词、个体名词等的语料实例,探讨了名词非范畴化与副名结构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名词用于"副词+名词"结构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主要是:1)名词已非范畴化而兼有...

  • “一无所有”的认知探因——从《神仙传》的一个用例谈起

    成语"一无所有"原作"空无所有",较早见于早期汉译佛经。根据其历时演变过程及相关动因,证明增订本《神仙传》该用例为后人所改。"一无所有"的演变过程表明:社会的发展为词语乃至语言的发展提供契机,人类的认知又牵引着语言的发展方向。

  • 汉语词汇双音化研究中的语用视角

    双音化是汉语词汇形式发展中重要的事实,语用视角在古汉语词汇研究中也同样有其价值和意义。书面语中对语言形式整齐对称的追求加强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趋势。

  • 回族经堂语中音译词特点研究

    回族经堂语中音译词占有绝对优势。本文总结经堂语中音译词的特点:如词无定形,记音为主;音译词多用全称,字数较多;保留特殊的音节形式;多为宗教术语;用自创词记音,等等。

  • “杯具”与“悲剧”

    近来互联网上出现了用"杯具"替代"悲剧"的用法。在词汇性质上,"杯具"替代"悲剧"是音译词;语法功能上,"杯具"有两种用法:做名词和形容词。

  • 裘锡圭的会意观述评

    以《文字学概要》中反映的会意观为对象,剖析了裘锡圭的会意思想的内涵、分类及其由来,比较了其与唐兰会意观的异同,评析了其优点与不足。

  • 《战国策》“拟托文”浅识

    《战国策》乃刘向杂采多本"中书余卷"汇编而成,其中"不尽信"之处亦被历代学者所发现并研究,使其部类归属问题成为一个千百年来聚讼纷纭的公案。本文以这些"不尽信"(拟托)篇章为切入点,在分析《战国策》"拟托"文及爬梳有关其部类归属观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拟托"的含义,"拟托"文之作者,被"拟托"之对象、原因及其目的等相关问题。

  • 谈谈《说文解字》中的部首“酉”和“畗”的纠结

    《说文解字》中的部首"酉"和"畗"存在着纠结,文章结合文字学的有关知识,梳理了两个部首之间的关系:"酉"的变体是"畐",以"酉"为偏旁构成了"福"字,"福"的古文是"畗"。

  • 郭璞注书内容及体例——以《子虚赋》、《上林赋》郭注为例

    郭璞注书繁多,内容广泛。本文从文学角度,对郭璞注《子虚赋》、《上林赋》作了全面的分析,并对郭璞注《子虚赋》、《上林赋》的内容、方法及体例作了探讨。

  • 析流行歌曲歌词的超常搭配现象

    流行歌曲的歌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作为一种文学语言,当代歌词创造性的打破语法规则和语义逻辑的藩篱,呈现了一种"语不接而意接"、"无理而妙"的陌生化审美感受。

  • “管A叫B”格式的成因探究

    "管A叫B"是现代汉语里一个常用句式,它产生于清代。"管A叫B"式的产生是由于"管"掌控义的衍生和句法位置的变化所致。目前各现代汉语词典关于"管"词条该项意义的阐释失误有二:一是"管"并不专与"叫"搭配,它也跟"叫做(作)"搭配;二是该式中"管"并不完全相当于介词"把","管A叫B"和"把A叫做(作)B"式在适用域上有明显不同。

  • 现代汉语足部动词的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中有一系列足部动词,本文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释义,利用"词义成分-构成"分析方法对它们的语义特征进行全面考察。

  • 教学语言信息度举析

    言语交流中存在大量的冗余信息,教学语言亦如此。明确预设和语境可以避免言语的低信息度,令语言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儿化词的书写问题及其规范化

    儿化词书写存在两个问题:南北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时容易遇到困难;在当代文艺作品中,儿化的书写也是十分混乱的。鉴于此,笔者从儿化词的作用角度讨论了儿化词的书写规范。

  • “词义引申”界定刍议

    本文通过探求词义引申起源,在总结前人对词义引申概念阐释的基础上,从词义引申的主体、词义引申产生的源动力、本义和引申义的关系、词义引申实现的条件、词义引申的继承性和系统性特点以及词义引申所属研究范畴等方面对"词义引申"进行较全面阐释和规范性说明,揭示了其本质特征,做出较为明确的界定。

  • 动词重叠VVO式和ABAB式的语法意义

    基于动词重叠的两种形式VVO和ABAB,依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两种形式的语法意义进行全新的解释。首先,笔者依据范畴化理论分析了VVO式和ABAB式的关系,运用运动事件框架的卫星框架语言理论分析了VO的扩展形式,结论是:动词重叠VVO式和ABAB式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VVO式的语法意义是对具体的动作方式的凸显,并不表示量的多少;ABAB式的语法意...

  • “不X白不X”及相关句式的研究

    "不X白不X,X了(也)白X,白X谁不X"是一个表示施事者获益的构式,X主要是动作动词。由于预设—陈说的组配方式不同,"X了(也)白X"单独使用时一般表示"有所损失"的意义。

  • 《仪礼》祭祀词语词源义考释

    本文借鉴前人在祭祀词语研究方面的方法,从《仪礼》全书的语言材料出发,选择《仪礼》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祭祀词语进行了源义考求。

  • 广东龙川佗城话中的后置时间副词

    "正"和"先"是龙川客家话中两个能置于句末的时间副词。本文对"正"和"先"做后置时间副词时所构成的各种句式进行详细的描写和分析,并考察这些句式结构的语义、语用。通过对"正"和"先"的分析,探讨它们做时间副词时的核心意义,以及探讨它们所构成的句法结构与其语义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 泌阳方言亲属称谓的考察研究

    泌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有其独特的亲属称谓词。泌阳方言亲属称谓词有若干子系统,在词汇方面有特征,局部展示了官话方言区亲属称谓词汇系统的特色。

  • 大同方言中的“货”缀詈词浅析

    大同方言中,有不少特殊化的词,常见的"儿"化、"佬、鬼、猴"外,还有缀"货"等。"货"由指物的中性词到指人的贬义词缀是经过指人贬义词中介阶段的,"货"由中性词演变成贬义词可能与人们认为"货"是"物"有关,将人比成"非人"的"物"就是对人格的一种贬低和侮辱。所以大同方言中把那些违背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以及"孝悌忠孝勇"的人,...

  • 赣语余干话形容词的几种生动形式

    赣语余干话形容词的生动形式与普通话及其它方言相比有鲜明的特色。文章对余干话"BA"式、"BBA"式、"ABB"式、"当真A"式、四字格短语等进行了考察和归纳,揭示了它们的意义、作用和使用特点。

  • 山东东明方言中“咧”的用法考察

    山东东明因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原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言。"咧"在东明方言中有多种用法,可以作语气词、助词、名词等,还可以在一句话中以不同的词性出现多次。对"咧"用法的考察,对研究该方言和推广普通话都是有意义的。

  • 近三十年动词重叠研究综述

    动词重叠一直是语法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总结近三十年来动词重叠的情况,分别从动词重叠的类型、制约因素、语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对三十年来动词重叠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 比喻修辞句的句意理解

    比喻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格,在教学中最为人们关注的是比喻的类别,实际上,类别划分只是外在的语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比喻修辞格的内容关系构成上有的是事物的外在形象对应并具有相似性、有的是事物的性质特征对应并具有相似性、有的是事物画面对应并具有相似性、有的是事理关系对应并具有相似性。教学中,分析比喻修辞句的这些内在关系更有利...

  • 《尔雅》郭璞注引《诗》考

    东晋郭璞的《尔雅注》是清代以前各种注本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尔雅》"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郭璞为其作注引经据典,博采众长,且以《诗经》为最多,其有引《诗》达一百七十例。我们就《尔雅》郭注引《诗》情况与传世《毛诗》进行比较,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引自《毛诗》,参照有关文献资料,我们推测郭璞可能引用的是《鲁诗》。

  • 现代汉语“被…把”句式句法语义研究

    现代汉语的"被…把"句式是截搭整合生成的,并具有一定的"心理现实性"。句式有着特殊的"浮现意义"——主观移情和强烈影响义,具体来说是"NP1因NP2对NP3的影响而受影响",即NP1所受的影响是NP3所受的影响传递而来的,说话人移情于NP1。

  • 汉语“土”的引申义分析

    汉语的"土"本来是名词,主要充当名词性中心语,新用法的"土"是一个区别词,主要作定语,是纯天然、绿色、健康环保的意思,如"土鸡"、"土猪"等。

  • “莫”字词性探析

    汉语史上,"莫"具有名词、代词、副词三种词性。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墟甲骨文中"莫"用作时间名词;在上古汉语中"莫"主要用作否定性无定代词;在中古汉语中"莫"用作副词的用例明显增多,而且根据其在句中的不同作用,又细分为否定副词、劝戒副词、表揣测性疑问的语气副词三种情况。

  • “万万”的语法化及其相关问题

    "万万"由数词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在这一过程中"万万"句法位置的改变、语义变化、重新分析对其语法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万+否定"这一表达形式在现代汉语中定型,这与"万万+否定"在语法化初期表达一种夸张的修辞效果有关。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