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学刊
省级期刊

影响因子:0.38

预计审稿周期:1个月内

语文学刊杂志

主管单位:内蒙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1
  • 国际刊号:1672-861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邮政编码:010022
  • 国内刊号:15-1064/H
  • 邮发代号:16-52
  • 全年订价:¥ 163.20
  • 发行地区:内蒙古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文心雕龙》研究
  • 语用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学
  • 教学经纬
  • 《文心雕龙》“风骨”论探略

    在梳理各家《文心雕龙》"风骨"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文本细读法,重点阐述"风"与"骨"的含义、特征,简要探讨了"风骨"与"气"、"采"的关系。

  • 元稹讽谕诗的题材

    中唐著名诗人元稹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白共同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发挥诗歌的讽谕功能,诗笔触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抒写时事,推进政治朝向更清明的方向发展。元稹一生诗歌创作颇丰,创作了许多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诗歌,其中他最为重视的当为讽谕诗的创作。元稹不仅尝试着用多种体裁创作讽谕诗,且题材广泛。讽谕诗的创作寄寓了元稹的政治理想。

  • 一个古代愤青的绝唱——谈贾谊《吊屈原赋》的语用修辞艺术

    《吊屈原赋》是贾谊留下来的千古绝唱,其文"恭"与"敬"的一字褒贬,强烈的正反对比,"兮"字的后置句式,繁音促节的篇章,骚、赋、吊三体的糅合,透射出贾谊调遣词语、选用句式、择取修辞格以有效表达自己情志的语言功夫。真率地展示了一个古代愤青的锋芒。

  •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论柳永词“俗”美的表现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他不愿压抑自己的个性,放纵自己,亦放纵自己的文笔,创作了大量的俗词,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俗"的特点,成了俗文化的代言人。柳永俗文化代言人的地位及其行为选择与士大夫的价值观念悖离,使他的词在当时及其后代经常受到"俗"的非难。但是他的词却被广大市民所喜爱,流传很广。在市民百姓中,出现了"凡有井水...

  • 从《明诗》看刘勰对两汉文论的接受

    刘勰的诗学理论是以儒家为主,从《明诗》可以看出,在诗歌发生论、诗歌的功能观的等方面,有着对两汉文论的接受,同时也有一定的发展和创新。

  • 范崇简社集酬唱诗研究

    范崇简(1757-1840),南通范氏13代世家诗文中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为人淳朴高旷,雅爱交游,27岁与诗友重结山茨社,创造了山茨社的又一辉煌。范崇简存诗359首,其中社集酬唱诗占了很大比重,本文通过对其社集酬唱诗的研究,探讨其文字背后的深刻内蕴。

  • 才子与佳人的心心交融——论金圣叹之评点特色

    金圣叹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尤其在评点之学上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高度。他不仅善于对诗歌、小说与戏曲之评点,如其对杜诗、《水浒》和《西厢》的评点,还善于对古文的评点,如对《才子古文》的选批。他的评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便在于能够与作者及其作品中人物进行精神交流,使自己成为其知音。本文拟就他们之间精神交流得以顺畅实现的原...

  • 宝黛葬花之比较

    在《红楼梦》第23回和第27回中,对于落花,宝玉和黛玉分别采用"水葬"和"土葬"两种不同的方式,这样两种不同的葬花方式反映了宝黛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深度。宝、黛二人不同的生活境遇和主体差异是造成二人在"葬花"问题上产生同和异的原因。从文学与文化的角度来认识宝黛二人葬花方式的异同,可以发现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真人...

  • 《孔雀东南飞》文化常识举隅

    通过学习古诗文了解掌握古代文化常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本文以《孔雀东南飞》为例,分述诗中所涉及汉代婚俗、计时法、节日、服饰、交通工具、行政区划和商业贸易等丰富文化常识,供教师教学时参考。

  • 梦里寻她千百度——苏轼《江城子·记梦》赏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一首悼亡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意在通过对此词的分析,发掘其中所蕴涵的深挚情感,感受中国文人的至情至性,以期对现代人的生命爱情观以启迪。

  • 析《诗经》中的水意象

    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因素,《诗经》里的许多篇目都有大量的水意象参与其中,水意象承载着当时人类的道德与情感。本文通过日常生活、政治和军事三个方面对水意象在《诗经》里不同的社会阶层人类情感表达进行探讨。

  • 《诗·邶风·柏舟》主旨辨议

    《诗·邶风·柏舟》的主旨,历来见智见仁,概为三说:一为仁人不遇说,二为弃妇之诗说,三为妇人自誓之诗说。从《孟子》、《左传》的记载中可以考见,先秦时期人们已确认此为仁人不遇之诗。而此诗最后一章中"如匪瀚衣"句,"匪"当为"篚","瀚衣"即"翰音",此句喻己"如笼中之鸡"。故本文认为此诗主旨当以《诗序》"仁人不遇"说为是。

  • 探《周南·葛覃》之主题

    初读《诗经》,看到各家对于其中诗歌看法各异,尤其《葛覃》之中,更是有多处争论,如:师氏、归宁、私和衣以及葛与黄鸟为何出现在诗中等等。本篇就这几个争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葛覃》之主旨。

  • 析绝句叙事艺术中的留白手法

    体制结构上的限制决定了绝句叙事必须采用"留白"手法。在绝句叙事的三种结构形式(连线型结构、断线型结构、焦点型结构)中,留白手法的具体表现状态各不相同。作用上,它扩大了绝句欣赏的艺术空间,能够引发读者艺术上的再创造,使诗歌意境更加深远。

  • 谈《剪灯新话》婚恋故事中的女性形象

    《剪灯新话》婚恋故事中的女性角色虽然身份不同,性格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美丽的外貌,横溢的才华,敢于追求真情,冲破"性"束缚的藩篱,展现了作者对女性的尊重和关爱,同时,婚恋女性结局的悲剧性也折射出了作者动荡年代的心路历程和对圆满婚恋的渴望。

  • 遭遇日常生活——论李洱小说

    加缪认为,"荒谬既不存在于人之中,也不存在于世界之中,而是存在于二者共同的表现之中。荒谬是现在能联结二者的唯一纽带"[1]35。荒谬来自于人和世界的相遇。李洱写知识分子,把他们放到日常生活中来写,让他们在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挤压之外,直接和日常生活遭遇,于是那些突然而来的威胁,无处不在的错位,挥之不去的厌倦最大程度地寻找和追问着价值、...

  • 韩寒、钱钟书作品幽默言语结构模式异同——以《三重门》和《围城》为例

    韩寒作为80后最具传奇性的少年作家,他以其锐利深刻的思想,幽默灵性的语言,初到文坛就深深地吸引了无数青年读者的眼球。钱钟书是一座"文化昆仑",他的幽默语言熔铸了他对于人生、社会种种新颖独特的见解于一炉,博采东西文化之长。《三重门》和《围城》是韩钱二人的幽默代表作,本文从词汇、语用、修辞等方面分析二者的幽默言语结构模式的异同,...

  • 20世纪80年代“大院子弟”形象的嬗变

    所谓"大院子弟",即建国以后成长在北京或各地方党政军机关大院的干部子弟。从新时期文学开始,越来越多的"大院子弟"形象出现在小说文本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20世纪80年代"大院子弟"形象经历了这样的嬗变过程:受害者——回归者——改革者——顽主。从这样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院子弟"形象在不断地丰富与拓展。

  • 关于新诗自身的传统问题

    新诗的诞生时间和发展环境注定了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关于新诗的传统问题,学界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笔者看来,新诗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至少形成了晦涩、浪漫、与苦难等几大传统。这是由新诗发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所决定的。

  • 面对“半夜鸡叫”真实性的质疑——谈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

    本文以"周扒皮"后人质疑作家高玉宝笔下"半夜鸡叫"的真实性为切入点,从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是假定的真实,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等方面,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真实进行了分析,阐释了"半夜鸡叫"的艺术真实性。

  • 欲望的双重突破——论新生代都市小说的欲望书写

    新生代小说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的一支生力军,他们通过对情爱和金钱欲望的书写去展现都市生活、剖析人性,并以此来透视都市中人的生存境遇,反思人异化的深层原因,现已形成了自己的文本范式,具有相当高的文学影响力和价值。

  • 析贾平凹散文集《月迹》中的语言特色

    贾平凹的散文都是以短小精悍见长,他的散文在语言上可谓是独树一帜,他强调散文要"韵味"十足,内容充实。本文旨在对贾平凹早期的散文集《月迹》的创作语言特色做一个概括的分析,来欣赏其独特的语言魅力。

  • 解读《流水三十章》——女性成长的艰辛

    本文分析了《流水三十章》的叙事技巧,并探讨了运用此叙事技巧作者所表现的张达玲的孤独症,并为其诊断、探因、治疗。

  • 一首田园牧歌与都市悲歌的协奏曲——论京派作家的小说创作

    京派作家采取二元对立的文化审视视角,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的评判标准,对城市和乡村进行了比较,乡村赞美和城市批判是他们矢志不移、道不尽的创作主题,共同谱写了一曲曲回环吟唱的协奏曲和咏叹调。

  • 宋代闽音流变之今音浅证——基于《宋代闽音考》之推论

    基于《宋代闽音考》之推论,以现代闽南方言潮汕话、海南琼文话为今音佐证,进一步阐明宋代闽语流变的一些主要特征:一受宋代通语的影响,宋代闽音韵调流变与通语演变态势趋同;二宋代福建文士诗文用韵方言入韵,在文献中保留了宋代闽方言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的部分特征。文献研究是语音断代研究的重要方法。

  • 《红楼梦》表因语标的认知分析

    认知域和语序是语篇连贯的两个重要认知参数。本文以百二十回本《红楼梦》为研究对象,考察表因语标"因为"、"因"、"为"、"为的是"、"为着"、"既然"、"既"、"由"的使用情况,分析其在"行、知、言"三域和语序方面的认知特点。

  • 网络语言的语体风格新说

    关于网络语言的语体风格,一直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大量的分析,否定了以往的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提出了网络语言的语体风格是以书面形式表达的口语的新观点。

  • 济宁方言特殊的重叠构形与量范畴研究

    重叠是汉语形态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影响量范畴的重要的语言手段。济宁方言中出现了多种特殊的重叠构形形式,如,形容词的ABB式、副词的ABA式、动词的AA子式、量词的AAA式,通过对这些构形形式的研究,探求重叠与量范畴的复杂关系。

  • 宋元明时期“着”字研究

    "着"字从动词向时体助词演变的过程到宋代为止已基本完成,但在"V着"形成后的数百年间并没有现代"V着"这么多的类别,现代"V着"的一些类别是经过较长的演变过程才定型的,因此考察"着"在宋、元、明时期主要口语文献中的使用情况,可以让我们看到"着"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着"的性质。

  • 《元刊杂剧三十种》并列式复音词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并列式复音词,共计1467个,占全书总复音词数的30.78%,占语法造词数的33.90%,占运用语序方式造词数的36.24%。其构成特点,本文从语义、结构和语序等三个方面作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

热门期刊